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俄军已不是原来的苏军!毛主席留给我军的政治优势是什么?
当前,俄乌冲突如火如荼,激战犹酣。但总体而言,俄军打得并不如人意,与所谓的“第二军事强国”地位不相匹配。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很不满意。
究其原因,许多军事专家从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军队体制方面做了诸多研讨,都很有道理。
但还有一个又都没点到致命要害,即现在的俄军已经不是原来的苏军。
首先,俄军已经没有了党的领导,这样军队就失去了灵魂。
俄军现在基本实行合同制,士兵为养家糊口而战,为金钱而战。没有了信仰,就没有了动力。谁还为你舍命拼杀?
其次,俄军已经没有了思想政治工作。
没有了政治委员、政治指导员,没有了基层党组织,而以东正教牧师来进行心理疏导。牧师可以传经布道,但岂能身先士卒,扛枪上战场?
更重要的是,俄军已经没有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仗打了近一年,从来没有听说过,俄军中还有马特洛索夫、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的钢铁战士。共产党员可以冲锋在先,退却在后。
没有了共产党员,部队就没有了榜样的力量,就失去了凝聚力。
因此,毛泽东同志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经历过战火的考验,提炼出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与俄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军队的政治优势。
以当年129师769团3连为例,这个连队的党支部被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授予“模范党支部”荣誉称号。
这支连队为什么能被称之为“模范”,主要有如下原因:
首先,连队党支部是理想信念的集合体。
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期间,红3连追随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茫茫草地,一望无涯,天气一日三变,中午烈日炎炎,夜间寒气逼人,遍地沼泽泥潭,根本没有道路。
但红军战士们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红3连在党支部领导下,忍饥挨饿,团结互助,战士们最后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皮毛坎肩都脱下来煮着吃,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互助精神,终于一个不少地走出了草地。
从此以后,“铁心跟党走、一步不掉队”,成为红3连的连魂,党支部坚如磐石成了红3连的特色。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红军要穿上国民党军装,与恶战10年的仇敌携手打鬼子,一些红军老战士一时转不过弯来。红3连党支部就从民族大义着手,把统一战线、独立自主、求同存异的道理讲给大家听,统一了党员和全连官兵的思想。
1940年4月下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准备赴洛阳,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进行合作谈判,红3连担任护送任务。完成任务返回途中,受到国民党部队的刁难,不但拒绝供应粮食,还下令沿途老百姓不卖粮给红3连。
但红3连在党支部坚强领导下,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冲破了国统区的层层封锁,克服艰难险阻,胜利回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一路上不仅没被国民党军困死,反而越来越壮大,由一个连变成了一个营。受到了彭德怀副总司令员和129师刘邓首长的高度称赞。
1941年11月,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鉴于红3连党支部的自身特色和工作成绩,授予了该连“模范党支部”荣誉称号。
抗日战争胜利后,红3连立刻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中。这期间,红3连党支部组织开展“诉苦”和“三查”运动,支部做堡垒,党员当表率,激发出了全连的杀敌决心。
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定陶、巨野、郑州等战役和千里挺进大别山、淮海大战、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在党支部坚强领导下,红3连始终是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坚强队伍。
其次,连队党支部是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第三次过草地时,由于饥寒交迫,红3连掉队的伤病员越来越多,慢慢汇集了29人。副连长李玉胜让周炳、魏生有、王查佩、吉金红、李清全、罗玉琪等党员,把掉队的伤病员收拢起来,互相帮助,搀扶着前进。
为战胜困难,他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一致推举李玉胜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29名伤病员按伤病轻重搭配编成班组,党员担任班组长。
不久,红3连伤病员们的炒面吃完了,即使是将青稞麦粒节省着一颗颗数着吃,草地才过一半就完全断了粮。他们只能靠野菜、草根、树皮充饥。
李玉胜打到一只野羊,大家兴奋地围上来,七手八脚地剥羊皮,烤羊肉。这时,李玉胜却悄悄在一旁吃野菜。被大家发现后,经一再劝说,他才勉强拿起一小块羊肝咬了几口。
