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5军在长征中书写的五大传奇
红25军在长征中书写的五大传奇
焦予玲
参加长征的红军除红一、二、四方面军外,还有红25军。红25军是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小的一支,在长征中孤军北上,最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和红一、二、四方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使中国革命柳暗花明。
1931年10月,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金寨县麻埠镇,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部队。1932年秋,红25军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西征入川,后发展壮大为红31军。1932年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重新组建红25军,全军7000余人,徐海东先任副军长,后任军长;吴焕先任军长,后任政委。红25军重建后,一直独立战斗在鄂豫皖根据地。1933年5月,蒋介石纠集1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25军浴血奋战,遭受极大损失,人员减至3000余人,根据地形势日趋严峻。1934年秋,红25军转战于皖西北地区。1934年11月4日,在商城县葛藤山一带活动的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赴鄂东北与中央代表程子华会合。11日,根据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鄂豫皖省委花山寨会议决定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到平汉路以西创建新的根据地,建立新的红军主力部队。留下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重新组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达10个月、行程近5000公里、转战四省的孤军长征,并创造了红军长征的五大传奇。
位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的红25军长征出发地———军部旧址
数百次战斗,兵员不减反增。红军长征唯一发展壮大的部队
红25军长征出发前,在何家冲一带进行整编,撤销师一级建制,军直辖223团、224团、225团和手枪团,全军2980余人。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因程子华是中央代表,徐海东主动让出军长,甘当副军长。
红25军出发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部队有30多个团。红25军在敌人重兵围困之下,与国民党军打了多次恶仗、硬仗,以极小的损失消灭了大量敌人。
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仗。1934年11月26日,当红25军前卫224团、225团行至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意欲通过许(昌)南(阳)公路时,突然遭到先期到达的敌40军115旅和一个骑兵团的阻击,紧追红25军的敌人主力也尾追而至。当天正遇寒流,气温骤降,雨雪交加,能见度极低。战士们饥肠辘辘,衣衫单薄,手指都冻僵了,一时拉不开枪栓,被迫后撤。敌人乘机猛攻,并从两翼包抄上来,情况十分危急。
紧急关头,军政委吴焕先赶到现场,从交通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站在高处高声喊道:“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决不能后撤!共产党员跟我来!”带领战士们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激战中,徐海东带领223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经过反复厮杀,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是夜,红25军从敌人布防的薄弱环节突出重围,绕道通过许南公路,胜利进入伏牛山区。
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转战豫西南的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也是红25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一仗。他们以2900多名官兵挫败敌数万步骑兵的前后夹击,堪称奇迹。此仗,红25军牺牲200余人。
红25军长征中另一场恶仗是庾家河之战。1934年12月10日,红25军进入陕南的第三天,鄂豫皖省委在陕西丹凤县庾家河镇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突然,国民党军第60师3个团,从鸡头关方向奔袭而来,抢占了东山坳口有利地形,向红25军军部驻地发起进攻。红25军手枪团迅速进入前沿阵地阻击敌人,同时派人向军部报告。省委常委会立刻休会,军领导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亲临一线,与战士们并肩作战。
