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在当代的运用和发展
试论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在当代的运用和发展
张强 苗泉竹 许超
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指导我党我军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败了美军,随后又打败了苏军、印军等。而当今世界,以往那种大规模的消耗战已一去不返。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分裂势力的图谋与野心,如何合理运用并发展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依据国家利益,合理确定战略目标
无论处于何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历来强调军事斗争策略要为争取国家利益服务。在当代,国家利益的内涵极大拓展,不仅表现在军事、政治等传统领域,也表现在经济、思想、文化等非传统领域。因此,综合化的国家利益,直接制约战略目标的确定,并通过战略目标间接制约战役、战术层次目标,对军事行动进程的长短、手段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和强度的高低等等,都具有根本性的制约作用。为合理确定战略目标,一要处理好国家根本利益与一般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当代国家利益的复杂化与多元化,使确定战略目标的受制因素增多,特别是分裂势力与干涉势力往往纠缠在一起,时分时合,又使受制因素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这突出要求我党我军站在全局高度牢牢把握国家的根本利益,兼顾一般利益,根据变化的情况灵活确定和适时调整战略目标;二要要按照“有限、适度、效益”原则合理确定战略目标。以往那种亡国灭种的战争模式已一去不返,当代战争所能获取或捍卫的国家利益是相对有限的,由此决定战略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有限原则,要在能够达成有限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最小化;战略目标的确定还要考虑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力求使战略目标与实际能力相匹配,以满足适度原则的要求;效益原则要求以效费比为衡量战略目标优劣的重要准绳,突出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益的要求。
二、着眼军事变革,大力调整军事力量
毛泽东虽然强调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也非常重视武器装备的发展。建国之初的“两弹一星”,成为追赶与发达国家武器装备差距的里程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战争的脚步已悄然临近,而世纪之交的几场局部战争,已拉开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的序幕。为在这场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的新军事变革中立足,只有大力调整军事力量,才能为维护安定的政治局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为此,一要使军事力量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胡主席曾一再强调,要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和发展军事力量,使之与我国的地位相称,与国家发展利益相适应。近年来,我国多次提升军费开支,弥补了一些军事建设上的短板,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与我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新型军事力量,为我党我军应对危机,维护国家稳定与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要使军事力量发展与与世界军事发展相适应。当今世界一些军事大国,为谋求在国际军事竞争中的战略主动,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正在进行着二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力量结构调整。而我国军事力量的结构仍不尽合理,当前正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含量高的军兵种和武器装备,进一步压缩军队编制员额,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和军民融合之路。
三、立足政治目的,慎重决策军事行动
在当代,局部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形式,而政治目的是国家根本利益的反映,是进行军事行动的基本依据。由于政治目的的有限性,军事行动的范围和手段都要受到严格制约,如果超越国家政治目的的“临界线”,局部战争就会失控,将使国家的根本利益蒙受重大损失。为此,必须立足国家政治目的,慎重决策军事斗争行动。一要尽可能通过非军事途径达成政治目的。确保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建设环境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需求。即使面对分裂势力的苦心筹划,也要力争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对其主动挑起的事端,应采取有限度的容忍和克制,尽最大努力通过非军事途径解决;二要尽可能使军事行动与政治、外交活动同步展开。在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政治、外交策略,使各种斗争策略和行动形成整体合力,拓展活动空间和回旋余地,力争主动;三要善于利用军事行动为政治斗争提高筹码。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是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最具鲜明的特色。虽然当代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但战略目的的达成仍要依靠政治与军事斗争的有机结合,政治斗争为军事斗争指明方向,而军事斗争离不开政治斗争的支持和配合。
四、防止战争升级,科学筹划战争目的
根据政治斗争的需求控制战争的规模和强度,历来是毛泽东着重强调的,特别是建国后几场战争,更深刻体现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这一特色。毛泽东胸怀全局,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当代战争大多起因于经济利益、领土主权争端和民族宗教等问题,战争目的有限。以往“亡国灭种”的战争模式正在向“小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形态转变,即通过精确打击以瘫痪对手的作战体系,使其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不利局面,从而放弃抵抗,被迫接受己方的意图。回顾近现代战争史,如美国的兵败朝鲜、车覆越南,伊拉克的科威特梦等等,没有哪一场目的失控或目的过大的战争不是最后归结于惨败的。即使是我被迫诉诸武力应对分裂势力的猖獗活动时,也应力求通过打谈相济,以打促谈的方式达成目的。为此,一要统放自如,留有余地。应根据政治斗争的结果不断调整对敌军事压力,张弛有度,确保给对方做出让步留有余地;对待强敌的干预,要采取现实的态度,一旦目的实现,即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出相应的让步;二要恰当地使用军事力量和手段。应避免大规模部署兵力引起国际抵触情绪,力求运用“杀手锏”装备和精锐军事力量,做到首战取胜、首战决胜,缩小武装冲突的规模和时间,以有效应对强敌干预,防止战争升级。
五、限制交战区域,准确把握作战空间
现代战争的作战空间,已不是传统的敌我双方交战区域,而是包含人类活动所能达到的所有空间:由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由浅海到深海,由近海到远洋,由大陆到极地,由陆、海、空“有形”空间发展到电磁、心理等“无形”空间,呈现明显的多维化特点。信息化武器平台的作用距离增大,“全球探测、全球到达、全维作战、全时控制”已成为一种典型的表现。但这并不是说作战空间可以无限扩展,恰恰相反,加强对空间的控制,反对空间完全军事化和战场化,将作战战场控制在有限范围之内,尽可能减少战火蔓延,成了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另一方面,当代战争参战军兵种数量众多,机动能力明显增强,偶然因素增多,又使交战区域具有不确定性,对准确把握作战空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一要把限制交战区域作为各级军队的重要关注点。各级军队指挥员都应该着眼全局,以政治斗争的需要为准绳,坚决反对仅考虑军事因素而忽略政治斗争需求的做法。二要适时调整交战区域。军事斗争为政治斗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交战区域的选择与临时调整,必须同时满足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应力求通过科学周密的论证使交战区域的调整达到最优化。
六、适时结束战争,力求速战速决取胜
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速战速胜历来是战争指导者追求的目标。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是在敌我力量悬殊,战争环境恶劣的状况下不得已的选择。在当代的大多数情况,特别是我被迫以军事行动制止分裂势力的图谋时,为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和减少战争的破坏,必须确立速战速决的思想,适时结束战争,力避持久。为此,一要集中使用精兵利器。应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集中力量形成局部优势,夺取战场主动权,并集中主要力量于重点方向,避免两线或多线作战;二要强调军事行动的攻势性。部分敌对分裂势力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战场设施已基本达到工事化、地下化、坚固化,加之地理环境复杂,国际受制因素增式,势必面临诸多困难。力求速战速决,就不能过多强调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必须提高军事行动的攻势性,通过灵活的战法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达成目的;三要预先准备多种停战方案,力争在有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结束战争比开始战争更重要,也更困难,它直接关系战争目的的实现。当预期军事目标已经达到时,应能够根据预定停战方案,果断结束战争。当军事目标没有完全达到但出现了特殊情况时,也应灵活选择多种预定方案进行快速调整,适时结束战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s/2013-12-19/2419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