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东海问题是美国搞出来的
白益民:拉美向左 日本向右——中国咨询网专访
出处:中国咨询网 记者:焦彦彦 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及研究所
当三井财团在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石油、核电、高速铁路等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战场,中国竟然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三井财团姓氏名谁;从基础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到能源矿产,三井财团已经在中国展开了令人震惊的精妙布局;当今中国,众多企业已被三井层层捆绑,而我们却依然浑然不觉…究竟谁是三井?它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今天日本财团模式研究专家白益民老师做客中国咨询网,让他为我们揭开日本财团背后的秘密。
记者: 白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中国企业咨询网的采访,先请您简单介绍下【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好吗?
白益民:【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前身是白益民工作室,2006年就开始做相应的工作,正式成立于201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日本财团、商社为核心的经济模式等。前几十年,日、韩采用这种模式,把产业发展起来,并不断提高它的制造能力和竞争力,并以此对抗外国的跨国公司,保护国内企业的发展。这种财团模式在中国国内并未受到重视,【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就是要把这种经济模式及日本的经营思想介绍给中国企业及经济界人士。
记者:您的研究所从成立至今取得了哪些成就?
白益民:从研究所前身白益民工作室身算起,2006年出版了《三井帝国启示录》,2008年出版了《三井帝国在行动》,这本书在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及地方政府部门起到了很好的反响。2010年出版了《瞄准日本财团》,这些都是研究所的成果。除此之外,上百家媒体曾经对我进行采访,发表过文章三、四百篇。
记者:您觉得三井财团的发展模式和我国当今的企业发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白益民:日本的三井模式最早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像晋商、徽商、浙商。他们首先以贸易起家,做钱庄,做金融,然后再回过头与产业结合,所以它是一种产、商、融结合的商业模式,这是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但我们中国现在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商业模式大多是采取用美国的经济模式,把产业和金融分离。
记者:您曾经在三井物产工作工作12年,被人称为“高喊‘向日本人学习’而‘让日本畏忌’的中国人。您觉得三井财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白益民:日本首先把制造业做起来,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来维护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如果不能形成这种体系,企业之间只能各自为战。而三井财团却通过把分散的企业的统和,形成了一种与外国产业对抗的力量,中国也应该学习这种模式,做起自己的产业,形成自己独立的发展体系,以此对抗外国的跨国公司、大财团,而不是单纯的给外国企业做组装厂,成为外企的附庸。
记者:我们得知您当初读的是精细化工专业,请问这对您后来研究日本财团有没有什么帮助?
白益民:我当时学的是工科,精细化工这个专业本身对我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工科的思维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日本的思维模式、组织模式大部分还是工科式的。日本企业的精细化工实际上是精耕细作,我把它称作“农耕模式”,我是学理工科的,实际上更能感受日本财团的这种运作模式。
记者: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您觉得这是正常的经济现象还是日本财团为我们放的烟雾弹?
白益民: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烟雾弹,只是说中国对日本存在一定的误解。日本国内的确出现了GDP不增长,但是我们不能单纯以GDP衡量日本经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可以用GDP来衡量,但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就不能用GDP衡量了,因为它已经是一个资本输出国,并不是资本输入国。资本输出国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它的财团实际上去海外赚钱了,国内并不是他赚钱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已经饱和了。
再有一个原因,80年代日元升值之后促使它大量的资本向外走,它到海外去收购各种企业,这就必然导致它国内的GDP上不去,但是GDP上不去并不是意味着它的经济发展就不行。实际上经济指标有很多,日本的人均寿命世界第一,日本的贫富分化世界最低,日本的失业率世界最低,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世界第一,日本在海外拥有的债权世界第一,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成果,我们并不能说它把这些都失去了。经济的本意是经世济民,经济是否发展,最根本的衡量点是老百姓过得幸不幸福,而不能是单纯的GDP,就现状来看,日本也根本就不存在经济倒退这种现象。
记者:您认为在当今中国存不存在经济泡沫呢?
白益民:我不认为中国叫经济泡沫。泡沫是指生产力、生活和经济都达到了一定程度,最后没有了真正的需求,同时生产还在不断的扩大。而中国还处于一个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饱和的状况下出现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收入过低导致购买力上不去,这只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失衡,这个不平衡包括贫富分化、城乡差距、住房、福利、教育等各种未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有差距就有机会,因为它并没有饱完全和,所以也就算不上经济泡沫。
记者:东海是中国的领海,我国却与日本相约携手开发东海资源,并于2007年9月签订下《东海协议》,您怎样看待这件事?
