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论党的群众工作在长征胜利中的重要作用及时代意义

 【摘要】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结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广泛发动群众,充分相信群众,紧密依靠群众,真心关爱群众,开展灵活多样、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和拥护,使党领导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道道封锁、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弘扬党在长征中留下的优良传统,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热情,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1934年10月,面对国民党纠集的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八面来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在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征途中,党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高举北上抗日大旗,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群众工作内容,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爱群众,有效地开展群众工作,为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与大力支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加强,谱写了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动人篇章,对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党模范性地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光辉范例。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凝聚人民智慧,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人民共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必将有力地推动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

  一、长征途中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做法

  1.广泛发动群众,领导群众斗争。长征是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降为次要矛盾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举民族大义的旗帜,积极宣传抗日思想,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发动人民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使党解放一切被压迫劳苦大众和抗日救国方针的革命主张深入人心,极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革命意识。在长征中,为了广泛迅速地发动群众,党中央要求必须改善工人的生活,建立工会,并且在城市圩场中依靠工人去团结广大群众;在农村中主要是领导农民起来反对他们的主要敌人(地主),对富农暂时不重新分配他们的土地与没收他们的一部分农具;使城市与圩场的商人继续营业;吸引城市知识分子来参加发动群众的工作,加强对他们思想上的领导,争取觉悟的革命分子;争取哥老会等秘密会社中被欺骗的贫苦分子,发动他们起来反对其头领;对于军阀士绅阶层,党加强统战工作,向他们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张联合倒蒋,指出红军只是借道北上抗日。〔2〕在长征极端险恶的环境下,在自身力量极其微弱的情况下,在党的宣传发动和领导下,人民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和北上抗日积蓄了极为宝贵的力量,使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2.充分相信群众,凝聚群众智慧。在漫漫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远离根据地作战,党始终坚持充分相信群众,凝聚群众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最终战胜了艰难险阻和种种困难,创造了长征胜利的奇迹。红军长征经过的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红军到来之前,蒋介石国民党和军阀政府早就明令各地:“谁要接待红军,就以通匪论处。”红军到达这一地区时,地方兵丁民团早已逃之夭夭,红军不乱入群众家中,他们充分相信群众,向群众讲述革命道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揭露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号召各兄弟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对敌。1934年12月,毛泽东就在湘黔边境上亲自接见游击队员。1935年4月,彭德怀、杨尚昆等在贵州镇宁乐纪乡的弄染村,与布依族群众促膝谈心。同年,李富春在布依族聚居的板袍村和战士亲自张贴《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张爱萍在坝草村时,曾和布依族群众研究渡北盘江的办法。〔3〕由于红军充分相信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规定、纪律,凝聚沿线群众智慧,从而荡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宣传和流言蜚语。各地少数民族群众对待红军的态度,由惊恐、怀疑、躲避变为了相信、亲近和拥护,彻底粉碎了反动派妄想制造红军与少数民族发生矛盾,从而达到他们围困红军的黄粱美梦。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经过四川省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区时,参谋长刘伯承主动和彝族中有影响的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结盟。由于小叶丹等彝民的护送,使红军在100多公里的彝族聚居地区,畅行七天无阻,直达安顺场,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争取了时间,赢得了胜利。〔4〕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甘孜争取白利寺活佛格达的支持,格达为红军走出草地做了很多工作;在甘南,党的民族政策感动了卓呢土司杨积庆后,他撤除工铁布防线,让红军顺利通过,还送了许多粮食给红军。〔5〕

  3.紧密依靠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毛泽东强调:“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6〕长征途中,党领导红军紧紧依靠群众,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帮助建立群众革命组织,严惩土豪、贪官污吏和取消洋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维护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1934年12月,红军在台江县的施洞口,发动群众没收了大地主的财物分配给穷苦农民。在黎平召开了各族人民参加的公审大会,将平时欺压百姓、作恶多端,罪大恶极又无人敢说的团防局军需兼城关中区区长蒋文儒当场枪决。1935年4月,红军在镇宁的江龙,把财主们隐藏在有特权保护的天主堂地窖里的财物和仓库里的粮食分配给贫苦群众;在坝草乡的磨好,红军到来之前,大财主张少国全家逃跑了,红军到达后,根据群众提供的意见,把他家的两头肥猪杀了,并拿出他家的粮食煮饭来给大家吃;当时贵州的食盐是很紧缺的,而且官吏和奸商互相勾结、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坑害人民。红军在大方县时,将瓢儿井盐仓的盐分配给各族人民;在四川的冕宁没收了大土豪刘耀南、刘勃如的财产,分配给穷人,各族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从而认识到红军真正是各族人民的子弟兵。〔7〕党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充分依靠群众,各族群众纷纷参加红军,使红军队伍不断壮大。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长征过平武时,参加红军的平武群众达1156人;茂县苏维埃政府提出扩大红军的号召后,城郊附近就有1000多各族青年参加红军;在天全、芦山、宝兴、荥经、雅安、名山等地,参加红军的青年达4000多人。〔8〕

