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马也: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二十八)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二十八)

2010年9月

1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经济巨人提供数据支持》,说美国和中国“8月份的制造业活动出人意料地反弹,结束了美国经济数据持续整个夏天的黯淡期,令投资者感到振奋”。

日本《每日新闻》刊登《日本GDP实际是中国的3倍》,“日本虽然在GDP上被中国超越,但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的水份,按实际GDP来计算,那么日本仍是中国的3倍。这的确让人感到意外。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日本的通货紧缩共同作用,造成了统计上的假象。”

路透社自约翰内斯堡报道《南非值得注意的政治动向》。南非的“罢工季”正在全面展开,8月份的大部分时间,100多万公关部门工作人员扔下工作寻求加薪。他们要求加薪的幅度,是通胀率的两倍以上(7月份的通胀率为3.7%)。

2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载文,称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访华时表示,中国因其巨额外汇储备而日益被全球公司和政治领导人视为资本来源,西班牙希望中国能够加大对西班牙国债的投资,“彰显出中国作为一个全球资本来源的重要地位”。

3日,俄罗斯《观点报》报道,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逾3000万人丢掉了饭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联合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失业人数已创历史新高,达到2.1亿,未来该数字可能继续攀升。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失业率从9.5%升至9.6%。

日本《产经新闻》发表《停滞不前的日本经济》,说日本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

德国《商报》刊登《中国:国家导演的收购》,说中国企业将借助国家的鼓励措施,频繁收购外国企业。“这个国家坚决要在不久后,使总体上从外国投资的接纳国,变成对外投资国;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常务副会长范春永说,到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应与流入国内的直接投资相等。”

4日,印度《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最近10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但城市贫困人口不减反升,预计明年将接近1亿。

5日,C20财务副部长会议在韩国光州举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会上发布的世界经济现状和展望报告称,世界经济“大体上”已进入复苏阶段,但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美国和中国等地区出现了经济低迷的迹象。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日本经济再生的大市场与众多竞争者中的一员》。文章说,中国已经率先实现经济复苏,日本企业正在努力打入中国市场,“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被日本视为实现经济飞跃和再生的大舞台”。

6日,奥巴马宣布一项总额为500亿美元、旨在改善美国交通基础设施和创造就业岗位的计划。这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刺激经济的最新举措。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发表声明称,这是“抵押美国的未来”。

《印度时报》报道《政府可能禁止进口电子垃圾》。

7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刊文,埋怨中国保险市场对外资开放的速度较慢。

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发表《印度: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强大》,宣称“如果印度认真地重启1991年收效显著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美国能提供帮助”。

8日,法新社自华盛顿报道,美联储警告说,美国经济复苏正表现出放缓的“普遍迹象”。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发表《世界上最慷慨的六个国家:美国并列第五》,说在全球153个国家的调查中,中国人列倒数第二。倒数第一为马达加斯加。

9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载文《伊拉克秘密同意向声称在萨达姆·侯赛因1990年入侵科威特后早期虐待或伤害的美国人赔偿4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花旗集团分析师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中国可能已经开始触碰外汇储备的极限”。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非洲正谋求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说非洲谋求融资多元化,将加剧大国在非洲的资源争夺战。

10日,西班牙《世界报》载文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的速度快于预测,但不可能再次出现衰退。

日本通过一项11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旨在帮助其出口驱动型的经济应对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的冲击。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说这是为了防范美元体系动摇。

英国《金融时报》刊出《日本对中国购买日本国债感到担忧》,质疑中国增持日债的目的。

11日,西班牙《起义报》发表《美国陷入黑暗》,说美国熄灭路灯,删减教育计划,大砍公共开支,以节约经费。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田、日产、马自达等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事业蒸蒸日上”,预计2010年会计年度的利润,将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8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是22个月以来的最高点,略高于7月份的3.3%。路透社报道,“中国经济仍充满活力”,“经济有更多内在驱动力”。

12日,西班牙《国家报》刊登《危机毁掉了3000万个就业岗位》,认为各国须制定可持续就业政策,否则,危机仍将加重。

《纽约时报》发表《我们是第1(1)!》,说一夜暴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在美国盛行,“10年来,我们没有把最优秀的人才输送到硅谷去制造计算机芯片,而是派往华尔街去制作赌博的筹码,同时告诉自己,我们不用省两年钱,不用储蓄和投资,就可以实现美国梦——拥有自己的房子”。

13日,阿根廷《民族报》发表《全球衰退的恐惧再现》,说美国和欧洲情况都不乐观,美国失业率9.6%,为20年来最高水平,“如果不能创造就业,就很难说经济复苏”。欧美、日本受到冲击,中国的强大制造业就失去了出口的市场。

