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陈毅五过黄泛区后的故事

陈毅五过黄泛区后的故事

齐修众 王  伟 张文峰

19477月,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85日,李先念率领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2纵队挥师东进,南下中原,先后攻克河南通许、扶沟等地。10月上旬,李先念(左)同陈毅一起抵达淮阳,陈毅对第12纵队连以上干部作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部队的战斗功绩。

资料照片

作者采访94岁的张健法(中)。王 伟摄

朱二楞的孙子朱建业

朱二楞的儿子朱小虎

1947912日,解放军攻克淮阳城后,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炮兵在南城门前合影。资料照片

淮海战役期间,淮阳民兵推着小车支援前线。资料照片

又是一年新柳绿,犹似故人送春来。

昔日难行泥泞地,如今绿柳排成行。

白居易诗云:“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在我国,古时就有离别折柳相赠之习,如今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清明节插柳之俗。柳者,留也,表达对故人和友人的缅怀和惜别之情。

习习春风中,举目绿柳婆娑的美景,不禁令人想起陈毅元帅1948年夏写下的《过黄泛区书所见》的诗篇,忆起陈毅元帅70年前经过河南省淮阳县时与地下党员朱二楞一家结下的缘分。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当年的朱二楞,有心栽下陈毅元帅过黄泛区后留在他家的柳木拐杖,细心呵护助其长成大树,并在每年春天折下枝条遍植黄泛区的不寻常举动,不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衷心拥护和热爱,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黄泛区上的片片绿荫昭示我们:人民,是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是建设新中国的坚固基础,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所拥有的最大资源。

著名诗人臧克家诗曰:“……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本版图文所揭示的这段绵延了70年的淮阳人民与陈毅元帅的不了情,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思和警醒……——编者

194712月下旬,为扩大战果和配合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华东野战军越过“黄泛区”平汉铁路进行平汉线战役,并攻克许昌。为配合陈谢兵团,华东野战军又在漯河以南地区歼灭国民党第五兵团部和整编第三师,解放了大片土地,和“黄泛区”连在一起,扩大了解放区。19486月,华东野战军再次经过“黄泛区”东进北上,于22日解放开封,随后又于6月底和7月初发起了睢杞战役,歼敌5万多人。

陈毅手拄柳木拐杖踏着泥泞过黄泛区

在陈毅率大军征战豫皖苏期间,他曾先后5次途经“黄泛区”,并于1948年夏写下了《过黄泛区书所见》诗篇:

一过黄泛区,水茫茫。陷泥过膝及腰腹,人马欲渡川无梁。

二过黄泛区,草黄黄。芦花飞白,大好牧场。蒋匪兵来,人民隐藏。

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内战罪魁,抗敌无能,不顾人民之死亡。

四过黄泛区,走西华,过淮阳。从前灾星,水旱汤蝗。而今苛政,抽丁征粮。

五过黄泛区,人民解放。土地改革,除暴安良。民主翻身,武装自强。气象一新,其乐洋洋。

提起陈毅元帅的英名,世人哪个不知哪个不晓?他不但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而且还是驰名中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

然而,历史回溯到70多年前,陈毅当年过河南淮阳的时候,可不是率领雄兵百万、气吞万里如虎的天兵神将。而是手里拄着一根毫不起眼的柳木棍儿,一步一步地踏着没膝的烂泥,与随从人员互相搀扶着、照应着,在不知深浅的泥水里吃力地艰难跋涉的苦行者。如果不是从为数不多的几个随行者随身携带的武器及一身军人装束和一双双警惕的眼睛看出不同,你根本想象不出共和国的开国元帅竟然在“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泥扑空城,无径荒草孤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的一片汪洋、一片黄汤、陷泥过膝及腰腹的窘境中砥砺前行着。

在这支队伍里,陈毅手里多了一根柳木棍儿,这还是在黄泛区腹地的淮(阳)太(康)西(华)夏亭县稍事停留后继续向东南方向进发时,随行人员给老总准备的一件“秘密武器”。一路上,陈毅靠着它,少摔了好多跟头,少吃了好多苦头。

为什么要绕过交通比较便利的县城,偏偏走这泥泞难行的烂泥巴路?因为,当时淮阳还没有解放,而要到的下一站买臣集才有我地下党组织,有县游击队在活动。更重要的一点,当时的地下交通站就设在买臣集,地下党员朱二楞,在买臣集以开药铺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等秘密工作。在此之前,朱二楞已接到地下交通员的密报。

朱二楞,原名朱运之,家住离此不远的冯塘集,他思想进步,在上学期间就接触了在淮阳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李之龙,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朱家世代行医,医德仁心,医术精湛,在当地方圆百里很有名气,便接受党的指派,到买臣集开辟新区。

