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此,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轭效应”,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所谓的“共轭效应”原是指有机化学领域中,由于分子中原子群体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和相互影响,从而使整个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更趋稳定、内能内耗减少、分子极性增大的现象。形成“共轭效应”的关键,是让每个原子按其在分子结构中的相互关系和各自“角色”,重新整合定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结构稳定、抗力增强的新生有机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构成及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由课程、课堂、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这六个要素构成,其中课程、课堂和学生三个要素构成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要素构成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具有四个特性:第一,共生性。“共生”原是生物群体生长生活在一起、相依共生的一种现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生态共同体内各要素的“共生效应”,形成教育合力。第二,共处性。“共处”是指在政治集群或社区部落之间由于彼此约定并共同遵守一定的政治原则、规则和民族、社会的公法、公约,从而实现和平共处、和谐互动、繁荣共享的共同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与老师同学、家庭成员、邻里乡亲、社区单位成员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发挥生态共同体内各要素的“共处效应”,促进共同体的和谐发展。第三,共振性。当外力的频率与振动体的固有频率接近或相同时,外力体的振动会使振幅急剧增大,这种现象称之为“共振效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首先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的“共振”,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和转化作用。第四,整体性。现代生态学把世界视为“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生态同生共构的关系。从生态整体性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效果的取得,关键在于生态共同体内各要素相互协调发展,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配合,才能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轭效应。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面临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内部各要素各自独立运行,分散、封闭、低效,互动交流不够、协同统筹缺乏,各方的管理自成体系,各方的利益难以统筹,制约着共同体整体效果的发挥。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各个组成要素,在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如果不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出现各要素间相互排斥、相互孤立等现象。因此,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其主要目的是避免生态共同体中各要素内耗,进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生态共同体的各要素各自为政、互相脱离、分散管理,彼此间相互封闭、相互孤立,缺乏全局观念、整体意识,难以发挥“共生效应”;第二,生态共同体的各要素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地位、功能、关系不清,职权利不明,无法形成“共处效应”;第三,生态共同体机制缺乏优化,致使各要素之间相互排斥,缺乏协同创新、合作意识,缺少统一管制和督促检查,没有形成“共振效应”;第四,生态共同体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性和有机的衔接性,“整体效应”难以发挥。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内部结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协同达成的。因此,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内部结构,是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轭效应的关键。
优化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第一,课堂与课程。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实现的。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第二,课堂与学生。课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互动融通的目标。第三,学生与课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绝不是被动、消极、机械地承受教育者影响的客体,而是积极、能动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个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课程改革,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实现学生与课程间协同促进的目标。
建立社会、学校、家庭有机结合的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学校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机构和主要场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导力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整体育人的新格局中,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大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接受着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按照教育总体目标的要求,规范各自的教育行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网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作用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是按一定方式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要妥善协调生态共同体内各要素的关系,促进各要素之间的平衡运作,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作用机制,实现共同体内各要素的整合、配合和融合。
第一,共同体内各要素资源整合,形成教育合力。高校各类人员要发挥各自特点与教育资源优势,要从整体上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教育活动,落实各项教育目标,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共同体内各要素相互配合,增强协同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活动,各方力量只有相互配合开展教育活动,才能增强协同教育效果,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三,共同体内各要素资源融合,提升教育功效。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的有机融合,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优化其内部结构和作用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轭效应,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本文系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高校‘六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13BKS082]的研究成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15-03-19/3075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