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石山四百壮士,舍己为民铸英魂
马石山四百壮士,舍己为民铸英魂
马 沈
“马石山突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人民军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典型战例。马石山十勇士作为胶东抗战英模代表被人敬仰。经过多年寻访与查证,实际上参与突围的不止10人,当时我军途经马石山或在此执行任务的多支部队共400余人,拼死搏杀,帮助6000余人民群众成功突围。更为可贵的是,为了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更多时间,他们将日军引向自己。因其中大多数人牺牲,难以查找姓名,他们的壮举如今才被记入史册。
日军发起“第三次鲁东作战”
1942年,敌后抗战处于最艰难最困苦的时期。胶东半岛作为日军海上与华北之间往来的重要通道和补给基地,是战略要地。为此,日军对胶东地区进行了两次大“扫荡”,但均成效不大。11月8日,日本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赴烟台召开作战会议,决定集中日伪军2万余兵力,发动“第三次鲁东作战”,战役目标“歼灭以山东纵队第五旅及第五支队为基干的胶东军区‘共军’,恢复山东半岛‘治安’,尤其是确保青岛、烟台间的交通”,企图完全打通海上通道,一举消灭胶东中共党政军机关和主力部队。
这次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扫荡”采取“拉网合围梳篦式”的新战法,在10余架飞机的配合下,采取密集队形,多路推进,每天只行进十几公里。夜晚露宿山野,在山口要道密布岗哨、撤下铁蒺藜、拉上铁丝网,实行严密封锁。每隔百余米点燃一堆篝火,每个火堆旁派有五六个或十来个士兵把守,稍有动静,便鸣枪示警。发现突围人群,立即动用机动部队围捕、追击。
面对敌人的阴谋,山东军区直属部队和胶东军区决定除留少数部队化整为零坚持游击战,主力部队及党群机关,掩护大批群众及时穿越封锁线,移至外线伺机打击敌人。
坐落在山东半岛的乳山市(抗日战争时期称牟海县)境内马石山,主峰海拔467.4米,山势蜿蜒险峻,岭长谷深,山域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11月23日,伪军从四面八方对马石山实行合围。为躲避扫荡西面从海阳、莱阳,东面从文登、牟平,北面从栖霞、福山等县的数干群众和周围的村民,以及一些地方党政机关,被困于此。他们有的抱着吃奶的孩子,有的搀扶着年迈的双亲,肩扛包袱,处于极度惶恐之中。马石山下,火堆比前一天更近更密。断断续续的枪声、喊声、马嘶声飘荡在夜空。情况危急,天一亮,敌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要开始了。
被困马石山,胶东民众身处险境
数千群众身陷绝境。与此同时,奉命转移或执行任务的八路军山东军区第5旅第13团7连6班10名战士;胶东区行政公署警卫连18名官兵;以及胶东军区16团团直机关及所属部队、17团团直机关及所属部队、胶东军区东海独立团2连1排等多支部队,也在合围圈内。他们已经和上级失去了联系。
“我们决不能自己走,要掩护群众突围!”
“乡亲们,大家不要慌,等天完全黑下来后,我们大家一道冲出去!”胶东军区东海独立团2连l排面对乡亲,发出了豪言壮语。
于是,一场放弃突围机会,挺身而出、为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战,从马石山的各个方向发起了。尽快救出危难群众,成了当时同被围困在马石山中的每一名八路军指战员的使命。
面对危局,子弟兵不约而同数闯围网
“八路军带我们突围了!”被围困在马石山各个山坳里的人们狂喜相告。于是,一场特殊的战斗开始了。
第5旅第13团7连6班。在集合了一部分群众后,班长王殿元和被围群众研究突围路线,请熟悉地形的人当向导,并安慰群众不要惊恐,要听从指挥。决定天黑后寻找敌人包围圈的薄弱处,实施突围。深夜,乘一山口火堆旁的日伪军人困马乏。战士们抓住机会,悄悄干掉岗哨,两堆火也跟着同时熄灭,山沟里正在移动的人群,-下子涌出了沟口。立时,人们像逃离了地狱一样拼命地向自己的家乡,向着安全的地方奔去。本来,刚刚走出包围圈的6班战士完全可以和老乡们一起,踏上回归部队的征程。可是他们知道还有很多群众深陷在敌人的包围圈中,老乡们的哭诉还在他们耳边回响,“同志呀,俺妈不见了?”“俺一家子还都在西南的山沟里。”“同志呀,同志呀……”选择回去,单纯从战术上说是错误的,恐怕队伍也难免会有死伤,难以再全部撤出。但是,面对逃出“围网”的人们所表现出的对生的喜悦和感激,更增加了战士们对那些还陷在“围网”里乡亲的关切和焦虑。
“怎么办,同志们?”班长问道。
