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抗日战争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高士华
结束于75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战火燃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被卷入其中,是一场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势力给人类带来的世界性劫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仅对中华民族的解放意义重大,而且对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伟大的抗日战争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抗日战争的世界性,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认识。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不只是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也是为了世界和平。
侵略和抵抗的影响都是世界性的
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九一八事变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争策源地的出现,引起的反应不仅是亚洲的也是世界的。这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次出现一个国家动用强力军事手段解决国家间纠纷,打破了脆弱的世界和平局面。国际联盟的调停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美、英、法等西方大国也束手无策。受此恶劣先例的怂恿,意大利1935年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德国、意大利1936年武力介入西班牙内战。大规模军事冲突将全世界各个国家一步一步引向世界大战。
中国人民反击日本侵略的影响也是世界性的。日本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抵抗是这场战争的一体两面。虽然战争主要发生在中国境内,但它是一场中国人民反抗外敌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其影响超出了国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抗战精神,体现了英勇不屈、反抗外敌的民族精神。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步步侵蚀华北,最终在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中国人民绝不屈服,浴血奋战。在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一直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极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战胜法西斯的勇气和信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多年来,它为反对侵略而孤军奋战。”他对中国人民“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始终坚持英勇的斗争”充满敬意。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也认为,“中国是最早抗击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美国学者易劳逸对中国的全面抗战赞不绝口,“在与一个在组织、训练和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敌军的战争中坚持了八年”,“这一顽强抵抗对于反轴心国的整个盟军的战争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罗斯福称赞中国军民在坚决抗击中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另一位美国历史学家马克·赛尔登也评价说,“中国的抗战在15年内将大约200万日军困于中国战场并予以重创,对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最后失败贡献非凡”。从这些评价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抗战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顽强抵抗的血染战旗一直飘扬在世界的东方,鼓舞着千千万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投入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战败和中国胜利同具世界意义
日本的战败是历史的必然,但日本总有一些人不甘于失败。日本右翼分子一直认为日本不是败于中国,不愿意在中国人民面前低头。其实,这种论调在抗日战争结束时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就认为,他们在中国还有约105万兵力,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部分大城市还在他们手里,“中国派遣军的投降,不是由于本身战败,而是随着国家的投降,不得已投降的”。其实,凭着这105万残渣余孽,日军最多只能困兽犹斗。1931年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日本不可能打败中国、灭亡中国,日本最后的失败是必然的。不仅如此,日本侵略者面对的不只是中国人民,还有千千万万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顽强抗敌的结果。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之下,中国人民空前团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国民党领导之下的正面战场,在装备等各方面物资条件都大大低于日军水平的情况下,一寸河山一寸血,进行了积极抵抗;敌后战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展开游击战争,建立了大片敌后根据地。这两个战场相互支援、呼应,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考察过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美国军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写信给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认为:“1937年到1945年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东亚地区唯一坚持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两大政党。”这一看法是比较客观中肯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一国对一国的战争,日本侵略的国家除了中国之外,还包括很多其他亚洲国家和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德、意、日法西斯不只是败于某一政权、某一国家,也是败于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同盟国内部虽然各有利益和矛盾,但在法西斯的疯狂进攻面前,努力合作,进行了殊死抵抗,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战争结束后,日本战犯得到了审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侵略者受到审判与惩罚是理所当然的。但受到日本侵略的不只是中国,还有亚洲其他国家,“日本军国主义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铁的事实是抹杀不了的,“任何否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都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和亚洲国家人民的极大愤慨、严厉谴责、高度警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应该避免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同盟国决定惩处战争发动者,也是为了警告后人不得动辄发动战争,以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所以,中国一直积极捍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就是捍卫世界和平,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不是哪个人、哪个国家的恩赐,而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才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认可。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战,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除了亡国危机,也摆脱了近代以来不平等的屈辱过去。“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处理国际争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战胜一切外来侵略和干涉的法宝,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抗日战争研究应有世界视野
抗日战争是中日之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史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有世界性,抗日战争研究也有世界性。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这一讲话发表五年来,抗战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的状况正在大幅度地改善,其世界性也大大增强。这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资料面向世界开放。这五年来,史料整理和数据库建设收获空前。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的指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现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制订了“抗日战争研究中长期规划”,设立“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并增加了抗日战争史研究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比重。大部分专项工程是以史料搜集和整理为中心展开的,如李顿调查团档案、日军731部队档案、东京审判档案。重大项目中,不少也是首先进行资料整理,再开展研究。这些整理好的资料大多已经出版或者正在陆续出版。国家档案局也自2016年起组织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全面整理抗战档案,计划利用10年时间,编纂出版《抗日战争档案汇编》1000册以上,目前其中一部分已经编纂出版。
在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项目组的努力下,该平台已经于2018年9月2日正式上线运行。这一平台涵盖国内外抗战史料、文献、音视频、研究成果,是一个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已经上线各类文献资料近2500万页,全球开放、免费下载,国外学者也可以自由利用。在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下,大量抗战史料得以整理出版,向全世界开放,大大加强了抗日战争研究的世界性。
第二,对外交流大大增加。五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推动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强抗战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讲话精神,抗日战争史学界与国外学术界和社会就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展开了更加广泛的交流,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人民的抗战故事。很多项目都积极邀请海外学者参加,如抗战专项工程“抗日战争国际合作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组相当一部分成员是海外学者,大家平等交流,对于讲好中国抗战故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和会议频次成倍增加,质量有很大提高。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国外名校如牛津大学、早稻田大学等联合举办的国际会议,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具有世界视野的一代学术新人正在茁壮成长。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表以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抗日战争史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量青年学人加入进来,抗日战争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各项目组也大量吸收青年学人参加,很多项目组一半以上的成员都是45岁以下的青年人。专门刊发抗日战争学术论文的《抗日战争研究》杂志,每年都召开青年学人研讨会,大量刊发青年学人论文。在抗日战争史学界的共同培育下,一个具有世界视野的青年学人群体已经形成,保证了抗战研究沿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着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入进行。抗日战争史学界的许多学者纷纷表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多出好成果,以告慰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所有英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研究》主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1日第2015期 作者:高士华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0-09-22/6516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