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刨根“长生毒疫苗”——MBO闯下的塌天大祸

刨根“长生毒疫苗”——MBO闯下的塌天大祸

长河红阳

刨根“长生毒疫苗”——MBO闯下的塌天大祸

本文说最近的“明星”——长生生物。

人命关天,更何况以百万计数的人使用的疫苗出了问题?这可算是塌天大祸了。长生生物这家疫苗公司最近就闯了这么一个塌天大祸。祸根在哪里?仅仅是疫苗的相关环节?那么为什么相关环节会出问题?这在疫苗的相关节点上就不可能找到原因了。要在别处去找,要在其他的时间段去找。

疫苗大佬“长生”,赚钱不靠研发,靠投机

这个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公司早先从没注意过,因为向来以为中小板股票垃圾股居多,不碰的。现在长生生物成了“毒王”,我的这个“执念”又多了一个注脚。这个名字上看得出的生物制药公司现在实际上并非一家以疫苗研发生产为主业的制药公司,真不是。疫苗研发生产只是它的一个副业——兼做。它的主业是“理财”——2017年,公司利用募资资金和自有资金投入累计111.58亿元,合计实现理财收益7851.72万元,相当于当年扣非净利润的12%。就算到年末,各种短期理财项目到期终止之后,公司还有20.53亿元的理财余额。这个20亿的理财余额接近公司一半的资产。那么,你说这个公司是把疫苗研发生产做主业,谁也不会相信,要说公司靠着各种理财手段集聚财富么,这个应该是事实。所以说,长生生物根本不是一个专业的生物制药公司,而是一个兼做疫苗生产的投资类的公司。

说起来么,长生生物的利润构成里,疫苗产业还是一个重头,也是毛利率极高的一个聚宝盆,但是,我们注意了,这不是高俊芳和它的家族的能耐,这是国企时代的长生生物的本行,唯一主业。至于高俊芳和他的家族的能耐,不过是尽量边缘化这个疫苗产业,拼命凸显“钱生钱”的投机买卖。一个公司的主业是什么,要以它投入资源最多的那个项目认定!简单地讲,这个公司来财的门路是“钱生钱”,尽量用最多的钱做那路不创造实物财富、不提供实在人力服务的金融类的上市公司是符合实情的。那么,术业有专攻,精致于“钱生钱”,做疫苗还有心思么?不弄出些毒疫苗不可能吧?

这个长生生物不出事不可能的,出事是“合理”的,合理的,必然的!

长生生物这家把“钱生钱”买卖看的比研制疫苗要重要的公司,用一个时下里一个臭不可闻的词语来讲,就是“脱实向虚”!或者再用一个词“业务空心化”。“业务空心化”是对某个具体公司说的,如果这样的公司多了的话,那么,就会成为一种对国民经济危害极大的恶灾难——“产业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的害处不多讲,用常识判断即可。

由这个意义看:现在的长生生物——高俊芳打理的长生生物是个很坏很坏的坏榜样!

高管化公为私,左手倒右手,国企被贱卖

然而,从各种公开的信息看,这个公司原本就是一家专做疫苗的国企,怎么成了当下这个样子?再根据公开的信息,那是从公司“化公为私”转变后发生的转变,时间在2004年。而这样的“化公为私”有一个很唬人的名头——“管理层收购”/MBO,乃是一种世界上很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样的“管理层收购”/MBO其实就是国有资产私有化的代名词。这样的私有化,用一个专业一点的名词来讲,是一种“权贵化”的私有制——某些掌握特殊权势的人物用手中特权,将全民所有的资产转移为自己私有资产的一种“炼金术”。被私有化后的所谓“国企”日后做什么,做些什么样的产品,由不得他早先的传统,只能由“新东家”,化公为私后的公司新老板说了算。

换句话,长生生物现在生产出了“毒疫苗”,那是现在新老板的杰作,也是国企私有化必有的恶之花。

那么,何为“管理层收购”,什么又是MBO???真的是一种很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在制度”???于此,我抱有极深的怀疑:因为所谓的“管理层收购”,所谓MBO,实际上在西欧发达国家里,是一种早已僵死的僵尸制度,在1990年代初就穷途末路了!但是在本世纪初,居然跑到中国僵尸出祟了,造出了长生生物这个奇葩,这个光景如同西方军界对于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的战况评论:

【接受那样的事实,比喝毒药还让人难以接受】

“管理层收购”也好,MBO也罢。说实质就是“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关于这个,我个举例子:

话说我财主甲,家财万贯,和特朗普有一比。某年雇了个管账的高先生。管了几年账本,我也给了他不少钱。某天高先生找我:
“你呢,雇了我这几年,钱也没少了给我往外掏,年年这样你肯定肉疼,我心里也不好受。现在我有个法子,让咱两个双赢:我现在拿些钱,把你家财买了去,一来你日后不用年年花钱给我,二来,我给你的这些钱也能养活你全家,怎么样?
我想了想,好像是个道理,就问账房先生,你打算多少钱买我家财?高先生说,你家财一万贯铜钱,我不打算坑你,给你十吊铜钱咋样?我这个做法是洋人地界很流行的做法,很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哦,是“管理层收购”哦,是MBO哦,跟你合作,可别不识抬举哦!
我想了一想就对他说,我一万贯的家财你只给十吊铜钱,想得美!滚!!!
这叫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就叫做“管理层收购”失败,这就叫做MBO失败,这就是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遇到了顽固守旧者的“无理、愚蠢的抵制”。
后来高先生到另一财主长家管账房,没几年也如法炮制和长家谈这个事。长家都是猪头三,居然答应了。一吊铜钱把万贯家财卖给了高先生。方圆百里之内没人能想通这是咋回事,这叫做“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这就叫做“管理层收购”,这就叫做MBO,这叫做“理念先进者”的“聪明选择”。
不过,十五六年之后的现在,高先生犯了案子,给抓进去了,所以我等草民急切想知道为啥长家把万贯家财卖出了一吊铜钱的价。

国人用MBO侵吞国有资产,在外国它却是巩固垄断资本的手段

现在我说说在洋人地界的MBO是什么样的,同时捎带说这个东西能不能进中国,偷偷摸摸进了咱国的所谓“MBO”又是啥样子的。看清楚了区别,也就知道这个东西在中国发挥了什么样的祸国殃民作用而不必理会它的“官方定义”是什么鬼样子。

在洋人地界,很多的公司是上市公司,是对公众发行股票之后的上市公司。如果这个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比如经理之类的人想要搞“管理层收购”,把先前的老东家踢走换自己当老板,那么,他就只有两条路——要么和老东家商量收购老东家手里的股份,要么从股票流通市场上向公众收购股票取得控股权。这个收购价怎么定?在洋人地界,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全流通的,收购老东家的股票也好,收购市场流通股也罢,就要按着市场上流通的股票价格收购。倘若某家公司的净资产是2元/股,溢价到4元/股对外发行股票,上市若干年后,股价被炒到了200元/股,那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要收购老东家或流通股东的股票进行“管理层收购”,那么,股票的收购价就是200元/股,倘若因为他的收购举动引发股价暴涨,那么,他的收购价还要更高,但是,他也必须认了,必须吃下去。你能买得起就买,买不起,要么滚蛋,要么闭嘴!

那么,对于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怎么确定股份收购价?这当然有与该公司同行业、同规模,收益相近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作参照来确定高级管理人对东家股份的收购价。总之,绝对不能让老东家吃亏。

这是洋人地界的规矩,也是正规的“管理层收购”。但是,这样的“管理层收购”是根本不能在中国实行的!因为洋人地界里运用“管理层收购”/MBO的企业都是私企,无论怎样的“MBO”,都是私营企业主与其高级管理人私人间的“私相授受”。MBO仅仅是私营企业中的产物,只针对私营企业。不会用在洋人地界的国有企业中。洋人地界也有国有企业,但是,这些洋人地界的国有企业所在的产业部门要么是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要么是事关民生事业的公益性特强的产业,引入私有资本,任由私有资本按着唯利是图的“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经营是会影响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所以在这些产业中,保持国有垄断是必要的,是应该的,甚至于是事关国家生死的大事情。MBO不会产生在这样的国企中。这些有“自然垄断”特性的产业里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中,国家必须处于控股地位。虽说这些产业里不排除有私有经济的成分,但是在涉足这些关键产业的国企内,MBO之类的私有化手段是不会被运用到的。

