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红色家书里的热血之歌

红色家书里的热血之歌

方曲韵

家书里,总是流淌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家书,经受了战火的洗礼,更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向后人诉说革命者的精神和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重读红色家书活动。通过电视节目、公众号文章、巡回展览等线上线下的方式,一封封带着温度的红色家书重新“活”了起来。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也就翻开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故事。

他们的倔强浪漫穿越时空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革命先烈的家书中,有亲人间的对话、朋友间的畅谈,也有爱人间的倾诉,更有历史教科书里看不见的鲜活细节。

红色家书里的热血之歌

  图为刘伯坚致妻嫂凤笙等亲属的信(1935年3月16日)。文中写道:“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中央档案馆提供

红色家书里的热血之歌

夏明翰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摘自夏明翰致母亲陈云凤的信(1928年3月)

红色家书里的热血之歌

俞秀松

  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我不能不首先打倒劳苦群众的仇敌——其实是全中国人的仇敌——便是军阀。

  ——摘自俞秀松致父母的信(1923年1月10日)

红色家书里的热血之歌

叶天底

  大丈夫生而不力,死又何惜,先烈之血,主义之花。但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母亲,希望你代我尽责扶养母亲。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

  ——摘自叶天底致大哥的信(1928年2月3日)

红色家书里的热血之歌

彭雪枫

  书,我这里有几本,不知道你喜欢看那一种?先送上《列宁传》一册,《什么是列宁主义》一册,你先看,这里的书半年之内你是读不完的,只要你有功夫。

  笔,手头没有,机要科已经到远远的地方买去了,回来了可以挤一枝送你。没有笔是急人的呀。

  ——摘自彭雪枫致妻子林颖的信(1941年9月6日)

“梦中的你是如此之亲热……哈哈。要睡了,要再梦见你。”1929年2月26日,瞿秋白在前苏联养病时给妻子杨之华写了这样一封信。休养期间,瞿秋白经常与妻子通信,在信中,他不仅称呼妻子“亲爱爱”“好爱爱”,还充满爱意地写道“吻你,吻你万遍”。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推出的《信·中国》栏目中,这些信件都被深情地朗读了出来。通过影像展示、明星读信、主持人讲解等多种呈现方式,瞿秋白的形象变得丰满了。有网友收看节目后感慨:“从前只知瞿秋白的高尚,如今方知他的倔强浪漫。”

共产党人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但最终,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众多共产党人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新的社会,这个时候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恋爱。”“老实不客气,对你不起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喜欢同它恋爱,恐怕没有人不钟情于它。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你若明了它的意义,恐怕你也要同它恋爱了。”写信的人名叫陈毅安,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秋收起义,后到井冈山,历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陈毅安给妻子寄出了50多封浪漫、俏皮的情书。小小的信笺,承载着他和妻子李志强之间的爱情,更诉说着他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

2019年5月1日,江西广播电视台《跨越时空的回信》栏目播出了陈毅安的故事,栏目组邀请了陈毅安的孙子陈正烈,给爷爷写一封“跨越时空”的回信。在先辈精神力量的指引下,陈正烈同样成为了一名军人,他在回信中写道:“爷爷放心,我们一切都好,祖国一切都好。”

目前,《跨越时空的回信》12期栏目视频及24封烈士后人回信,都已被中央档案馆收入并永久收藏。

红色家书里的热血之歌

  “一年前,然然在学校准备一次讲演,题目是改变世界的人。他有些犹豫的(地)问我:‘能讲太奶奶吗?’我非常感动于他对这份传承的用心,我用最简单的语言,帮他明白这些家国的回忆。他这样写道:‘那时的世界是很悲惨的,是不公平的。很多孩子吃不饱,上不了学,有很多战争。我的太奶奶想改变这一切。’”

  图为彭壮壮致奶奶江竹筠的回信。回信选自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创栏目《跨越时空的回信》,原件由中央档案馆收藏

红色家书里的热血之歌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这是您留给您的宁儿、我的父亲的最后嘱托。

  父亲看到这封信时,是在您牺牲20年后。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父亲几乎哭晕在您的绝笔信前,您可能想不到,之后父亲用钢笔把赵一曼三个字刻在了自己的手臂上,陪伴终生。

  ……

  要是可以选择,我愿意有一个能够与我们一起,粗茶淡饭,平静生活,共享天伦的奶奶。您老人家,也应该这样憧憬过吧。不过,为了更多人不再母子分离,不再流离失所,您选择了为国牺牲,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

  图为陈红致奶奶赵一曼的回信。回信选自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创栏目《跨越时空的回信》,原件由中央档案馆收藏

 

他们的忠贞信仰照亮未来

在中央档案馆馆藏中,有一封革命烈士刘伯坚写给其亲属的遗书。“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豪言壮语,今天读来依然感人至深。在留给家人最后的书信中,刘伯坚多次提及孩子,信中详细描述和记录了幼子托付的地方和人家,一笔一画中都饱含了一位革命者父亲的深深牵挂。

除了牵挂,更有期望。在给妻子的绝笔信中,刘伯坚希望爱人“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刘伯坚用行动坚守崇高理想信念与追求,不仅为他的孩子示范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情怀,也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刘伯坚的绝笔信,只是众多红色家书的一个缩影。在最艰苦的岁月里,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向亲朋好友倾吐真情、诉说信仰,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绝无生路,不死于病,而死于敌人之手……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今年以来,这封绍兴籍先烈叶天底1928年写给大哥的诀别信在许多绍兴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写的是家书,诉说的却是一个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

7月24日,“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夏明翰就义前在狱中写的三封诀别信。“儿女们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浓浓深情化作短短文字,凝结在了这封写给母亲陈云凤的家书里。这是一个共产党人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有网友读完后留言:“写给妈妈的信,写得太好了,看完让人流泪不止,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儿子。”

红色家书是最真实的党史,也是最鲜活的教材。如同一根纽带,它连接起了过去与现在,让我们看到时间深处最动人的情感和最炙热的初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9-07-31/5789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8-01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