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某些人并未意识到:供销社对中国农业有着资本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近几天供销社话题忽然火热起来。供销社是什么规模?它是干什么的?恢复重建供销社是要做什么?虽然人们肯定听说过这个词,但相信许多人都是稀里糊涂的,也确实容易混淆。

一、中国农业规模

供销社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其规模,大得出乎许多人的预料。人们忽然发现中国经济里居然有这么一个低调的宠然大物,一下产生了兴趣。

如果对中国经济构成较为熟悉,对供销社系统销售额的规模应该不意外。中国的农业GDP总量在全球是遥遥领先的,连人均农业GDP在主要大国里都是最高的!2021年中国第一产业占GDP比例只有7.3%,容易让人忽视其规模,以为主要功能是养活人。实际中国农业绝对规模非常大,在世界上很特殊。

2018年,中国农业GDP达到9782亿美元,是美国的约6倍,在所有分项里领先最多。舆论经常说的房地产GDP,中国反而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多点。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世界农业GDP排前三的是中国、印度、美国。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农业GDP90年代以前和印度美国差不多(美国1997年前无数据,但是变动不大),90年代中期才开始甩开二者。而印度从2007年开始农业GDP大幅超过美国。2021年印度农业GDP是美国2020年农业GDP2.4倍,而中国又正好是印度的约2.4倍。

2021年世界农业GDP总量排名,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各国农业GDP总量排名和人口数量高度相关,人口前四也是农业GDP前四。有些出乎预料的是,中国人均农业GDP也是主要大国里最高的,只是比农业资源优势极为突出的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低一些,和特色农业极强的荷兰相当。

北欧国家人口少农业资源丰富人均很高,挪威的人均农业GDP1400美元,芬兰1200美元,冰岛2500美元但人太少。新西兰人均农业GDP2350美元,也有512万人,算是人均农业GDP世界最强。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一个中国农业发展的脉络,不能错误地以为,改革开放之初农业搞了家庭承包制改革以后,大的故事就结束了。实际上中国农业在新世纪继续有大发展,从总量来说甚至是主要的发展阶段。2021年农业GDP总量相比2000年的1778亿美元,翻了惊人的7.2倍,而1993年农业GDP总量859亿美元相比1978年的414亿只是2倍,虽然汇率的因素影响很大,但是农业相关的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确实是新世纪才实现的。从人均GDP意义来说,农业在众多产业中率先冲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关于中国农业,起码要有两个认知。第一,中国农业是高增长领域,虽然在新世纪比GDP总量(翻十倍)的增长稍低,但也是相当高的,世界罕见。第二,中国农业并不落后,人均农业GDP都来到了世界最前列,有很多基于国情的先进生产技术。关注中央农业频道就会发现,很多农业生产技术相关的小故事很有意思,农业高增长的来源主要是技术进步。同样是黑土地带,黑龙江生产的粮食超过了乌克兰,以俄罗斯14%的耕地产出了俄粮食总产量的60%

人们只是被动享受这个增长的成果,也确实感觉中国人吃喝在全球算是不错的,甚至有西瓜自由之类的世界最强感。对于农业GDP是如何实现的,就不太清楚了。因为大多数人居住在城市里,离农田很远,农业也并不是很引人关注的产业,没太多新闻效应。

工商业领域人们用了产品,就会关注生产的公司。优秀的公司很快就会全国知名,因为这是互相促进的,广告营销必不可少。但农业产品较为特殊,人们只是关注大类,是大米、猪肉还是黄瓜,对产地也关注,地方上会宣传特色产品,如赣南脐橙。但是农产品背后的公司就不太清楚了,怎么生产流通的不关心,只知道最后是到了超市、菜场。农产品呈现的形态,和生产者不太好建立连接。一个公司生产了一条鱼,那鱼身上长不出公司的名字。

