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抗美援越:毛泽东的双重胜利——新中国的五次战争系列

抗美援越:毛泽东的双重胜利

——新中国的五次战争系列

郭松民

如果说在美国,朝鲜战争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的话,那么在中国也有一场“被遗忘的战争”——抗美援越。

  美国人喜欢讨论越战。在美国的国会图书馆里,记述和讨论越战的书籍多达12000多本,在好莱坞,“越战片”甚至成了一种专门的电影样式。但在中国,和抗美援越有关的学术专著少得可怜,偶然能见到一些回忆文章散见于报章杂志,读起来往往还有伤痕文学的霉味。

  主流的评价倾向于贬低这场战争,不把它看成是中美继抗美援朝战争后的另一次战略较量,甚至不把它正式算成另一次中国的对外战争。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抗美援越胜利之后,中越关系迅速恶化了,中美关系反而日益密切。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越南是一只白眼狼”。

  “白眼狼”论由于符合人们的直觉,而被许多人接受,但却是错误的,是非历史主义的,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甚至是用心险恶的。把越南说成是“白眼狼”,等于暗示毛泽东、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支持越南共产党和越南人民抗法、抗美斗争的政策是错误的,是一种识人不明、一厢情愿的“傻白甜”行为。这种说法还堵死了未来中越关系改善的可能性,同时也预先取消了中国未来可能的支持弱小国家与民族反抗侵略行为的正当性。

  “白眼狼”论还被类推到今天的朝鲜半岛,误导舆论对朝鲜做了有罪推定,实际上也压缩了对朝政策选择的空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越南统一后中越关系恶化,直至1979年在中越边境爆发战争,根本原因是统一后的越南想继承原法国殖民者的衣钵,把老挝、柬埔寨整合进一个越南主导的“印度支那联邦”。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在中国的南部将出现一个拥有1亿多人口,74万多平方公里中型强国,类似一个小一号的印度。这符合正在北方和中国对峙的苏联的利益,所以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印度支那联邦”的崛起,还将使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重新选择自己的立场,整个中南半岛的格局将重新洗牌,而越南将成为其中的“轴心”。

  对中国来说,这简直就是另立山头,是可忍孰不可忍。1979年,中国进行的“惩罚越南”战争,就是为了阻止这种状况的出现。事实上,越南领导人梦想的“印度支那联邦”也的确因此而流产。

  但中越关系的恶化,并不能由此逆推当初中国进行的抗美援越战争就是错误的,因为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问题,需要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重新调整政策。中国如果说有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随着抗美援越战争的胜利,美国被赶走之后,中南半岛出现了“秩序真空”,中国应该积极参与战后秩序的重建,并确保自己的主导权,而不是放任越南来填补这个真空。但当时的情况是毛泽东、周恩来相继去世,后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等到发现中南半岛上可能出现中国不能接受的情况时,就只剩下战争这一种可能性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评价抗美援越,以及此前的抗法援越战争?

  我认为,抗美援越战争,是新中国打破美国围堵的收官之战。通过抗美援越,中国既打败了美国,又形成了美国必须要借助中国的帮助才能走出泥潭的局面,美国由此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平等地位,在中国提出的条件下恢复与中国的关系。

  多年之后回头再看,毛泽东主席对抗美援越战争的指导,达到了辩证法的最高境界。

  从局部的角度看,中国必须把美国赶出越南,乃至整个印度支那,无论是为了中国的安全利益,还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这一仗都势在必打。但是从全球宏观格局来看,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撼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也很难被新的世界秩序所取代,中国要打破围堵,获得正常的国际环境,同时抗衡苏联的威胁,也需要中美关系的改善。

  抗美援越战争的胜利,使这两个看似不能兼容的目标同时实现。

  和在朝鲜战场上中国直接派出志愿军同美军作战不同,在越南战场上,毛主席选择了向越南人民军提供武器装备和后勤支援,派出高射炮兵、铁道兵、扫雷部队等参与后方保障,但不派一线部队直接和美军作战(当然,前提条件是美国地面部队不过北纬17度线)的方式,这就使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处于一种非常舒适、从容的地位。所以才会出现在头脑简单的人看来似乎难以理解的画面:

  一端,中国的高射炮兵在湄公河畔击落一架又一架美国飞机、越南人民军在丛林中手持中国制造的半自动步枪向美国大兵射击;另一端,美国总统、美军总司令尼克松带着一种雀跃的心情,笑容满面的走进中南海毛泽东主席的书房。