不单如此,对于一些竞争性强的战略产业,这些发达国家也会在面临外国优势企业的冲击与垄断威胁的时候,对本国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私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造,增强其与外国对手的竞争实力。这样的国有化有强制性行的特点,但是,国家要做,私企就要听:比如上世纪1980年代初,面对美、日电子产品大举进入法国,对法国电子产业形成围剿式的冲击的时候,法国政府对本国电子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并在短期内筹集200亿美元,集中力量研制、开发新的电子技术,反击美、日电子产业对法国电子产业的冲击。这里头看到了“举国体制”的影子。在此种情况下,MBO之类的私有化更不可行。

向中国鼓吹新自由主义的欧美,却对私有化国有资产慎之又慎

对比法国的这做法,我国现今某些权势媒体鼓吹的一些做法更像是脑残:狼来了不是集合力量握成拳头打狼,而是打着把改革“深化下去”的破旗愈发强调“市场化”、“自由竞争”“私有制”的好处,恨不得把全国的国企都打倒分拆成无数个一盘散沙式的私人小作坊,用这样的小作坊对付洋人的巨无霸式的跨国企业?这不是汉奸言论么?!

洋人地界也有过大规模的国企私有化的经典个例——撒切尔主政时的英国。它的那个私有化是把大批的国企资产折算成股票,向所有公众出售,绝没有搞MBO。撒切尔不可能不知道有MBO这个玩意儿,但是,她不搞那一套,只把国企资产折算成股票向公众出售。这其中的考虑,恐怕与MBO会制造严重的不公平有些关系——高管可以用内部人的优势在MBO中从国家手里占大便宜从而损及公众应得的利益。

但是,如英国这样把大批国企私有化的,也只是英国一家,在西欧,其余的发达国家还是保有大批的国企。据不完全的统计,挪威的国企比重72%;瑞典68%;芬兰56%;卢森堡54%;冰岛52%;法国31%。

名义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私有经济立国,但是,这些国家里都有比重相当大的国有经济成分在内。欧美国家的政客固然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斗士”,可是他们依然有一些阶级超越性,他们明白任何涉及公众利益、国家安全的领域里都被私有经济成分把持了,那么资本家无限逐利的本性就会使资本家们拿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做筹码和整个国家“对赌”、“豪赌”博取私利,使公众利益、国家安全蒙受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这样的损失足以引发国内革命。从二战之后到苏联解体之前,这样的“对赌”,西方政客们是绝对不会让出现的——“东方”有虎视眈眈的苏联,亚洲还有多米诺骨牌的“推手”中国,“里应外合”之下,国内的革命最终会葬送这个国家,以及那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这些国家在涉及公众利益的民生事业以及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中,都保有相当大的比重的国有经济成分。而这些国有经济成分中,MBO之类的私有化是不允许的!而且,这样的经济格局是在上世纪二战之后,西欧所有发达国家的政府最普遍的一致行动:这样的行动表现在:或者加紧了对私营企业的入股行动——强行入股并达到控股地步,不管这些私营企业愿意不愿意,国家强行向这些私营企业注资入股;或者直接将一些私营企业国有化。这样做的一个结果是,在西欧发达国家里,“管理层收购”/MBO被限定在私营企业中,而绝不容许在国营企业里作祟。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国有化持续近五十年,也是“国进民退”的近五十年,这样的“国进民退”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国有经济壮大的汹涌浪潮:

【英国:英国在1945至1951年之间,和1971年,连续两次进行国有化,将包括英格兰银行在内的一大批企业收归国有,使英国的经济成为典型的私人经济与国有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在1980年代前后,受自由主义经济“大师”弗里德曼的影响,英国撒切尔政府将原有的国有部门和企业出售给个人,但是,此举遭到英国国内产业工人的有力的阻击与抵制:1979年钢铁工人大罢工,1983年至1984年煤矿工人大罢工。而煤矿工人的大罢工,使英国政府公共开支增加了25亿英镑,国际收支损失了40亿英镑,国民总产值下降1%,沉重打击了撒切尔政府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嚣张气焰,逼迫英国政府放缓和终止了私有化的进程。通过两次国有化运动,英国国有企业在采煤、电力、铁路、邮政、电讯、煤气等部门所占的比重为100%;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工业的大部分、2/5的汽车制造、1/4的石油生产也为国有企业所控制。
法国,法国的国有经济比英国的有过之而无不及:1944年之1946年之间,法国根据第一个国家计划,对煤炭、电力、运输等行业部门,以及法兰西银行和四家全国大型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在1980年代初,当英国进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时候,法国密特朗政府再度实行国有化进程,国有化的企业不仅涉及到基础部门而且还扩大到一些竞争性极强的工业部门,如达索飞机工业公司、玛特拉军火公司等。
这次国有化的重点是私人垄断资本的大银行和大公司。国有化的大银行39家,每家的存款额均在10亿法郎以上,其中包括巴黎荷兰银行,东方汇理与苏伊士银行,工商信贷银行和法国商业信贷银行。这些银行都不是等闲之辈,都是全球性大型跨国银行。
不仅如此,密特朗政府还把12家大公司收归国有,如通用电气公司、圣戈班公司(玻璃制造)、佩西奈·尤吉纳·库尔曼公司(有色金属)、汤姆逊公司(电气、电子)等。这些公司都是法国最大跨国公司的成员,通过这次国有化进程,法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经济成分最高的国家。
统计数据表明:1982年,法国推行国有化涉及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之外,还包括电子、原子能等新兴工业部门,以及纺织、造纸、建材等制造行业,甚至深入到航空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的比重为80%,航空运输行业为87%;在邮政、电讯、铁路运输、烟草以及煤气生产方面,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甚至高达100%;在基础化学、人造纤维、有色金属等行业,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超过了5O%。众所周知的阿里亚娜卫星公司就是欧洲最著名的国有控股公司。
意大利政府将铁路、航空、邮政、电讯、和煤气都收归国有。而其余部门行业,都通过参股方式扩大国有经济比重。
奥地利比其他国家更为广泛地采取国有化措施,并且长期发展国有经济,1978年时,国有企业在采煤、石油、钢铁、汽车工业,以及电力、煤气、铁路、航空、邮政、电讯等部门所占比重均达100%。
德国,在伯林墙倒塌之前,德国的经济国有化进程也在纳粹的国有企业的基础上,透过渐近的方式,以参股和赎买的方式形成。国家参股的著名大企业里就有大众汽车公司与汉莎航空公司。
鼎鼎大名的“空中客车”公司,就是在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成立的一家跨国航空垄断企业,大股东就是四国政府!这个跨国垄断企业的成立,就是要打破美国波音与麦道在航空制造上的垄断而有针对性地成立的。现在,随着麦道被波音兼并,随着空中客车A380的研制运营成功,世界民用航空业已形成美欧平等对峙的格局。在这里,西欧四国政府功不可没! 】

其实,就是“新自由主义”的老巢——美国,铁路、电力、邮政这三个要害部门中,国有经济的比重也达到25%、25%、75%。

倘若说MBO正确无比,为什么美国还在这三个要害部门保有这么高比例的国有经济成分?

所谓的MBO能施展的私营经济对欧美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建立在国家、社会稳定之上的,而这样的稳定,就立基于国有经济在战略产业上的垄断之上。没有国有经济在战略产业上的垄断,欧美不会稳定,私有经济也根本没有安定的发展空间!MBO更没有被“创意”的可能!除了在私有企业中,MBO在经济界的知名度也是越来越小的,最终在1990年代初走向了死胡同,西欧发达国家罕有“管理层收购”/MBO的案例,这个制度可以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这个所谓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一具木乃伊!而绝非什么“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其实,现在西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里的国有化程度,越来越接近于社会主义了!其实我们不妨说,为了稳定,西欧发达国家在向社会主义学习公有制!现在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看起来相当的稳定,原因何在?就在于国有经济做“定海神针”!这根“定海神针”是二战之后,冷战之时,向社会主义学习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撒切尔政府,尽管在第一次国企私有化失败之后暂缓了对国企的大规模出卖,但是,在撒切尔政府的后半期,对英国大批国企还是用铁腕推动了私有化——向公众出售国企股份,但是,撒切尔卸任后给后来理解政府留下一个再不可能收拾的烂摊子: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分化严重,企业技术创新近乎于萎缩,经济脱实向虚,房地产价格高企,教育支出大增……。