欧盟委员会认为,欧盟经济复苏势头明显高于预测,将欧盟今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大幅调高到1.2%,接近于今年5月份预测值的两倍。但也承认,脆弱的金融市场、反弹乏力的私人消费和渐趋严峻的出口形势等,成为欧盟经济复苏的主要挑战,因此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华尔街日报》(亚洲版)载文《美国批评者对人民币升值并不热情》,说人民币小幅升值无法阻挡美国对华采取惩罚性的立法。

美国国会93名众议员两名签署信函,敦促针对中国汇率政策采取强硬立场。

法国《论坛报》发表《中国:玩笑开得太长了》文章说,中国盈余8月份连续3个月超过200亿美元,年出口增长达35%,“始终利用的都是同一个武器:操纵人民币”,“令我惊奇的并不是中国令人难以想象的如此厚颜无耻,而是所有国家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文章敦促美欧以强硬态度压人民币大幅升值。

韩联社首尔电,在二十国集团中,韩国经济对贸易的依存度依赖程度最高,对出口的依赖度是美国的6倍,对进口的依赖度是巴西的4.5倍。

数万柬埔寨制衣厂工人开始为期一周的大罢工,要求雇主为他们增加薪金和福利。来自全国各地40多家成衣厂的6万名工人,集聚于金边。他们制造世界名牌成衣,但是工资不够抚养家人。他们要求每月工资从7月份的61美元,增加到93美元(约合人民币627元)。东亚和东南亚正在兴起新一轮加薪潮。越南、孟加拉等国工人也在争取大幅度加薪。

14日,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我们所依赖的中国》,“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又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因此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而成为我们大家所依赖的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

美国《国会》网站发表《惩罚中国成为民主党中期选举议题》。

路透社华盛顿电,“美国国会将于15日再次试图通过一项法案,旨在迫使中国让人民币升值。这是议员们在选举年的一个动作,目的是帮助美国企业并向选民们显示,他们正在努力促进就业。很多议员指责北京故意让人民币贬值40%左右,旨在为中国出口商赢得不公平的贸易优势,从而导致美国贸易赤字膨胀并从美国人手中掠夺工作机会。”

15日,香港“星岛环球网”报道,今天是金融海啸爆发两周年纪念日,美联社根据有关数据估计去年度贫穷率,估计美国有4500万人活在贫穷中,占全美人口大约15%,高于2008年的13.2%,换言之,每七人中便有一人是贫民。这反映在经济衰退影响下,更多美国人在2009年活于水深火热中。美国上一次贫穷率增幅最大的年份为1980年,当年正值美国陷入能源危机,贫穷率达13%,比1979年度增加1.3%。美国自1959年便开始计算贫穷人数,联邦政府并于08年将年收入只达2.2025万美元水平的四人家庭,列为贫穷户。

路透社华盛顿电,“美国议员和行业组织今天加紧对国会施压,要求国会通过一项严厉的新贸易法惩罚中国,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低估人民币币值,对美国的就业和利润构成威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已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两份真蹲中国的新诉讼,指责中国违反世界贸易规则。

16日,英国《经济学家》刊登《我们到了吗?——美国此次经济复苏比以往都要缓慢,但是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文章写道:

“美利坚,你的路在何方?”半个世纪前,“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就曾发出这样的疑问。现在,这个问题成为困扰世界经济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同时也反映了美国选民最大的担忧。11月2日,国会中期选举在即,而美国10%的失业率还是居高不下。人们要有所准备,前路漫漫,充满坎坷。

自上世界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一年前结束。但是复苏的起步步伐不够强劲,并且势头在今年早些时候突然翻放慢。GDP在第二季度的年增长率只有区区1.6%,自那以后再无起色。政府对购买住房给予短期税收鼓励政策,但是该政策到期之后,房地产市场行情一路下跌。私营领域几乎没有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失业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整个夏天人们都在担心,如果复苏继续放缓,美国经济可能再次滑向衰退的边缘。

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2009年美国贫困率上升到14.3%,达到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贫困人口总数高达4360万人,创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新高。根据美国行政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的定义,如果一个典型的美国四口之家在2009年的年收入低于21954美元或个人年收入低于10956美元,那么这个家庭就处于贫困线以下。调查显示,除亚裔之外的所有族裔美国人的贫困比例均有所上升。

