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成都某医院的横幅、安徽多家医院的骗保,这些怪象让人瞠目

成都某医院的横幅、安徽多家医院的骗保,这些怪象让人瞠目

康  和

  今年收获赞美最多的就属我们的医护人员了,同时,在新冠战疫中,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发挥了主要作用,那些逆行的医护人员几乎都是来自公立医院,相比来看,一些缺乏公立医院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便是遥不可及的想象了。

  不过,也不都是美好,近来,一些医院也发生了一些“怪象乱象”。

  01

  比如,四川成都。

  12月9日,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外悬挂了一条大大的横幅,上书:“热烈祝贺我院成为新冠核酸检测定点医院”

  天!这是什么意思?!

  成都新冠疫*情反弹,医护人员加班加点,24小时核酸检测,相关社区的人民群众听从安排,有序地进行检测排查。

  大家都不容易,为的是疫*情防控,防的是病毒。疫*情反弹,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大家都在努力预防出现的事情。

  “热烈庆祝”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前,实在是太不合适了!这到底是语言表达没有学好,还是文化基础不行,还是人的思想出了问题?真是有种“利”字当头,充满铜臭味的感觉啊。

  网友们也是炸了锅,评论一个接着一个蹦:“想钱想疯了?”、“发国难财”、“写横幅的人脑子坏了”、“一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

  所以说,看吧,有一部分群众的眼睛也还是雪亮的。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新华网发了一篇文章,取了个标题叫:儿科“病人荒”,医生心慌慌。文章开头讲述了一件事,安徽省宿松县人民医院儿科10名医护人员,因绩效考核过低,以科室名义联名打报告,要求集体转岗,这一事情引发了舆论关注。

  对于这个事件,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就这个标题也暴露了类似的问题:医疗机构“市场化”,医患关系也“市场化”了。

  这个场景还让笔者想起12月12日那天一则海报:山东联通用蒋介石剿共的“攘外必先安内”来纪念西安事变84周年,真是让人倍感荒唐。

  这历史不知道是学了还是没学,忽略了这六个字背后的意义,仅仅是把它们当成了“名人名言”来使用了是吧?!

  对历史的无知,对利益的追逐,使信仰迷失,或许是出现这些荒唐现象的原因之一。

  02

  12月14日,新京报曝光了安徽省太和县多家医院医保乱象,让人瞠目结舌。

  医院、老人,中间还衍生出了专门的一个产业——中介。

  医院提供“量身定做”的假病历,中介专车搜罗老人送往医院,老人本身没有需要住院的疾病,冲着免费体检答应住院,把医院当成类似“老年活动中心”似的存在。有一位住院老人一年之内在3家医院免费住院9次,并称“在家无聊才来住院,像游玩一样”。

▲图片来源:新京报(11月13日,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病房里,几名“病人”聚在一起打扑克。)

  这样一个流程下来,实现了“三赢”——医院套取了医保基金,中介收获了介绍“病人”的佣金,老人多了一个“管吃管住、免费体检”的活动场所。

  这些医院把脑筋动歪了。这样的乱象恰恰反映了我们医疗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据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副所长郭惊涛所说,太和的医疗资料相比于周边地区略丰富一些。县里都有两家三甲医院,多数病人都会选择大医院就医,因此其他一些等级略低的医院的生存空间便受到挤压,为了生存,为了利益,便铤而走险,去触碰骗保红线了。

  医院本是个救死扶伤的地方,一旦和利益扯上了紧密的关系,就容易走偏。但是,批评这里面的个体能解决问题吗?解决不了,更应该反思的是医疗机构所承担的责任和目标的问题、医疗制度的问题。都去追求利益了,能不产生畸形的怪象吗?

  研究医改的北大教授李玲说过:在医疗卫生领域,市场是失灵的,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不应该按“市场”的规律安排,而应该更重视政府管控合理调配。

  不这样做,恐怕类似的“荒唐”、怪象会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眼前。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20-12-20/6671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12-20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