第二天,一名伤员不小心陷入沼泽,李玉胜和战友们将他救出后,伤员已经浑身无力。李玉胜抱着他,从挂包里掏出一个用树叶裹着的小包,小心翼翼地解开,从中拿出了一块带着齿痕的羊肝送到伤员嘴边。原来是昨晚李玉胜没舍得吃,把这块羊肝给省下来了。暖流顿时在战士们心底涌动,所有人双眼都溢满泪花,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转化为一股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草地党支部”名声迅速传开,鼓舞了很多红军部队走出草地、到达陕北。
经过长期血与火的战斗洗礼,红3连党支部铸就了“组织无处不在、规矩无时不严、党员无人不硬”的鲜明特色,最终形成了“战士问题不出班排、党员问题不出小组、干部问题不出支部”的组织领导水平,将我军“支部建在连上”这一独具特色的政治优势创造性地发挥到了新的高度。
更重要是,共产党员是冲锋在先、退却在后的战斗骨干。
1933年10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的卧龙寨战斗中,红3连党支部成立了第一个党员突击队,率先发起冲锋,随28团全歼敌廖雨辰部1个营,10多名党员牺牲于卧龙寨下。从此,党员打冲锋,成为红3连完成各项战斗任务的法宝,不断传承。
在抗日战争中,红3连党支部要求党员骨干做“政治工作的模范,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遵守纪律的模范。”红3连的所有党员以自己的生命响应党组织的号召。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5月24日,日军实行“铁壁合围”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向八路军总部机关步步紧逼过来。此时,我主力部队已转出外线,仅红3连所在的769团1营,以及团直属队警卫排、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总部机关身边。
25日,日寇发现我军有从十字岭方向突围的意图后,立即加快收拢包围圈,仗恃优势火力和兵力,不停地攻击十字岭两侧红3连和团警卫排坚守的十字岭阵地,妄图封堵我军突围道路,一口吃掉八路军总部。
红3连明白身后就是总部首长,是一万多总部机关战友唯一的生命通道,他们在连长李长林带领下,顾不上回头看一眼正源源不断撤退的人流,只是奋不顾身地向疯狂冲击上来的日寇射击、投弹,直至用刺刀、枪托、石块、拳头、牙齿与敌人肉搏……一直坚守到黄昏,先后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使日寇包围圈迟迟不能合拢。
战斗一直持续到夜晚,等总部大队人马全部通过了十字岭,损失过半的红3连才边打边撤。
撤退途中,红3连发现山凹里有一百多名我军后勤人员被日本鬼子包围,最前面的敌人距离他们只有一百多米。连长李长林急喊:“你们快走,我们掩护。”说完迅速带领全连抢占了山凹旁边的小山包,全力开火阻击。
日寇发了疯,前面的被击倒,后面的又涌了上来。李长林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跃出战壕,带领战士们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肉搏,付出重大伤亡,打退了这股日军。见山凹里我军后勤人员全部安全脱险,李长林和幸存的战士才带着伤员交替掩护撤出战斗。
令人悲痛的是,坚持殿后指挥突围的八路军左权副参谋长,遭日军炮弹袭击,壮烈牺牲在十字岭关口。
红3连完成坚守十字岭的掩护任务后,人员锐减至80来人,在团长郑国仲、1营教导员王亚朴带领下,于26日转移到后板峪一带隐蔽,寻找战机打击敌人,为左权将军和牺牲的战友复仇。
经侦察发现,从辽县到黄漳的公路是敌人补给运输线,连日来频繁为扫荡的鬼子运送军用物资。
王亚朴发誓说:“血债要用血来还!让我们军民紧密结合,在这里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红3连党支部立即召开军事民主会,副连长李基中指着地图说:“苏亭北山地形很好,便于设伏,且距敌人据点辽县很近,敌人容易麻痹。”
党支部一致同意李基中的建议。
30日中午,经民兵报告:日军300余人押着民夫200余人、牲口200余匹正沿公路北上,其主力已通过柏官寺。红3连即和各路民兵,迅速、隐蔽地进入预设阵地。
下午13时,日军试探着摸索前进。
见敌人已全部进入我伏击圈,红3连立即发出战斗信号。沐池民兵推下滚石,把敌人砸得人仰马翻。日寇奔向河滩,正好落入我轻机枪、掷弹筒及步枪构成的火力网内,遂仓惶逃命,自相践踏,在混乱中又踏响两颗地雷。
整个战斗持续20余分钟,遭到重创的日寇狼狈向沐池村方向逃窜。红3连又以火力尾追敌人,民兵亦趁机以步枪侧射杀伤敌人。
下午15时左右,敌纠集残部,在轻、重机枪、掷弹筒的火力掩护下,向我伏击区开始反击。而此时,红3连和各村民兵早已隐蔽转移。
苏亭伏击战,红3连以牺牲1人、伤1人的极小代价,毙伤敌140余人,包括击毙日军一名中佐,缴获骡马80余匹,受到129师通令嘉奖。
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评价,“这是我军在太行夏季反‘扫荡’中,主力适时分遣转到外线打击日军‘扫荡’补给线的成功战例之一,也是一个军民结合以极少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一次模范战斗。”
此后,红3连始终是769团一把永不卷刃的尖刀,拼杀在抗战最前沿。即使在1944年与日寇洪犊炮台血战中,连长与指导员同时牺牲、全连130余人仅剩下10多人的情况下,也能凤凰涅槃,迅速重组,再造辉煌。
如今,红3连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模范党支部”的传奇还在延续。
相比俄军现在的表现,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指挥枪”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支部建在连上”就可以产生战斗力,就可以形成凝聚力,就能保证我军打胜仗。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s/2022-12-27/7936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