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老麦克仁川登陆·开国第一战(4)》
第四章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兵者,
诡道也!
——《孙子·始计》
不论他持多么激烈的反共态度,不管他有多少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公道地说,作为大军统帅,麦克阿瑟可以毫无愧色地跻身于杰出者之列。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乃将门之后,西点军校1903年优秀毕业生,毕业时年仅23岁即授上尉军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赴法国作战,历任参谋、师参谋长、步兵第八十四旅旅长及步兵第四十二师师长。因表现出色,战争结束后被授予准将军衔,尔后回国就任母校西点军校校长。1925年晋少将军衔。1928年任驻菲美军司令。1930年升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晋上将军衔。1935年卸任,重返菲律宾任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1937年退出现役。1941年7月重入现役,以中将军衔出任远东美军总司令。珍珠港事件后,出任西南太平洋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指挥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因其战功卓著,1944年10月,晋五星上将军衔。他首创的“跳岛作战”战略,更使他在太平洋战争中名声大噪。大战结束后,在密苏里战舰上主持日本投降仪式。朝鲜战争爆发后,就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成为美军中资格最老的五星上将。
此公的特点是思维活跃,喜欢别出心裁,突发奇招,以指挥两栖登陆作战见长。在太平洋作战中,他首创大幅度机动蛙跳战法,把顽强固守在许多岛屿上的日本军队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散兵游勇。他所指挥的11次侧翼登陆作战,11次大见成效。
的确功力非凡。
可缺点也很要命。
抛开他性格中那些令人厌恶的缺陷不说——诸如爱说大话出风头等等,缺乏政治头脑和战略远见这个致命顽疾,就很是让白宫的那些政治家们感到头痛。本来,作为美利坚合众国一个战略区域的统帅,具备这样的素养应该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可碰上麦克阿瑟这样战功赫赫的名将,谁也不能不把那些理想主义的标准大打折扣。
碰巧老麦克又是那种不懂政治又偏偏喜欢掺和政治的人。比如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他就不顾欧洲战争正打得难分难解的大局,鼓吹“对日作战第一”,结果在罗斯福那里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大战后,在美国对亚洲事务的政策上,每每与白宫意见相左,偏又喜欢自作主张一意孤行,弄得上上下下皆有不满之意。只碍着他三朝元老的身分,或是敢怒而不敢言,或是想言而不便言,因而也就越发地使他趾高气扬。
不过,作为大军统帅,麦克阿瑟还是挺有名将风范的。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五天,他就乘自己的座机飞往朝鲜,在水原机场险遭朝鲜人民军空军的一架雅克飞机攻击。降落后,不顾疲劳,立即要赶往前沿视察。
当随员们劝阻时,麦克阿瑟断然拒绝:
“了解战争的唯一方法是亲临现场和正在作战的部队。走吧!”
麦克阿瑟冒着危险在溃逃的南朝鲜军队和逃难的平民中穿行,然后顶着细雨,淌着泥水,来到汉江边的小山上。遥望着在一片火海中的汉城,听着朝鲜人民军迫击炮弹发出的爆炸声,瞧着挤在公路上一群群奔逃的人们,他难置一言。此情此景,使他感觉到:韩国军队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抵挡北朝鲜人的进攻的。
在驱车返回的路上,五星上将已开始在胸中勾勒未来的战局:
“一步一步把预备队投入到缺口中,作为鼓舞南朝鲜人士气的权宜之计;在尽量靠南的防御地区建立环形防御阵地,以稳定战局,使美军能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立足点;增强美军力量,直到达到势均力敌或者超过敌人的水平;最后,实施在太平洋战争中极为成功的两栖作战,在远离战线的北朝鲜后方发动大胆的进攻。”
实际上,当他伫立汉江边的山头上时,已经选定了两栖登陆的地点:汉城以西20公里的仁川港。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这座山上,在我脑子里描绘着能够对付现在绝望情况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美国陆军和转败为胜的唯一战略机动——仁川登陆方案,并且分析了具体实施的可能性。”
姜,果然是老的辣!
在返回水原途中,又遇上朝鲜人民军的雅克飞机空袭,所有的人都手忙脚乱地往树丛里躲藏,麦克阿瑟却叼着玉米茎烟斗,若无其事地稳坐在那辆老掉牙的道奇车中,乜斜着天空,直到雅克飞机离去。
其时,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已年逾七旬。
名将之风!
