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军事

打印

恩道尔《目标中国》第九章:中国的制胜策略

  北约和五角大楼企图通过战略威胁,迫使中国屈从于他们勾勒的“世界新秩序”(有时美其名曰“全球化”)。所幸的是,一股反击的力量正在酝酿,从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及各个关系国(其中尤以俄罗斯和伊朗为代表)之间的关系中我们便可看出端倪。

 

  第一部分 战略现实

 

  到2013年,中国在战略上将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本书的前八章中,只展示了对中国主权种种威胁的冰山一角,但笔者希望借此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探讨中国面临的真正危机。鉴于中国在反对全球极权统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这些讨论不光与中国及其人民的未来福祉息息相关,也会牵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人民的利益。

  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展开了一系列行动,着手应对前文所述的诸多威胁和各种隐蔽或公然的战争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正大力推行人民币战略,不断降低人民币对美元的依赖性,从而使人民币可能为他国--至少为中方的亚欧贸易伙伴--所接受,成为这些国家的备选储备货币。早自2001年起,中国就一直在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实施全球最积极的石油采购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也有失误,但中国还是帮助大批非洲国家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得以开始投资本国的经济开发项目。

  尽管如此,纵观中国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所面临的种种威胁,不难发现,单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处境就已经危机四伏。中国若想安然度过21世纪,还需全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加倍努力。由北约各国,尤其是美国和法国一手掀起的“阿拉伯之春”运动,意在重整中东局势,破坏中国的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在中国,人畜消耗的大豆中有至少61%是遭草甘膦污染的转基因大豆,这给中国的食品安全带来灾难。中国的农作物被大量喷洒新烟碱杀虫剂,这类有毒杀虫剂给昆虫、蜂群和鸟类带来了巨大伤害,并最终危害到食用这些农作物的人群。

  中国在农业工业化进程中效仿美国模式,而农业工业化正逐渐破坏中国人日常膳食的食品质量,引发流行性过敏和II型糖尿病等疾病。推广美国和瑞士制药垄断集团生产的专利药物和疫苗的决定也事与愿违,因为这些药物给整整一代人带来的各种慢性疾病和健康问题,远比其理论上能抵御的疾病更为严重。围绕美国总统奥巴马的2012对华“枢纽”战略,五角大楼的军事部署使中国面临严峻挑战,不仅要保卫其石油和海上供应线路,就连国界也不得不防。

  西方国家发起的贸易战争和世贸组织对中国出口产品以及国内制造业的挑衅正逐渐加剧,正迫使中国遵守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即全球化规则,而最终,将会导致中国在这30年来的“赢家”地位不复存在,转而日益沦为这场竞争中的输家。中国政府开放国内地震易发地区的决定,也给了美英法石油公司以可乘之机。这些公司往往采用含毒的页岩气水力压裂法来开采天然气,这不仅危及中国稀缺的淡水资源,甚至还有引发毁灭性地震的危险,而地震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将远非十几亿立方米天然气带来的利润所能弥补。从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好莱坞电影,到半受控制的互联网平台,方方面面的文化侵略,对中国本来就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文化主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作为忧国忧民的一般民众,该如何反击这些威胁呢?因为只有中国人民自己才有资格做出主权决定,选择最有利的前进道路,所以笔者仅能在下文中以海外友人的身份给出些许刍荛之见,虽远非万全之策,但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讨论。

  正如地缘政治战略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公开承认的那样,自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之后,其唯一的眼中钉便是因共同战略利益,在政治经济上均联合起来的两个亚欧大国--中国和俄罗斯。

  如今正处在耄耋之年的美国资深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他1998年出版的《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书中阐述了欧亚地区蓬勃发展会给美国造成的地缘政治威胁:“各洲约从500年前就开始政治交流,从那时起,欧亚大陆便已成为全球权力的中心。”

  布热津斯基随后补充道:“当务之急,是确保欧亚地区不会出现统领大局、进而向美国发起挑战的势力……”他还根据从苏联解体的余波中得出的教训,总结了美国单边霸权将面临的真正威胁。

  “美国如何‘管理’欧亚地区,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掌控了欧亚大陆,就等于掌控了全世界2/3最先进、经济生产力最强的地区。扫一眼世界地图也能看出,控制了欧亚大陆,就几乎自动将非洲招致麾下,在地缘政治上把西半球和大洋洲赶出世界的中心大陆。欧亚大陆居住着全球大约75%的人口,不论从经济还是从资源层面上说,这里都聚集了全世界大部分的物质财富,其能源量占到世界已知能源总量约3/4。”