  从军事的角度看,抗美援越可谓抗美援朝战争的升级版,中国以远低于抗美援朝的战争成本,获得了并不逊于抗美援朝的胜利成果。

  据统计,为了帮助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中国先后派出支援部队共计32万余人,其中1070人牺牲,4200人负伤。同时,还向越南无偿提供了总量达94亿余吨的武器装备和其他作战物资。包括:飞机179架,舰船145艘,坦克、装甲车、履带牵引车1044辆,汽车16333辆,火炮37500余门,枪支216万余支(挺),炮弹128887万发,压缩干粮、副食品15.3万余吨,以及大量工兵、通信、防化器材、装备零件、军需被装及其他物,总价值达200亿美元(当时价格)。

  美国的损失则极为惊人。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6万余人,受伤30多万人,耗资4000多亿美元。在越南北方,美国共有近2600架固定翼飞机被落,其中1707架是被中国高射炮兵击落的,占全部被击落数量的2/3,另有1608架被击伤。

  单从成本看,中国付出的战争成本仅为美国的5%(也有学者计算是2%)。但中国达到自己了的双重战略目标:既把美国赶出了中南半岛,打破了美国的围堵,又实现了中美和解。而美国则失去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和抗美援朝战争一样,抗美援越战争也是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完美结合。

  抗美援越战争是抗法援越战争的一种延续,而新中国对越南人民的抗法救国战争,哪怕仅仅从道义上说,也必须给予全力支持。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是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殖民侵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近代耻辱历史的一部分。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法国侵略越南进而侵略中国而引发中法战争。这场战争的后期,中国取得镇南关大捷,军事上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但由于清廷和李鸿章的投降主义路线,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和法国反而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整个印度支那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此后,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越南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希特勒打得屈膝投降,一度沦为德国殖民地,在越南的法国殖民军又曾经和日本合作,但战后居然想卷土重来,重温十九世纪殖民帝国的旧梦,这不仅越南人民不能接受,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也不能接受。

  1950年7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代名将陈赓来到了越南,以首席军事顾问的身份指导经过中国整训的越南人民军成功进行了边界战役,肃清了边界法军,打开中越间交通往来的大门。不久,陈赓大将离开越南赶赴朝鲜战场。中共中央又派出了以罗贵波为首的政治顾问团和以韦国清上将为首的军事顾问团,继续协助胡志明领导抗法战争。

  图为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陈赓(左三)与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胡志明(左二)、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左一)在一起。

  除了军事顾问,中国还向越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军事援助。在越南抗法期间,中国向越南提供各种枪支共11万6千余支,各种大炮4630门和大批通讯、工兵器材及粮食、被服、医药等军需物资。中方先后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等支援部队共23支队,95个团另83个营,总计32万余人,最多的时候一年达17万人。

  由于中国强有力的支持,越南人民军节节胜利。1954年3月,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指导下,越南军民组织了奠边府战役。5月7日,奠边府战役胜利结束,1.6万名法军全部被歼,无法承受如此沉重打击的法国终于表示愿意谈判了。

  1954年4月26日召开了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代表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战争胜利者的姿态与会。7月21日,有关结束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署。规定:

  法国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越南以北纬17度为界,南北分治,北越由胡志明领导,南越由阮朝末代皇帝保大统治。暂时被分割的越南南、北两方应在1956年举行普选,完成国家统一。

  日内瓦会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百年殖民统治,越南北方获得了完全解放,中国也一雪近代以来遭受法国殖民侵略的耻辱。

  但对中国和越南来说,抗法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因为美国取代法国成了新的入侵者。

  美国对越南问题的介入,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在美国看来,印度支那是“自由世界的前线”,而“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在于非共产党政权的存在。”

  早在1950年12月23日,美国就与法国及西贡政权签订了关于军事援助的正式协定,此后,美国的援助日益增加,到1954年为5560亿法郎,占法国战争费用的73%。美国通过援助取得控制印度支那的广泛权利。

  为加紧构筑针对中国和越南的包围圈,1950年10月,美国与泰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国与菲律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同年9月又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订《美澳新安全条约》。随后又与韩国和台湾地区缔结双边军事协定。这样就在中国和越南的周边形成了一个军事包围体系。