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赶紧稳定正在急剧恶化的形势。
美军地面部队投入战斗后,并没有象麦克阿瑟预计的那样使战局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第八集团军部队仍在节节后退,到8月初,已经退到了洛东江一线。金日成已宣布,要使8月成为全部解放祖国土地的月份。
此时的麦克阿瑟,再也不敢把朝鲜人民军看作“一只手即可对付”的、一触即溃、训练差劲的乌合之众了。相反,他认为朝鲜人民军是“顽强的对手,指挥得当”,他们把日本人的渗透技能与俄国人第二次大战的坦克战术融为一体,而且能成建制地在夜间调动、行军和进攻——老麦克承认自己也从没练过这活儿,“北朝鲜人运用坦克的能力几乎等于苏联军队的水平”。
骄傲了一辈子的麦克阿瑟,实在难得这样高抬对手!
而每当他正确估计对手的时候,胜利就和他亲热。
从朝鲜回到东京,麦克阿瑟的意图已经十分明确:“首先阻止北朝鲜军队南进,然后,在仁川附近登陆,切断其补给线,南北策应,一举将其击破。”
他立即着手进行登陆的准备工作,让参谋长阿尔蒙德将军研究登陆的具体地点,拟就“蓝心行动计划”,并对驻日本关东地区的美骑兵第一师下达了准备在仁川登陆的命令。
然而,实现这个意图的首要前提,是沃克的第八集团军必须守住洛东江防线,必须守住釜山外围。整个朝鲜都可以让给北朝鲜,唯独不能让出釜山环形防御圈,否则任何登陆行动都将会被置于无用之地。
现在最让人不放心的恰恰就是这个“前提”。
看到在釜山防御圈里苦苦撑持的沃克,麦克阿瑟感到,仅靠第八集团军现有部队已难当此任。无奈之际,他只好将骑兵一师改赴釜山登陆,增援沃克,自己另组部队担负登陆作战任务。
与此同时,他还向白宫大喊大叫:
“抓住在太平洋上的任何船只,把增援部队和物资运到远东!”
“按部就班,让那种概念见鬼去吧!”
增援部队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釜山。
剩下的就该看那杂种小子沃克的了!
沃尔顿·沃克中将是美国陆军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
此公曾在乔治·巴顿将军手下任坦克部队指挥官,作战以凶猛强悍闻名。巴顿常常亲热地称他为“我那个最棒的杂种小子”。他的风格也和巴顿如出一辙——佩着两支手枪,驾着吉普车在战场上到处奔走,骂骂咧咧地怒斥那些表现不佳者。
可在这臭虫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的朝鲜,遇上这么凶狠强硬的对手,沃克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支撑。第八集团军的军官和士兵,在日本当了几年快快活活舒舒服服的占领军,在酒吧和妓院的寻欢作乐中,早已经养下了一身臭毛病。有些部队甚至到了连擦枪洗炮这类事情都出钱雇人来干的地步。在战败后生活无着的日本人面前,每一个美国士兵就是一个麦克阿瑟,吃饭有人做,洗涮有人管,袜子有人补,命令有人服从,没人胆敢顶撞,一切顺心如意,而每月只需为此付上几十美元——还有什么比这更潇洒自在的?美国大兵们自己也说,这比在俄克拉荷马或德克萨斯的家里过得强多了。
有人送他们一个雅号——“榻榻米部队”。
你能指望这样的军官和士兵高高兴兴地在这该死的地方来打这场该死的战争?你能指望这样的队伍在战斗中会有勇敢顽强的出色表演?
虽然“联合国军”此时的人数已超过朝鲜人民军,虽然“联合国军”的地面炮火和空中力量远优于朝鲜人民军,但仍然无法抵挡朝鲜人民军的攻势。朝鲜人民军的将士作战英勇顽强,既使在被包围、被分割的情况下,也能不慌不乱,独立作战。瘦小的人民军战士能整天在酷热下翻山越岭,而牛高马大的美国士兵却没有几个能经得起这番劳累。头号强国美利坚合众国的将军们开始意识到,在朝鲜,仅靠兵力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冒着炮火频频奔走于前线的陆军中将沃克,面对这样一群宝贝少爷兵,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位粗鲁的中尉。
他不止一次地对着部下暴跳如雷:
“我不想见到你从战场上回来,除非是装在棺材里运回来!”