二、供销社的规模与存在感

供销社就是农业领域被忽视的典型,以至于它2021年全系统销售额高达6.26万亿(同比增长18.9%也是高增长),许多人却本能地以为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名词,只有老印象了。

供销社系统在多个领域都是巨大的存在,但人们多半不清楚。化肥、棉花、粮储、联锁超市等具体领域说出来以后,人们其实也有点了解,只是串不到一起。

全国供销总社下面有多家企业,旗下有好几家响当当的国字号企业集团。中农集团、中棉集团,都是行业内领先的大集团,也是供销总社旗下企业。所以供销社是有点离奇,旗下企业听上去反而名声更响亮。

中农集团化肥年销量约2000万吨,占市场的四分之一多,行业第一。中棉集团也是行业第一,市场份额超五分之一,全国棉花约90%是在新疆生产,中棉集团对新疆十分关键。中再资源、中农批、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粮储,这些企业与业务,供销社都有很大影响力。全系统超6万亿销售额,看这些企业集团就知道了,不是忽然跑出来的。

至于说这些企业控制的七八家A股上市公司,永新股份、中再资环、天鹅股份等等,因为市值都不太大,反而不能说明供销总社的实力。

部分群众在生活中能直接认识的,可能是总社旗下的农产品电商、直营联锁超市,因为是面对终端消费者打出了供销社的名号。但因为友商实力强大,供销社在这些通用行业里反而名气一般,影响了在大众认知中的存在感。

供销e成立于2015528日,由中国供销集团出资成立,注册资本36.05亿元。这个电商味道浓厚的企业,是供销社适应新时代推出的,号称要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国家队2017年中国供销集团公司董事长杨建平表示,未来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格局中,供销e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可以期待的

但是在电商领域,供销社占的份额还不大,难以与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等知名公司相比,知名度有限。

有点奇怪的是,主流手机应用商店里没有供销eAPP。它家的手机APP曾经有过,但应该是放弃不支持了。供销e家是支持网上购物的,用的是PC网页版(www.gxyj.com),到上面注册购物,选择商品放入购物车,主流支付也支持,快递外包了。用上去和别的购物网站差不多,但不是一搜什么都有的大平台,而是自己有一套体系内的规划。

如网站重点推的是“832扶贫平台,还有地方特色馆。地方特色馆只有22个省有,东部发达地区的省市没开,832指的是22个省832个脱贫地区。

832扶贫平台上,陕西和湖北活动开展得较好,每日采购与销售在700-1200万元之间。按上图估计,平台每年的GMV(商品交易总额)不是太高,在百亿的规模,新闻中2021年销售额是115亿元。这个量只相当于头部主播一场活动的销售额,主要还是支持扶贫的政策意图更多,并不追求市场份额。

供销e家线下门店体系是有的,在上海就有15家门店。许多人就是通过这些门店了解供销社的,但因为门店不是太多,单店也不太大,如果只凭印象,可能会误解供销社的实力。

应该说,供销社系统通过线上电商或者新型线下门店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尝试,还在发展早期,知名度也不是太高,不是其主要业务。

供销社面向公众的接口规模不大,实际业务却非常庞大。这是一些国企集团系统的特色,规模庞大,但集中在一些专业领域,不引人关注。如中信、华润、保利、招商几个集团,虽然人们多半知道一些著名企业,对集团公司规模却多半不了解。这些集团资产总额都在2万亿元以上,超过供销社系统,其中招商集团资产超过10万亿。

但供销社即使在国企系统里也是非常特殊的。在以前统购统销的年代,供销社众多分支穿透全国农村城乡基层,覆盖极广,工作人员端的也是人人羡慕的公家饭碗。历史留下的印象经久不衰,供销社的品牌形象并没有随着全系统销售额的高涨而更新。

