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他们为什么偏偏要吹张灵甫?

他们为什么偏偏要吹张灵甫?

1.webp (8).jpg

  【编者按】近日,网上流传粟裕大将之子、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写给山东省军区司令、政委的一封信,引起了广泛关注。信中所指在解放战争击毙张灵甫的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竟然发生祭奠这个双手沾满革命烈士鲜血之罪恶亡灵的怪事,反映出近年借纪念抗战,为国民党反动派翻案的历史虚无主义妖风依然猖獗、有恃无恐,并没有真正引起各地党政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警惕,给予及时有力的批判和制止。在抗日战争中,放着那么多共产党以及国民党中为民族解放舍生奋战的抗日名将,他们为什么偏偏要吹张灵甫?这是值得思考的。为此,我们汇编有关材料如下。

1.webp (9).jpg

  【材料一】

  粟戎生中将给山东省军区司令、政委的一封信

  司令、政委:你们好!

  我以前在北京军区工作,现在退休在家。今天占用你们一点时间,反映一个情况,请你们酌处。

  近日收到原炮12师团长刘庆官的短信,他的一位战友去了孟良崮现场拍了录像,送给刘团长看。刘看后写了几句诗发给我:

  观孟良崮战役遗址录像有感:

  只闻为酋招魂,

  不见我军神勇;

  宣传毫无底线,

  统一还靠实力!

1.webp (10).jpg

  前几年我们去孟良崮开纪念会,我也感受到有一股逆流。在发言中我还特别讲到:“我们希望国共合作,实现国家统一,但历史事实证明,只能在斗争中求团结,绝不能退让!”

  国民党方面一些人,包括张灵甫的家人,找到张灵甫当年的指挥所进行祭奠,声势比较大,而且长期摆设,社会影响不好。

  现在是和平民主的社会,张灵甫死在孟良崮,他的家人到此来祭奠我们可以理解,也不干涉。

  但不能把祭奠物品长期摆设,甚至作为景观供人参观,这是绝对不行的!

  否则我们何以面对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难道打张灵甫歼灭74师打错啦?!

1.webp (12).jpg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的双手是沾满革命人民的鲜血的,我们绝不会忘记!我们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张灵甫在抗日时期参加抗战,也是有功的,可以祭奠。

  但他在哪里抗战有功就去哪里长期祭奠,绝不能搞到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来,绝不能玷污了这个纪念地!

  接到刘庆官的短信以后,我打电话问了蒙阴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他们答复:我们这里绝对没有!

  同时告诉我沂南县也有一个纪念馆。

1.webp (13).jpg

1.webp (14).jpg

  几年前我也听说沂南的纪念地有一个山洞,是张灵甫的家人根据国民党的档案提供的张灵甫的一个指挥所位置。

  我没有去过那里,不了解情况,也不认识他们的人。所以写信给司令政委,希望你们能过问此事,对两个地方都做一些检查,给革命群众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答复!

  致

  敬礼!

  退休老兵:

  粟戎生

  2020.10.18

1.webp (15).jpg

  【材料二】

  放着这么多抗日名将,他们为什么偏偏要吹张灵甫

  (2017年7月)

  以客观为准绳,还原一个真实的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已经过去70多年了。然而,对于这场战役的中心人物之一张灵甫,网络上一直没有停止对他的争论。

  在有些吹捧他的人眼里,他是功绩不世出的“抗日功臣”,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他是在内战中屠戮革命者的刽子手。

  近年来,总有人不停以“良心”“真相”的名义大吹为张灵甫翻案的歪风。网络上微博认证为“著名抗日英雄张灵甫将军之子”的张道宇曾发表头条文章,题为《今天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抗日名将忌日》。

  将孟良崮战役中,阵亡于1947年5月16日的张灵甫,与抗日战争枣宜会战中,牺牲于1940年5月16日的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相提并论,文中措辞将解放战争污蔑为“抗俄卫国战争”,将中共污蔑为苏联傀儡,令人愤慨。

  那么现实中的张灵甫究竟是怎样一个形象?我们今天就试着围绕张灵甫的道德品质、抗日功绩和军事才能三个方面,对张灵甫的真实形象一探究竟。

  一、张灵甫的品质和修养究竟如何

  关于张灵甫的道德品质问题。很多网友,尤其是女性网友,她们看到某张毫无PS痕迹的张灵甫照片帅气、英俊,就认为他一定是个品德高尚的人,是理想的丈夫。而对张灵甫生平稍有了解的军迷们,则带着嘲讽将张灵甫称为“柔情似水张灵甫”、“爱妻模范张仲麟”,这究竟是为何呢?

