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从哪里来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从哪里来
林雅华
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这从根本上体现了我们党深刻的文化自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在文化领域、价值观与社会共识领域,面临着一些亟须破解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在于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正是基于对当前这一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只有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之间的历史脉络,才能借助文化这一基础性的力量,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与价值整合。也唯有如此,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为“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命题的提出,是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口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展望,是在一个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新思考。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契机,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统厚度与历史深度,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与中国的文化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延展,同时也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崭新方案”。它不仅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理论路径,同时也丰富了人类对于社会发展规律与发展道路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将不只是产品,不只是中国自身问题的解决,还将是为当下世界的普遍性问题——即资本主义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出现的公平问题、自由问题和平等问题找寻出路。我们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与历史担当。
确切说来,这一套“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所抗衡和应对的,正是资本主义世界不可克服的内在危机。我们知道,自20世纪的冷战结束之后,尤其是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整个世界的格局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如果说1929年的经济危机只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矛盾爆发,那么,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所暴露的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的、深刻的结构性问题。经历此次经济危机之后,国与国之间,南与北之间,乃至美国国家内部都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从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恐怖主义肆虐、极端主义抬头、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普遍低迷的状况而言,确实到了一个重新去探讨未来世界之正当性与正义性的时刻。在此语境下,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整个西方启蒙主义的现代性方案,以及在这个方案之下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的现代化路径。人是不是只能被简单还原为一种经济动物和一种利益诉求?人是不是只能被简单还原为一种剥离了历史文化特质的孤零零的、原子化的个体?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这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理论叙述与发展实践,这种“丛林法则”的零和博弈,恰恰是造就资本主义世界内在危机的原因所在。因此,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我们必须重新高扬社会意识、公共意识、互惠意识,尤其是要努力构建出一个具有价值关怀、具有历史感与现实感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的复兴趋势,正是对这一历史判断的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无法绕开、无法越过的重要航标。那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势必将得到重新的审视与强调。
就此而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调,并不是一个急就章,也并非一个纯粹技术或者技巧层面的选择,而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理论建构与时代命题。在我们过去几千年的文化脉络里,已经发展出了许多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理论框架的东西。这些东西与马克思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的内在亲和性,是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原因。重新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不仅是为了贯通中华文明的文脉,同时也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找寻理论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势必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理论活力,同时它还将以其自身的实践探索,为人类共同的未来图景提供重要的理论设计与思想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并被界定为塑造中国道路的重要因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更为深入地谈到了文化传承、历史命运对中国道路的决定作用。他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走上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这一提法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了“四个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刻的自信。不忘初心,指的不仅仅是我们党90多年历史的初心,同时也是中华历史文化的初心和本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五千年绵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融合起来。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最好的诠释。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文化为基础、以文化立党治国的政党。文化问题不仅关乎道路问题,更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命运。可以说,这样一种文化阐释,鲜明地体现出了我们党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过,这一次的文化自觉,有别于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亡的紧迫选择,而是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道,提出的广阔而深邃的时代命题。其根本宗旨在于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自信,从而在新的历史阶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不断揭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价值对于世界的普遍性意义。
当然,中国共产党并不是现在才提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而是从建党伊始就高度重视文化问题。早在1943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就有一段话谈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的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在当时的延安,在那样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历史环境中,我们的党就能有如此深远的历史眼光与宽广的发展视野,殊为不易。我们现在重新将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来,不仅是对我们党所开拓的文化道路的延续,同时也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对我们党扎根传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文化使命与历史担当的高扬。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与历史担当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成为诠释中国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方法,使得中国文化古老的生命焕发出了现代光辉,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未来中国的发展,亦是要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深深结合起来。就此而言,我们党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身份。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者,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只有这样的使命觉醒和文化觉醒,才能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真正的文化生命力。也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弘扬民族特色,重塑文化道统与文化觉悟,才能在博大深厚的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开拓新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精神,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7-09-29/4646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