面对节节败退的局面,沃克焦头烂额气急败坏。他赶到美军步兵第二十五师师部所在地尚州,向全师官兵发表了“就地死守”的训话:
“我们进行的是一场争取时间的战争。不能再后退、后撤或调整阵地以及可以想象出来的任何措施。我们已经无路可退。
各部队必须反击,使北朝鲜人陷于混乱状态。不能有敦克尔刻的再版①[① 敦克尔刻是法国北部的一个海港城市。1940年5~6月,被德军围困的英国远征军和其他盟军部队约30余万人,在此乘船横渡英吉利海峡撤回英国。],也不能再有巴丹的再版②[② 巴丹是菲律宾吕宋岛中部的一个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麦克阿瑟统率美菲军战败,七万余军队向日军投降或被俘。这批战俘在从巴丹到达奥唐奈的死亡行军中,饱受饥饿与虐待,有近万人死于途中。];退守釜山会使那里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屠场之一。
我们必须战斗到底,被北朝鲜人俘虏比战死更糟糕。我们将同生死共患难。谁丢失阵地,谁就将对数千名同伴的罹难负责。”
就冲这番话,沃克在美利坚将军群中,也算是最有种的一个!
以笔者揣度,看到“联合国军”源源不断的增援,金日成心中不能不佩服毛泽东的料事如神。但仗已打到这个份上,也只有硬着头皮豁出来打到底了。
幸而现在对付的仅仅是骄生惯养的驻日美军,如果美国本土的部队赶到,那胜利的指望怕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必须在美国本土部队没有到达之前,拿下釜山!
金日成调动最精锐的师团投入战斗,终于突破了洛东江防线。
8月8日,朝鲜人民军各部队从各个方向强渡洛东江,重创美骑兵一师和步兵第二十五师,继续向前推进。
沃克也豁出来了,他动用刚上岸的增援部队拼命组织反冲击。
海军陆战队先头部队刚一到达,就立刻被派出对朝鲜人民军实施反冲击。
海军陆战队是美国军队的王牌,装备和战斗力在美国诸军种中均属一流,但上阵后仍然不敌朝鲜人民军。
用随军记者们的话来说,“伤亡令人难以置信”。
战线仍在后退。
沃克真是到了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的程度。
然而,战局越往后发展,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就越呈疲软之势。整个洛东江战役进行了近一个月,虽然杀伤和俘获敌军3万余人,将敌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的狭小地区,但自身损失也非常严重。据战后日本陆战史学会的调查,从开战到8月初,朝鲜人民军自身损失已达5.8万人,火炮类装备减少到1/3以下,坦克仅剩40辆。第一线的11个师团,兵员折损严重,总兵力已不到6.9万人。而且随着战线的南移,补给线急剧延长,海岸防御压力加重,加上美军的空中威胁,军需供给越来越困难。
在美国远东空军战略轰炸下,朝鲜的军需军工生产也被破坏殆尽,运输线上所有的桥梁都被炸毁,有些已被反复炸毁多次。据美国空军统计,仅汉城以南的桥梁被炸毁的就达280座之多。原来策划的海运,也由于美国优势的海空封锁而无法实施。
朝鲜人民军的兵员和物资补给已呈现严重危机。
而沃克手中的底牌却越来越硬。
随着增援部队和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达,釜山防御圈内的“联合国军”与当面朝鲜人民军的兵力对比出现逆转,8月上旬已达到2:1。如果算上空军、炮兵、坦克、补给等,特别是炮弹,“联合国军”已占绝对优势。而对朝鲜人民军来说,釜山包围圈的缩小,也意味着敌军的兵力和火力密度的加大,加上沃克在没有空中顾虑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优越的机动力,将预备队随时调来调去地填补漏洞,也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美军的危急局面。
朝鲜人民军的进攻越来越困难,冲击势头越来越弱,最终陷于停顿。
8月底,战斗开始呈胶着状态。
沃克稳住了阵脚。
危机走近了金日成。
北京密切注视朝鲜战局的进展。
对于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虽然中国领导人是欣慰的,但与金日成的热烈乐观相比,他们却显得很冷静。
一位苏联军事代表眉飞色舞地对周恩来说:“人民军稳操胜券,要不了几天,李承晚便土崩瓦解,朝鲜全境统一指日可待。”
周恩来平平静静地说:“那好”。
毛泽东对金日成大张旗鼓地庆祝胜利很不以为然。他觉得现在根本不是谈胜利的时候,朝鲜领导人该冷静下来,作短暂休整并调整部署,然后再接再厉,一鼓荡平。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预防不测。
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开会,分折研究朝鲜局势,作好迎战准备。毛泽东在会上说:“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
……
朝鲜战争有短打、长打、原子弹打几种可能。美国若打原子弹,我们没有,只好让他打,这是我们不能决定的。但是我们不怕,我们还是打手榴弹,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典型的毛式表达方式,气魄非凡!