奥巴马政府公布一项“五年出口翻番”的详细战略,强调扶助中小企业,瞄准新兴市场。美国驻广州商务参赞黄德昌称,这项战略有三个重点:向世界宣传推销美国出口商、为美国出口企业增加融资、消除他国贸易壁垒。美国贸易代表罗纳德·柯克说,目标之一,是“必须让中国接受符合国际自由贸易的规则——即放开人民币汇率操纵,不论出于什么原因,美国政府都应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

日本《金融财政商贸》双周刊发表《日本作为世界第三》,说日本经济仍未摆脱衰退魔咒,“日本是典型的新衰退国”,从“二十世纪的奇迹”变为“失去的20年”,面临人口减少和企业竞争力下降的双重打击。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出席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和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分别召开的两个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听证会,在书面证词中表示,美国认为人民币升值“步伐太缓慢,幅度太有限”,呼吁中国允许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明显地、持续地升值”,以“充分反映市场力量”。他表示,正在考虑对华采取新的、更强硬的贸易措施,并将于11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联合贸易伙伴向中国施压。他说,汇率和其他贸易失衡,是美国和中国关系的“核心目标”,中国早该采取行动。这被认为是盖特纳迄今对中国发表的最严厉言论。

《华尔街日报》网站刊发《美国反华议案箭在弦上》,说美国两党提出的这一议案有143个发起人。

美联社自华盛顿报道《美国政府发出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的信号》。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发表古巴哈瓦那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埃尔达·莫利纳迪亚斯和古巴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爱德华多·雷加拉多·弗洛里多《人民币升值》,认为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削弱中国对国际投机资本的应对能力。人民币快速升值,将给中国带来许多政治和社会问题,有损中国国际地位,甚至造成全球经济更加不稳定。“人民币的价值对中国来说已经不仅具有了经济、金融和社会意义,更重要的是政治和战略意义”。

17日,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随着全球投资者向亚洲这个增长最快的地区投入更多资金,亚洲货币在印度卢比的带领下,连续第三周保持坚挺。“人民币出现了2008年5月以来最坚挺的一周”。

法国《论坛报》文章《原料市场不可避免的金融化》。“原文题要”为:

    对于危机,由必要指出,是投机和市场酿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原料价格的上涨和这个市场的金融化,首先是由供求关系紧张造成的。因为在新兴国家的压力下,需求迅速增长。

美联社华盛顿电,由于金融动荡使股票投资缩水,2010年春天,美国人的财富出现2009年初以来的第一次下降。美国人的财富净值必须再上升23%,才能达到衰退前65.8万亿美元的最高点。

日本《产经新闻》发表《日本被视为“中国同类”》,说日本干预汇率没有得到欧美理解,为此而“孤军作战”。

《纽约时报》刊文《参议院对盖特纳说,中国阻碍美国经济复苏》,敦促奥巴马政府改变战略压人民币升值。

《纽约时报》网站发表社论《盖特纳和中国》,呼吁奥巴马政府拉更多国家加入压人民币升值行列。

《澳大利亚人报》刊登《随着中国学生减少,大学面临危机》,说澳大利亚同中国之间60亿美元教育生意正处于危险之中,很多大学由于资金危机面临倒闭,可能会让政府的教育改革陷入混乱。

18日,《纽约时报》刊登《在大衰退中,其他国家受的冲击更大》,说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不同,美欧日尚未收回失地。四大工业化经济体中,英国衰退6.4%,日本8.7%,跌幅均超过美国。

    受危机影响最重的许多国家,都是原来苏联的国家。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经济,都收缩了至少18%。除它们之外,还有一个表现如此之差,那就是属于苏联的乌克兰。苏联那些国家,在复苏方面也落在后面。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将大幅提高中国的出资比例,由目前排第六位的3.9%,提高到与排第二位的日本持平的6%左右。“中国在IMF中的发言权似乎将进一步提升。IMF还准备提高中国以外的新兴国家的出资比例,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版图可能将改写”。

19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家学加斯蒂芬·金《北京不理会有关汇率的请求是对的》,认为贸易失衡不能归咎于人民币汇率。

20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宣布,始于2007年12月的本轮美国经济衰退,于2009年6月结束。同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表示,尽管经济学家正式宣称衰退结束,但经济疲软仍给成百上千万美国民众带来伤害,美国经济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声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且升值幅度不够,使中国在贸易中取得优势。美国将加强使用立法手段,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升值,为美国赢取“更公平”的贸易机会。

