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仰:十年秘密依然是谜
十年秘密依然是谜
(2009-05-19)
5月8日这个日子不算特别,很多人对此已经没有感觉。十年前的这一天,1999年5月8日,美国一架B2轰炸机,向中国驻当时南斯拉夫使馆发射了四枚导弹,造成3名中国新闻记者死亡,20多人受伤。使馆建筑严重被毁。这一对中国主权严重的挑衅事件,引起无数中国人的愤怒。今年是中国前南使馆被炸10周年,5月7日这一天,现已成为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的门前树立了一块纪念碑,纪念碑上用塞尔维亚语和中文刻着这样的句子:“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以此缅怀罹难烈士”。
十年前,美国挑衅中国主权的恶劣事件发生后,在中国和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美国也装模作样地搞了一个调查。一年后,2000年4月,美国CIA一名高级官员被解聘,6人被处分。然而,事件的真相依然不明,美国始终坚称是“误炸”,原因是使用了“旧地图”。这种鬼都不信的解释,延续到今天。轰炸中国驻前南使馆的真相,依然躲在历史的迷雾中。在10周年的纪念日里,中国国内的媒体报道并不多,有一些网友自发的活动。今天,偶尔看到了一条来自美国的报道,让我又想起10年前的这个日子。
新华网报道,今年3月2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治安良好的劳登县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一对退休的老年夫妇在晨练时遭到袭击,丈夫死亡,妻子重伤。当地警察局立即展开调查。当地警方调查后发现,作案者的手段非常专业,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当地媒体也对此案展开了系列报道。警方很快查明,男性死者名叫威廉-班尼特,现年59岁。重伤者是班尼特的妻子,名叫辛西娅,现年55岁。班尼特是美国陆军退役中校,2000年退休。
令当地警方没有想到的是,案发第二天,美国联邦调查局、国防情报局和美国中情局的高官和特工纷纷来到劳登县,拿走了当地警方的现场物证,封锁了班尼特的家,剥夺了当地警方参与调查的权利。救治中的辛西娅的保护权也被接管,询问调查权也与当地警方无关。当地报纸对于该案的系列报道,也被迫停止,被“封口”。进入4月,美国的一些大媒体参与到该案的调查和报道中,让人们逐渐了解了其中的内幕。
班尼特长期是中情局的“合同雇员”,但中情局不愿透露班尼特在中情局工作的具体内容。人们还发现,班尼特虽然现在是退休身份,但是,遇害前不久,他还参与中情局在伊拉克的秘密工作:为亲美的伊拉克政府提供情报训练。这是一个油水很大的工作,很不起眼的班尼特是如何获得这个肥缺的?人们进一步发现,威廉-班尼特是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前南使馆事件的主要当事人。
这个消息一出,无知的美国网民惊呼:中国人来报仇了!塞尔维亚人来报仇了!这种说法不去管它有没有道理和依据,至少说明美国网民也知道美国当年伙同北约对前南地区的战争行为,以及悍然轰炸中国驻前南使馆的行为,是理亏的。然而,对于美国政治稍具常识的人指出:班尼特的死,很可能是美国中情局在“杀人灭口”。
调查显示,当年美国中情局接到美国空军高官的电话,要轰炸南联盟的一个后勤机构,要求中情局马上标出轰炸目标的具体方位。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班尼特。班尼特根据中情局的资料,在地图上划了一个“×”,然后将地图交给了北约指挥中心,这个“×”成为1999年5月7日午夜美军轰炸的目标。事后人们知道,这个“×”标识的是中国驻前南使馆。美国曾经向中国驻美大使馆表示:标识轰炸目标的人,将被开除或处分,但是,美国始终没有透露这个人究竟是谁。现在人们知道,威廉-班尼特虽然“离开”了中情局,却没有结束与中情局的合作,反而在中情局那里,得到了在伊拉克的肥缺。这是对他的犒赏吗?
对于轰炸中国驻前南使馆,美国始终说是“误炸”,并且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这个说法究竟是真话还是撒谎,班尼特是非常清楚的。偏偏在“误炸”事件1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班尼特离奇地死亡了。真相究竟如何?别指望美国会公开,民主制度、媒体自由、舆论公开,一切关于美国的神话,都不会揭露这个真相。美国这个号称民主的国家,在表面看不见的集权下,隐藏了太多丑陋的秘密。连前总统肯尼迪之死,至今都因为美国政府不愿公开资料而成为一个谜,我们怎么能够相信美国在关键问题上会说真话?
如今人们认为,美国当年故意轰炸中国驻前南使馆的理由,也就是一些所谓秘密情报,像他们对伊拉克开战的秘密情报一样,都是无中生有的假情报。然而,美国就在假情报的基础上,无视中国的主权,悍然轰炸中国使馆。其狂妄自大到何等地步!事到如今,美国依然不愿承认自己不光彩的行为,我们又如何相信,未来的美国就会改邪归正?这仅是针对中国的一件事情,在其他领域,美国类似的卑鄙龌龊太多了。这与美国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在全世界塑造的美好形象,形成了多么巨大的反差。中国人是否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3-05-02/17264.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