  4.真心关爱群众,重视干群关系。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物质条件非常艰难,甚至经常没有吃的,特别是在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行军,吃草根、树皮、野菜,在生与死的严峻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始终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真心关爱群众,干部与群众之间、官兵之间坦诚以待,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和红军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终于渡过了难关。1934年12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所在的中央纵队住宿在龙坪、广南时,敌人纵火焚烧村寨,并嫁祸于红军。周恩来一面派部队警戒,侦查可疑之人,一面与其他同志指挥部队救火,保住了半个村寨和鼓楼。接着红军召开群众大会,经公审惩办了纵火犯,戳穿了敌人的阴谋。此外红军还接济了受损失的群众,群众非常感激。〔9〕第二、六军团自从撤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的军队始终跟踪他们、搜索他们,妄图把他们消灭在长征途中。1935年12月21日,从高沙开往花园的第六军团,有的在李家渡一带休整,有的在行进途中。战士们虽然头上都用树枝、绿叶作了伪装,但国民党飞机还是发现了目标,丧心病狂地投下了6颗炸弹,20位战士当场光荣牺牲,数十名战士受伤。当时年仅12岁的王康元正赶着牛回家,一位红军战士见状,急忙跑过去,一把将王康元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王康元安然无恙,而那位战士却血流如注。〔10〕西征到桂东时,刘宗舜开始“打摆子”(疟疾)。首长和战友发现后,马上把他送到卫生队。行军时,大家抢着用担架抬他,生活上处处照顾他。特别让他感动的是身为中央领导、军团最高负责人的任弼时对他的关照。那是队伍走到桂阳后,因还在病中的他硬是不坐担架,渐渐落到了队伍后头。就在这时,任弼时发现了他,连忙下马询问他的病情,随后硬是让饲马员将他扶上了马。这一骑,就是两个多小时,直到抵达宿营地。那时任弼时身体很虚弱,他也多么需要骑马。任弼时还像亲哥关心小弟一样,关心着刘宗舜的前途。长征到永顺,任弼时亲自找他谈话,询问他以后想干什么工作。年轻的刘宗舜对无线电收发报很好奇,表示愿学无线电,任弼时便把他安排到了无线电大队。〔11〕

  二、党的群众工作在长征胜利中的作用

  红军长征,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党领导红军为人民服务,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把红军这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队伍锻铸成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之旅,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早在长征发生前的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12〕长征途中,红军所过之地绝大多数是偏僻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物资极其匮乏,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红军每到一地,就积极动员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帮助各族人民群众建立起人民政权和革命武装。红军将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大力支持。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主动为红军捐粮草,给红军带路,照顾伤病员,甚至参军打仗,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持了长征。长征中,沿途各族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支持红军作战。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各部队共筹集了上万吨粮食,补充了两万多兵员,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增强。〔13〕

  2.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支持。长征途中,尽管条件异常艰难困苦,但红军官兵都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各项纪律,不进民宅,不违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并且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得到了各民族同胞的衷心爱戴和支持。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红军长征赢得了广大的物质力量。红军爱护群众,群众拥护红军,人民群众进一步看清,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他们争取解放的道路。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14〕长征中,由于敌人的威胁控制和欺骗宣传,沿途尤其是西南地区许多群众对党和红军抱有很深的成见和敌意。但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使沿途群众认识到红军是不同于任何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而赢得了他们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红军到达毛尔盖后,在寒冷天气中宁可露宿在大树旁、屋檐下,也不入室扰民;面对满地即将成熟的青稞,宁可挖野菜、采蘑菇充饥,也不动群众一棵庄稼。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长征经过的西南各地尽管大多人烟稀少、物资匮乏,但各族群众仍然竭尽所能地支持红军,并踊跃参加红军,谱写了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起艰苦奋斗的动人篇章。红军坚持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不仅顺利通过了少数民族聚居区,而且还将许多少数民族的优秀子弟聚集到了镰刀斧头旗帜下。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至今流传着土司安登榜当红军的故事。红军来到松藩草原后,土司安登榜为共产党人的理想所震撼。他率200名羌族勇士随红军踏上征途,成为红军中唯一一位土司出身的指挥员。〔15〕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军民亲如一家。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16〕

