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李捷:怎样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研究党史和国史要有一脉贯通、接续发展的眼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我们必须坚持用一脉贯通、接续发展的观点来深入研究党史、国史。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前后贯通的历史,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并率先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割断了改革开放前后两段历史,就割断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沿着内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接续发展的历史。理论逻辑,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历史逻辑,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从自身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才能取得成功。然而,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毛泽东同志的探索,经历过严重曲折,付出过沉重代价,包括像“文革”这样的全局性错误。但在不断纠正已经察觉的错误中,仍然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不能因为“文革”,就否定毛泽东同志探索的成就,就否认两个时期割不断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决策,是在彻底纠正“文革”错误、全面拨乱反正、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基础上作出的。这一时期,新中国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聚焦点上达到了高度统一,并且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问题得以展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

  新中国的历史,是分作改革开放前后两大发展阶段、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这不是主观臆想,而是有充分的客观历史依据。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酝酿创立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和发展的,但又是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实践为前提和基础的。这当然首先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没有坚定不移地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更不可能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风景这边独好”。饮水思源,要看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已经建立了新中国,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些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从指导思想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本上是因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毫不动摇地加以贯彻。这条基本路线,是在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早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并确定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半期,由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指导思想泛滥,最终导致“文革”的发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了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全面拨乱反正,并在形成《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随后,又逐步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推动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毫无疑问,没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正确思想指导的恢复、坚持和发展,不可能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如此成熟的指导思想;没有对“文革”的深刻反思,也不可能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指导思想的全面贯彻。

  从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看,邓小平同志曾经在主持起草《决议》时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版第300页)这很好地揭示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的内在连续性和重大变化。比如说,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但在当时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才得以真正贯彻和发展。党的八大以后,也曾经多次提出实行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主张,并一度付诸实施,但由于“左”倾指导思想的干扰没有持续下去。改革开放以后,这些都成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宝贵经验借鉴。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国家法制建设。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是由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制定的。但在“文革”中,社会主义法制遭到践踏和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历史证明,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才能逐步成熟。“文革”的沉痛教训,使我们党在原先积累的许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我们必须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和工作经验,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三、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共和国的历史,关键是用科学的观点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用发展的观点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历史上从来没有平坦笔直的道路,而是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的。历史有阶段,但却不能割断。割断历史的结果必然是断送前行的道路。改革开放前的探索,尽管理论准备不足,步履蹒跚,思想与实践受到束缚和局限,但却为后来的跨越式发展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扫清了障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但改革开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既是对前一个时期成果的坚持、发展,也是对前一时期失误的纠正、鉴戒。所以,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历史总有两面,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在此基础上,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决不能是非不明、主次不分,决不能简单肯定和全盘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一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既然是探索,就不可能不犯错误。对于错误,固然不能忽视、不能掩盖。但也要实事求是地承认,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是主流,成就是主要的。而这些成就和成功经验是党和人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的基础。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核心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这个问题,《决议》早已作出科学回答:“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决议》,旗帜鲜明地同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和言论作斗争,用党史、国史宣传中国道路、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奋斗。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3-12-16/2415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12-16 关键字:纪念毛主席  毛泽东时代  改革开放  两个三十年  历史研究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