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教育

打印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7月6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做好教材管理有关工作。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

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

在这里,“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指的是语文教材、历史教材和政治教材。

也就是说,之所以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是因为之前的语文、历史、政治等教材出现重大问题,包括崇洋媚外、造谣杜撰、严重西化等问题,没有能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甚至背道而驰,逆向而行。这些重大问题难以解决,必须由国家成立高级别机构,统筹全国教材工作。

国家教材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也很有讲究,包含许多重大信息,透露出国家教材的制定方向,一反原先教材中所体现的严重西化反共倾向。 名单如下:

主 任:刘延东  国务院副总理

副主任:陈宝生  教育部部长

黄坤明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秘书长:朱之文  教育部副部长

委 员:

(一)部门委员

郑泽光  外交部副部长

王晓涛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黄 卫  科技部副部长

陈改户  国家民委副主任

黄 明  公安部副部长

余蔚平  财政部副部长

汤 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张德霖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翟 青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董 伟  文化部副部长

王江平  工商总局副局长

吴尚之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房建孟  海洋局副局长

闵宜仁  测绘地信局副局长

甄占民  中央党校副校长

张宏志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吴德刚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季正聚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张 杰  中科院副院长

张 江  社科院副院长

樊代明  工程院副院长

徐延豪  中国科协副主席

(二)专家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 敏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马志明  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马树超  研究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王 湛  江苏省原副省长

王荣华  教授、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

韦志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

韦建桦  教授、中央编译局原局长

文秋芳  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

田心铭  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史宁中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

仲呈祥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刘大为  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原主任

杨 河  教授、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李 烈  正高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

李 捷  研究员、求是杂志社社长

吴岳良  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沈 岩  院士、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

张文显  教授、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

林 岗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

林尚立  教授、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

房 喻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

钟秉枢  教授、首都体育学院院长

顾海良  教授、教育部原党组成员

葛兆光  教授、复旦大学

董 奇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韩 震  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潘云鹤  院士、工程院原副院长

可见,中国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先前教材的严重问题。

先前,中国教材频频出问题,还闹出了国际笑话,变成西方国家攻击中国的把柄。今年5月3日,加拿大媒体发文攻击中国语文教材充斥编造的内容,为政治服务,该文所举例子,是中国小学课文《爱迪生救妈妈》,加拿大媒体认为,这篇课文取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电影《少年爱迪生》中的情节,该故事后来被证明是虚构的,而中国教材却坚持使用该故事。

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毫无疑问是编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爱迪生如何聪明地帮助妈妈做急性阑尾炎手术。可是,人类做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时,爱迪生已经年过四十。人教版语文教材选择这篇课文,绝不是为了中国政治服务,相反,这篇课文旨在歌颂西方人的聪明智慧,如果说是为了某种政治服务,那也是为了崇洋媚外的政治服务。

中国之前教材中的这类极为荒谬的造假、篡改、杜撰,是非常多的,而几乎所有的刻意造假、篡改、杜撰,似乎都是为了崇洋媚外的政治。这是完全无视“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的表现。

借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东风,下面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谈谈人教社专家们都怎样花式造假、杜撰和篡改,他们做这样的篡改,客观上为了一种怎样的政治?

先前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造假方式是多样化的,比如,遇上品质较差的小孩,就改用中国人名,遇上品质较好的小孩,就保留白种人名;遇上印第安对白种人的控诉文字,就悉数删去,遇上歌颂白种人的故事,就尽情虚构拔高;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将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才能体会这些造假并不是偶然的,也并不是孤立的。现举例如下。

一、品质较差的小孩人物形象,刻意改用中国人名

先前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5单元,是教孩子如何“团结合作”的单元,安排了一篇讲中国孩子如何自私自利、勾心斗角的故事,这篇课文便是《蓝色的树叶》。

仔细考究会发现一个惊人事实,这篇故事的主人公原先是西方人,而不是中国人。《蓝色的树叶》一文根据乌克兰作家瓦·奥谢叶娃作品改写,原文主角是外国人,名字分别为卡佳与莲娜,到了中国的教材中,却莫名其妙被改写成中国人名:林园园和李丽。

为什么西方小孩不能出现自私自利的故事?为什么负面故事要改用中国小孩人名?