  3.党同群众血肉联系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在长征中能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正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长征时期,党领导红军在国民党的包围下,始终处于不断转战、突围的过程中,途经1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遇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很大。党领导红军将士从革命利益出发,严守军队纪律,所到之处不随便进民房,不吃老百姓的饭,即使需要什么东西或吃老百姓的饭都要付钱,因而得到群众的积极拥护;党领导红军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等实际行动,真心诚意地帮助沿途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了当地群众对红军的理解和支持。党领导红军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民族工作,党设置专门的民族工作机构,制定针对性的民族政策,积极提倡民族宗教自由,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并领导少数民族建立自治政权和革命武装,取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红军部队中官兵一致、上下平等,周恩来让受伤的机要参谋坐担架,彭德怀把自己身上的粮食倒出一半分给军团教导队长孙毅,生动地诠释了“官兵一致同甘苦”的革命精神。〔17〕1935年,中央红军改编后,朱德总司令一直跟随左路军行动。一天,部队进行长途行军。炊事员老陈挑着一副担子,一摇一晃地向前走着。担子沉甸甸的,前面是油桶,后面是行军锅。老陈的草鞋早就穿烂了,他赤着脚,脚后跟裂了好几道大血口子,每走一步都显得十分难受。朱德总司令看见了,就快步走上前去,一把夺过担子,说:“我来挑一会。”老陈不认识朱德总司令,他看接担子的老同志挺实在,就把担子交给了朱德总司令,还半开玩笑地说:“同志哥,你可别把担子挑跑了。”当朱德总司令身边的工作人员李平从后面赶上来时,老陈还在大声招呼着。李平对老陈说:“你放心吧,他不会把担子挑跑的!”这时朱德总司令挑着担子走远了。老陈擦着汗,边走边问李平:“小同志,那是谁?你认识?”李平回答说:“当然认识,说出来你也认识,那是咱们的朱总司令!”〔18〕由于党和红军在长征时期对各族群众真心实意地付出,因而也赢得了他们的回报,各族群众给予红军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甚至流血牺牲,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血浓于水。

  三、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我们必须改进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牢牢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人民真心支持。”〔19〕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党在长征中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实践和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1.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珍惜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和人民在长征中结成的鱼水之情。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20〕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工农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党领导红军在长征中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正是因为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在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及掉队的红军战士陷入生死危急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选择和中国共产党站在同一个阵营里,掩护、医救、护送了广大共产党员及红军战士最终回归组织,不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捍卫红军战士的生命和革命胜利的希望,成为支持中国共产党与敌人开展革命斗争的牢固屏障和坚实壁垒。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长征中一贯坚持的党的群众路线,珍惜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和人民在历史中结成的鱼水之情;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真心对群众负责,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更好地团结群众,克服盲目性,防止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自觉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投身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2.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和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1〕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除了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长征中,党的群众工作不仅使党和红军克服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也为挽救民族危亡,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促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领导红军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赢得了各民族的支持与帮助,各族人民群众也全力以赴支持红军。群众拿出自己仅有的口粮让红军充饥,送别自己的亲人参加红军,充实红军力量;群众献出家中门板铺垫着泸定桥、赤水桥等桥梁,使红军及时跳出敌人的包围。同时,党领导红军紧紧围绕群众的利益,维护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是党的最高价值取向。实现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是衡量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抓住了利益关系,就抓住了社会问题的根本;统筹协调好了社会关系,就把握住了工作的关键。从本质上说,群众利益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维护群众利益就是维护党的形象、维护党的执政根基,损害群众就是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党的执政根基。不论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还是从推动工作的角度,我们都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3.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团结成命运共同体同心同德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2〕“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长征途中,战斗愈苦,党领导红军与各族人民团结愈坚。不仅做到秋毫无犯,军民团结,而且官兵平等,同甘共苦。对于负伤和生病的战士,干部为他们抬担架,让出马来给他们骑。正是这种深厚的情谊,极大地激发了红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和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力量,涌现出无数英雄壮举。也正是由于这种空前的团结使得红军与群众之间、红军与红军之间分则能密切协同、合则能一致行动,使得红军与群众之间、红军官兵之间以高度的阶级友爱和革命责任感,同甘共苦、情同手足,凝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最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努力深化和推进各项改革,就要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团结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践行群众路线,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植根于群众,以人民利益为重,以服务人民为荣,对人民充满感情、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人民奔走呼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人民团结成命运共同体,凝聚中国力量,这样才能使全世界中华儿女向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共同目标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携手奋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3.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444-445.

  〔3〕〔5〕〔7〕金黔.长征路上红军与各族群众心连心〔N〕.贵州民族报,2006-11-17.

  〔4〕王学文.大渡桥横铁索寒〔N〕.大众日报,2006-10-13.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写.红色铁流——红军长征全录〔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634.

  〔9〕庾新顺.浴血桂北——红军突破湘江(下)〔J〕.文史春秋,2006,(12):16-25.

  〔10〕庾新顺,梁宝渭.决定中国命运的十九天—红军长征过桂北纪实〔J〕.文史春秋,2006,(5):15-18.

  〔11〕〔12〕王晴,李光华.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N〕.湖南日报,2006-10-18.

  〔13〕杨春长,吴开胜.长征精神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06-10-30.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2.

  〔15〕代烽.万水千山总是情〔N〕.解放军报,2006-08-22.

  〔16〕王首道.长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N〕.人民日报,2006-04-07.

  〔17〕大连海洋大学党建理论研究小组.红军长征与党的群众路线〔N〕.光明日报,2014-06-05.

  〔18〕成都军区政治部编研部.往事光泽——长征路上的群众路线〔N〕.解放军报,2013-09-09.

  〔19〕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N〕.人民日报,2014-03-19.

  〔20〕李从军,赵承,李柯勇.面向未来的赶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N〕.人民日报,2014-03-24.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87.

  〔2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31.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82期,摘自2014年第5期《毛泽东思想研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4-11-28/2900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11-28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