8月5日,中央军委指示东北边防军要准备于9月上旬作战。
8月13日,受中央军委委托,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主持召开东北边防军师以上干部会议,研究朝鲜局势和将来与美军作战的问题。
与会者都是有一、二十年战争经历的战将,打败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对战胜美军充满了信心。第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在会上说:“怕个熊,美国鬼子又不是三头六臂,咱们把纸老虎当真老虎打就是了。”
其他军长师长也摩拳擦掌嗷嗷叫。
会上讨论出战胜美军的4个有利条件:一是对敌人拥有兵员数量的优势;二是部队战斗素养好,士气高昂;三是供应线敌远我近,后勤保障我占优势;四是正义在我们一边,世界人民的同情在我们一边。
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这些战将见地不凡,确非等闲之辈。
但第三个“有利条件”却是个错误的判断。
从小米加步枪的战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美军强大的海空力量对我后方运输的破坏与威胁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想当然地以地域的远近来比量。同时也缺乏现代战争条件下实施后勤保障的经验,没有预料到在后勤保障方面我军不仅不占优势,恰恰是自身最薄弱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拖了战争的后腿。
借着临战前短暂的时间,东北边防军抓紧以美国为假想敌的突击整训。由于对美军缺乏了解,只能靠寻找与曾在印缅战场与美军一起作过战的前国民党官兵了解,然后研究相应对策。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大都是在20多年的战争中取之于敌的,是真正的“万国牌”,光是步枪一项,口径就达11种之多。
这大概在世界各国军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但这也是这支军队值得骄傲的特色。
不过,这也给出国进行大兵团作战带来了弹药保障的困难。
东北边防军只好在各部队中进行统一调配,让一支部队尽可能地使用相同口径的武器。比如第三十八军的步枪就大都调整为日本的三八大盖,第四十军的步枪就大都调整为美式三0步枪。
然而破家当搬过去搬过来也还是破家当。
就这样的家当,别说跟“老大哥”比,就是和金日成的队伍站在一起,也显得象支杂牌军。
这还是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四野主力军呢!
可他们就是拿这些破玩艺儿打了个天下出来,你服不服?
麦克阿瑟认为出手一击的时机已经到来。
8月15日,他完成了仁川两栖登陆部队的编组。
登陆部队编为第十军,军长是麦克阿瑟的参谋长爱德华·M·阿尔蒙德少将,弗吉尼亚军校的高材生,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率第九十二师在意大利作战。此人责任感强,既有不俗的作战指挥经历,也有长期参谋工作煅练出来的协调组织能力,是理想的登陆部队指挥官。
登陆部队编成内有奥利弗·P·史密斯少将的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戴维·巴尔少将的美国陆军步兵第七师、金圣恩中校的韩国海军陆战队、白仁烨上校的韩国第七战斗群(团),以及作为登陆作战的预备队在日本待命的美步兵第三师第六十五团和美空降第一八七团。
陆战第一师为登陆突击部队,步兵第七师为第二梯队,两者组成登陆作战群,指挥官为詹姆斯·杜伊尔海军少将。
海军方面由特纳·乔伊中将指挥的4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若干火箭发射船和辅助船只等共260艘舰船,以及400架海军航空兵作战飞机提供海空掩护。
登陆联合部队被命名为“第七联合攻击部队”。
行动代号:“烙铁行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在这节骨眼上,却从五角大楼来了几位吹冷风的钦差大臣。
一听说老麦克把登陆地点选在仁川,五角大楼就炸了营。
仁川?离汉城20公里的仁川!要在那儿登陆,就得把已经捉襟见肘的“联合国军”兵力分出一大块来,那釜山防御怎么保证?釜山如果不保,仁川势必崩溃!把步兵第七师加入仁川作战,日本就空了,治安怎么办?北极熊谁来看?把大量正对第八集团军进行补给的舰船用于仁川,釜山因此而架不住北朝鲜人的攻势怎么办?
