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我国经济学教育“西化”倾向亟待纠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我国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适应,我国经济学及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而这一体制与苏联的经济体制大体相同,因而,我国经济学及教育基本上是苏联经济学的中国版;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而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商品生产与市场经济,由于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排斥和否定市场经济的,这种经济学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现实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开始重新登上中国大学的讲台;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为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教育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并在事实上取代了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和话语权地位,我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存在“西化”倾向。

  教育方面的“西化”倾向表现在多个方面:在许多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教学中,围绕西方经济学开设的课程数量远远超过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教师大多直接采用西方原版教材(英文版)或其中文译本,而不采用中国学者编著的教材(包括“马工程教材”);受教材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大多是照本宣科,而较少甚至没有科学的批判;在绝大多数经济学博士点和硕生点的招生考试中,“西方经济学”所占考分达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这些状况,加上现代西方经济学高度数学化,使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钻研西方经济学和数学,从而使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观和历史观深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与此相对应,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被边缘化。毫不夸张地说,我国许多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已经在事实上变成“西方经济学”专业了。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学教育“西化”的倾向和问题,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科学认识。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适当开展西方经济学教育的客观必要性,完全否定和排斥西方经济学是不符合中国客观发展需要的;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经济学教育过度西化所产生的严重危害。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西方经济学”特别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既定前提,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其基本信仰和主要结论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最终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因而,西方经济学从根本上是否定和反对公有制及社会主义的。不难看出,西方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经济学理论。显然,西方经济学占据我国经济学教育的“主流”和话语权地位这一现象和事实,与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是对立的。

  其次,我国经济学教育“西化”的最严重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青年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盲目迷信和对于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的崇拜,从而使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归于失效和失败。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都是非常有害的。

  再次,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在理论上高度抽象,并且主要采用的是实证主义分析方法,将数学全面引入经济学教育和研究,这种经济学教育不仅使学生容易产生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而且也使大量经济学研究充满形式主义,造成经济学研究资源的严重浪费。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大量事实表明,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教育中的大行其道,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结果。

  因而,我国经济学教育的不健康状况必须得到纠正。我们应当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通过大力改革与调整,使我国经济学教育的生态环境回归正常健康状态,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导和主流地位的前提下,正确开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使我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4-08-27/2775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08-27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