 

  第二部分欧亚军事防御

 

  北约和五角大楼企图通过战略威胁,迫使中国屈从于他们勾勒的“世界新秩序”。所幸的是,一股反击的力量正在酝酿,从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及各个关系国(其中尤以俄罗斯和伊朗为代表)之间的关系中我们便可看出端倪。

  今天的上海合作组织从各个方面来看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却正好拥有凝聚欧亚各国、挑战单边霸权的潜力。上海合作组织(SCO)是一个成立于2001年的区域性经济和贸易组织。随着华盛顿政府在阿富汗和中东继续扩大战火,该组织渐渐充当起了“反北约”的角色。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除了俄罗斯和中国外,还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虽尚未正式加入,但担当着观察员的角色,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上海合作组织要求在任一成员国遭受攻击的情况下,所有成员国均应共同抵御外敌。

  欧亚国家间的合作,尤其是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合作,正迅速形成战略纵深。中俄两国共同决定反对联合国批准的对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实行的军事干预,此举揭示出北约反阿萨德联盟的成员内部已出现了深度分裂。而中俄越是共同坚守反对立场,西方的北约全球主义阵营就会越快分裂,会给中国带来新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盟友,共同对抗名义上强大的北约军事敌对力量。

  重温孙子的名言能给我们很大启发。孙子日:“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若中国能把对这句话的理解从军事行动层面上升到隐蔽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未来世界格局对立的层面,便能“战胜”北约这个军力虽远胜中国,但内部却四分五裂、混乱不堪的对手。

 

  第三部分 抗击美国的导弹防御威胁

 

  为反击美国在全球部署咄咄逼人的导弹防御系统,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已通过各自和共同的努力,开始组建切实可行的军事防御体系的关键部分。从几年前起,小布什和奥巴马领导的华盛顿政府就把大力部署反导阵列雷达和导弹发射场列为首要任务,意图将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发动导弹攻击的机会扼杀在摇篮中。

  在战争和核军事战略中,如果一方拥有--哪怕仅仅是简单的--反导部署,而其对手毫无反导能力,那么在核战中,有导弹防御的一方就会稳操胜券。但外界意识到这一点的军事战略专家却屈指可数。

  可以预见的是,只需一场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便可摧毁对手的导弹攻击力量。既然这样,遭到打击的就是中国、俄罗斯或伊朗,而且很可能三国同时遭到打击。

  冷战时期,华约和北约由于惧怕两败俱伤,在核问题上僵持不下,这一做法被军事战略家称为MAD-“相互确保摧毁”战略。这一战略听上去恐怖,但比起美国独握核武大棒这一局面,却还要安全几分。这是因为,MAD战略的前提是双方势均力敌,谁都没有决定性的优势来保证己方免于被核战争摧毁,在这一背景下,发动核战争对各国来说皆是“不可想象的”。

  若一个国家能抢先拥有核导弹防御系统,它便在实际上掌握了“先发制人”的能力。罗伯特•鲍曼中校,作为里根时期美国空军导弹防御计划主任,相当正确地把核导弹防御称为“首次核打击的失落环节”。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开发核导弹防御系统,并被五角大楼视作最高机密。当时该项目采用陆基防御系统,能够应对有限的导弹攻击。该导弹防御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能够探测敌方导弹发射并加以追踪的相控阵雷达站。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核打击势力尚未全面成型时,美国就已经计划实施首次核打击了。

 

  欧亚地区的“战略铁三角”

 

  目前中国正在印度洋进行军事部署,五角大楼称之为中国“珍珠链”战略。与此同时,伊朗也增加了波斯湾和阿曼湾的海军部署,扩充海防力量。在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的亚丁湾海上通道,欧亚三大强国连同其盟国沿也门、吉布提和索马里海岸线部署了多艘海军舰艇。

  尽管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可能会引发新一轮武器竞赛,美国政府仍不顾多次警告继续我行我素。为保护国土免受可能来自美国或北约的核攻击,中国政府完全有理由积极部署自己的反导弹防御系统并采取相关对策。

  鉴于目前的军事现状,按常理推测,中国肯定已经对其战略武器的耐受性和穿透力进行了大规模改进,包括增加武器数量、开发核攻击潜艇、全面增强导弹威力,使其成为可穿越一切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威慑弹。中国扩大战略防御体系的计划包括与同样受美国导弹部署威胁的友邦悄悄合作,比如俄罗斯、朝鲜和伊朗。