再说,仁川是能去的地方吗?那里潮水平均涨落差为6米多,最高时可达11.2米,为世界之最;退潮时,几百年积淤下的泥滩,向港外延伸能有4公里。登陆行动只能在高潮时进行,而仁川的高潮只有早上6时59分和下午7时19分各一次,每次时间不到两小时。如果两小时之内登不了岸,那搁浅在泥滩上的攻击舰船,就会成为北朝鲜人岸炮绝好的攻击目标。在这两小时之内,还要压制并占领鸟瞰全港的要地月尾岛,冲过飞鱼海峡——对了,还有那要命的飞鱼海峡,潮汐起伏使其潮流速度达到每小时11公里。要是对手再布上雷,那可就成了通住天堂的最便捷的航程了!别说布雷,只要在那儿沉上几只破船,人家就是把枪扔了,咱也干着急上不了岸!
不行,不能让这个倚老卖老爱出风头的家伙胡来!
得说服他另择良港!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将军们个个义形于色。
不能说他们的顾虑不对,不能说他们的思谋不详,他们都是经过大战考验的沙场老将。他们考虑得非常全面周到——几乎是面面俱到。
但历史一千次地演绎着这样一个事实:
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面面俱不到!
同为将帅,与麦克阿瑟相比,他们少了一样最宝贵的品质:
胆略!
受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上将委托,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上将、海军作战部部长福里斯特·帕西瓦尔·谢尔曼海军上将和空军副参谋长伊德沃尔·爱德华空军中将一起前往东京,要去说服麦克阿瑟。
8月23日下午5时30分,钦差大臣们出席了麦克阿瑟在东京召开的作战会议,讨论仁川登陆问题。
麦克阿瑟简短致词后,由麦克阿瑟的作战部队埃德温·怀特少将和有关参谋人员介绍仁川登陆方案。
这当口,甭说是这几位钦差大臣,就是麦克阿瑟手下的将军和参谋人员们都对仁川登陆方案普遍不抱信心。他们介绍情况时,情绪大都是低调的,无不暗示仁川登陆的冒险。登陆作战群司令官詹姆斯·杜伊尔少将甚至带着诚恳的神情以劝告的口吻对麦克阿瑟说:“我认为仁川登陆不是不可能,但作为负责人不能推荐。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谢尔曼海军上将建议将登陆点改在群山。
一片反对的声浪。
从一片反对声浪中,麦克阿瑟站了起来。
他头脑里回荡着父亲阿瑟·麦克阿瑟——也是一位将军-——的声音:“道格拉斯,大胆地指挥你的部队,危急时刻要果断,甚至要专横。记住,不要迷信军事会议——军事会议往往产生胆怯心理和失败主义。”
“奇袭是战争中获取成功的最大因素。”
麦克阿瑟不慌不忙却充满自信地说道;“你们提出的有关仁川登陆不能实施的种种理由,在我看来恰恰是保证此战出奇制胜的因素。敌军司令官会这样推理:没有人会如此鲁莽地做那样的尝试。”
五星上将旁征博引地用战争史上的先例论证他的决策。
“至于潮汐、水位、地形和其它障碍,海军提出的难点,确实是严重的,很值得考虑。然而,最大的难点也必定能克服,我完全信赖海军。实际上,我比海军本身更相信海军。”麦克阿瑟不失时机地给海军打粉,“太平洋战争中,海军在我指挥下参加过多次登陆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情况同仁川大体一样,困难的地方很多,所以我对海军的能力没有任何怀疑。”
反对的声浪渐渐沉寂了下来。
麦克阿瑟最后说:
“假如我的估计是不正确的,同时,万一我陷于无力应付的防守地位,那我本人将亲临现场并在我们的部队惨遭挫折以前立即将他们撤下来,那时唯一的损失只不过是我个人职业上的名誉而已。
但仁川之战不会失败!”
70岁的五星上将被自己的话感动得双目湿润。
反对的人们也被感动了,全然忘了老麦克这是在偷换概念——在这里讨论的是军国存亡的大计,而不是职业军人的荣辱。二者的价值是不能随意换算的。
谢尔曼海军上将站起来对麦克阿瑟说:
“这是为伟大目的发出的伟大声音,你赢了,伙计!”
柯林斯也点了头:“我们将把你的计划报告参谋长联席会议,看起来,它是可行的。”
五角大楼站到了麦克阿瑟一边。
9月9日,白宫、五角大楼与东京之间数度往返磋商辩论,又派特别代表艾夫里尔·哈里曼与麦克阿瑟面洽后,屈从了麦克阿瑟的坚定意志。
一锤定音!