战斗异常激烈,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反复冲杀20余次,终将敌人打垮。黄昏时分,国民党军狼狈地向卢氏方向退去。战斗中,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身负重伤。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所描述的程子华那双“爪子似的伤残的手”,正是庾家河之战给他留下的永久印记。副军长徐海东被子弹从左眼底下打入,从后颈穿出,5天后才苏醒。此战,红25军毙伤敌800余人,自己牺牲200余人。
红25军从何家冲出发到抵达陕南的20多天里,几场战斗后减员400余人,这对于离开根据地孤军远征,兵员得不到及时补充的红25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但是,随着庾家河战斗的胜利,红25军在陕南站稳了脚跟,省委创建了新的根据地,扩大红军的设想得以实现。省委领导红25军,以及刚刚发展的地方武装,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时而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时而分兵出击,纵横驰骋在鄂豫陕边广大区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1935年1月起,经过蔡玉窑、文公岭、九间房、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
1935年7月16日,为策应中央红军,红25军主力4000余人继续西征北上。在此后两个月的时间里,红25军进军甘肃南部,攻占两当,威逼天水,攻占秦安、隆德,翻越六盘山,沿西兰公路东进,进逼平凉,激战泾川县四坡村,转战镇原、庆阳、合水,挥师陕北。四坡村战斗,红25军消灭前来突袭的敌35师104旅208团1000多人,击毙敌团长马开基。但是素有“军魂”之称的红25军政委、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吴焕先壮烈牺牲。9月15日,红25军3400余人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胜利结束长征。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改任鄂豫陕省委书记兼红25军政委。1935年9月,徐海东任红15军团军团长。1936年12月,任中革军委委员、红军南路军总指挥。
纵观参加长征的红一、二、四方面军,没有一支能像红25军这样,经历数百次战斗,兵员不减反增。
出发时2980余人,最多时达到4000余人,到达陕北时还保留了3400余人,加上长征途中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74师发展的2100多人,两部合计5500多人,创造了红军长征的一大传奇。
1935年8月, 红25军部分人员合影。前排左起: 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戴季英
红色播种机,开辟鄂豫陕根据地。红军长征创建稳固根据地的部队
红25军在行程近5000公里、转战四省的10个月里,沿途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发动人民群众,组建地方武装,播撒革命火种,奇迹般地在1935年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
红25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越过平汉铁路西进,最初把建立根据地的目标放在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到达桐柏山后,发现该地区回旋余地小,敌人重兵压境,未能如愿。1934年11月底,红25军经过独树镇血战,突出重围,进入伏牛山区。这里反动统治严密,人烟稀少,物资匮乏,也不适宜建立根据地。因此,鄂豫皖省委再次改变计划,带领红25军西进陕南商洛地区。
12月8日,歼灭陕西洛南县铁锁关敌民团和三要司敌一个营后,红25军翻越蟒岭,到达山中小镇庾家河。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春永茂药铺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会议作出了《关于创建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决定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
为贯彻省委决议,红25军在丹凤县蔡川进行整编后,派出一部分兵力,用于发动当地群众;以主力部队主动出击,开辟了鄂豫陕边区、陕东南五个县和华阳等4块根据地,逐步形成了以今陕西省商洛地区为中心,包括今湖北省的郧西、郧县,河南省的卢氏、西峡、淅川,陕西省的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蓝田、长安、佛坪、洋县、宁陕、旬阳、石泉、汉滨、汉阴等县(区)全部或边界地区的大块根据地。
在武装开辟根据地的同时,鄂豫陕省委和红25军在根据地内建立各级中共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广泛开展土地革命。至1935年5月,成功创建了拥有近50万人口、90多万亩耕地的鄂豫陕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行动,鄂豫陕省委毅然率领红25军继续北上。同时决定合并鄂陕、豫陕两特委,组成新的特委,领导留下的游击武装力量,继续坚持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
红25军西征北上后,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陕西省绥靖公署发布命令,除以部分兵力追击红25军外,还集中了20多个团的兵力,实施“划区清剿”,命令“清剿部队应用百般方法极力搜剿”,妄图以“分割包剿”“各个击破”的手段,消灭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武装,彻底摧毁根据地。
