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经14年英勇抗战、浴血奋战迎来的全面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历经24年民主革命、武装斗争取得的巨大胜利,是近代中国历经105年救亡图存、抗击侵略盼来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向世界极大地展现了蕴育已久、砰然爆发、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和钢铁力量。胜利的战争必有其制胜之道,这场“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人民战争所造就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埋葬了穷凶极恶、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深入总结依靠人民战争打赢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认真探索现代战争条件下运用人民战争打赢战争的特点规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在新的战争中确保我军能打胜仗,是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的重大课题。
兵民是胜利之本
上世纪30年代,日军入侵中国,正值战争形态向机械化战争转变。日军依恃近代工业化基础带动军事工业的快速发展,经过战时体制下的整军备战,对中国军队形成了技术、作战、机制等方面的军事优势,得以在战争初期长驱直入,企图“速战速决”,几个月内灭亡中国。面对装备精良、气势汹汹的日寇,一些人患上了“恐日病”,走向民族投降主义。殊不知,“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而发掘激活这一战争伟力的历史条件已经生长成熟,人民战争这个强大制胜武器已经锻造成型。
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制定的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方针,总体上就是开展人民战争的战争指导。人民战争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相统一的产物,是认识抗日战争基本性质和分析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得出的正确结论。
人民战争是遵循唯物史观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我们党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历史主体作用。抗战一开始,党中央就认识到只有人民战争,才能打败日本,由此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基本方针,呼吁全国军队和全国人民总动员,军力和民力相结合,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全民族不分党派阶层,“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形成了全民皆兵、全民抗战的壮举和伟业。人民充实了源源不断参加抗战的雄厚兵力,到抗战胜利前夕,仅民兵就达到220万人以上;人民组成了支援保障抗战的人力大军,全面抗战期间征募壮丁1335万人;人民提供了支持抗战到底的不竭物力,许多民族资本企业尽其所有保证战争物资需要。
人民战争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本途径。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鲸吞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就空前激发了全民族的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激发了全民族的大觉醒、大奋起。我们党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毅然决然地站在抗战第一线,将民主革命与民族战争融为一体,将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融为一体,将“唤起工农千百万”与动员全体中华儿女融为一体,将人民战争与抗日战争融为一体。人民最广泛最热忱最勇敢地投入抗日战争,是由于抗日战争代表了人民的最高利益,为抗战胜利而战就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集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才有民族和民众的光明前景。
人民战争是融合武器与人、军力与民力诸战争要素的战斗力集成。“亡国论”的思想根源是“唯武器论”,是战争胜负问题上的机械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无论舰艇、飞机,还是火炮都是中国的数倍。武器不如敌,军力不如敌,还敢不敢打、能不能打、怎样打胜,考验着战争指导者的大智大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以历史、时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科学分析中日优劣强弱之力量对比,详尽论证夺取抗战胜利的各种条件,准确预见抗日战争的发展阶段,立论的根据、贯穿的主题就是人民的抗日战争、抗日的人民战争。他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基于对战争要素及关系的正确认知,人民战争就是扬长避短、由弱到强、优劣转化的战略战术,就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正确道路。
以弱胜强 持久胜敌
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抗日战争时的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中国抗日军民充分运用人民战争这一最大优势,一步步实现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从总体劣势到总体平衡、再到总体优势的根本性转变。胜利来之不易,并非偶然。
动员全民参战,把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日本总人口、总兵源有限,又是跨国作战,孤立无援。在全民族抗战还没能有效组织起来之前,日军的某些质量优势在部分战役和战场能够得到发挥。一旦全民皆兵、全民参战的态势形成,“以十当一,是我实力”,日军的这些精锐部队,在中国军队的有力打击下,在“庄稼汉、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的游击兵团面前,就如同“一匹野牛冲入火阵”,必将陷于灭顶之灾。抗日军民的数量优势,就将逐步抵消日军的质量优势。同时,数量本身也包含质量,抗日军民的自身数量乘以自身质量,不仅构成数量优势,而且构成质量优势。所以,日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保守和战略退却,直至战败投降,实属必然。
开辟敌后战场,把空间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抗日战争是在中国的辽阔土地上进行的,战场空间分布越广,越能将日军兵力分散,各个击破、一口口吃掉,越能发挥人民战争的战略优势。全民抗战也是全域抗战,每一个城镇村落都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每一块土地都是埋葬日寇的陷阱。人民战争在全国范围普遍展开,就构成了对侵略者的战略围剿。