就在麦克阿瑟在东京会议上巧鼓簧舌游说柯林斯们的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向军委上报了两份由总参三部作出的情报分析报告。
报告认为,美军有可能在朝鲜东海岸的仁川港实施两栖登陆。
据当时任周恩来军事秘书的雷英夫将军回忆,总参作战室的年轻参谋在讨论朝鲜战局的时候,大家也都表示了担忧:朝鲜人民军主力全部调往釜山三角区,后方空虚;而釜山美第八集团军苦苦支撑却不撤退,在日本的两个师,也不见增援的动静;朝鲜半岛特殊的狭长地形又使朝鲜人民军的后路极易被掐断。这僵持的战局中极有可能隐含着危机。
而危机的爆发点,极有可能就是仁川。
支持这个结论的有6个依据:
⑴釜山包围圈内的美伪军队已近13个师近20万人,既不进,又不退,凭借强固的工事、密集的火力和优势的海空军,困守一片狭小的海滩,用意何在?——只能作一个解释:故意留在那里吸引和牵制朝鲜人民军主力,以实施更大的阴谋。
⑵驻日美军两个主力师,即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在釜山十分吃紧的当口,既没有任何增援的迹象,又不在日本沿海部署防守,而是突击训练,并编组成美第十军,是何道理?——只有一个解释,要采取新的战略行动开辟新的战场,最大的可能是把他们用在朝鲜半岛别的什么地方。
⑶美英在地中海、太平洋的大批舰船,最近正在向日本——朝鲜海峡集结,这显然也是一个登陆和扩大战争的征候。
⑷朝鲜半岛地形狭长,南北长800~900公里,东西宽只有100~300公里,三面环海,可登陆、且有利于分割之处甚多,如元山、镇南浦、项浦、兴南、仁川、群山等地都是。这些地方中,尤以仁川登陆对其最为有利,此处既可以割裂进攻洛东江的朝鲜人民军的南北战略联系,切断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补给线,又可配合由洛东江向北反攻之敌,形成夹击和包围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态势。
⑸美第八集团军和麦克阿瑟等将领均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作战,有丰富的登陆作战经验。麦克阿瑟本人极擅长两栖作战,太平洋战争中每每恃此对五角大楼抗命弄险,最后都获成功。这次会不会故伎重演?何况登陆作战不仅可发挥其海空优势,而且进退胜败都有恃无恐。
⑹朝鲜人民军主力打到洛东江是个很大的胜利,但也潜伏着极大的危机,这就是部队连续作战,疲劳不堪,兵力分散,补给线猛然延长了400~500公里,后方空虚,又在洛东江地带碰上了啃不动的硬骨头,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朝鲜人民军的8月攻势实际上已经攻不动了,其主动地位正在向被动转化。而美韩军则相反,兵力相对集中,工事坚固,补给方便,可攻可守,战略地位已逐步向主动转化。尤其苏联和朝鲜都沉浸在胜利的欢呼声中,极为麻痹,这一点,极易为麦克阿瑟之类的沙场老将所利用。
根据潮汐等情况分析判断,最有可能的登陆时间是9月15日。
毛泽东很重视这个情况。
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当获悉杜鲁门派柯林斯等前往东京与麦克阿瑟晤谈的情报时,毛泽东就预感到朝鲜战局可能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连日来一直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汇集的情况,面对地图思索这个问题。此前的8月18日,他又一次对东北边防军发布命令:
“务于9月30日前完成一切准备。”
与周恩来商讨后,他确定采取3个应对措施:
㈠立即督促一下东北边防军各项战备工作的情况,严令他们务必在9月底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工作,保证随时可以出动作战。
㈡可将敌人在仁川等地登陆和朝鲜人民军就应该有些应付最坏情况的准备,如主动后撤等,通报朝鲜和苏联方面,供他们参考。
㈢总参和外交部,要随时密切注视朝鲜战场情况的变化。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布置落实了毛泽东的指示。
无巧不成书。
8月31日,第十三兵团邓华、洪学智、解方在联名写给刚调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不久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兼中南军区司令员的林彪的报告中,也指出了“联合国军”在朝鲜人民军侧后登陆的可能性:
“朝鲜人民军各个击破敌人和歼灭敌人的机会已成过去。”
“估计敌人将来反攻的意图,可能一为以一部兵力在北朝鲜沿海侧后几处登陆,作扰乱牵制,其主力则于现地由南而北沿主要铁道公路逐步推进;一为以一小部分兵力于现地与对方周旋,抓住人民军,其主力则在侧后(平壤和汉城地区)大举登陆,前后夹击,如此,人民军处境会很困难……”
他们同时认为,我军入朝参战的时机,以敌人进到三八线以北地区为好,不仅更有政治资本,军事上也是有利的。
不愧是百战名将,眼光就是犀利独到!