依着欧美国家的国有经济不许“管理层收购”的禁令、以及出台这些禁令的动机,还有MBO在西欧国家的穷途末路看,这个叫做“管理层收购”/MBO的东西也绝对不应该被引进中国,更休说进入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改制”中。国有经济为主体的中国不应该引进MBO。可是,在1990年代末期开始,有一股极端强大的恶势力居然让这个不应该进来的“MBO”/(这股势力是何方神圣,河蟹河蟹)“管理层收购”进入到中国的国企里为恶了。而且,出于树立榜样的目的,“管理层收购”最先下手作恶的国企首选中国股市里的上市的国有企业!而这些最先遭殃的国有企业无一不是地方经济中的支柱、和门面当家。比较早的有深圳方大、洞庭水殖、胜利股份、ST甬富邦、维科精华、中国银泰、鄂尔多斯、佛山塑料、特变电工等。

西方代理人在中国曾力推新自由主义,警惕他们掀起新一轮国企私有化浪潮

既然有一股极端强大的恶势力力推“MBO”进入中国国企,那么,就要考虑到当时中国上市国有公司的特殊情况对拟收购的股份进行特殊的定价保证“老东家”——国资委代表的国家持股方的最大利益。当时的中国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发行的可流通股票一般都不会超过这家企业总股本的30%,(某些“三无概念”股除外)。本着“老东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考虑到中国股市的特殊情况,那么MBO发起人应对拟收购的公司的不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支付不低于流通股股价的收购价格。但是,实际上运作的MBO,完全违反这样的原则:

【国有资产法人股转让价格往往在净资产基础上进行折让,国家股转让价格也只是略高于或等于净资产(其主要原因是国有资产转让有一条硬性规定,必须按照不低于净资产的价格转让)。两种股权转让一般都按照该最低标准进行(一般以离财政部批复最近一期的中报或年报的每股净资产为依据)。国有股以低价(净资产甚至低于净资产)出售给管理层。如实施MBO的胜利股份,国有股在转让时,未经评估就直接以净资产出售给管理层,而管理层注册的收购公司中,原国有股持股机构中的高管赫然列于股东名册之中。至于早期的粤美的、深方大、佛塑股份、特变电工……无一不是低于净资产转让。 】

这样的现实操作情况只能解释为,国企里的腐败分子利用自身的特殊权势在侵吞国有资产!

在这些实际案例中,休说国有资产转让中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基本的保值也不可能做到——国有资产在实际的转让操作中,那个作为定价基准的“净资产”是可以人为“做低”的——我让这个企业连续做上几笔亏钱的大买卖,再狠狠地借几笔大债务,有了负债背了包袱,净资产还会高么?以这样的减值后的净资产做定价标准发起MBO,那是大赚特赚!可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那就没法子估算了。

以上的卑鄙操作还是对上市公司这样的,处于公众视线之内的“小心谨慎”的操作,对于非上市公司那就没必要这么“小心谨慎”了!

【首先制造“国企失败论”,说国企就是搞不好。然后是“吐痰论”,说国企不能搞好,国有经济强大了,计划经济就没法动了,宁可搞坏以后私有化。这么折腾十几年,等于纵容总经理监守自盗,把工厂搞黄了,资不抵债,负资产、零资产。然后说算了,你给评估吧。本来价值一亿元的厂子,评估一千万,他先出二百万买下,五年还清。二百万还是贷款,银行居然贷给他,买下以后,再免几年税,这厂子是他的了。】

这是中国上世纪1990年代中期到世纪初的流行的“管理层收购”!MBO!