三、供销合作社的概念与想象力

实际上,这次供销社在新闻里大热,有个关键词是恢复,指的是供销社基层组织的重建。从供销总社旗下公司来看,从上至下的发展是不错的,在多个行业里都成为领先者或重要力量。但是,历史上供销社最深入人心的还是基层组织,那种从下至上的存在感,多年以后,在农村仍然难有可以匹敌者。

如果供销社是像国企大集团那样,在多个行业发起竞争性大动作,那只是市场经济里具体的企业经营行为,影响是局部的、本行业内部的,不太可能有出圈的影响力。之所以引发热潮,还是因为其深入社会基层的根本力量,很有想象力。

有些人甚至说起回归计划经济、重建国营食堂,这就是过度引申了。供销社系统即使在社区内依靠强大的供应链,建起一些便利店、小区食堂,那也只是中国整个庞大市场经济系统的补充,需要参与市场竞争,绝不可能垄断排他。实际上社会也并不担心,只是好奇看热闹式地提出一些想法。

供销社从性质上来说,就值得仔细讨论。在1979年之前,到底是官方组织还是集体组织就并不明确,不时有变动。供销总社早期名称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合作社的性质。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英文叫CO-OP,指的是合作性商业机构。现在供销社的英文宣传里都是有CO-OP这个词的,强调商业性质。

1982年以后,供销社确定了合作商业组织的性质,官办改民办,回归合作经济组织。十八大以来的说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所以,供销社未来也一定会是合作性商业机构的性质,不会搞成计划经济。

那什么是合作性商业机构?对农村、农业、农民,它的作用是什么?

CO-OP是全球性商业概念。个人拥有企业是独资,多人拥有的是合伙企业。合作社是合伙企业,它的独有特征是,使用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人,拥有并经营公司。合作社自愿参与、自治不受外部控制。合作经济与股份制企业最明显的区别是,参与人不管投入大小,享有一样的权益。

我国的供销合作社,也有民主、自治、平等等必要的经营形式,但个人认为入社人重点并非是在合作社里搞治理、选举,而是想获得生产经营上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应该是中国办供销社最重要的出发点,要实质帮助到入社农民的生产经营。

现在的入社协议,看上去就是很正规的合同,分为甲方(XX市供销合作社)和乙方(入社人)。入社是商业社会里的合同行为,不能引申过度,更是和计划经济扯不上关系。入了社,就是说在生产经营上,接受指导、享受服务与便利,这是主要目的。也可以参与选举、参与会议、提出经营建议、了解信息,对于普通入社者,应该是保障自己权益为主,不太可能是想去对合作社本身作出大改变。退社自由,就是简单的商业合同关系。

也就是说,恢复重建供销社基层组织,并不是要搞政治性组织,也不是要改变经济体制。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让全国各地,都有这种帮助农民生产经营的基层合作性商业组织。农民可以入社或者不入,但是有和没有供销社基层组织,是两回事。现在中央的要求是,要有,没有的恢复重建。

至于带点洋气的“MINI CO-OP”,其实是供销e家便利店里的无人货架,合作者可以放供销社认证过的货来卖,店主收取一定佣金。这算是新零售业态的探索,比较新潮,几年前社会上热过一阵子,无人售货亭等等。供销合作社概念既历史悠久,又能发展出新业态,但是各个方向的探索还是应该分清领域,厘清概念,混为一谈容易糊涂。

供销社历史上有很多基层门店,现在也有以农村地区为主的约17万家店。有直营店,也有系统内员工的夫妻便利店。门店体系是一个资产,如何发展新零售,线上线下联动,这是许多电商、零售企业都在琢磨的大事,对供销社系统也很重要。但这些门店不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要意图,最直接的还是要帮助农民生产经营。

前面“832扶贫平台采购和销售额最高的湖北,就是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做得最多的。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1373个,基本覆盖全省乡镇。加入的农民得到了好处,就可能成为典型,吸引更多农民入社。入社了,生产经营就轻松了,可以干自己拿手的环节,其它环节由供销社负责解决。理论上就是帮助农民生产经营,没有太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现在说恢复重建,就是之前80年代的基层供销社有不少消失了,湖北1800个基层社减少到696个。一边是基层社在消失,一边是总社旗下的企业集团纷纷发展壮大起来了,这都是供销社系统改开后的发展历史。以前的基层社不适应时代发展部分消失,那现在把基层供销社恢复建起来,要如何适应时代?