9月9日,鄂陕、豫陕两特委和游击武装会合,决定合并鄂陕、豫陕两特委为鄂豫陕特委,特委书记郑位三;合编各路游击武装,组成红74师,将豫陕游击司令部四个大队编为1营,鄂陕游击总司令部的各路游击师编为2营,鄂陕游击总部战斗营一部和豫陕游击师便衣队编为手枪团。此外,还成立师机关、直属警卫连、通信排、看护排等;确立了独立坚持鄂豫陕边区游击斗争的方针。
10月6日,红74师在商南县碾子坪正式成立,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全师近700人。后来,陈先瑞成长为北京军区、成都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红74师成立后,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围攻,巩固、壮大了根据地。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鄂豫陕特委和红74师接到周恩来的来信。按照中央指示,红74师改编为南路抗日军,对内仍称红74师,军长陈先瑞,辖4团、5团、独立团、补充团,全军共1700余人。1937年1月下旬,红74师和红15军团在商南县胜利会师,全师2100余人。8月中旬,红74师奉中革军委命令开赴三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留守处。10月,改为西北留守兵团警备第4团,担负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从1935年初红25军开辟鄂豫陕根据地,到红25军西征北上,红74师独立坚持鄂豫陕边游击战争,鄂豫陕根据地在敌人重兵围困和残酷“清剿”下,不仅得以保存而且得到巩固和发展。这块根据地深深吸引过到达陕北的林彪,他多次向毛泽东提出到陕南打游击。鄂豫陕根据地与川陕根据地、陕北根据地互为掎角,有力地支援了中央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在中国革命根据地建设史上谱写了灿烂的华章。
英雄童子军,少年堪当大任。红军长征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队
红25军堪称“童子军”“娃娃军”或“学生军”。长征伊始,军领导年龄大的是副军长徐海东34岁,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团营干部,多是20岁出头;大批连排干部,不到20岁;军部机关的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大多十七八岁;战士的年龄多在13岁至18岁之间,十二三岁的娃娃兵有数百人之多,最小的娃娃兵只有8岁,全军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六岁。
红25军虽然是长征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队,但他们意志坚定,斗志昂扬,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孤军北上,以稚嫩的双手高举中国革命的一面大旗,是一支英雄的“童子军”。许多被称为“红小鬼”的少年红军,跟随大部队转战近万里,在长征中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在多次战斗中建立功勋。
红25军这支“童子军”,遭到国民党“马家军”的极端蔑视。敌骑兵35师师长马鸿宾听到侦察员报告红25军都是些娃娃兵时,十分嚣张地说:“这支从大别山里跑出来的小崽兵,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要像老鹰抓小鸡那样,把他们全部消灭在平凉城下!”但是这个骄横狂妄的敌师长,不仅没能像“老鹰抓小鸡”那样消灭红25军,自己还险些成了红25军的枪下鬼。
1935年8月17日,红25军翻越六盘山时,与马鸿宾35师侦察连遭遇,将其大部歼灭。马鸿宾得知红25军经过平凉县城北行,命令120旅旅长马应图率领一个骑兵团追击红军。8月19日,红25军223团1营、2营在平凉以北的马莲铺设伏,徐海东率3营正面诱敌。当天下午,敌120旅旅长马应图率骑兵团来犯,徐海东率3营且战且退。当敌进入伏击圈时,红军战士一起开火,打得敌骑兵人仰马翻。红军趁势攻入敌人阵地,与敌短兵相接,经半小时激战,除马应图带少数警卫人员逃脱外,大部被歼。
妄图“老鹰抓小鸡”的马鸿宾,率领一个骑兵连前来督战,尚未到达马莲铺,听逃兵说马应图全团被歼,吓得掉头就跑。徐海东闻讯,率223团追击10多公里,打死打伤敌100多人,给了这个不可一世的狂人当头一棒。
受到打击的马鸿宾不甘心失败,又调动骑兵部队继续追击红军。8月21日,四坡村战斗,其部下208团1000多人被红25军全部消灭,他的亲侄子、208团团长马开基,被红223团2营通信班班长、年仅17岁的神枪手周世忠当场击毙。马鸿宾大为震惊和痛心,方才尝到这支“童子军”的厉害,从此再也不敢小看红25军。
与马鸿宾看不起红25军“娃娃兵”不同,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对红25军极为重视,因为他们被“娃娃兵”打怕了。
早在鄂豫皖时期,东北军有8个师、西北军的几个旅都先后败在红25军手下。东北军67军117、120、129师9个团在围堵红25军中屡次被痛击。红25军到达陕南后,杨虎城的陕军警备第1、2、3旅及42师等部,都被红25军打败,警备1旅被全歼。张学良得出了“和红军打仗没法打”的结论。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向周恩来提出要求,指明要徐海东率部保卫西安,以抵抗国民党亲日派的武装进攻,杨虎城还提出把他的警卫旅归徐海东指挥,周恩来欣然应允。中共中央立即任命徐海东为红军南路总指挥,星夜开往西安,直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由此可见,张学良和杨虎城对红25军这支“童子军”刮目相看。