买臣集位于淮阳县城南10公里处,该集因西汉宰相朱买臣出生及葬此地而闻名,在当地是一个比较大的寨子,全村当时有800多口人,19大姓传到民国,偏偏已经没有朱姓。

接到党组织指派后,朱二楞二话不说,便和妻子张大姑、儿子小虎一起迁到买臣集开起了药铺。由于朱二楞是上门姑爷,经常深入贫困人家扶危济困,除人危难,很快站稳了脚跟,先后发展了五名党员,为部队输送了十几名优秀青年参军。

陈毅一行到达买臣集的时候,已是半后晌时分,在朱记药铺内,朱二楞伸手接住了陈毅拄的柳木拐杖,把他让到里屋。妻子张大姑一看这几个人步履匆匆,虽衣着普通,但却个个精神抖擞,英气逼人,立刻猜明白了八九分。她随即到厨房烧火做饭。此刻,她多想给首长们做七碟八碗,大鱼大肉让他们饱餐一顿,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条件达不到呀!她只好熬了一大锅红薯萝卜粥,蒸了一锅豆杂面锅贴饼子,唯一新鲜的是她从地里摘回来的一篮子黄瓜,看着他们拿着整根黄瓜就着豆杂面锅贴饼子吃得如此香甜,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样子,她心里美滋滋的。

陈毅走西华、过淮阳,沿途看到的是黄泛区赤地千里,饿殍遍地,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河南人民让水、旱、汤(汤恩伯)、蝗害苦了、害惨了。中共淮阳县党史中和县人民武装部《军事志》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了陈毅在买臣集逗留一事:“……陈毅由黄泛区西华县东夏亭附近袁楼东进,路过买臣集,在买臣集接见了朱二楞、王献章、刘继文等,并作了四项指示,(一)立即开展武装斗争,游击队要敢游敢击,不敢游不敢击那就什么也办不成,要学习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精神,不要因为人少枪少而不敢斗争。(二)要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处处为人民着想,群众是水,我们是鱼,要和群众建立鱼水关系,使游击队真正成为群众热爱的人民子弟兵。(三)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全国解放。(四)搞好统战工作。面对强大的敌人,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争取更多的中国人站到我们这一边来。并先后接见了豫鄂皖军区部队部分干部,培训了地方游击队的战略战术问题。”

朱二楞栽下柳木棍细心呵护长成大树

陈毅走时,没有带上柳木拐杖。

朱小虎首先发现了这根柳木棍儿,如同孙悟空拿着的金箍棒一样,在院子里耍来耍去,好不威风。

陈毅走后,朱二楞和至今仍健在的已94岁的张健法(支前模范,曾抬担架到过徐州,支援淮海战役)端着伙食挑子,将陈毅一行送到项城交通站,刚回到家,就发现了儿子小虎正耍着的柳木棍儿,一想,坏了,把陈老总的拐杖落下了!但又一想,好在此去正南已没有泥泞之地 。历史就是这么地巧合,买臣集以北一片汪洋,泥泞难行,买臣集好像个分水岭,往南走一马平川,所以陈毅丢掉了拐杖,小虎捡了个“金箍棒”。

朱二楞从小虎手里要过这根柳木棍,如获至宝。黄水过后,到处都是光秃秃地,一眼望去,一棵树毛也没有。他和小虎一起,把这根柳木棍栽到了买臣集东寨门村口。从此,地下党员朱二楞和儿子朱小虎便和这根柳木棍结下了不解之缘,演绎出了一段传世佳话。

第二年春天,这根伴随陈毅在黄泛区摸爬滚打百多公里的柳木棍,竟在买臣集生根发芽,抽出了令人心醉的绿柳丝儿。说来神奇,当地栽柳树简单得很,只要砍下柳木棍往地下一插就行了,所以当地有清明插柳的习俗。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朱二楞时不时地到此施肥、浇水,修剪管理。可是,在那“风刮坷垃跑、地里不长草、闺女出嫁剩下小(小子,河南方言,意指男的)”的年代,柳木棍儿刚栽上不久就被人薅走了,朱二楞马上就和家人一起挨家挨户地找了几十家,终于找到了那根柳木棍,要是再晚一步就完了。从此,村民们也对这棵来历不凡的柳树倍加爱护,不经意间,随着时光流逝,这根如同烧火棍子般的柳木棍儿逐渐长成了一棵大柳树。

因地处黄泛区,村子里里外外都是光秃秃的沟沟坎坎,几十里也不见一棵树芽芽。 每年春天,朱老汉都从这棵柳树上砍下一根根柳椽子栽到村子里……

“元帅柳”寄托着当地群众的怀念与敬仰

柳树长大了,大柳树下成了村民们集会、娱乐、纳凉的好去处。朱老汉想起了陈毅,想起了陈老总在买臣集的事儿。听说陈毅在北京成了元帅,他再也坐不住了,赶紧找来一块木牌,庄重地写下了“元帅柳”三个大字,把“元帅柳”的牌子挂到柳树上,他心里牵挂着陈毅元帅呀!