德国《青年世界报》发表《共生的终结》,认为美国压人民币升值,不会给美国带来所期望的结果,“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廉价工资型经济和美国依靠信贷自主的大众化型经济结成的联盟,是一种行将就木的模式”。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报道,南非转基因玉米获得丰收,多数非洲国家立法禁止接受转基因玉米进口,导致其价格在国际市场大跌,“中国受价格低廉诱惑,很可能接受南非的玉米,作为中国家禽蓄养也的鸡饲料”。但因为担心跌价,南非农民对玉米卖到中国并不满意。

21日,《纽约时报》刊登《衰退可能已经结束,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文章说,美国最近的三次复苏,都被称为“无就业复苏”,“无就业复苏不是真正的复苏”。

法国《论坛报》发表《奥巴马政府的坏药方》。“原文提要”为:

家庭缺乏清偿能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需要还债······这些问题令人想到,美国未来两三年的经济增长会依然乏力。奥巴马政府的预算振兴措施和美联储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显得既无效又危险。”

 新华社电,美国媒体19日报道,随着投资者热捧收益相对稳定的债券,美国债市出现信贷泡沫重演的早期信号。《华尔街日报》报道,高收益债券即垃圾债券价格上周涨至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接近信贷危机最低点的两倍。今年前9个月,企业共计发行1720亿美元垃圾债券,创年度纪录。据穆迪的数据,美国垃圾债券坏账率8月同比下降8%,这一数字预计今年年底将降至不到3%。信用评级较好企业的债券利率今年不断下滑,眼下仅比美国国债利率高1.8%。信用评级较差企业的债券利率比美国国债利率高6.2%。美国国债利率水平则处于数十年来最低水平。垃圾债券意指旧货、假货、废品、哄骗等,之所以将其作为债券的一项形容词,是因为这种投资利息高(一般较国债高4个百分点)、风险大,对投资人本金保障较弱。分析师认为,债市风险已逼近数年前的高水平。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思·罗戈夫说,“更准确地说,我们仍在口吐上一轮信贷泡沫,而非吹起新泡沫”,新泡沫通常不会在旧泡沫破裂后立即吹大。不过,上轮债市泡沫吹大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开始重演。孔坦戈资本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法伊格尔说:“2001年到2003年间,客户们疯狂逐利,愿意因为高回报投资明显有风险的产品……你现在看到同样的压力。”

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决定对中国产铜版纸征收17.64%至178.03%的反补贴税及7.6%至135.83%的反倾销税。

22日,西班牙《起义报》刊登《欧洲的危机与债务》,认为欧洲应对债务危机进入误区,“欧洲没有把重返经济增长当作首要任务,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与公共赤字作斗争。”

俄罗斯《晨报》载文《英国正伦为第三世界国家》,说英国经济渐渐失去竞争力。

《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的研究成果,中国海产品世界消费量第一。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批准一项法案,支持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爆发贸易战的风险增大”。

23日,法国《论坛报》发表《金融世界将被新兴国家改变》,说“经济危机削弱了西方作为榜样的能力”。

2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拒绝中国评级公司的申请”。

26日,《环球时报》刊出《美欧金融机构短期内还不清债》。伦敦金融城市长安司棣接受该报专访时说:

    我个人还不乐观,只能说我们在走向危机的尽头。目前还没有危机结束的确切时间表。因为危机的结束,意味着欧美的金融机构还请它们所欠的债务,但这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

路透社报道,“美国在G20峰会上压制人民币必将势单力薄”。

27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巴西就“货币战争”发出警告》,说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在圣保罗发表讲话指出,随着世界各国政府争相降低汇率以提高竞争力,异常世界货币战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国家把较低的汇率看作是提升经济的一种办法。“我们处在一场国际货币战中,这对我们构成了威胁,因为会削弱我们的竞争力。”

《华盛顿邮报》网站载文《勇于面对中国:贸易战或许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路透社华盛顿电,美国决定对中国和墨西哥铜管征收高达60.85%的反倾销税。这一决定得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批准。相关投票定于11月8日进行。

美国《洛杉矶时报》《中国制造,中国购买——价更高》。文章写道:

中国内地购买自己组装的商品,价格往往比国外销售得要高,这就是生活在世界工厂的悖论。西方消费者人尽皆知中国生产的商品价格低廉,但是对本国人来说并非总是如此。几年前,这可能对经济学家和世界领导人来说没太大问题。但是今天要让中国的消费者打开钱袋变得至关重要,因为这才能平衡已经过于依赖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而扭曲了的全球经济。

28日,路透社自华盛顿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表示,他未见到“货币战争”的风险,尽管存在隐忧。

英国《独立报》刊登《转基因玉米污染了美国的河流》,说一种广泛用于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转基因玉米种植的杀虫剂,对周边河流造成污染。