  2012年10月下旬,美国大选前夕,中国国防部公开驳斥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进行反卫星导弹试验的报道,“这些报道与事实不符”,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表示。据说中国正在试验侦察卫星和导航卫星等高轨度瞄准卫星。早在2010年美国政府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爱国者导弹时,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通讯社就曾报道中国首个陆地导弹防御体系已试验成功。

  2012年10月12日,就在中国国防部发表声明前的两周,朝鲜政府宣布将增强导弹实力,以对抗美军。此举是对韩国欲加大弹道导弹射程的回应。韩国总统曾在早前宣布,韩国将开发射程为800公里的弹道导弹,而美韩协定修改前,曾规定韩国导弹射程不得超过300公里。新导弹射程可覆盖整个朝鲜半岛,提高首尔应对朝鲜导弹威胁的能力。

  韩国早前曾加入全球武器控制协议“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承诺控制导弹和运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无人驾驶飞船。然而韩国现在提高导弹射程的做法违背了该协议,对此,美国总统奥巴马辩解说,韩国此举“完全正当,是应对朝鲜弹道导弹计划的自卫之举。”如果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继续参与美国的反导弹计划,亚洲将经历一场失控的军备竞赛。对于经济实力更胜一筹的中国,军备竞赛反而有利。同时,近年来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逐渐增大,中国可以通过许多非间接潜在手段来对这几国施加经济制裁。

  美国强迫亚洲国家协助其部署导弹防御体系以对抗中国,此举使中国占领了道德“高地”。中国在营造世界舆论以对抗美国的挑衅性部署时必须运用这一道德上的优势。中国中央电视台或一家专门新成立的电视广播公司投入巨资,在俄罗斯国有频道“今日俄罗斯”(RTTV)节目覆盖地区分别邀请母语为英语、韩语或日语的记者向澳大利亚、韩国或日本人民准确还原事件真相。这是中国营造世界舆论的重要一招。“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必须巧妙利用西方的宣传手段来对付西方的阴险计划。

  美国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只是五角大楼包围欧亚,尤其是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一步棋而已。

  首先,为确立美国的核霸主地位,美国军事体系对俄罗斯或中国在应对美国或北约攻击时可能采取的核措施进行了全方位布防。全球导弹防御体系旨在抵御俄罗斯和中国在五角大楼挑起核攻击后的所有核“反击”。

  美国导弹防御体系从一开始就设计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全球性体系,五角大楼早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就开始规划这一体系。日本和美国的北约盟国一直是这一军事计划的合作伙伴,只是参与程度不同而已。

  多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五角大楼导弹防御体系的全球野心一直心知肚明,曾发表联合声明谴责此举会影响全球战略性均势,不利于全球稳定。2000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甚至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发表联合声明,警告五角大楼的全球导弹防御体系阻碍国际和平,违反《反弹道导弹条约》。尽管一再警告批评美国的行为会造成世界两级敌对,让人想起冷战,但美国政府仍置若罔闻。现在俄罗斯、中国和伊朗正悄然采取非对称措施来对抗美国的导弹部署。

  中国要在未来保护其神圣主权不受侵犯,就必须与盟国加强合作共同抵御美国导弹防御体系。在这方面,俄罗斯、中国和伊朗各有所长。集三国之力制定强大战略J眭对策或可避免核战争爆发。

  俄罗斯在增加公海巡游的同时也在增强其海军实力,俄国政府计划在其近海、黑海以及地中海内新建海军基地。目前俄罗斯联邦在俄罗斯领土外拥有两个海军基地,一个是位于黑海的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港口,另一个是位于地中海的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口。现在拟新建基地的克里姆林宫将目光投向了加勒比海、中国南海和非洲东海岸(毗邻亚丁湾),其中古巴、越南和塞舌尔为首选国。

  2002年以前,俄罗斯一直在越南金兰湾驻军。1979年,越南将该港口租给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港口使用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还保留了其位于古巴的卢尔德情报信号基地,用以监视美国。2001年,该基地关闭。

  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还在其北极海岸部署军事设施。其在北部新建的北极海军基地即将开放,这是俄罗斯精心策划的北极战略的一部分。该军事基地有两大功能:一是保护俄罗斯领土和能源利益不受罗蒙诺索夫海岭的北约国家侵害;二是为俄罗斯实现全球海洋战略服务。

