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一张见证革命情怀的合影

一张见证革命情怀的合影

  

图为陈国柱(右)与陈国桢合影。

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的陈国柱故居里,陈列馆中间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这是陈国柱与兄长陈国桢留下的唯一一张合照。

陈国柱生于1898年,莆田人,莆仙党组织的创始人,19岁加入人民军,投入反对北洋军阀的战斗。1924年,他加入共青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接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莆田,在母校哲理中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传播革命火种。

1926年,陈国柱组织的中共莆田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在莆田市哲理钟楼宣告成立,同年6月,发展为中共莆田支部,这是闽中建立的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在他的引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成长起来,莆田农会发展到300多个,山区沿海农村都建立了党支部。在闽中地区,莆田率先揭开了革命斗争的序幕。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莆田陷入白色恐怖。陈国柱深入仙游、兴太地区组织农民运动。在上宫,他建立了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随后,中共仙游县委成立,陈国柱任书记。紧接着,他回到莆田,同中共莆田县委书记黄经芳商定,建立了莆田中心县委,陈国柱任中心县委副书记。就在此时,他发展了一名特殊的党员——陈国桢。

陈国桢是陈国柱的孪生兄弟,1920年为支持弟弟陈国柱继续读书,陈国桢远赴南洋谋生,1926年秋,他在南洋得悉国民革命军即将开始北伐,决定回国参加革命。寒冬时节,兄弟俩先后回乡为母奔丧,得知陈国柱当时也在莆田参与革命,陈国桢难掩激动之情。兄弟俩辗转来到哲理中学,共同商讨革命。

“唯有中国共产党方能带领人民解放。”兄弟相见,除家事之外谈论最多的就是当前的革命形势,陈国柱向兄长讲述了共产党的为民情怀,深深地感染着陈国桢,“还须奋斗为人民”,兄弟俩一拍即合。陈国桢在日后的革命工作中,一步步地向党组织靠拢。

时局紧张,兄弟俩在哲理中学短暂相见后就“各奔东西”。当时,为了纪念这次的久别重逢,他们在学校花园中合影留念。“咔嚓!”照片定格在1927年。

匆匆一别后,陈国桢随即加入革命斗争队伍,由于他才华横溢、文笔出众,在华侨和工商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聘为厦门《商报》主编。陈国桢以此身份为掩护,在党的指挥下,秘密进行武器弹药的采购,当时闽西邓子恢、兴化陈天章、津州陈少微等开展武装斗争中所需要的精良武器,多由他秘密采办。

通过地下斗争的严峻考验,1928年深秋的一天,陈国桢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为人诚恳热情,总是慷慨助人,结交了不少朋友。期间,他想方设法通过台湾商人朋友蒋渭清偷运军火,供给闽西、漳州、莆田三地共产党游击队,特别是巧妙地从日本人手里拿到全国各地军用地图数幅,秘密送回苏区,为党立下大功。

地下工作一干就是11年,直至1937年,因党组织遭到破坏,国民党特务紧追不舍,陈国桢被迫离开厦门,再度流亡南洋。

1949年6月,举国上下准备欢庆胜利之时,陈国桢不幸被捕,后惨遭反动当局杀害。“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陈国桢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呐喊,也是他拼尽全力守护的理想信念。

谁曾想,那张1927年在哲理中学拍的合影,竟是兄弟二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同框,从此“骨肉离散,天各一方”。

而此时的陈国柱,在革命战线的另一方——莆田,同样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后陈国柱辗转于上海、北京,先后两次被捕入狱,身在狱中的他带领狱友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被周恩来营救出狱,后加入抗日队伍。解放后,中央调他到国务院任参事,他始终尽心尽责,为国事出谋献策。

对于陈国柱来说,兄长的牺牲成了他心底最深的痛,“始悉烈士一生为党和人民工作,直到最后殉国成仁,不禁怅然久之”。1951年,陈国柱接走了陈国桢的遗孤女儿,并将其抚养长大,为兄长了却夙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9-02-23/5519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2-24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