白益民:东海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这不是中国的问题,也不是日本的问题,它其实是美国搞出来的问题。本来从领土角度来讲,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我们失去了东海的一些岛屿,但是二战之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这些领土都应该还到我们手里,但因为当时中国内部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美国并没有履行战后协议。等到72年中美建交的时候,美国并没有把钓鱼岛交还给中国,而是让日本去管。实际上美国就在这里埋下了了一个炸弹。07年《东海协议》虽然签订下来,但是一直都没有履行,因为签完协议之后,两国都有阻力。日本人觉得这些岛屿不是从中国手里拿的,是美国给他的,再者他们可能觉得从甲午战争之后这些岛屿就属于他了;而中国认为这些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应该归还给中国。在这些问题上,两国都不肯做出让步,协议虽然签订了,但是两国的疙瘩并没有真正解决,协议也根本就没有办法履行。钓鱼岛这次的问题发生之后,中日两国是不是还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东海协议》,回到《东海协议》上来,还要看两国想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领土这块儿的问题。
记者:从南海争端到美韩频频举行军事演习,再至日本购岛,中国可谓是危机四伏。您觉得这究竟是单纯的领土争端还是隐藏着什么政治图谋?
白益民:这不单纯是领土争端,首先这个时间点就很重要。我们看到,中、美、日目前形成了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大国博弈的国际关系并不是单纯的领土问题,而有一种谁跟谁联合反制另一方的味道。中国过去经济不断发展,在国际上形成了一种迅速崛起的态势,这必然会对一些老牌列强形成一定的压力,相应的,它们就会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的发展。现在美国想要回归亚太,这样一个大形势下,日本则想要趁着这个势头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地位,而东南亚、南海地区是日本发展的一个外围,日本需要在这里争取足够的发展空间。实际上,这次的东海问题与南海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看到,中国最近在与南海的一些国家产生一定的争端,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都与日本十分密切,日本在这些国家做大量的投资,实际上想拿到南海的石油,但他并不是直接拿,而是给菲律宾、越南提供资金,让他们开采石油,让他们买自己的装备造电厂,最后用石油的钱去还他们的贷款。从这个角度来讲,越南和菲律宾在产业上对日本的依赖也是很大的。而日本在东海挑起事端也是为了减缓南海菲律宾、越南在中国承受的压力,同时也赢得他们的好感。此外,日本也是看好了美国的市场,现在美国经济正在复苏,它要回归产业,并且有大量的资金要投向产业,美国主要方向是做金融,免不了把产业丢掉了很多,除IT业之外其他的产业几乎都出现了问题,,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美国所谓的回归产业实际上是提供大量的订单,日本就可以借这个机会进入美国市场,所以他要修复和美国的关系。在这之前,2008年鸠山政府上台的时候想要脱离美国向中国靠近,这是美国所不允许的。经过这两三年日本发现自己想要发展,还是需要绑定美国。这次是日本修复和美国关系的一次机会,所以说这并不是简单的领土问题,而是日本调整旗国际战略的一个步骤。
记者:和发达国家相比,至今为止中国的IT、制造行业依然是一个短板,您认为三井物产的哪些机制和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IT业,还有现代其他的制造业,背后有三样重要的东西,一个是材料,一个是机床,还有通过材料、工艺和机床制造出来的关键零部件。在材料方面,日本始终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日本为什么要大量的进口稀土,因为日本通过它可以制造出很多高尖端的零部件。为什么稀土在中国人的手里就是土,因为中国没有这种材料,也缺乏机床和这种技术。这种技术很难掌握,它需要长时间数据的分析以及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逐渐积累起来,没有几十年的发展很难形成这种体系,这样子的话,此种体系一旦形成就很难有人超越它。另一方面,这些零部件要想批量做出来并且质量稳定,必须要有大量的机床,但这些高尖端的机床我们还做不了。这些材料、技术、机床、核心零部件全部都掌握在日本手里。在过去的二十年,我们不但没有追上来,反而还与日本拉开了差距。
当年日本正是通过财团严密的分工,将这项技术逐渐发展了起来。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讲,我们生产这些东西是没有利润的,但即使是没有利润,我们也要把这项技术发展起来,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企业赚钱的问题,它还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问题,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很难与其他国家打现代化战争。我们的东西可除了核弹能作为威慑之外,其他的现代化装备都是组装起来的,一旦打起战争人家限制这种材料和零部件,这对我们的国家安全是很不利的。
记者: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您觉得中国企业该怎样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白益民:我觉得经济全球化的这个过程是我们被全球化还是我们要去全球化别人还有待定论。全球化到底是什么?它在过去20年实际上是指美国化,也就是我们被全球化、被美国化这么一个过程,但是日本却不一样,它在全球化过程中实际上是在与美国博弈。虽然现在日美联盟,但在合作的外衣下,各自都想争夺自主权。我们现在争钓鱼岛的领土主权,但我们忽略了贸易主权、金融主权、产业主权,这些东西的利益更大,更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中国老百姓的福利,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首先这些主权都不能丢。
记者:最好请您展望一下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请您展望下【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的未来?