  为了保持对印度支那的控制,美国唆使取代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的南越“总统”吴庭艳破坏“日内瓦协议”,宣告关于越南重新统一的普选结果无效,随后发动“控共”、“灭共”战役,大肆屠杀南越共产党员。在屠杀政策引发南方的游击战争之后,1961年5月,美国又发动由自己提供武器和金钱,派遗“顾问”和“特种部队”,指挥南越军队镇压越南南方人民的“特种战争”。

  1965年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越南共和国岘港市登陆,成为第一批进入战区的美国国防军战斗人员。图为1965年4月10日,美军携带装备从岘港附近登陆。

  “特种战争”失败之后。美国于1964年8月制造北部湾事件,发起“滚雷行动”,开始对越南北方进行了持续近四年的大规模轰炸。1965年3月美军在岘港登陆,从而把侵略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的“局部战争”。

  美国发动“南打北炸”的“局部战争”,规模极其惊人。单是1967年一年,美国所耗战费就达300亿美元。在越南南方,美军地面作战部队逐次投入,到1967年3月,在南越的美军已达56万人,另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朝鲜等国军队7.2万余人。美国空军对越北的轰炸,由北纬20度线以南地区逐步向北推移,一直扩展到中越边境的缓冲地带。开始时列为禁炸区的也成为了狂轰滥炸的目标。据美国国防部宣布,1965年2月至1968年11月,美国空军对越南北方的空袭,已达到10.77万次,投掷炸弹258万吨,平均每平方公里落弹16.2吨,投弹密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整个越战期间,美国共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弹,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越南民族遭遇了空前大劫难。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为了中国的安全利益,还是为了印度支那人民的自由与独立,中国都必须进行抗美援越战争。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将很难取得胜利,即便胜利,代价也会大得多,如越共总书记黎笋所言:“我们恐怕要多牺牲二、三百万人才能取得胜利。”

  中国对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支持,除了前述有形的物质援助,还有更重要的无形援助,包括精神上的和战略战术上的。

  中国对越南提供了决定性的精神支持。1965年9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致胡志明的电报中指出:“中国人民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决心同越南人民一道,为挫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并肩战斗到底!”毛主席关于“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的表态,更是越南军民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始终保持战斗意志不致崩溃的关键性因素。

  黎笋曾表示:“我们的人民和军队情绪这么高,打得这么英勇,就是心里时时刻刻都想到后面有中国的支持。”胡志明去世前在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最后一封电报中也强调:“越南人民在过去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独立的抗战事业中,在今天的北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及抗美救国战争中,时刻记住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

  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和强调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军事思想指导了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从1964到1965年,即美国发起“局部战争”的第一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军和游击队就进行了一系列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奇袭战、伏击战、攻坚战、围点打援和反扫荡战。共歼灭美军近6000人,超过1961年到1964年12月底所歼灭的美军总数的一倍。到战争后期,越南军民已经做到了每月打死美军1000多人。

  在许多战场上和发生过战斗的地方,美军尸体横陈,在热带气候中发出阵阵恶臭。据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回忆,他1964年到位于西贡不远的古芝县采访报道,发现位于县城中的甘密河里漂着一具具美军尸体,无人处理,河水和血交融在一起,在阳光下泛着恐怖的墨绿色。偶尔几个儿童经过,用长长的木棍拨弄着尸体,寻找值钱的东西。在美军的一个战地抢救部,被炸得缺胳膊少腿的士兵躺在病床上。据护士胡斯小姐讲,几乎每天她都要处理掉四到五袋残肢。

  中国对越南第三个无形援助,是由于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的威慑信用,美军地面部队始终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这实际上把美军置于一种“不可能胜利”的状态。就像足球比赛,如果一支球队前锋不能越过中线,那么无论后卫如何强大都不可能赢球。

  1964年6月以后,毛泽东主席明确了中国方面的战争底线。据笔者目前看到的资料,毛主席并没有直接谈到“北纬17度线”,而是谈到了“北越”。毛主席说:如果美国冒险打倒北越,中国军队就应该开过去。我们采用志愿军的形式好,无非就是再来一次朝鲜战争。美国人能出兵,中国人就不会出吗?

