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埋下“铜元”,长出新中国——由一封电报引发的思考

埋下“铜元”,长出新中国

——由一封电报引发的思考

丁以绣

timg.jpg

1935年,蒋介石在围追堵截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时,曾致电四川军阀刘湘、潘文华:“朱毛匪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

14年后,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曾苦苦反思失败的原因。他就像开中药铺子一样,总结了四条“自己打倒自己”的原因,数列出国民党军队、军人的各种缺点,反思国民党散漫、腐朽的品质,铺陈开来,颇为壮观,从中可以看出当年的国民党真是千疮百孔,无可救药。应该说,这些分析大体上还是有些道理的,但归因不分主次,还是没有找到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实,根本原因就隐藏在他14年前发的那封电报中。

一颗萝卜,长在土里,本不值多少钱。在无以为食时,一颗萝卜就可以延续一个生命,拔一颗萝卜吃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想必这颗萝卜的主人多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战事一起,部队过处,百姓往往躲到他处了,面对主人不在现场的萝卜,不同性质的军队做法截然不同。共产党的军队是,每拔出一颗萝卜,就置下一块铜元;拔出多少萝卜,就置下多少铜元。大量史料告诉我们,共产党的军队用同样的方式,还取走过群众留下的稻谷,甚至牵走牲畜等,但都留下了铜元、银元,时间紧急、金钱紧缺就留下借条。不知是否有人统计过,从1927年建军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共产党的军队到底向群众借走了多少活命的必需品?但可以肯定,共产党军队同时一定又置下不计其数铜元、银元!

1935年蒋介石在听说共产党军队秋毫无犯时,对他心里也是有所触动的,不然他不会在电报中郑重其事提到这件“小事”。但是,他也只能是提一下而已。阶级的立场决定了国共两支军队对待群众利益必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时任国民党军团长的吴奇伟1936年1月23日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为农历除夕。询知,红军到时,只打土豪。我军到时,强买粮食,强取农具,颇惹人怨。”国民党从上到下,非不为,实不能为也!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接收大员派往各地,大搞“五子登科”,致使民怨沸腾,甚至发出“国军来了更遭殃”的慨叹,已经预示了一个政权统治的必然灭亡。国民党统治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将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根本利益问题上的矛盾,决定了国民党政权必然为全国人民所抛弃。

两相对照,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络绎不绝,甚至许多海外华侨也加入到“去延安”的行列,他们发出的是“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心声。淮海战役,我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但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4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中原人民支援弹药、物品的架子车队比例高达1∶9。人民喊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

在渡江战役中,共产党军队动员了19万余名船工,还动员了332万民工运粮、修路,还有7700名民工、16个地方部队随军参战。沿途沿江人民群众说“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粮有粮”。有文学家讲当时的长江天险,“一苇可渡”。在无数群众面前,哪还有什么天险呢?是人民群众让我们的文学家生出了革命必胜的万丈豪情——这些奔赴延安的青年、运送军需的农民、摇船渡江的船工等等,不是共产党强征来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共产党一路走来,在地里埋下一块又一块铜元以后,慢慢长出来的。

共产党埋下铜元,就将自己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这里,埋下的不是一块铜元,它埋下了一份秋毫无犯的宣言书,埋下了一份为了人民的责任状,埋下了一份献身人民事业的赤胆和忠贞,是子弟兵对父老乡亲无限的大爱!春华秋实,待春风吹过,共产党收获了民心,收获了同舟共济的意志,收获了积极向上的力量,收获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所以,从铜元上自然生长出了一个新中国!

如今,世界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忠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路线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反腐倡廉、驰而不息的显著成绩,彰显了执政为民的坚强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产党人又为人民群众置下了许许多多的“铜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样会在这些“铜元”上长成。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9-04-29/5632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4-30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