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今天是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何干强:当代西方经济学不仅没变成科学,反而更庸俗化了

几百年来西方经济学不仅没变成科学,反而更庸俗

——《论〈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及其现实指导价值》之一

何干强

图片1.jpg

按语:毛主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4页)这说明,反映经济的文化(简称经济文化)是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红色文化,理应研究红色经济文化。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指导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即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红色经济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与红色经济文化相对立、对抗的,则是唯心史观指导的、不科学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新境界”(新华社报道:《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5日01版。)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种伟大经济实践,要求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并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界限。

为了有助于读者弄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来龙去脉及其代表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本质,本网站特刊出《当代经济研究》2022年第2期何干强教授撰写的《论〈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及其现实指导价值》。鉴于文章较长,本网站将分九次连载。

论《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及其现实指导价值﹡

全文摘要:《资本论》的内容始终包含着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体系的彻底决裂和对它们的深刻批判。它用唯物史观揭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历史演变过程,科学评价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及其在科学上的局限性,深刻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非科学性,尤其重视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五大“教条”的弊病,还指出了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特点;研究《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的路径,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资本论》揭示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特点,即:认识经济形式的主观性,认识经济现象的直观性、表面性,思维方法的片面性,掩盖经济本质的虚伪性,歪曲真相的欺骗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辩护性。《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犯错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我们应当用《资本论》指导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深刻认识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属于庸俗经济学,有重点地批判误导改革开放的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

关键词:《资本论》,资产阶级经济学,马克思的批判,唯物史观

《资本论》出版时印出的书名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字体大,“政治经济学批判”字体小。这导致人们往往把后者理解为副标题,但是,决不应当由此而看轻后者的重要性。值得提出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一版交付出版前,两次给友人的信都提到书名:“全书将分三卷出版。书名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著作的第一卷在几个星期内就会由汉堡的奥托·迈纳斯出版社出版。著作的名称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可见,从马克思自己原定的书名看,“资本论”原理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两方面的内容是并列的或平行的。而从原著出版后的论述来看,这两方面也确实交融在一起。这表明,马克思创立和阐释科学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包含着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的系统、深刻的批判,它们是《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也充分体现出贯穿在《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的辩证法本质:“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也就是说,《资本论》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形态产生、运行和发展并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在实现这种科学理论的创建过程中,始终包含着马克思以工人阶级的坚定立场,对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体系所进行的无私无畏的科学批判,包含着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传统观念作彻底决裂的伟大科学革命。

为此,深入研究《资本论》及其指导价值,理应高度重视《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这不但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革命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也有助于我们掌握强大的思想武器,透视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弊病,认识其对拯救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效性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破坏性。笔者认为,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新境界”[3]的指导方针,有必要与深入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紧密结合起来。为此,本文试图对如何深入地理解《资本论》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内容,进行简要梳理,以抛砖引玉。

一、用唯物史观认识资产阶级经济学

(一)《资本论》科学揭示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1.揭示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来龙去脉。《资本论》指出,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才产生的。”[4]这意味着,尽管人类历史上早已存在经济思想,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初期才出现的,这时,它已归属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资本家阶级的经济观念的理论表现。《资本论》根据唯物史观揭示出,资产阶级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而资产阶级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地位的演变,则决定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变化。《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是全面的、系统的批判,因而必然地包含着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产生之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批判。这种批判都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科学地扬弃,即贯彻历史辩证法,肯定其符合历史前进要求的进步因素和贡献,同时揭路其局限性,对其由剥削阶级视野产生的错误和荒谬的经济观念,则予以彻底的批驳和抛弃。总的来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制度的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具有某种程度的科学和进步;而在夺得政权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后,则越来越走向谬误和反动。马克思指出,“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5]这是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必然具有阶级性;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必然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它认为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永恒合理的经济形式,因而这种经济学属于历史唯心主义指导的政治经济学,总体上不可能是科学的。只有在它与封建地主阶级争夺经济利益,而与无产阶级的阶级冲突尚“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客观经济形态的某些内部联系,还能够有一定的科学性。

马克思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分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两大基本历史阶段。资产阶级经济学在还能够是科学的“时候”,处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阶段。《资本论》的前篇《〈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指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引者注:1623—1687)开始,到李嘉图(引者注:1772—1823)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引者注:1646—1714)开始,到西斯蒙第(引者注:瑞士人,1773—1842)结束。”[6]《资本论》又进一步指出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我所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从威·配第以来的一切这样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相反,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而庸俗经济学却只是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它为了对可以说是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日常需要,一再反复咀嚼科学的经济学早就提供的材料。在其他方面,庸俗经济学则只限于把资产阶级生产当事人关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世界的陈腐而自负的看法加以系统化,赋以学究气味,并且宣布为永恒的真理。”[7]

2.资产阶级经济学分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两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把古典政治经济学(以下简称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历史分界线,划在资产阶级夺得和巩固了政权的前后。当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夺得了政权,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下简称资产阶级经济学)就庸俗化了,即走向了“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对“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只限于把资产阶级生产当事人关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世界的陈腐而自负的看法加以系统化”的反科学轨道。这具有必然性。因为历史发展到19世纪30年代,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冲突,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到此时的任务已经不再是为了探索真理,而完全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私利了。“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它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8]

马克思的论断至今并没有过时。如果说,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是从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开始的,那么,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与国家政权结合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现代帝国主义时代,维护现代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就更加庸俗化了。有人宣扬现代资产阶级的市场经济学具有科学性,甚至赞誉为“现代经济学”。其实,如本文后面指出的,现代的资产阶级市场经济学仍然在搬用斯密的理论,这正好表现出“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日常需要,一再反复咀嚼科学的经济学早就提供的材料”的庸俗经济学的特征。

(﹡本文发表在《当代经济研究》2022年第2期。作者何干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网时作者做了排版的技术处理和个别补充、修改。)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209页、210页。

[2]《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3]新华社报道:《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5日01版。

[4]《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22页。

[5]《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41页。

[7]《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

[8]《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

(未完,待续)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22-02-28/7409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39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02-28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