开展游击战争,把本土优势转化为战法优势。夺取抗战胜利,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争是辅助的。同时,只有实行游击战争才能充分动员和高度发挥人民的力量,游击战争典型地展现了人民战争的特征和优势,“将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日军可以在中国打正规战、运动战、阵地战,但对付不了游击战。抗日军民的游击战主要依靠乡村广大人民群众,采取袭击这一基本作战形式,以暗袭明、以小击大、以少胜多。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的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都是游击战争的战法创新。开展游击战争,能够最迅速最有效地扩大军队,最普遍地发展民众运动,最便利于瓦解敌军。
坚持持久抗战,把时间优势转化为力量优势。敌强我弱,是中日力量对比的基本关系。实现力量对比的逆转,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努力,这就使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不可能速胜,只能依靠持久战,依靠一个个阶段的力量积累,促成强弱转化。人民全力支持战争为抗战到底提供了不尽源泉,我们党和军队用“愚公移山”精神抗战不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越来越有利于中国。而日本则资源逐步耗尽、兵源逐步萎缩、士气逐渐低落、战局逐渐颓败。时间既是正义战争的强力剂,又是非正义战争的销蚀剂。
壮大人民军队,把主体优势转化为胜利优势。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不能进行真正的人民战争,就不能取得人民战争的胜利。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壮大,从开始时的4万人扩大到胜利时的百万大军,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力军。这支军队虽然在数量上比起国民党军队要少得多,但却具有高度的政治质量和坚强的战斗力量。因为人民军队是为全民族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战斗、而抗战,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团结一致的作风,一切为着打倒日本侵略者。在全面抗战期间,人民军队抗击着侵华日军的60%、伪军的95%,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0多万人,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人民战争这个法宝不能丢
今天,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浪潮,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新作战样式,人民战争过没过时、管不管用,还是不是我们的制胜之道,人民战争的内涵和方式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问题关系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关系到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准备。习主席明确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这就告诉我们,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与人民战争特有优势的有机融合,是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做到战之必胜的根本途径。
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人民战争在以往的战争形态中是制胜法宝,在新的战争形态中仍然是制胜法宝。信息化武器装备可以在有限时段和范围决定战争进程,但在众志成城、全民抵抗的人民战争面前,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仍然是人心向背。人民战争的“道”没有变,但“器”、“术”、“技”不一样了。在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更多地是在相应的空间、平台和层次展开的,全民参战有了新的武器、工具和手段,军队与民众紧密配合进行人民战争催生出许多新样式。矛与盾进化相关,信息化战争怎么打,人民战争也就自有应对之策。信息化战争与人民战争是可以兼容并相辅相成的,信息化战争深化了人民战争的内涵,人民战争拓展了信息化战争的领域,信息化战争与人民战争一体化。
创新人民战争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现代战争中陆海空天网电多维战场融为一体,战争空间无所不在,战争较量更加激烈,人民战争将在新的空间领域显现威力。现代战争中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核心,人民战争要紧紧围绕制信息权广泛深入展开。信息网络没有国界,技术手段没有军地军民区分,网络空间已成为人民战争的重要战场。人民参与战争既可以直接使用杀伤武器,也可以使用科技手段和其他手段打击侵略者。信息化战争系统复杂,具有自身的脆弱性,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导致系统瘫痪,这更有利于发挥人民战争优势,针对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信息网络、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军地通用性更强、融合度更高的趋势要求,体现了依靠人民建设国防、打赢战争的时代要求,在平时是人民战争的基本建设,在战时是人民战争的重要体制。
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现代战争是体系和体系的对抗,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要从体系建设入手,提升人民战争克敌制胜的整体能力。一是制度体系支撑。战争形态的转变,本身就包括军事制度的转变,以适应打赢现代战争的需要。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我们具有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的制度优势。习主席提出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优势的重大任务,这就要求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完善有利于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威力的制度体系,解决不利于人民战争体系化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二是力量体系强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人民战争的军事力量基础。新的时代条件下,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题中应有之义就是推进适应人民战争要求的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军事力量体系与人民战争的军事力量体系,必须衔接融合、统一运行。三是价值体系引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胜利的精神支柱,人民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信仰、意志、价值观等构成的软实力。打赢现代战争,必须建成坚不可摧的心理长城。在全民族大力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军大力培育弘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人民战争注入强大无比的精神力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4-09-04/2790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