白益民:我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拉美向左,日本向右》,什么意思呢,日本六七十年代和拉美都面临全球化,都面临外资,跟他们博弈的过程中,拉美基本上就是全盘接受外资,以致于最终被外国的资本获得了主权,所以它到 80 年代就发展不起来了,国内也出现了混乱。而日本却走了一条与拉美完全相反的道路,他强调独立自主,强调财团体系。综合商社这套体系,强调抱团发展,最后把外资排挤出去,形成了自己的资本,而且它还把日元打到了海外。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把自己的资本培育起来,然后到海外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不但没有受别人控制,却反过来去控制别人,这个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所以中国的企业要向日、韩学习,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财团体系,争取独立发展,去拿海外的劳动力、资本、技术,去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我把它的未来定位在一个国家级的民间智库。体制内的研究机构有很多,但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体制的限制,也就是单纯的根据政府的计划来进行研究。而我们的研究所并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的指令,更多的还会根据市场的需要,企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来进行研究。通过我在三井十二年的亲身经验,以及从零五年到现在七年多的研究积累来进行发展,通过不断努力,争取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
记者:好,再次感谢白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也希望中国企业能不负众望,在今后的几十年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来源:中国咨询网记者 焦彦彦)
日本向左 拉美向右——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借鉴
《环球财经》编委 白益民 特约作者 袁璐
除非国际汇率市场发生奇迹般的剧烈动荡,否则中国的GDP在2009年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已无悬念。对于奉“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圭臬的中国人来说,这无疑是给自己60周年大庆的最金光闪耀的一份礼物。推荐明天3只涨停黑马→
但是,欢庆之后,我们需要打开金光闪闪的外包装,理性辨析其中的成色。
日本:高GNP 低基尼系数
日本之鉴: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其实是拒绝外资但大量吸引外国订单,资金不足依靠银行的超额放贷解决。
GDP不是GNP(国民生产总值),GDP意为“国内生产总值”,仅仅代表一国地面上发生的产值,但今天在中国领土上生产和创造财富的还有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等。到底有多少是中国自己创造的呢?似乎不在中国的统计范围之内。推荐明天3只涨停黑马→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靠外资投资拉动。外资在中国制造了可观的GDP,但利润却通过商品出口转到了外国,中国GDP越高,为国外输送的利益越多。诚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在巨大的GDP蛋糕分切中,只要把蛋糕做大,中国总会落到一些好处。
同样是GDP,在日本却有着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内容。2008年日本GDP为4.844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日本很多行业是外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不信的话,你在日本街头看能不能买到诺基亚手机)。同时日本的GDP,几乎全是自己的(2007年只有3%的外资GDP),还有3.5万亿海外资产。而中国的GDP很大部分是别人的。
其实日本GDP像中国这样高速成长的时期也只是1955年到1965年这十年时间,到了1968年,日本GDP总量已经排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其实是拒绝外资但大量吸引外国订单,资金不足依靠银行的超额放贷解决。这个时期,日本财团也得到了重组,财团企业的交叉持股关系得到了确立,主银行的护航舰队体制也建立起来了。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上世纪70、80年代经济领域“日本第一”的局面。推荐明天3只涨停黑马→
当经济总量的蛋糕做大时,如果分配蛋糕严重不公,GDP越大,人们被剥夺的感觉越强,越发埋藏着社会危机。2007年中国基尼系数高达0.48,而日本却只有0.28。日本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395美元,1961年开始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87年人均达17142美元,工资水平一跃而超过美国。中国改革开放也30年了,生产了占美国30%的消费品,但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4%。
巴西让人们记住的只有足球和桑巴舞
巴西之殇:外资打造的GDP如空中楼阁,在人均GDP增长的同时,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却并未形成。仅仅十年间,巴西的工业乃至流通命脉已完全由外资所控制。推荐明天3只涨停黑马→