笔者此问并非攻其一点,同样是奥谢叶娃的作品《三个儿子》一文,由于是对外国孩子的赞美与歌颂,所以,人教版并没有对其进行改写,保留了外国人名,选进二年级下册第23课。

通读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哪个故事选择怎样的人物形象,是经过教材编写组精心设计的。《蓝色的树叶》一文,实际上是12个“品质”主题教育单元中唯一一次出现虚拟的中国小孩人名,这个虚构的、篡改的故事却偏偏是专门用来贬低中国小孩。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二、虚构也要歌颂外国小孩品质,反衬中国小孩品质差

事实上,人教版语文教材很少虚构中国人名,如上述,《蓝色的树叶》课文中的虚构只是为了贬损中国小孩。但是,教材却虚构了很多外国人名,客观上大量增加了歌颂外国人的课文数量。

教材有许多虚构的故事赞美外国小孩

——如《燕子专列》一文,伪造故事歌颂外国孩子,讲述瑞士小姑娘贝蒂“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如《我不是最弱小》一文,虚构外国小孩萨沙的故事,“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教师用书语);

——如《检阅》一文,虚构外国孩子博莱克的故事,“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用书语)。

我们仔细看看《燕子专列》一文的造假及其课文安排用意。

人教版语文课文三年级下册2单元,主题是“环保”,其中,第五课《翠鸟》与第六课《燕子专列》形成对比阅读,在《翠鸟》中,中国小孩没有环保意识,想要捉小鸟,结果被老渔翁制止;而在《燕子专列》中,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在冰天雪地下,“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这种对比,不可谓不明显。

关键是,《燕子专列》这篇文章,是不折不扣的违背基本事实的造假。

贴图为敬。首先是《翠鸟》的课文: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然后是《燕子专列》的课文: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年春天,瑞士有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向北方在迁徙,遇到风雪,气温骤降,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为此,政府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救助燕子,并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这是对外国故事进行无限地美化夸张。

瑞士鸟类研究所(Swiss Ornithological Institute)是瑞士研究鸟类最大的机构,瑞士鸟类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在瑞士是有过用火车运输燕子的事情,但一些细节跟中国教材中描述的不一样,相差有点大:

①书上说是春天,实际上是秋天。 ②书上说的燕子从南向北飞,实际上是从北往南飞。 ③书上只说了火车,实际上除了火车还有汽车。 ④书上说是成千上万只,而实际上只救出了几百只。

瑞士救鸟事件中,并没有什么小姑娘“一个人救护十几只燕子”的事情。《燕子专列》里讲的这个故事,基本属于道听途说、毫不求证的范本,是违背事实、违背常识、为了抬高外国小孩、对比贬损中国小孩,所杜撰的谎言。

三、违背基本事实,杜撰也要歌颂白人资本家

前些时候,有教师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歌颂美国资本家少年时代崇高品质的《尊严》一文与事实完全不符。

《尊严》主要内容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在青年时期是一个吃不上饭的难民,其在接受救济时强调一定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因此得到了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赏识。20多年后他便从一个难民成了美国顶级的富翁。

但是,哈默自小家境优渥,读书期间就接管了父亲的制药厂,并成为美国第一个大学生百万富翁,这与《尊严》中所讲的完全不一样。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吴兆华指出,“一个实业家,什么时候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地逃难要饭?他的前两任妻子一个是俄国的女男爵,一个来自新泽西州,哪一个是南加州小镇镇长杰克逊许配给他的?”

上述被加媒指为造假的《爱迪生救妈妈》一文,也是类似的“作案”手法,为了歌颂西方小孩,为了给中国小孩树立西方小孩从小高大伟岸的形象,毫无原则,不惜进行刻意造假

四、灌输白人至上:篡改历史,强行洗白白人的恶劣环保形象,洗白西方对印第安民族犯下的罪恶

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4单元,这单元里出现一篇“惊世骇俗”的改编文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篇文章改写自《西雅图的天空》,原文是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西雅图一篇动人心弦的演说,发表背景是在白人对印第安人进行长期屠杀和掠夺后,美国政府强迫西雅图签约,要以15万美元买下印第安人200万英亩的土地。印第安酋长知道反抗只会带来更多的屠杀,无奈发布演说,演说中充满着对白人严重破坏生态和种族灭绝的控诉。

但是在人教版专家的笔下,把所有白种人的负面言论都删去了。这是为了何种政治?

