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剑波: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需主动发力
当前,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掌握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更加紧迫。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主动发力,真正强化政 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
主动教育,凝聚发展合力
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 目标,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以此为念,做到心中有国、心中有民。高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首先是析事明理要通俗透彻,充分立足高校校 情,把党的理论真正讲到每一个师生的心坎里,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其次是充分利用校内宣传平台,丰富宣传形式,使党的理论 渗透到文化传播、文艺活动中,使广大师生喜欢听、喜欢学,进而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当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发 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美德,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一要在浓厚氛围上下功夫,如利用校内灯箱、LED电子显示屏等载体,精心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 益广告。二要在典型示范上下功夫,培育先进典型人物,挖掘优秀感人事迹,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引领广大师生日常行为规范。三要在文 明创建上下功夫,既要开展常态化创建,又要抓品牌、抓重点、抓声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着力文化传承,重视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隐性教育。对于高校而言,校训、校歌、校徽、校风等文化标识深深根植于一所大学的文化之中,体现着大学之魂。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好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对师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即隐性教育,塑造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将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 设示范区和辐射源。这就需要高校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多渠道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广泛传播、以文化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努力打造人文校园,在文化 的熏染中使师生增强爱校荣校意识,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
主动引导,履责担责尽责
心随我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青年的成长关乎国家未来的希望,随着近年来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年的心理健康尤其应受到重视。高校应依托或建立心理健 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部门机构,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这些年来,一些高校依托学校心理学学科的专业优势,建立了校、院系、学生班级 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使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充满朝气,心理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
顺势而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在现在这个“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这些年,一些高 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实践告诉我们,高校要积极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工程,聘请在理论研究、新闻写作、学生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 领导干部、青年教师作为导师,开设新闻传播知识类课程,进行普及性的媒介素养知识传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正确理性地辨别媒介信息。
应势而新,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最大的信息发布源和传播地,手机新媒体迅猛发展,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和发布信息成为一种习惯。高 校必须重视新媒体的力量,主动开通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实行信息公开;组建网络宣传员队伍,主动介入贴吧、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舆论平台,用正面 声音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引导网上舆论热点,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主动创新,提升宣传实效
主动创新的前提是以师生为本。目前,高校学生的主体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崇尚独立自主的特点十分突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始终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师生认不认可、满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切实提高宣传实效。
主动创新的关键在于理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想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师生的贴近度,就要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造就一支政治坚 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努力改变高校新闻宣传严肃呆板的文风作风,做讲故事的“高手”,进行“看不见的宣传”,占领信息传播制高 点,掌握舆论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15-05-22/3207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