年复一年,他又把柳椽子栽到了外村,黄泛区被“元帅柳”的子子孙孙装点成了一片片绿色……

“元帅柳”树如其人,也有过不平常的曲折经历……在那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年代,“元帅柳”险遭黑手……上世纪70年代初,一股妖风也刮到了淮阳当地,村里来了一个人模狗样的小爪牙,传达“上级”指示,说这棵树宣扬封建迷信思想,限令刨掉。当时的村干部胳膊拧不过大腿,无奈,派了两个年轻力壮的棒小伙拿着铁锹去刨树,哪知刚刨了几下,就听几声怪叫,两青年捂着肚子在地上打起滚来,嘴里还不住吆喝:“不好啦!”“疼死我啦”,村民们闻讯后围了上来,大家看两青年神情失色,疼痛难忍的样子,都嚷开了,“这棵‘元帅柳’是神树,不能动啊!”“不假,树大招神,这棵树上一定住着神仙……”

就这样,刨树的事就再也没有人敢提了,那小爪牙也灰溜溜地溜走了。

后来,“四人帮”倒台后,时任乡武装部部长的许祥祯专程来到买臣集,找到当年那两个小青年,问他们为何装病?他们说,不装病哪还有人们敬仰的“元帅柳”啊!

树一多,人们的生活也多姿多彩了。在房子漏、牲口瘦、口粮标准吃不够的年代,村里的柳编高手编织的柳条篮、柳条筐、柳条笆斗不但带领村民度过了饥荒,如今还出口创汇换钱。村民李兰斌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做柳木案板、大小擀面杖、搓衣板等,不但养家糊口,还靠做这厨房柳木用具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如今的黄泛区,木板厂、建材厂随处可见,光买臣集就开了三家木板厂。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可惜的是,原先的那棵“元帅柳”如今已不复存在。据朱二楞的儿子朱小虎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棵老树内部木质被蛀空,最后被一场大风吹倒,把朱二楞和全村人心疼得流泪。可是,村民们仍然感到“元帅柳”一直在村头屹立着,老百姓始终敬仰着带领他们翻身得解放的革命前辈!虽然“元帅柳”不在了,但由朱二楞及其子孙们和当地群众亲手栽种的柳二代、柳三代、柳四代……一代又一代的“元帅柳”的子子孙孙们茁壮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已把昔日的黄泛区装点成一片片绿色的海洋。

笔者采访中获知,朱二楞和张大姑夫妻已于20多年前先后去世,生前也没有留下照片。他们的儿子朱小虎回到了父辈的老家冯塘集重开药铺救死扶伤。小虎的儿子朱建业如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副团职干部。原先的朱记药铺,如今已变成了张大姑的娘家后人张生峰继承下来开办的买臣集第一卫生室。

买臣集的片片绿柳,今天也变成了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大课堂。每到清明节前,都有学校组织人员过来,在此纪念先烈、缅怀先贤。

“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元帅柳’前……”在淮阳某机关上班的杨程说:“还在小学的时候,清明节期间我们都会去祭拜‘元帅柳’,依稀记得那时作文的开头就是这样写的。那时候,有的同学会在瞻仰‘元帅柳’的时候,把自己手工制作的白色纸花恭恭敬敬地放在柳树下,有的同学还认真地摘抄陈毅元帅《过黄泛区书所见》这首诗,中小学生基本上都会背,都把它作为写作文的材料。”

每年新兵入伍,县乡人武部的同志都组织新兵到此进行入伍宣誓。淮阳县人武部部长周天锋表示,清明节祭拜“元帅柳”,就是要通过带领未成年人学习革命先烈事迹,鼓励他们继承革命传统,教育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四过黄泛区,走西华、过淮阳……”不远处一队小学生正在进行诗朗诵。

听着这稚嫩而清脆的朗读声,笔者面对春风中婆娑摇曳着的“元帅柳”的子子孙孙们,回味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话,也思忖着我们这一代人肩上的责任。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齐修众摄

相关链接

据淮阳县林业专家介绍,柳树分水柳、旱柳、垂柳、清明柳等。从地域上又分东北柳、北方柳、南方柳、河南一带的泛区柳等等,柳树的寿命有长有短,年久了木质部分易受害虫蛀空。

柳树属落叶乔木,柳枝细长、柔软下垂、性喜湿地,高可达20-30公尺,径50-60公分,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柳树花开于叶后,插枝繁殖,5-10年即可成材。柳树无与伦比的适应性使之成为我国古往今来国土绿化最普遍的树种之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7-04-12/4359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4-13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