还有政治头脑。
毛泽东读到这封电报,一定比打了个大胜仗还要欣慰。
几天后,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李相朝少将到北京访问,毛泽东和周恩来摊开地图,向他说明美军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并建议朝鲜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考虑将朝鲜人民军主力由洛东江前线向北撤退。
据悉,李相朝在8月底返回国内后向金日成作了汇报。
遗憾的是,笔者没有找到能说明金日成当时态度的历史资料。
四十五年后的1994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苏联关于朝鲜战争的部分档案赠送给韩国总统金泳三。韩国外交部东欧科外交事务官白宙铉根据这些档案整理了《苏联朝鲜战争档案摘编》(1949年1月~1953年8月)。该档案表明,8月~9月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多次通过苏联政府和直接向朝鲜方面提醒过美军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此间,毛泽东还两次接见朝鲜方面的代表,与他们讨论朝鲜战局的发展。毛泽东分析,朝鲜战局可能出现两种基本情况:第一种是朝鲜人民军全歼美军,把他们赶下海;第二种是战争的持久化。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他估计美军将加强大邱、釜山地区的防御,把朝鲜人民军全部兵力牵制在这个地区,同时从其它地方登陆作战。
毛泽东还着重提醒朝鲜代表,注意应付后一种可能性,确保充分的后备兵力,更要注意敌人可能前来进攻的防御据点,如仁川——汉城和镇南浦——平壤地区。
可惜全是白说!
形势瞬息万变,还得未雨绸缪。
8月下旬,根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建议,中央军委决定,调位于华东地区准备用于解放台湾的第九兵团(辖第二十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尽快集结于津浦铁路附近,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兵团;在西北地区刚结束剿匪作战的第十九兵团(辖第六十三军、六十四军、六十五军)则集结于陇海铁路附近,作第三线部队。8月26日,周恩来再次召开国防会议,检查东北边防军的准备情况,决定从第四野战军各部队抽调10万老兵,准备于开战后补充一线兵团。会上还估计到战争第一年伤亡将会有20万人左右,并要求准备相应的医疗力量。
会议同时决定向苏联订购装备,加速空军、装甲兵、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建设,要求各兵种制订3年建军规划,以适应一旦参战的需要。
后来战局发展,处处证明了这些决策的英明、正确、及时。
8月27日,毛泽东将调集兵力的决定,电告正在西北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
临阵吹风!
9月1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柴成文被周恩来电召回国,当夜,柴成文按与倪志亮大使共同商定的《汇报提纲》,向周恩来扼要汇报了朝鲜局势,并提出了两点看法:美、韩军退出大田后,人民军与敌人已形成对峙,难以再进;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长期顶下去,十分不利。而朝鲜西海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军有可能选择在仁川登陆。
周恩来仔细听完汇报后问:“万一情况有个突然变化,需要我们出兵入朝作战,你看会遇到什么困难?”
柴成文认为,运输和语言不通问题比较突出,将来作战就地补给是不可能的,粮食和弹药都不可能象国内战争那样取之于敌。
毕竟来自战火纷飞的朝鲜,倪志亮、柴成文对未来作战会遇到的问题的考虑要深入和具体得多。
周恩来让柴成文在京待命,并吩咐将《汇报提纲》“印发政治局常委各位同志”。
老兵柴成文知道,中央已经在准备应付最严峻的局面了。
他既忧虑,又振奋。
9月12日——也就是仁川登陆的前三天,周恩来在会见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M·B·扎哈罗夫大将时,曾询问过苏方有无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情报,并指出了这一危险性。
谁错误估计对手,胜利就离谁而去。
毛泽东的提醒得到了朝鲜人民军情报部门的认同,但没有资料显示金日成对毛泽东的提醒有什么积极反应。仁川和其它港口的防务情况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朝鲜人民军主力仍然执着于对釜山敌军的进攻。而此时距离敌军在仁川登陆时间还有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无论增强兵力还是考虑布雷沉船等都还有足够的机会。
可是机会与时间一起,白白地流走了。
历史无法假设!
