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军事

打印

今天这个特殊日子,让我们讨论一下军人精神卫生这个问题

今天这个特殊日子,让我们讨论一下军人精神卫生这个问题

  

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1

“营啸”是近代以前军队中最可怕的存在。

古时候战争期间两军对阵前,一个士兵在深夜或凌晨突然大喊,很容易造成灾难性的连锁反应,使得惊恐的情绪与失控的状态迅速扩散,一发不可遏制,整座营盘的士兵会陷入疯狂歇斯底里状态互相砍杀,甚至导致一整支军队不战而败。

《资治通鉴》里就曾记载:“曜自将兵救岳,虎帅骑三万逆战。赵前军将军刘黑击虎将石聪于八特阪,大破之。曜屯于金谷,夜,军中无故大惊,士卒奔溃,乃退屯渑池;夜,又惊溃,遂归长安。”

原本占据战场优势的军队,因为两次“营啸”导致一溃千里,胜负之势逆转。

资料记载的最近“营啸”事件是发生在70年前的淮海战役中。据一些当事人回忆,16兵团司令孙元良从陈官庄之围中突围后残部约数万人夜宿萧县境外,凌晨遭遇解放军小股部队偷袭时发生“营啸”,数万的大兵团顷刻溃散一发不可收拾,只剩司令孙元良只身逃回南京。

这是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付出较小代价而歼灭的兵团。

2

“营啸”本质上还是旧军队军中普遍的军人精神心理方面问题。

近代以前军队包括解放战争期间的国民党军队,在管理上极其野蛮残酷:军官肆意欺压士兵,老兵结伙欺压新兵,军人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而且动辄就以枪毙、体罚,给士兵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受此影响,旧军队中的军人或多或少患有心理类疾病,容易暴躁、自闭、抑郁。

军人若普遍以这样的心理状态上战场,无疑是埋下严重的隐患的。因为在战场上,面对凶残的敌人和严酷的命令,这样的心理压力将达到峰值,变得愈发难以自控。这种情况下,一旦有诱因发生,轻则导致个人心理崩溃精神失常,重则引起连锁性的群体反应导致整支军队混乱。

“营啸”正是这种最严重级别的反映,因为睡梦中某个士兵的一声惊啸,造成了群体性自激,然后是惊恐情绪蔓延和失控,最终导致整支军队的未战而败。

可以说,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影响一支军队战场胜败的重要因素。

3

我军自建立之日起,90多年中从未发生过“营啸”事件。

这与我军自建立以来扎实有效的政治工作有莫大的关系。

与国民党军队相比,我军是一支政治清明、管理科学、内部关系和谐的队伍:官兵怀着崇高的政治信仰而非被逼迫着走上战场,知道为何而战;官兵平等、官兵一致的带兵原则使得内部关系极为融洽;尤其是各级政治干部,在做思想工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化解了军队中普遍性心理压力,官兵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优于国民党军。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同样在残酷的战场上,装备和实力占劣势的解放军部队是愈打愈坚强,而装备和实力占优势国民党军队则屡屡发生崩溃的情况。

甚至在朝鲜战场那么严酷的环境中,志愿军官兵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也保持着健康的水平。和当时战场上其他军队动辄就发生残酷的虐杀事件相比,我军官兵则能一直保持着理智的底线和高昂的军心士气。

4

不过客观来说,未发生“营啸”这种大规模群体性精神失控事件,并不代表心理不健康与军队绝缘。现代高技术战争以及社会发展条件下,军人这一职业的精神压力亦与日俱增。

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官兵心理健康恶化问题一直是困扰美军的严重问题。由于寂寞、恐惧、焦虑而导致心理和士气低落等问题,美军的自杀率曾一度接近万分之二。在整个伊拉克战争和后期占领期间,美军的自杀人数曾大大超过了战场上死亡人数。

最近几十年来,我军没有参加战争,更没有发生美军那样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官兵精神健康问题一样不容忽视。尤其是那些驻守在偏远地区和一线的部队官兵,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多样,面临的工作、训练压力也与日俱增。同时,他们也要承担着来自婚恋、家庭方面的压力。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需要官兵们承担的各种心理精神压力今后只会越来越大。

显然,作为担负着新时代强军兴军职责的军人,不仅需要体格强健,更要在精神上、心理上保持健康状态。

5

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军队中完全消除心理精神问题是不现实的。但通过坚持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并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服务医疗工作,能使得军队心理精神维持在健康水平。

几年来,我军对官兵心理健康问题愈加重视,心理服务工作在基层部队普遍开展,军队医院也设立了心理服务科室,利用网络等新手段进行心理干预也成为常态,基层官兵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较快的响应和应对。

当然,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要使我军官兵在精神上、心理上保持着健康状态,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愿这支人民军队,永远乐观、坚强、积极、勇敢,永远大步向前!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s/2018-10-11/5292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10-12 关键字:军事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