  8月,中国政府针对北部湾事件发表声明指出:“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不救。”从而公开亮出了中国方面控制危机升级的底线。对此,美国人的反应是“重新想起了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反对美国军队靠近鸭绿江时所发出的警告”。

  美国是非常在意中国的警告,也接受了朝鲜战争的教训,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也是美国介入越南战争时的政策底线。1966年1月25日,美国助理国务卿钱尔给约翰逊总统的备忘录中写道:很明显,加速中国正式介入战争的过程中,有一个作为开端的突破口是我们无法忽略的。但是我们的确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不幸的是,我们也许只有在灾难发生之后才能找到它。我们在朝鲜战争期间就没能正确把握战争开始的突破口,直到30万中国军队从天而降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意识到与中国的战争开始了。

  由于美国不能通过军事胜利来结束战争,赢取战争红利,战争就变成了对美国无休无止的“放血”——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经济急转直下。尽管美国自建国以来在绝大多数战争中都是获利的,但是越南战争却导致了经济萧条。

  战争初期国防开支急增,到1966年增加幅度为10%以上。1965—1966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还超过了6%,但随着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陷入困境,国防开支负担不断加重,美国经济又调头向下,1967年经济增长率跌落到2%。1970年美国经济增长则完全陷于停顿。事实上,美国从1969年12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年12月经济才得到复苏。

  美国陷在越战泥潭还彻底改变了美苏两霸争夺的格局: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转为战略守势,而苏联则处于战略攻势地位。

  美国最老谋深算的政治谋士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资深参议员乔治•麦戈文说:“我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道义的错误。”

  1968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如同当年艾森豪威尔允诺结束朝鲜战争一样,向美国公众许诺将尽快结束越南战争。尼克松对他的顾问们说:“我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场战争是没法打赢的。”在他竞选总统的演说中又说:“我将访问中国,如果中国肯给我签证的话。我们认为我们今后8年内将看到同中国的对话。……不然的话,它将成为悬在我们头上的剑。”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赢得了反战情绪日益高涨的美国民众的选票,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的第37任总统。在其就职前的演说中,尼克松含蓄地向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改善双边关系的信号,同时表示“尽快并且尽可能体面地结束战争。”

  尼克松边说边做。1969年7月中旬,美国务院宣布放宽对美国公民去中国旅行的限制。同年底,又宣布允许美国拥有的国外子公司向中国出售非战略物资,部分取消对中国的贸易禁运。1970年1月20日,中美恢复了大使级会谈。9月27日,尼克松对美《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指出:“如果说我在世之前我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进一步明确了改善对华关系的意向。

  越南战争是美国被认为是“左派”的民主党总统肯尼迪、约翰逊发起的,被认为是“右派”的共和党总统尼克松不仅表明了结束战争的意向,而且有明确行动。怪不得毛主席见到尼克松时会表扬他说:“我喜欢右派。”尼克松则表白道:“我想重要的是,在美国,至少现在,那些右派能做那些左派只在嘴上说说的事情。”

  1972年2月毛主席与尼克松会谈后不久,美越谈判便进入关键阶段。11月7日,尼克松赢得了总统的第二任期,接着从20日开始,美越谈判继续进行。1973年1月23日,尼克松向全国发表讲话,宣布巴黎和谈业已达成协议,越南停火将于1月27日开始。3月19日,美军全部撤出了越南国土。至此,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历时12年零26天的战争宣告结束。

  中美和解,双方都是有条件的。美国希望能够从越南体面撤退,这一点中国慷慨同意了。中国要求的是美国解除对中国的封锁和围堵,不阻碍中国重返联合国,断绝和台湾国民党的官方关系,即断交、废约、撤军(当时还谈不上“军售”的问题)等——这是战争胜利者才能开出的条件,尼克松也一一照单全收。

  美军撤出了印度支那,不仅撤出了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也包括泰国和缅甸,整个中南半岛再没有美国军事基地(直到2004年美国重返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美军实际上撤过了南海,退守到了菲律宾一线。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历史性的改善了。

  这是杖朝之年的毛泽东为中华民族做的最后一件大事。毛泽东不仅创立了新中国,而且打破了她四周的藩篱和枷锁。毛泽东已垂垂老矣,但新中国年轻而充满活力,在国际社会中,她由于主持正义而广受欢迎,由于两度折服最为强横的美国而被人公开或暗中敬佩,无论走到哪里,迎接她的都是鲜花和掌声,谁都知道,她前途无量!

  1975年春季,越南军民对越南南方发起总攻。失去美军支持的“越南共和国”旋即覆灭。同年,柬埔寨共产党和柬埔寨人民军于1975年4月17日成立柬埔寨民主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也在老挝建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国人民的抗美援越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7-06-19/4470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6-19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