“听你的命令!”战士们异口同声。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对人民负责,这是人民军队的宗旨。现在正是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同志们,冲回去救群众,能救一个救一个,能救两个救一双。”
“是!”战士们齐声喊道。“十勇士”毅然乘夜返回,寻找其他群众。眼泪从群众们的脸上流了下来,人群中响起一片唏唏嘘嘘的啜泣声,大家目送着战士们踏着冬日的寒霜,再一次重回敌人的围网。就这样他们先后四闯“围网”,带领一批批群众顺利突围。
与此同时,被困在日军包围圈内的八路军部队,都面临着相同形势,没有一支部队一旦突出重围便扬长而去,都是为救民众数闯围网,拼死战斗。胶东行政主任公署警卫连3排的同志,在指导员指挥下,先后引导七批群众突出重围。胶东军区16团为掩护群众转移,2次打开突破口。胶东军区第17团在马石山以东与合围之敌展开白刃格斗,反复冲杀5次。东海独立团2连1排在排长许书礼的带领下,三次冲进包围圈,引导数批群众突围。
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有敌无我,有我无敌。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人民的子弟兵。
紧要关头,子弟兵将敌人引向自己
天已放亮,敌人漫山遍野地冲杀过来。有的群众已经走远,有的群众正在走远,有的群众刚刚脱离包围圈。为保证群众安全撤离,争取时间,战士们反向行动,将敌人引向自己。这就是人民的军队,为了人民我们不怕赴汤蹈火、宁肯粉身碎骨。
当第5旅第13团7连6班掩护第四批群众突出重围后,越来越多的敌人被吸引过来。勇士们决定把敌人诱离突破口,掩护群众转移。班长王殿元率大家且战且退,登上与群众突围相反方向的马石山主峰西侧峰顶。24日,整整一个上午,他们依托一道石墙和几道天然岩石顽强战斗,先后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最后3名战士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壮烈牺牲。
与此同时,胶东行政主任公署警卫连3排,在及时把伤病人员安置分散插空突围后,剩下的17名战士在指导员的指挥下,毅然边打边撤,把敌人引向马石山主峰。战斗从清晨一直打到中午,敌人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一次次发起进攻。18名勇士浴血奋战,宁死不屈,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壮烈牺牲在马石山上。
胶东军区16团团部及所属部队,在突破口上遇上了敌人的重机枪阵地,又遇上日军调来的骑兵部队,全体官兵义无反顾,顽强冲击,坚决打开突破口,掩护群众突围。团政委、团参谋长和200多名官兵光荣牺牲。
16团3连刘指导员带领l排30余人和数百名群众一起,被敌包围于马石山北麓。乘夜,3连1排遂掩护第一批群众向东突围成功。当组织第二批群众突围时,天色已亮,突围失败,牺牲在马石山主峰北麓悬崖。
胶东军区17团7连在最后关头,为给群众安全突围赢得时间,主动担负了掩护团部及特务连、8连、9连转移突围的任务,在马石山东阻击敌人,最终与合围之敌展开了白刃战,全连仅突围出5名战士。
东海独立团2连1排,被围困在马石山上,他们顽强战斗,最后光荣牺牲。
日军攻上马石山,才发现胶东军区和第5旅以及6000余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八路军官兵牺牲400余人。在抗日军民的全力反击下,经过40多天的浴血奋战,日军的“扫荡”于当年12月底最终被彻底粉碎。
英魂永在,为了人民视死如归
四百壮士牺牲了。我们今天查遍各种档案,只发现17团政治处敌工股长赛自来同志在与敌人同归于尽时说的一句话:“群众得救了,咱们死了也值得!”为了人民视死如归,没有什么话比这更朴实生动,更惊天动地、感人肺腑了。
第5旅第13团7连6班十勇士的名字经多年反复核对,才确认了其中7人,他们是:班长王殿元,战士赵婷茂、王文礼、李贵、杨德培、李武斋、宫子藩。16团政委张衰旭、参谋长陈子英、作战参谋周文斌、组织股长牛蔚文光荣牺牲,该团200余名官兵难以查找姓名。第17团7连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在最后时刻他们命令4名战士,强行把营长孙涛拉下阵地。东海独立团2连1排排长许书礼。更多先烈的名字我们已无从知晓,但是他们的事迹已传遍胶东大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7-12-19/4782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