中新网据美国媒体消息报道,美国贫富收入差距去年创最大纪录,在经济不景气期间,美国年轻人生活尤为辛苦。美国最新统计显示,美国有20%的人群属于高收入人群,即年收入超10万美元,他们掌握着美国49.4%的财富,而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群仅掌握美国3.4%的财富。这个贫富数字比从2008年的13.6增长至14.5,与1968年的7.69相比,增长将近一倍。年收入为5万美元的中等家庭收入下滑。很多低技能的18到34岁年轻人,去年一年在贫困线挣扎,情况比以往都更为严重。有专家表示,经济衰退导致很多失业的年轻人与父母、朋友或爱人挤在一起居住,如果他们不能获得必要的职业培训,将对劳动市场带来潜在问题。

美林全球财富管理公司与凯捷顾问公司对亚太12个经济体进行调查后发表《2010年亚太财富报告》,说2009年亚太地区财富高资产净增人士增长了25.8%,达到300万人,首次比肩欧洲。其中中国的富豪人数排名第二。排名前三的是日本、中国、澳大利亚。

路透社报道,国际评级机构穆迪27日调整了爱尔兰最大银行——盎格鲁爱尔兰银行的评级。该行以82亿欧元创该国企业亏损额的最高纪录。一天以后,另一家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警告说,救助该银行可能引发该国评级被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爱尔兰目前正处于“风暴中央”。爱尔兰最大的问题,就是银行业畸形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类似问题不仅存在于爱尔兰,其他欧元区国家也有。西方媒体开始质疑,爱尔兰经济疲软、政治危机不断,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希腊。

英国《金融时报》载文《亚洲开发银行对中国的长期增长发出警告》,说中国经济长期增速或减半。

香港《南华早报》发表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中国咨询总监许思涛《是价格改革而非管控的时候了》,认为“中国通过严厉的价格管控来抑制通胀,只会让自己处境更糟”。现在需要“过价格改革关”——尽管这种改革“不可能不遭遇政治阻力”,“不可避免地会伤害低收入家庭”。有一些“给人希望的例子”:

中国油价目前是美国油价的两倍还多,而仅仅两年前,中国的油价大约是美国的60%。这是值得称道的改变。但是,提高油价仅仅是生产要素价格改革中的一小部分,改革还必须解决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价格中存在的扭曲。

中国要想转型为能源效率更高、增长更为平衡(以国内需求为职称)的经济,成功改革生产要素价格是至关重要的。

29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刊登《灵猫六国取代金砖四国成为增长热点》,说“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过去10年的非凡业绩,可能不会在接下来的10年里重现。“灵猫六国”(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南非)将成为接下来10年的经济增长热点。

忘记“金砖四国”吧。现在,“灵猫六国”才是众所瞩目的经济新星。

路透社伦敦电,美国一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表示,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允许其货币升值20-25%,以期使全球经济更加稳定,而20国集团(G20)经济大国应致力于就此进行磋商。

美国众议院以348票支持、7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一项旨在对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加征关税的法案《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国际媒体普遍认为,这一法案“显然针对中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列文说:“这项法案不只是传达一个信息,它将进一步武装我们的政府,来应付中国的货币操纵。”

路透社报道,奥巴马在探访爱荷华州一个家庭时表示,中国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因素之一。 “我敦促中国在人民币问题上采取行动,是因为其汇率被低估”,“许多美国家庭相信中国将人民币人为操控在低档,使中国外销产品较为低廉,而美国销往中国的产品则较为昂贵”,“这是导致我们贸易失衡的一项因素”。

美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众议院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中国汇率法案》,是近年来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最强硬行动之一”。

彭博新闻社网站发表《随着受挫情绪加重,美国众议院团结起来在人民币问题上对华施压》。

法新社自日内瓦报道,世界贸易组织裁定,美国限制进口中国禽肉不符合该组织的国则。

30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美国法案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众议院猛烈抨击中国》,认为美国众议院压人民币升值法案可能伤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同日有《中国试图缓解中美贸易紧张关系》,认为美中汇率纷争不会导致经济灾难。

《纽约时报》发表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不要把美国的影响力让给中国》,说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决策,将会降低美国的影响力。

香港《信报》刊文《逼人民币大幅升值损人不利己》。

“腾讯财经”报道,美国高盛集团已通过出售中国工商银行股权,套现22.5亿美元,相比于2006年的投资,此次抛售获得了高达四倍的回报。

美国《福布斯》印度版称,印度超过1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在2010年增加了1/3,100名最富有的印度人持有的财富,与400名中国内地最富有的人相当。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3-05-02/1590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金融危机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