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天空》里核心对白人的控诉,被教材编写组删得一干二净,又改写得面目全非。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掠夺史,对印第安土地的破坏史,变成了印第安人主动“放弃”和“转让”,变成了白人“善待”环境。

人教版课文截图如下: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为了做对比,我们看看没有被人教版胡乱改写的原文,下面摘录《西雅图的天空》原文(注意与人教版专家们改写的重大区别):

【白人不能体会我们的想法,这点,我知道。
在白人眼里,哪一块地都一样,可以趁夜打劫,各取所需,拿了就走。对白人来说,大地不是他的兄弟,大地是他的仇敌,他要一一征服。
白人可以把父亲的墓地弃之不顾。父亲的安息之地,儿女的出生之地,他可以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天、大地、母亲、兄弟都可以随意买下、掠夺,或像羊群或串珠一样卖出。他贪得无厌,大口大口吞食土地之后,任由大地成为片片荒漠。
你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红人的眼睛只要一看见你们的城市就觉疼痛。白人的城里没有安静,没地方可以听到春天里树叶摊开的声音,听不见昆虫振翅作乐的声音。城市的噪音羞辱我们的双耳。晚间,听不到池塘边青蛙在争论,听不见夜鸟的哀鸣。这种生活,算是活着?
红人珍爱大气:人、兽、树木都有权分享空气,靠它呼吸。白人,似从不注意人要靠空气才能存活,像坐死多日的人,已不能辨别恶臭。若卖地给你,务请牢记,我们珍爱大气,空气养着所有的生命,它的灵力,人人有份。
白人终将随风消失,说不定比其他种族失落的更快,若污秽了你的床铺,你必然会在自己的污秽中窒息。

对比原文和人教版改编文可以发现,这已经不仅仅是改编了,而是为了白人殖民主义洗白脱罪。做这样的改编,最令人发指的,是强行用印第安人自己的口去美化白人、洗脱白人的种族屠杀罪和环境破坏罪。我不知道,今天的美国教材,是否还敢做出如此肆意践踏印第安人历史、强奸印第安人感情的事情来。

没关系,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教版编写组做到了。

五、明知造假,却竭力保留歌颂美国父母的鸡汤文

小学语文教材唯一一次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写的单元,是五年级上6单元。

5年级,正是孩子逆反心理极强的时期。

这个单元的精读文章中,又百分之百歌颂了白人父母,哦,不,是歌颂了美国父母。人教版教材要引导孩子渴望怎样的父母?

这组文章的第一篇,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编写组早就知道这篇文章是纯粹是伪造杜撰、为了赞美美国父母而赞美的鸡汤文。教材编写组每隔两三年就要修订一下,唯一修订的地方就是开头第一句话的时间。请看:

——2002年和2003年版本的课文是这样的——“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事实上,1989年美国洛杉矶并没有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是旧金山。

——2004年6月份印刷的课本,课文的开头改成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的确发生地震了,不过地震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按理学生只在宿舍,但前面却只写教学楼,并没有出现类似宿舍的词语。

——2005年6月,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变成了“有一年”。

——2009年12月,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2012年,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又变回了“有一年”。

——2016年,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总之,无论如何要保留此文,让中国儿童看见:

“瞧!美国父亲做得多棒!”

六、歌颂朝鲜小孩优秀品质的寓言,被改成日本小孩

人教版不单通过篡改、造假来歌颂西方白人,还会通过篡改歌颂日本,有着奇怪的媚日情节。

如一年级下册7单元《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原本是个朝鲜的寓言故事,歌颂小孩诚信,主角原名宋金,却被改成一个日本人名“雄日”,配图中孩子形象头上包着白色布条,明显是日本人形象。在日本文化中,白色被赋予男性的、献身的、胜利的等含义。

这个朝鲜的寓言故事,在80年代我国的连环画中,文中小孩子的形象是这样的: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意图,到了人教版教材里,小孩子的形象就变成了这样: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可以看到,人教版插画中孩子形象头上包着白色布条,明显是日本人形象。在日本文化中,白色被赋予男性的、献身的、胜利的等含义。

在朝鲜原寓言中,小孩名字叫“宋金”,而到了人教版这里,变成了“雄日”。

难道讨厌朝鲜就要媚日吗?而且,就算现在朝鲜制度有些封建色彩,日本难道就没有军国主义问题?朝鲜人民、朝鲜儿童何辜?笔者才疏学浅,实在想不出人教版这样篡改的用意。

就算要改,为什么不改成中国人名?

在《蓝色的树叶》一文中,专家们不是很擅长把外国人名改为中国人名吗?怎么一碰到歌颂小孩优秀品质的,就改成日本人名了?

