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教育

打印

警惕教育改革为资本服务,加速阶层固化,让寒门难出贵子

警惕教育改革为资本服务,加速阶层固化,让寒门难出贵子

  

  昨天,铁流说明了中国如今在芯片上受制于人,根源在于80年代的短视政策,和该作家所谓的教育扼杀孩子创新精神无关。一些文人和媒体整日诋毁如今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并打着培养孩子创新能力,或搞素质教育的晃着,为教育改革造势的做法是存在问题的。

  事实上,这些教育改革不仅不会增加创新能力,反而会遏制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过去几十年的教育市场化,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通过教育实现阶层固化,使原本相对平等,特别是对于穷人和富人来说,机会均等的义务教育体系,变革为依靠学区、个人财富进行划分的入选模式。  

警惕教育改革为资本服务,加速阶层固化,让寒门难出贵子

  这一方面导致学区房价格高企,像上海的学区房价格高达10万每平方;另一方面,导致大量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使优质教育只为富人敞开大门。

  以杭州来说,在杭州要读优质小学,是要看学区的,而杭州比较好的学区房价格已经高达6—8万每平方。如此高昂的价格是普通劳动人民根本无力承担的。

  而且这个只能保证小学,还不能保初中。

  怎么回事呢?

  因为杭州比较好的初中,大多是私立的,因而必须靠成绩去考。  

警惕教育改革为资本服务,加速阶层固化,让寒门难出贵子

  诚然,这些私立初中也会拿一些名额出来给有钱人花钱买。不过,价格非常高,一些顶尖私立初中的开价是分数线每差1分10万元,差10分100万,以此类推。

  到了高中,又是公立的比较好,也是按中考成绩录取的。而且淘汰率非常惊人,据网友介绍:

  【公办学校的初中生一般是一半上不了高中,他夫人所在的公立初中,就有超过一半的初中生在中考选拔中被淘汰,无法就读高中。不过,好的私立初中升学率很高。】

  而要考上好的大学,就必须考上比较好的高中,而普通初中毕业的孩子,即便考上了高中,由于基础相对弱一些,在高中会非常吃力。能过重点线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考个二本、三本则是这些学生的常态。  

警惕教育改革为资本服务,加速阶层固化,让寒门难出贵子

  因而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要想读985、211大学,就必须考上比较好的高中,而要想考上这些高中,就必须能够就读比较好的初中(大多是私立),而要想考入这些私立初中,要么成绩非常好,能够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要么非常有钱,而且还要有关系,才能花钱买,顶尖的私立学校的价码是10万元买1分,差10分就是100万。如果距离分数线差的比较多,除非关系非常硬,超过10分连买都不让买了。

  而要能够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除去一些人天资聪慧的学子,就读优质的小学,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显然是一个必备条件。而要就读这些优质的小学,就必须拥有学区房,这又需要大量金钱。

  另外,学区房和私立学校高昂的学费还只是最基本的开销,如果算上各种补习班,这方面的支出每年10万起步,上不封顶。诚然,课外培训和补习不是人人都去,一般反而是成绩越高,家庭有钱的,私立的去的多,公办的学生反而去的少。

  归根结底,就是没有钱,就别想读985、211大学。换个说法,就是寒门难出贵子。

  除去拆迁户这类家庭,整体而言有钱人家庭的子女家庭教育和成绩会更好。 

警惕教育改革为资本服务,加速阶层固化,让寒门难出贵子

  然而,在毛泽东时代,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20世纪60年代之后,基础教育资源大幅度向农村倾斜。对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研究发现,建国初期,两所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来自城镇;1952—1955年,北京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从2.4%增长到6.5%,到了1972年则高达30%以上。苏州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从1952年的3.6%增加到1965年的60%,两所大学的工人子女比例几乎都在1973年达到历史最高峰。】

  导致这种改变的根源,就在于过去20多年里温水煮青蛙式的教育改革。  

警惕教育改革为资本服务,加速阶层固化,让寒门难出贵子

  “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大幅降低了公立教育的教育质量,私立学校的兴起使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向私立学校集中,并大幅拉高了教育成本。“减负”使小学3点30分就放学,一方面大幅减少了小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迫使家长不得不去报各种补习班,以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此外,过早就放学还导致孩子父母无法正常上下班接送孩子,要么请保姆代劳,要么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进一步加大了家庭的负担。

  从实践上看,一切打着“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力”等幌子的教育改革都是耍流氓,本质上都是为资本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

警惕教育改革为资本服务,加速阶层固化,让寒门难出贵子

  就创造力本身来说,现在一些文人和媒体的提法,本身也是伪命题。

  创新能力不是让孩子只要敢想,学会想象就能做出来的。

  而是必须在扎实知识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在无数次枯燥无比的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新的东西。

  而一些文人和媒体所谓的培养创新能力,其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荀子《劝学》中就写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警惕教育改革为资本服务,加速阶层固化,让寒门难出贵子

  如果没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只去空想,这种创新只是异想天开,不具备任何实践意义。

  一个国家能够出现多少科学家、工程师,和该国人口、教育质量等因素息息相关。像印度的科技和创新能力,就因为1亿人+10亿牲口的原因被极大的限制住了。  

警惕教育改革为资本服务,加速阶层固化,让寒门难出贵子

  而如今的这些教育改革,来自社会中下层的孩子在快乐教育中沉沦,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降低了社会中下层家庭孩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的概率,长远来看,这就使中国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向印度靠拢。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19-01-07/5443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1-08 关键字:教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