  俄罗斯意识到美国和北约意图限制其在黑海和地中海的军事力量。美国和欧盟想要控制和限制俄罗斯进入叙利亚的海上通道,这使其战略倾向和目标露了馅儿,促使俄罗斯计划在加勒比海、中国南海和非洲东海岸新建海军基地。

  俄罗斯在北极修建海军基础设施,在古巴、越南和塞舌尔等国新开海军基地,以确保实现俄罗斯的海军全球部署计划。俄罗斯舰艇可以通过多处进入公海和国外安全停靠基地,这些基地将成为俄罗斯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永久停靠港。

  俄罗斯位于太平洋海岸上的远东地区海军基础设施使其军舰可以轻松进出公海,同时其在古巴等国增设海军基地可有效确保其海军活动范围不受美国及其盟国限制。

  从历史上来讲,海军在俄罗斯武装部队中的使命就是保护俄罗斯海岸,所以俄罗斯海军舰队并不是一支攻击型部队。然而,随着美国五角大楼采取包围战略,俄罗斯正积极改变现状。目前俄罗斯也和中国、伊朗一样正集中力量增强海上军事实力。

  俄罗斯升级和扩编海洋核舰队的做法被俄罗斯媒体称为夺取“海上霸主”地位的新举动。克里姆林宫希望其海军舰队具备海上核攻击能力等核优势,这是其应对美国五角大楼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和包围策略的直接对策。

  到2020年,俄罗斯舰队将新增战舰五十余艘、潜艇二十余艘,约40%的新潜艇将拥有致命核攻击能力。美国前小布什政府开始在欧洲修建美国导弹防御体系后,俄罗斯便启动了该计划。

  在过去几年里,俄罗斯应对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对策逐渐明朗化。2011年,俄罗斯开始在阿尔汉格尔斯克港所在的白海进行“北风”级潜艇试验,同年宣布开发潜射型拉涅尔弹道核导弹,据说该导弹能射穿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2011年,俄罗斯开始在巴伦支海秘密试射拉涅尔导弹。

  实际上,俄罗斯可以凭借其在海上展露的核军事力量新姿态围绕美国巧妙布设多艘移动核潜艇。换句话说,俄罗斯可在海上自由航行的核军舰就像多个“古巴”,借古巴对付美国,这也是俄罗斯发展海外军事基地的原因。是用海上核武装包围还是侧击美国,全由俄罗斯决定。

  俄罗斯巧妙利用其海军战略来对付美国五角大楼的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在该进程中,面对美国和北约在冷战后的侵略性核攻击主义,俄罗斯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核攻击政策。就在俄罗斯进行拉涅尔导弹试验的同一年,俄罗斯联邦战略火箭部队总司令卡拉卡耶夫称,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隐形”。

 

  伊朗、俄罗斯和中国三国合作

 

  随着西方对波斯湾国家的经济制裁日渐加重,俄罗斯开始悄悄但合法地向伊朗提供重要防御性军事装备。据以色列政府消息,伊朗不仅升级了防御体系,还拥有先进空防系统--俄罗斯制造的3个高端S-400发射台。

  2012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公共委员会主席伊戈尔•卡洛特琴科明确表示,包括防空系统在内的防御性军事装备不在联合国制裁范围内。最近俄罗斯向伊朗出售了总价高达130亿美元的先进军事防御装备,但此举并未向西方媒体公布。S-400可发射三种不同导弹,射程最高可达250英里,能有效对抗以色列订购的隐形飞机,成功率高达96%-98%,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同样有效。

  2012年10月,美国《海军时报》承认:“在世界大部分石油通过的波斯湾地区,美国设置的导弹防御体系无法拦截伊朗的高空弹道导弹。伊朗可以派遣大量快速攻击艇袭击大型战舰并将其击沉,同时其隐形潜艇舰队发射的鱼雷速度超过美军舰队的任何鱼雷。”显然,尽管美国军事规模庞大、预算充足,但其在这样一场战争中并非无坚不摧,这也促使美国政府有选择性地逐渐撤回全球攻击性导弹防御战略。

  近年来中国与伊朗加强合作,达成战略关系,中国成为伊朗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经济伙伴。尽管最近被美国制裁,伊朗仍成为中国第三大石油出口商。伊朗官员明确强调了中伊伙伴关系的战略性。伊朗外交部长阿里•阿克巴尔•萨利希表示:“伊朗与中国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前景是光明的。”伊朗将中国视做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东地区遏制美国势力的新兴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40期,摘自《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s/2013-05-02/1822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军事防御  中俄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