七、体现中国智慧的古代寓言,被改成西方人物形象

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韩非子《矛与盾》,被改写成一篇外国文章《矛和盾的合集》,教材编写组似乎对歌颂中国古人的辩证思维十分不感冒。于是,《矛和盾的合集》歌颂了西方人从古代到现代、从古人到今人,都很聪明智慧,值得学习。

《矛和盾的合集》一文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7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智慧”。但是,这个单元里,没有一篇中国形象的文章。其中,26课,《科利亚的木匣》,赞美了科利亚的思考“层次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富有逻辑性,令人信服”(教师用书语)。27课《陶罐和铁罐》、28课《狮子和鹿》,均是拟人化文章。

其实,教材并非没有选用中国古代寓言,只是几乎全部选用了表现中国人愚蠢的寓言,如我要的是葫芦、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像《矛与盾》这类反映中国古人智慧领先西方千年的寓言,却只能遭受无情篡改主角的命运。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八、为了记住“智慧”外国人的名字,彻底放弃语文识字教育原则,强行植入识字

二年级下册4单元,是一组以智慧为主题的单元。精读课文中,两篇赞美外国人,一篇赞美中国人。

第一篇,13课,《动手做做看》,赞美的是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和外国小孩伊琳娜。

事实上,这里所谓的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学界从来都是译作“朗之万”,而课本之所以改成“朗志万”,是为了让中国小孩识字。更夸张的是,通过“朗志万”这个外国名字,中国小学生必须要会认和写“朗”与“志”两个字。整整两个字。

此刻,我已经听到小学生在组词:

朗,朗志万的朗

志,朗志万的志

……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随后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赞美的也是英国发明家阿切尔。阿切尔的名字和他的国家他的城市,都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尔,阿切尔的尔

英,英国的英

伦,伦敦的伦

敦,伦敦的敦

好吧,后面这三个地名好像靠谱一点,然而也全部脱去了汉字本意,抽离了汉字的中华文化根基。

明眼人都知道,一个人长期侵染在某种文字的表达方式之中,他的志趣、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也很可能受到其影响。

一个长期阅读国外翻译小说的青年作家,他对文艺的理解、他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也很可能深受翻译小说的影响。举个例子,年轻时候的余华,其小说风格就深受胡安·鲁尔福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很深。他的许多句子、语调和胡安·鲁尔福颇为相似!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余华身上,上世纪90年代成名的许多作家身上都存在这种影子。那时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流行的时候。

所以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了认字,难道非得选择外国的词汇和名字吗?小学生连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好,连中国名字还叫不上多少个,连中国的省份还不知道几个,却为什么要学那么多的洋名字、洋词汇?难道是要让外国的名字、词汇更顺口,在牙牙学语时候就感到无比亲切吗?的确,牙牙学语时候的记忆一定是最亲切的,也是最持久的。这时候最方便培养崇洋媚外的情结!

九、人教版语文教材通过花式造假、篡改,大量增加歌颂白种人优秀品质的课文,全面碾压中国人物形象

笔者对先前人教版语文教材做了一番详细统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最核心的主题,是“品质”和“智慧”教育,这关系到一个中国儿童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思维方式的培育。这两大主题,也是教材篇幅安排最多的两大主题。小学语文教材12册,总共有12个单元涉及“品质”教育,9个单元涉及“智慧”教育。在这整整21个单元里,“西化”问题极为严重。

如整整占据12个单元的“品质”主题教育中,4个单元涉及“环保品质”,8个单元涉及怎样做人、诚信、努力、互助等品质教育。在4个“环保”单元中,中国小孩频频以“捉小鸟”、“扔垃圾”的形象出现,作为对比阅读,教材却频频通过造假、删改等方式,违背现实常识和历史常识,去歌颂西方白人的环保意识(如《燕子专列》、《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而在后面这8个“品质”教育单元的精读课文中,只有一个单元,中国人正面形象与外国人正面形象在数量上保持1比1,而其他所有单元,中国人的“品质”均被外国人碾压,或者被动物碾压。

再如占据9个单元的“智慧”主题教育中,识字阶段(一年级)以外,有8个单元涉及“智慧”主题,其中精读课文中,歌颂外国智慧的有10篇,歌颂中国智慧的有4篇,贬低中国智慧的有3篇。

十、对爱国主义、革命先烈等主题学习,进行删减、空洞化、甚至逆向处理,鼓吹怀念民国,抹黑新中国

我们知道,爱国、革命故事,一直是小学语文的核心主题,但是由于这两大主题的特定内涵,西化处理的操作空间不大。

但是,人教版教材也有办法。

人教版在安排“爱国”主题单元学习时,有三大手法:

第一,简化处理,只安排两个单元;

第二,将一个单元放在识字阶段,即二年级上册,这阶段重点是识字,而不是内容吸收;

第三,另一单元的重点文章安排一篇怀念民国的文章。

第一次爱国主题教育,在二年级上册3单元,4篇文章,分别讲国庆、首都、申奥、两岸同胞。这个阶段,中国儿童还处于识字阶段。

另外一次在六年级上册2单元,这个阶段,中国学生已经到了塑造价值观的重要时刻,而且,六年级的课程,也是初考的重要内容。

于是,编写组安排了两篇精读,一篇《詹天佑》,虽然故事发生在清朝,但文章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临危受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尽管维护的是大清朝的尊严,但主要是对抗帝国主义,有其进步意义。

