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喝牛奶、学雷锋与“贫穷”的毛泽东时代

喝牛奶、学雷锋与“贫穷”的毛泽东时代

  

  十年前中国牛奶出事、曝三聚氰胺丑闻的时候,右派叫嚣“二十年前全北京买块Cheese都难,有牛奶吃就不错了,还在乎质量?”这令我想起中学的一段往事。

  那是1963年的事。当时北京市牛奶公司每天早上中午都派人到我们学校食堂门口卖牛奶,鲜奶每瓶1毛5,酸奶每罐2毛,要加白糖4分一包,敞开了卖,谁买都行,既不要票也不凭证。

  有些同学感到不解,向学校团组织反映:不是号召学雷锋、艰苦朴素吗?那喝牛奶能算艰苦朴素吗?既然号召学雷锋艰苦朴素,那为什么又向我们推销牛奶?“学雷锋艰苦朴素”与“喝牛奶”这关系该怎么摆?

  于是学校团组织特意组织全校同学展开了一次大讨论,题目就是“如何正确看待学雷锋艰苦朴素与喝牛奶”。最后的结论是:学雷锋艰苦朴素意味着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腐化。青少年是长身体的时候,喝牛奶对健康有好处,不是铺张浪费,也不是奢侈腐化。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就可以喝,也应该喝:一对身体有好处,二支援国家建设。但如果把喝牛奶当成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标志来看就不正确了。一句话:实事求是,有条件就喝,没条件也不硬追求。

  于是“牛奶风波”到此结束。喝牛奶的与不和牛奶的都不觉得有什么压力。同学中喝牛奶的不少,不喝的也很多——往往不是因为喝不起,而是不习惯,更喜欢喝豆浆。

  当时喝牛奶的同学什么家庭出身的都有:干部的、知识分子的、工人的、农民的……的确,喝牛奶比喝豆浆贵:当时豆浆好像是白浆3分一碗,糖浆5分一碗,比1毛5的牛奶便宜多了。而当时学校住校生每个月的基本伙食费(每天三顿,周末不算)是9元,不够自己另外加菜,一般一个月吃13、14元足够。如果天天喝鲜奶,一个月要4块5,喝酸奶是6块。喝牛奶造成的这种额外负担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一般还承受得起。当时北京工厂普通正式工人——二级工的工资是每月40元。1963年子女上中学的工人大多数是50年代初的老工人,工资都高于40,多数是双职工,房租水电每月几元,医疗全包。只要子女不是太多,为孩子每个月多掏4块5还是挤得出来的。农村来的同学有困难的多些,但仍然有不少喝牛奶的。我们同年级另一个班的团支书家里是农村的,因为喝牛奶,引起了一些同学的议论(“喝牛奶与学雷锋”的议论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当时国家对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同学是有补助的。(记得那个时候的标准是补到每月12元)对比当时每月9元的基本伙食费,即便这样的同学时不时喝几次牛奶也不是做不到。

  学校团组织后来还组织过类似“喝牛奶与学雷锋”的讨论,比如“穿尼龙袜、的确凉衣服与学雷锋”。还有一次(大约是1964年)更是号召同学回家动员家里吃“爱国肉”,说国家猪肉涨库,再卖不掉就浪费了。于是“学雷锋”、“不铺张浪费”的结果是“动员吃‘爱国肉’”,不吃倒成了铺张浪费,吃了才不铺张浪费。至于那几年,一到夏天便免不了动员大家吃“爱国西红柿”——旺季时过夜就烂,经常一堆卖5分或1毛,巴不得大家拼命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后来闹技术革新,土法储存代替专用冷库,情况才有所改变。(当时还拍了电影,题目叫《从‘隔夜愁’到‘百日鲜’》)。

  至于那个时代的牛奶及食品质量,虽然没有现在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标准,至少从来没听说过质量问题,以至于老百姓的脑子里根本就不曾想到过市场上卖的食品会有假。当时我们只是从回忆录里知道资本家才会故意掺假。自打有了公私合营起老百姓就都知道买东西要去国营商店,因为“共产党的商店决不坑人”。所谓“有牛奶吃就不错了,还在乎质量?”之类论断一听就知道是信口开河,根本没经历过毛泽东时代,或者是故意昧着良心睁着眼说瞎话。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9-03-10/5545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3-11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