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中,西方学者经常把拉美和东亚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上世纪50、60年代,西方学者普遍不看好东亚,认为拉美具有很多东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拉美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地落后于东亚几个档次。
在自然资源上,巴西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巴西拥有无尽的自然资源:绵延的森林,丰富的铁矿和锰矿,水量世界第一的大河,85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一亿八千万人口的巨大市场。曾几何时,从巴西速度到巴西现象,巴西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
2500亿美元的外债建设了巴西现代化的首都——巴西利亚以及连接全国的高速公路网,进口替代政策也使巴西一度成为“世界总装工厂”,人均GDP很快达到了4000美元,巴西人民开的是菲亚特,看的是Panasonic(松下),喝的是可口可乐,吃的是麦当劳。但在经历了20年高速成长之后,巴西却经历了更长时间的滞涨,拉美神话犹如昙花一现,这是为什么?推荐明天3只涨停黑马→
外资打造的GDP如空中楼阁,在人均GDP增长的同时,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却并未形成。仅仅十年间,巴西的工业乃至流通命脉已完全由外资所控制。如果只能卖铁矿石和球星,让世界记住的只有桑巴舞、足球,巴西会成为真正的金砖国家吗?也许只能帮别人搬金砖吧!
根据他国经验,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后,国家发展趋势会分化为两类:一类如日本、韩国,继续向5000美元、10000美元发展;另一类,如拉美等国,达到1000美元就停滞不前。原因在于人均年收入达1000美元后,这些国家原来的比较优势降低了。
巴西乃至整个拉美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通过引进外资虽然可以获得短时间的经济繁荣,但无限制、过度的开放给国家发展带来的危害却是根本的、长久的。在上世纪80、90年代,欧美国家把加工业纷纷转移到以巴西、阿根廷等为代表的拉美国家,最后拉丁美洲国家政府被欧美国家操纵,出现了增长不发展的怪现象。
中国的未来推荐明天3只涨停黑马→
中国之望: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政策和发展历程,对我们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经济角度看,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工业国是在开放市场,允许外国资本和商品自由进入的政策下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对本国的大企业是不遗余力地扶持,从政策上进行保护,必要的时候则直接进行行政干预。连最鼓吹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也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日本的外资法开宗明义第一条就申明:“本法的目的是,只准许有利于日本经济的自立和健全发展以及可改善国际收支的外国资本进行投资。”其中第一部分就是首套截止法(外国技术设备只准进口一套)。
支持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由银行、制造业企业、综合商社构成的财团体制。大垄断企业相互之间通过相互持股、系列贷款、人事互派等纽带结成企业集团,以增强团体对外竞争能力。当时正值日本入关和举办奥运会,面对全球化和外资大量进入,财团机制是日本经济的一道堤坝,让日本的产业发展得以独立自主。
通过放宽对企业相互持股、系列贷款、人事互派等方面的限制,直接促进了日本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三井、三菱、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银等“六大企业集团”和日立、丰田、新日铁等若干“独立系企业集团”。
这些大集团横跨各产业,构成日本经济的基础,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此外主办银行的超额贷款、国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终身雇用、年功系列工资制度,都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荐明天3只涨停黑马→
笔者在《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一书中写道,中国目前的现状有很多方面类似于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1955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1964年举办奥运会,20年间平均增长率高于10%。当时的日本制造业属于产业链的低端,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低廉的人力成本和贸易政策等等。无论是日本重化工业的发展还是高新技术的发展,都得益于财团体制带来的产业上的独立自主。
日本企业以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完成了资本和技术的快速积累,在短短20年内就完成了追赶老牌西方国家的任务。因此,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政策和发展历程,对我们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s/2013-05-02/19858.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