第二篇精读则是《怀念母亲》,季羡林在留学期间写的,日记白纸黑字注明“1935年”,实际上是对民国时期的无比怀念和美化。试想,国民党如果反攻大陆成功,编写小学语文教材也不过如此吧。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通观教材整体可以发现,编写组对民国有着明显的歌颂情绪,反倒对新中国有某种恶意。这种怀念与恶意导致了上述爱国主题课文的安排。

新中国前三十年,是这样的:贫穷灰暗,“极其瘦弱”、“脊背弯曲”的母亲在“噪声震耳欲聋”的纺织工厂里像奴隶一般工作。

这篇文章来自5年级上6单元《慈母情深》,正是与上述歌颂美国父母放在一起的。作者梁晓声,1949年生,他找他母亲要钱,显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情景。梁晓声尽可能地将他母亲描写成一个奴隶模样,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插图为敬: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相较于新中国的童年,民国的童年是怎样的?

在五年级下册2单元,有一组专门围绕童年而编写的文章。其中有两篇歌颂民国时期的童年阳光灿烂,一篇歌颂外国人的童年。

所以,相较于上述新中国时期阴暗的童年,民国的童年是这样的:

【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林海音,1918年生,这篇文章歌颂了民国童年:
“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教师用书语)

问题极为严重:中国为何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7课,《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1911年生,这篇文章歌颂了民国时期童年是: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教师用书语)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6课作者林海英在大陆的时候一点名气都没有,要不是跑到台湾,根本不会有人关注她的文学作品。7课作者萧红的作品整体还不错,但是人教版课文选择时,却硬生生断章取义。《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作品《呼兰河传》,全书主要是写民国时代社会黑暗的,童年时代的自由快乐生活恰恰是为了反衬后来的社会黑暗,教材中节选的这一段把的原意给彻底改变了。如果不是为了鼓吹民国,笔者想不出做这样节选的意义。

人教版安排“革命先辈”主题单元学习时,也有三大手法:

第一,简化处理,歌颂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的精读文章仅仅7篇;

第二,部分文章移到识字阶段,前述7篇精读文章,有2篇安排在一年级(识字阶段);

第三,空洞化处理,如开国领袖毛泽东专题,精读两篇,一篇是诗歌,一篇是讲开国大典,毛泽东本人的形象十分空洞。该单元另外两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毛泽东形象比较丰满,具体讲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事业牺牲长子的高贵品质与宽阔胸怀,均为略读。

由于篇幅所限,上述只是谈到小学语文教材问题的某些方面。事实上,存在严重西化问题的,还包括中学语文、历史和政治教材。正因为有教材西化的严重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这次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的深层次原因,我们才能理解国家教材委员会主要职责中的这几句话:【“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

教材西化问题已经严重到不得不进行重大调整与改变的时刻了。这种改变,不是文章的更换,不是用一批崇洋媚外的文章替换旧一批崇洋媚外的文章,而是教材编写思想的彻底更换。如果编写组成员思想无法更换,执意逆向种族主义,那就必须更换一批编写队伍。

从目前形势看,教材西化的严重问题,如果不由国家牵头的强力机构强势介入干预,恐怕已经到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地步。2016年,教材改了新版,但是,新版教材中选择了大量台湾的“心灵鸡汤”,比例远远超过了以前各版本教材。甚至逃往台湾的反共作家胡适成为了仅次于鲁迅的“现当代经典作家”。在胡适的作品中,保留了原本用来取代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那篇《我的母亲》。在新版的教材中,关于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内容全部被删除了,外国文学部分变成了清一色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学。而在这些课文当中,也删去了全部关于批判资本主义的内容,只有对于西方国家的肯定。譬如说,新教材虽然选了马克·吐温的一篇文章,但不是批判西方民主制度的传统名篇《竞选州长》,而是歌颂西方国家自然环境优美的《登勃朗峰》。

为了中国孩子的未来,国家教材委员会应运而生。教材西化问题已经讨论了多年,2016年更是形成全民参与讨论、反思、批判的舆论高潮。教材的严重西化不仅会毁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青年,使他们从孩提时起就在精神上向西方人下跪、自我矮化,还会让国际媒体频频攻击中国,嘲笑中国教育主权的沦陷。是到了需要清理教材西化问题的时刻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17-07-09/4506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7-10 关键字:教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