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日本对中国经济的渗透
作者:白益民 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出处:《环球时报》
作者系著名产业经济学家 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等
中美去年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进行了惊心动魄的博弈。外界普遍认为,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全面衰退,但我们忽略了在日元升值后日本海外资产的扩张,特别是在全球对资源和产业的控制力和渗透力的加强。在人民币区域化或升值的过程中,日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以日本对华渗透为例。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拟定对华贷款援助计划。这对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资金匮乏的中国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日本对华的贷款利息前期3%-3.5%,后期曾低至0.75%。但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为抑制通胀,实行存款零息超宽松金融政策,对华援助贷款0.75%的利息仍属可观。而且,在日元升值后,中国的还款是按日元而不是美元结算的,日本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升值利益。
除了从还款中直接获利外,日本还以贷款形式实现了最初对中国产业的渗透。经过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日本加紧对全球能源的布局,在日本对华援助贷款首批项目中的大秦铁路与秦皇岛码头建设,就是为向日本出口煤炭而建的。
合同规定,大秦铁路头5年的使用权归日本。于是,日本财团带领其成员与中国签订通车后的煤炭采购合同。可是,通车后,这条铁路无法正常运行,上述煤炭采购合同无法按期执行。于是,只能用四五吨载重的卡车从山西向秦皇岛港口运煤。当时山西的煤炭十几块钱一吨,基本等于白送,而日本人几个月就赚回了这条铁路的本钱。
日本在中国最大的项目是在宝钢的建设上。日本从技术输入、原材料购买、物流、产品设计到下游的渠道、仓储等每一个价值环节进行渗入。当初日本对宝钢的贷款最主要是用于采购日本的设备。这些设备只能消化高质量的铁矿石,而这只能从海外进口。日本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矿产企业里拥有股份,这样,日本又从中国身上赚了一把。更何况,这些铁矿石运到中国用的是日本的船,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利润。
在宝钢使用日本贷款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不仅是因为宝钢后来结算时发现超出预算好几倍,这些都是中国要还的。而且,宝钢大规模引进日本成套设备的“标杆”,武钢等钢铁厂也基本效仿,使得中国国内自主研发的设备没有出路。
这就是日本海外布局时财团运作的优势。他们以综合商社为先锋军,在一国获得产业情报和投资机会后就会带动财团的其他成员一起进入,分享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环节。
以此为鉴,我们应该从日元升值后的海外扩张与产业布局中获得经验,加强中国在全球市场产业的控制力。
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书籍下载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agg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kgn8.html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3-05-02/19817.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