8月29日,英步兵第二十七旅在釜山登陆。至此,釜山防御圈内共有美、英军部队5个师另一个独立团,韩国军队8个师的兵力。
9月1日,朝鲜人民军由金策大将指挥,又发起了一次超出沃克预料的猛烈攻势。其间,美英军承受了参战以来的最大伤亡,防线又一次岌岌可危,濒临崩溃。
可沃克心里有数,这次攻势最多能维持3~4天,军需短缺很快就会拖住北朝鲜人的腿。
果不其然,数日后,朝鲜人民军的攻势很快减弱。9月8日,总参谋长姜健中将触雷牺牲。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沃克熬出头了!
“联合国军”顺势于9月10日转入进攻,朝鲜人民军被迫转入防御。
金日成如果这时考虑有步骤的交替掩护撤退,还是有机会摆脱被动局面的。
可是机会仍然与时间一起,白白地流走了。
历史无法假设!
劫数已到!
虽然麦克阿瑟用自身的魅力感染了五角大楼和白宫,但他自己心里却比任何人都要紧张和空虚。自己所有决心都是以“敌人兵力配备薄弱,判断我军不会在仁川登陆”这个判断为基础的,一旦这个基本判断出了问题,北朝鲜人预有准备,这次行动将以史无前例的失败而告终。
这是一次用五美元赌五百万美元的超级赌博!
在开往仁川的“麦金莱山号”两栖登陆舰上,麦克阿瑟对海军掩护舰队司令官乔伊中将说:“仁川登陆的取胜希望是非常渺茫的。然而,我正在习惯于赌与赌胜。”
如果麦克阿瑟此刻得知,一批年轻的中国军人已经准确预测出了他登陆行动的时间和地点,“麦金利号”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
历史无法假设!
能否得手的关健在于能否达成“奇袭”!
若要欺骗敌人,就要首先欺骗自己。
麦克阿瑟知道,登陆企图和时间是难以哄过内行的,唯一能隐瞒的只有登陆地点。为此,他布置了一系列的欺骗和佯动。
9月5日至13日,海军和远东空军第五航空队对西海岸最适宜的登陆点群山实施佯动。
9月13日,“密苏里号”战列舰上400毫米舰炮在东海岸的三陟海面向岸上进行猛烈射击。
同日,“特里姆盖号”航空母舰和“海伦娜号”巡洋舰对平壤外港和镇南浦、清川江口的达阳岛进行炮击。
东京的报刊和广播也有意识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釜山防御圈内的战斗上去,故意暗示反攻将在10月进行,届时联军将北进。造成反攻是从釜山开始的假象。
花活儿玩完了,该动真格的了!
9月15日凌晨2时,19艘舰船组成的登陆舰队,神不知鬼不觉地驶入通往飞鱼海峡的航道。
5时45分,所有舰炮和火箭发射船进行15分钟的火力准备。
6时整,登陆行动开始,陆战队向月尾岛发起冲击。
近500架次的飞机反复对仁川进行航空火力突袭,并对汉城周围地区进行严密的空中阻滞。
朝鲜人民军守备部队奋勇抵抗,战至最后一人。
没有人投降,被俘者全是伤员。
8时,月尾岛被攻占。
为掩护登陆行动,舰队舰载机出动300架次以上,攻击仁川为中心40公里内的目标,所有200毫米舰炮封锁通往仁川的全部道路。仁川守军朝鲜人民军海军陆战队第二六六独立团和第一0七边防团虽拼死抵抗,然因火力悬殊,寡不敌众,最终损失殆尽。
朝鲜人民军第十八师团的增援部队从汉城赶来,被猛烈的地空火力拦阻,无法增援仁川守军,眼睁睁地看着美军登陆部队随着下午的第二次涨潮的潮水,蜂涌漫上仁川海堤。
晚间,18 0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数十辆坦克和成吨的补给品登上了仁川港。
9月16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完全控制了仁川。
9月17日,陆战第一师占领富平市。
美国大兵们惊喜地发现,这儿屯集着大量的军火和补给品,光各种炮弹和机枪子弹就有2 000多吨。真是“上帝保佑的补给品”。这个仓库原是美军撤退时留给韩国军队的,战争初期落到了朝鲜人民军手中,现在竟然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登陆的美国军队。
怎么没人想到在美军进占时引爆它?
历史无法假设!
麦克阿瑟又一次大获成功。
也是他最后一次成功。
上一章 下一章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3-05-02/19315.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