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毛主席对学生阶层的论述和教导——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重温毛主席对学生阶层的论述和教导
——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知 凡
马克思曾说过:“一切已死先辈们的传统,会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这场运动虽然过去了一百年,但其影响还时时显现于现实的政治博弈中间,不同的政治力量都在争取对它的解读权。
五四运动之所以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批青年学生作为运动先锋的参与。旧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是农民,农民孩子平均八九岁开始干活,十四五岁就要结婚生子,然后在封闭的农村环境下度过自己的一生,鲁迅笔下的闰土就是旧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清末十年新政过程中,政府大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由此产生了近代的学生群体,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骨干力量就是以留日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清政府为了自救而培养的学生,最终成为了自己的掘墓人中的一员,这就是历史无情的辩证法。辛亥革命后,毛周一代90后青年,就读新式学堂的就更多了,他们成为了以反帝爱国为旗帜的五四运动的先锋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在一二九运动中,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学生们爆发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新高潮。1939年,毛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讲话《青年运动的方向》中讲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队伍中,有由中国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组成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是相当的大,死了的不算,在目前就有几百万。”1990年代之前党的领导层可以说都基本来自于五四和一二九两代进步学生。一代代进步学生们前赴后继,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上所说的学生不仅包括大学生,还包括中学生,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领袖中就有郭明秋这样的中学生,甚至有的人说一二九运动是中学生领导了大学生。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特殊作用,体现在他们是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1925年,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曾把“中学生”列为小资产阶级的五个知识阶层之一,与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并列。后来,1939年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对此有一个解释,他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并不是一个阶级或阶层。但是从他们的家庭出身看,从他们的生活条件看,从他们的政治立场看,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多数是可以归入小资产阶级范畴的。”从毛主席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点,划分阶级要以生产关系为基础,但也要综合考虑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毛主席讲到了家庭出身和生活条件,比如很多学生的收入来自家庭,可以说是一种二次分配,所以不能单纯地说学生是哪个阶级的,但在旧中国,如果能上中学、大学,普遍应该来自富农或小商人家庭及以上,说他们是小资产阶级是从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角度上看的。
接下来,毛主席讲到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数十年来,中国已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知识分子群和青年学生群。在这一群人中间,除去一部分接近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并为其服务而反对民众的知识分子外,一般地是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遭受着失业和失学的威胁。因此,他们有很大的革命性。”这里讲到了在社会阶级结构中,属于小资产阶级范畴的青年学生也受着剥削压迫,因此是一支革命的队伍。
第三,毛主席讲到了他们在辛亥革命后历次政治运动中发挥的作用:“他们或多或少地有了资本主义的科学知识,富于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辛亥革命前的留学生运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运动,就是显明的例证。尤其是广大的比较贫苦的知识分子,能够和工农一道,参加和拥护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大的传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紧接着,毛主席讲到了知识分子的缺点和解决办法:“但是,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因此,中国的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虽然有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这些知识分子都能革命到底的。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紧急关头,就会脱离革命队伍,采取消极态度;其中少数人,就会变成革命的敌人。知识分子的这种缺点,只有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才能克服。”
毛主席的这段话具有何等的现实意义!学生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是专门读书的,所以社会上一般把学生叫做“读书的”,当下90后一代人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已达15年,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候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不用担心基本生活的他们有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有对个人前途的彷徨迷茫,有困惑焦虑,有对黑暗与不公的不满,就是毛主席说的“富于政治感觉”。但是因为脱离社会,不从事生产,所以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思想空虚体现在很多时候无所事事,耽于幻想,心态消极,性格软弱,行动动摇体现在从“左”跳到右,从盲动主义到取消主义,等等。学生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是具有朴素的社会正义感和对弱者的同情,另一方面是毛主席说的“缺乏彻底性,带有投机性”,“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紧急关头,就会脱离革命队伍,采取消极态度;其中少数人,就会变成革命的敌人”。
知识分子的这种缺点,只有在长期的群众工作中才能克服,事实也是这样。毛主席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说:“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愿意并且实行与工农民众的结合,是彻底改造自身的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结合怎么理解呢?我认为,不能理解成只有直接做工做农,甚至变成工人农民,才能叫结合,那样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李大钊、鲁迅可以说都没有“结合”过。这种结合应该理解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在思想感情上彻底完全地站在工农立场上,在行动上支持群众的正义斗争,并且与群众一道为改变一切不公正不合理的状况而奋斗。结合的方式千万种,只要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加入工农群众的队伍,改造自我,在改造自我的进程中促进他们的团结与进步,都是可能的结合方式。恩格斯在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行调查时说的:“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我是这样做了。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傲。”恩格斯通过观察和研究的方式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唤醒了麻木的人们,鼓舞了无产阶级的斗志,这就是他的一种结合方式。毛主席小时候做过农活,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与农民结合在一起了,因为那个时候的毛主席只是对农民同情怜悯,并没有在立场感情上完全站在贫苦农民这边。1927年初,毛主席在湖南乡下考察农民运动的时候,虽然没怎么直接干农活,却为农民运动的正当性大声疾呼,创作宏文,可以说是与农民结合在一起了。
最后,学生的未来是什么呢?那就是最终要消灭建立在阶级社会基础上的脱离劳动的学生阶层。毛主席晚年在“五七指示”中提出了这一构想:“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一个这样的大学校,除打仗以外,还可做各种工作……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毛主席说的意思是,学生不应该专门读书,读死书,死读书,要缩短教育年限,要把学生转变成劳动者的一部分,这是消灭脑体差别进而消灭阶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换言之,在消灭阶级的人类历史过程中,学生这个脱离劳动、专门读书的特殊的社会群体会随着脑体差别的消失而消失。教育将与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半工半读,带有压迫性质的考试制度也将取消,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将从学校开始实现。那个时候的学校将不是统治阶级进行规训的场所,而是无比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部分。
1967年,针对当时的形势,毛主席借点评五四人物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待,他说:“五四运动的右翼是胡适,后来他成了美帝的走狗,五四运动的陈独秀也成了反革命。当时的李大钊,写的文章也不多,但他埋头工作,后来成为革命的左派。还有鲁迅,当时他重视社会调查,独立思考,后来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要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不做昙花一现的人物,要埋头工作,善于思考,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历次的革命及我们亲身经历的革命,真正有希望的人是能想问题的人,不出风头的人,现在大吵大闹的人,一定要成为历史上昙花一现的人物。”愿同志们多想问题,少出风头。
谨以此文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9-05-06/5643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