不仅张学良、杨虎城了解红25军的战斗力,国民党南京政府对红25军这支“童子军”也非常忌惮,蒋介石把徐海东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全国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人,标定三人赏金均为25万块大洋。
战火纷飞的长征岁月,锤炼了这支百折不挠的英雄“童子军”。在红25军血与火的“摇篮”里,大批青少年红军成长为高级指挥员。
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1955年至1965年间,曾在红25军战斗过的开国将军多达97名,其中大将1名、上将2名、中将6名、少将88名。97名将军生于1900年至1910年的有18名,生于1911年至1920年的有79名,大都是少年从军。1955年授衔时的平均年龄41岁。此外,还有数十名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担任省部级领导干部。
97名将军中,担任中央军委、解放军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副职以上的领导,共有35人。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原成都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原政委王诚汉等人均出自红25军。
鸟枪换洋枪,每连配备机枪。红军长征武器装备最好的部队
在没有后方依托的艰苦环境中,红25军过关斩将,屡次绝处逢生,除了正确的战略决策、灵活机动的战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是克敌制胜、斩关夺隘的重要因素。
红25军长征出发时武器装备已经相当先进,除了步兵团,还专门配备了手枪团。步兵团配备一个重机枪连,其余每个连配有6挺轻机枪,战士配备崭新的马步枪,子弹、手榴弹充足,是红军长征中武器装备最好的部队。
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长征途中极为险恶的一仗,遭遇敌人6个旅1个团围堵,前卫部队从11点投入战斗,一直打到晚8点,与敌人反复拼杀七次,轻、重机枪和手榴弹交织组成的火力网打得敌人狼狈逃窜。红25军坚持到天黑后,军首长挑选六七十名机枪手组成突击队,平端机枪,一字排开,走在队伍的最前端,最终胜利突围进入陕南。
红25军在长驱千里进军陕南途中,因武器装备先进,国民党一些地方武装、地主围寨的家丁常误把红25军当成了东北军,称呼红军为“奉军”。其间,也有国民党地方民团、土匪对红25军袭击阻挠,但在红25军强大火力的打击下,不堪一击,抱头鼠窜。
红25军进入陕南后,继续发扬能打大仗恶仗、能连续作战、能攻善守的战斗作风,又打了许多胜仗,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补充了长征路上的消耗。庾家河之战歼敌60师800多人。此后,红25军又在洋县石塔寺附近设伏,打垮尾追之敌警2旅,毙伤俘敌团长以下600余人,打伤其旅长张飞生。在葛牌镇全歼敌警3旅5个营。在袁家沟口全歼敌警1旅,毙伤敌300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缴枪1000余支。
这些战斗的胜利,大大弥补了红军没有兵工厂、不能制造武器弹药的不足。这几次大胜仗因为缴获敌人枪支太多,给每个红军战士换了新武器。装备了地方武装后,还剩下几千条枪。红军始终处在运动和游击之中,这些枪支不好携带,又不能留下资敌,只好全部处理掉,有的被烧成铁打马掌,有的扔到河里,还有几千条枪埋在了陕南的山里。
1935年6月15日,红25军打掉敌44师的后方补给站,又发了一笔装备之财。红25军从陕南出发,经130多里急行军,奔袭河南淅川县荆紫关。手枪团化装成国民党军44师部队,通过敌外围警戒线时,还受到敌人的列队欢迎,手枪团未费一枪一弹将其缴械。红223团迅速攻城,打下城内敌44师后方补给站,歼敌一个营,活捉敌44师军需处处长,缴获大批武器、子弹、棉花、布匹、被服、粮食、药品等军用物资,极大缓解了红军缺衣少食、药品奇缺、经费困难的处境。之后,迅速回师陕南。
红25军长征最后一战板桥之战,也是全赖轻、重机枪强大的威力,才使徐海东及部队突出重围。
1935年9月3日,红25军在合水县板桥镇宿营。按照徐海东的部署,4日凌晨1点,由他带领223团作为前卫先行出发,包围合水县城,掩护军直、225团通过后,223团再作为后卫部队为全军殿后。
徐海东按预定时间出发后,迟迟不见225团跟上,不久听到后方传来密集的枪声。原来跟随225团行动的军参谋长戴季英推迟了部队出发时间,在225团遭到尾追之敌35师骑兵团的袭击后,又带领主力1营先行,致使2营、3营陷入极端危险之中。徐海东迅速带领部队转回,布置兵力抢占山头阵地,策应2营、3营突围,并带三挺重机枪和警卫人员阻击敌人。
敌骑兵凭借快马的优势,集中兵力向徐海东冲击。危急时刻,马夫“小猴子”把徐海东推上战马,向外围冲去。八九名敌骑兵紧追徐海东不放,边追边狂叫“活捉徐海东”,与徐海东仅有四五十米的距离。关键时刻,225团1营指导员刘震率1营1连赶回,集中全连的机枪一字摆开,对准敌骑兵猛烈开火,方打退了追兵。
红25军因武器装备好,军容整齐,刚到陕北时,还引起红26军部分战士的误会,以为是国民党的部队。红26军班长、海军上海基地原副司令员沈元军回忆:“25军刚到陕北,我们看到他们队伍穿得那么整齐,武器那么好,钱也多,用现洋买鸡蛋,买东西。当时有的人怀疑,是不是红军?是不是杨虎城派来的?不久打了劳山、榆林桥战役,打得漂亮,老百姓反映好,我们的看法也变了。这是一支真正的红军,很能打仗,我们和红25军比赛着打。榆林桥俘虏1000多敌人,我们的装备也换了。”
确定落脚点,挽救中国革命。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最早的部队