这需要一些理论探讨,中国已经前进到了互联网信息时代了,恢复之后的基层供销社,要如何在信息社会中帮助农民生产经营?

笔者在2021年初的《反垄断之外,也要想想怎么让互联网社会主义纵横天下》文章中,对商品供给与需求中间的渠道作了深入探讨,虽然不是谈供销社的,但原理对于基层供销社也是有意义的。

前文说了中国的农业人均GDP在国际上很高,但农民人数也是非常多的,2021年农村人口5.56亿人。这些人很多外出打工了,但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数还是很多。中国全球遥遥领先的农业GDP,是靠海量农业人口干出来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群体,人均收入就没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农民占人口比例只有5%,约1500万人,即使中国农业GDP是美国6倍,但是农民人数是30多倍,人均收入仍然会有相当大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农业又有落后的一面,人均生产力还不够高。

但是就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和国家实力来看,大幅提升农民人均收入完全有可能。有两个大招可以发力,一个是农业科技应用,再一个是农产品销售渠道改革。而这两招,供销社都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农业科技应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散户独自不容易干好,非常需要合作。供销社能够提供有效的组织,及时引入先进技术,组织好各种生产流通环节的高效科技应用。实际上中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味道已经很足了,农机、农技成果非常多,不是以前的落后印象。但是这些科技的推广是要组织的,供销社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对入社人员提供符合需求的科技服务。而且这是合作社,入社农民是有发言权的、自主经营的,可以提建议给反馈,不是盲目听从计划指令,有问题完全可以改进。

一些IT企业发展农村电商,主打的就是渠道。有些直播带货也会卖农产品,开发了新的销售渠道。这些企业或者新渠道,基本都会说,宗旨是帮助农民,而且确实有不少相当正面的案例。但是也有时会闹成风波,如不久前的玉米事件,品种、成本和售价不停反转。

从根本上来说,互联网渠道以及传统渠道,在供给和需求两端,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在中间收取利益。如果没有信息不对称,买家和卖家互相知根知底,渠道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搓合成交,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利益,这是合理的。但是,企业是去主动扩大这种不对称,还是去消除不对称?这就是难以回答的灵魂问题了。

实践中人们会发现,扩大信息不对称的操作会是资本主义的选择,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股东利益。这体现在国家之间的渠道冲突,一国内部利益集团也对渠道非常看重。有时随着科技发展,好企业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击败坏企业,占据市场。但这是科技带来的变革,企业本身会倾向在新的信息水平上,把信息不对称恢复重建,各种让用户不满的操作又会出来,让利变加价。

对这个问题,供销合作社能给出更好的回答。合作社的原则就是平等,不管投入多少,入社人的权利是相等的,理论上就享有同样的渠道信息权。如果供销社系统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管理发掘水平做得好,社员就直接受益,不是转头用这些信息去忽悠社员。

IT电商企业、直播带货主播这些渠道,不太可能把核心商业信息给客户分享,除非也学着搞合作性商业组织。如果能有这样的发展,那供销社基层组织恢复重建的意义就更大了。

中国还有很多农民刚刚脱贫,需要找到方法奔小康、致富。农民群体不仅要贡献出全球最多的农业GDP,而且人均生产效率、人均收入也要提升到中等发达水平。科技应用和渠道信息,就是农民提升收入最可以依赖的手段。相信供销社系统与其它社会企业,都会以合作的精神,帮助中国农民实现发展目标,走向共同富裕。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22-11-13/7857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11-13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