长生生物的私有化也就是这么个套套。可能有些不同于别的特点,但是大致的路子就是这个路子。比如高俊芳收购长生生物股份的出价,一开始出价2.4元/股,后来有人开价到3元/股与之争,才叽叽歪歪的抬价到2.7元/股。当时的长生生物还没有上市,似乎没法子对这个公司的股份定价,可是,当时的长生生物是长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是为长春高新贡献收入的主力,它的价值绝不可能低于包括它在内的整个长春高新。当时长春高新的流通股股价7-8元/股,那么,无论2.4还是2.7,高俊芳都是逮了大便宜的!但是,国有资产流失情况也是极严重的!

收购国企股份是要钱的,尽管MBO的发起人——国企高管自己定下的收购价极低,但是,鉴于国有股、法人股的数量庞大,收购国企所需的资金还是不少的。那么,这些国企高管的收购资金从哪里来?

绝大部分是靠银行贷款——拿上市公司、企业的资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他们自己的出资只占他们收购资金的5%-10%。这等于是耍杠杆,搞不好要出事情的。这些高管们也知道这回事,所以,一旦MBO成功后马上开股东大会,表决通过高现金分派的分红方案。利用自己持有巨量公司股票的便利,分得大笔的现金红利,再用这个现金红利偿还银行贷款,卸下对银行的负债包袱。至于说上市公司因为这些人高现金分红解决对银行的高负债付要出多少伤元气的代价,这个他们是不管的!一般来讲,MBO成功后的公司都有这样的一步勾当,底子厚的上市公司还经得住这样的折腾,表现不出“扛不住”的衰败;但是底子薄的上市公司就有扛不住的——深圳方大,2001年6月-10月间进行MBO,但是第二年2002年的业绩就亏了。亏损的原因就是MBO的主角之一,发起MBO后的第二大新股东邦林公司以其持有的深圳方大法人股4890万股向银行进行质押贷款,质押期为3年。为了还银行的贷款,用高现金分红掏空上市公司!这个被质押的股份就是它要收购的深圳方大的法人股。即要出钱买A货品,可又没钱支付,于是把要买的A货品抵押给银行贷款再买A货品,这算个什么玩意儿!空手套白狼不过这样吧?

长生生物这个公司在MBO时还不是上市公司,但是,那样一套损公肥私的勾当应该一点也不少做的都干过,因为没那些个鬼套套,什么都干不成!MBO——把国企私有化少了上述的那些鬼套套任何一样都干不成!作为私有化后的长生生物的大东家——高俊芳,本人是个管钱的财务人员,对疫苗研制、生产一窍不通,指望这路人把这间公司做大做强,基本做梦。而此女人的“志向”也不在此,我们都看到了——过百亿的资金进行理财,对疫苗研发的科研投入去年只有区区1.2亿!这个公司什么下场还用多问么?

2003年3月财政部叫停MBO,就是因为正义舆论对MBO造成海量的国有资产流失的强力反弹,但是,高俊芳对长生生物的MBO在2004年4月才进入实质性的步骤,这就是对抗正中央!就是顶风作案!这里头有多少见不得人的黑幕和恶心东西?是不是背后有一把很大很大的黑雨伞在“罩着”?这个不动用公检法不可能了!不用刑律绳规不可能了!

听说,从去年开始,咱国又“混改”了,恕我愚钝,看不懂关于“混改”的官方解释,我只想搞明白,在这个过程里,国有资产是不是得到了空前的增殖?国企职工的工钱是不是倍增式的增加?对企业的税收是不是也成倍增加?这对于我这等草民来讲那是太幸福了,毕竟廉租房什么的,都要有一定的税收财政支持么。我也想住廉租房!

但是呢,我的的确确经常会想当年的MBO。“混改”,无论官方说辞如何,结果是否会和MBO一个结果?无论什么结果,草民只有祷告“混改”最后的光景千万别和MBO有半点相似。

听说云南白药“混改”了,有评论——中国人的云南白药成了“某个中国人”的云南白药,对照高俊芳MBO长生生物后的“毒疫苗”,云南白药什么下场,还真不好讲。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8-07-29/5167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7-30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