1935年7月,红25军取得了鄂豫陕边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在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的行动中,从《大公报》得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先头部队已经越过松潘北上。恰在此时,鄂豫皖省委原交通员石建民从上海经西安到达红25军驻地,带来了党中央数月前发出的文件,证实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川西会师和准备北上的消息。
红25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长征后,即与中央以及兄弟部队失去了联系,此次得悉了中央的确切消息,鄂豫陕省委于7月15日在长安县沣裕口召开紧急会议。省委全面分析了目前形势,认为红25军当前最紧迫的战斗任务,是配合主力红军的行动,迅速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迎接党中央北上,即使红25军全部牺牲也是值得的。于是,省委决定率领红25军西征北上。
7月16日,红25军改变向陕北进军的决定,从沣裕口出发,向甘肃挺进,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
红25军西进甘肃,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截断西兰公路,吸引和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军,减轻了红一、四方面军的压力,有力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
在甘肃的转战中,红25军始终找不到中央红军,考虑到部队已经十分疲惫,继续无后方依托的行动对红军极其不利,鄂豫陕省委决定红25军立刻到陕北,与陕甘红军会合。
9月9日,红25军在战胜严重的饥饿威胁后,到达陕北永宁山。当陕甘边特委和西北工委得知红25军到达永宁山的消息后,极为振奋,立即派习仲勋、刘景范到永宁山迎接红25军。红25军从永宁山出发,沿途群众箪食壶浆,热情相迎,到处都是欢迎红25军的传单、标语。9月15日,红25军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胜利结束长征。
9月16日,刘志丹率红26军、27军从东线赶到永坪镇附近,与红25军胜利会师。18日,红25军和陕甘红军在永坪镇举行盛大的联欢会,庆祝两支红军会师。根据此前由中共西北代表团主持的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联席会议决定,撤销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将红25军、26军、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军团下辖三个师,红25军编为75师,26军编为78师,27军编为81师。全军团共7500多人。
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
毛泽东写给徐海东的借款信
红15军团成立后,立即发动劳山战役。9月下旬,全军团迅速在甘泉以西的王家坪、下寺湾一带集结。徐海东、刘志丹到劳山察看地形并部署任务。月底,部队按“围城打援”的作战部署,进入伏击地区。10月1日,经5个多小时激战,在大小劳山全歼东北军110师师部及628、629团,当场击毙敌师长、参谋长,俘虏3000余人。为扩大战果,红15军团于25日乘胜强攻榆林桥,又全歼东北军107师619团和620团一个营,俘敌团长高福源以下1800余人。两战两捷,巩固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及红一方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胜利会师。不久,毛泽东亲笔给徐海东写了封借款信:“海东同志: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两千五百元。毛泽东。”见到毛泽东的亲笔借款信,徐海东二话没说,立刻叫来军团供给部部长查国桢,询问还有多少军费,当得知还有7000余块银圆时,立刻拿出5000块银圆送给党中央,并言明是送不是借。同时复信表示,红15军团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领导。
11月初,毛泽东、彭德怀等中央领导来到红15军团部,会见了徐海东、程子华等人,表彰了红25军的远征功绩,称之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指示红15军团要打好下一仗,彻底粉碎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毛泽东还给徐海东带来一部电台,让他时刻和党中央、中革军委保持联系。之后,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11月21日,红15军团和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挥下,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直罗镇战役。此役,全歼东北军109师和106师617团,总计83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巩固了陕甘苏区,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徐海东表示自己因病没有参加解放战争,对革命贡献不大,不参加评衔都可以。毛泽东得知后,指示给已经病休15年的徐海东授予大将军衔,名列第一大将粟裕之后。这表明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徐海东及其领导的红25军在中国革命危难时刻的特殊贡献。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8-08-25/5212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