  事实上,在其并不漫长的一生中,张灵甫曾先后结过4次婚。张灵甫的结发妻子始终住在乡下,终其一生未曾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第二任妻子吴海兰则仅仅因为一句戏言而被张灵甫武断地认为是“共谍”而遭到枪杀,事后张灵甫居然没有受到任何惩处,不由得让了解同一时期黄克功案件的人感慨万分。第三任妻子是一个出身传统“书香门第”的旧式妇女,相貌平常不受宠爱,最后遭到抛弃;第四任妻子才是大家熟知的王玉龄。

  对待自己的枕边人如此薄情,那在生活上,张灵甫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1944年至1945年,张灵甫曾在陆军大学学习,而当时他的同学董其武将军对他的印象极其深刻。陆军大学将官班允许将军带着一个参谋参加集训,而张灵甫搞特殊,他带了两名参谋前来上课。但如果仅仅如此的话,董其武将军的印象也不会深刻——同为将官班的学员,董其武将军每日认真上课做笔记,接受现代化的军事教育,而张灵甫却每天只上一节课,其他的课程由参谋代他去上。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陆军大学学习期间,张灵甫耗费700万元在重庆买了一栋别墅,为了炫耀,他曾请董其武前来参观。根据董其武的回忆,他的别墅“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简直就像一座王宫”,让董其武这个“在塞外前线吃土豆睡土炕的土包子实在是坐不住”。

  张灵甫的炫耀让董其武将军陷入了深思:如此将领怎么能抗日,怎么不失掉军心民心?这样的政府怎么能不招来国难,怎么能不亡国?不光是董其武将军,我想任何人见到张灵甫那奢华的别墅,恐怕都不会认为他是一名称职的将领吧?和张灵甫的前任上司、被人戏称为“饼干厂长”、曾任74军军长的王耀武自办饼干厂,用饼干厂的收入补贴下属军资的行为比起来,张灵甫这豪掷七百万元买别墅的行为,究竟又该如何评价呢?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七七事变”后,面对国家危亡,同样是国军将领,许多将领,甚至是领不到军饷需要自带干粮的“杂牌军”将领的表现,光从个人品德修养这一点上讲,就都比张灵甫要强。

  就拿戴安澜将军来说吧。抗战爆发后,戴安澜镌刻了一枚玛瑙章,长约 3.3 厘米,章切面为边长 1.6厘米的正方形,阳刻篆体“铁汉”二字。1938 年,戴安澜带着这枚印章参加了台儿庄战役,表达自己要以“铁汉”的精神,来激励自己英勇作战。为了学好英语,他在自己还只是团长的时候就请了一位东北大学生焦沛然当老师,一周上6天课,每节课80分钟,相当于如今在中学每天都要上两节英语课。

  当1937年9月戴安澜解决了英语入门的问题时,他兴奋地写道:“余之英文,已在枪炮声中完成,数学一项亦愿在枪炮声中完成之!将来学果有成,当名之枪炮进行曲,今记于此,以待他年。”在之后的4年中他依旧苦练英语,成了远征军中不多的能和英军交流的中国军官之一。

  除了学习英语外,戴安澜还打破官阶界限,他认为知识没有军阶,能者为师,所以他向基层技术官兵学习汽车,防化、重炮方面的技术。在掌握知识的程度上,戴安澜主张不仅要和日军持平,还要力争超过日军。这样一来,200师的官兵相处融洽,战斗力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再来讲讲一位“自带干粮”的“杂牌军”将领。武当太乙掌门人窦来庚在国难当头之际,自己组织义勇队在临朐一带抗日,后来成为山东省保安第17旅旅长。在这之后,他并没有因为升了官就腐化堕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针对部队装备差的弱点,努力教导官兵练习武术,苦练近战本领。

  和兢兢业业的戴安澜以及带领官兵苦练的窦来庚相比,有着优越条件却不学无术,专心想着吃喝玩乐的张灵甫哪怕还有一点羞耻之心的话,恐怕得要给自己找个地缝钻进去,因为张灵甫的品质和修养不仅不如前辈戴安澜师长,甚至不如一个武林人士出身的保安旅旅长!

  抗战爆发以来,作为战时领袖的蒋介石也一直在强调军容风纪的重要性,否则就不会在常德会战褒奖各部之余,点名批评会战期间军纪作风差的190师,暂编54师和炮1团了。那么张灵甫带兵军容风纪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山东人民是怎么看张灵甫的:就在几年前,山东的人民群众在孟良崮拉出了请求收回发给张灵甫抗日纪念章的横幅,立在孟良崮的碑被砸,充分说明了山东人民群众对张灵甫的态度。

  也许有“张粉”会“心在滴血”地质问:他抗过日,你们怎么能这么对他?那我们不妨看看山东人民是怎么看待真正的国军抗日将领吧:

  2015年,潍坊市高调建成考斌之将军纪念馆,为何潍坊市众多群众参观,也没有人去砸纪念馆?答案很简单,考斌之将军是一位深受民众拥戴,抗日爱民的将军。

  “考团”老兵、93岁村民陈守荣老人回忆,那时秦三来抓青年当兵,家长就说:“要当也不当他的兵,奸杀掳掠,可恶煞了!反正要当一回,就去当老考的兵,他为人正道,干的是领兵人那回事儿。”尽管考斌之的上级厉文礼最终投敌,但是稍微了解历史的潍坊人民都知道,厉文礼是大汉奸,而考斌之是抗日的好男儿。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讲纪律严明,谁军纪败坏,群众都有着一笔账。

  总有那么一些人,试图用“内战”、“内战无英雄”这种视角来消解解放战争的正义性。我想请这些人,听听各个革命老区那些被“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百姓们的呼声吧!听听黄泛区人民、长沙城人民的呼声吧!听听解放区被残害百姓们的呼声吧!

  解放战争从来就不是一场单纯意义上的内战,而是反法西斯战争在中国的延续,是对残害了无数中国百姓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清算。解民倒悬,吊民伐罪,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让残害华夏人民的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解放军如何不是英雄?

  二、张灵甫的抗日功绩究竟如何

  在网络上,张灵甫近年来始终被一些人描述为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的抗日名将。

  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就拿万家岭大捷中的张古山战斗来说吧。一些“果粉”们一直声称万家岭大捷是张灵甫的功劳,事实上这种说法一点都不客观。在《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中,万家岭大捷可不是张灵甫的功劳,是66军159师、第4军90师和74军集体的功劳,而这时张灵甫不过是个不直接带兵的旅副而已。怎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具体到74军攻占张古山的战斗,74军在攻占张古山前做出的决定是从整个51师挑选突击队员400名突击张古山北麓,整个58师挑选突击队员200名突击箭炉苏。其中51师的400名突击队员更是以白刃战全歼了日军在张古山的警戒部队后,经过五次争夺一举攻克日军主阵地,并在10月10日收复了哔叽街。

  在各个描述收复张古山的原始资料中,张灵甫的名字不见踪影。而主攻51师的突击队是从全师里挑选的,并不仅仅只从张灵甫所在的旅里挑选,可见张灵甫就算有功劳也只能充其量说是领导有方,但是这样说来,你让时任51师师长的李天霞将军情何以堪啊?

  有人称张灵甫是抗日名将,但是事实是很无情的。1941年上高会战打响,张灵甫的粉丝称张灵甫立下功劳。诚然,74军在这一仗中居功至伟,但是可惜的是国府的奖励依旧和张灵甫没多大关系,因为国民革命军最高荣誉“陆海空军武功状”第一号花落李天霞将军担任师长的51师,而武功状第二号荣归时任57师师长的余程万,实在是没有时任58师副师长的张灵甫啥事。

  有意思的是,上高会战的指挥官罗卓英因为会战胜利,诗兴大发遂作《上高会战奏捷四首》。根据罗卓英将军的自身注解,这四首诗中提到了三个人:其中“铁枪在手吾无敌”一句指的是74军军长王耀武智勇兼全。“神箭当风尔奈何”一句指的是时任51师师长的李天霞骁勇善战。“清江无恙石头雄”一句则指的是川军出身、时任49军第26师师长王克俊在会战中对进犯崇祯观和张家山之敌迅速扑灭,克保清江李天霞部对偷渡石头街进犯华阳之日军,最终予以聚歼的杰出表现的赞扬。

  张灵甫会战中表现如何?至少在罗总司令的眼里,张灵甫在上高会战的表现还不够资格写进他引以为豪的诗里。

  除去在万家岭大捷和上高会战中表现一般外,张灵甫可谓一个“猪队友”。而在抗战期间他“猪队友”的表现最为典型的就是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把自己的上司,58师师长廖龄奇给“坑了”。

  当时,师长廖龄奇在外省亲,由副师长张灵甫带领整师前往前线。但是根据当时作战科长罗文浪的回忆,军作战参谋未能部署防空措施,导致58师在行进至蕉溪岭时遭到日军轰炸扫射,伤亡重大。廖龄奇在接到部队开拔的电文后立刻找回原部队,在26日-27日在58师伤亡过半,部分官兵跟着军直属队盲目溃逃的情况下,艰苦地把大部分部队从不利的态势的情况下安然撤出,已经勉为其难了。

  客观的讲,廖龄奇此战之后被处决和他平日里目空一切得罪包括薛岳、王耀武等一堆长官,以及自己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后期的各种“作死行为”息息相关。

  但是倘若张灵甫真有那么一点“名将”的水平,在军作战参谋忽视防空的情况下给全师进行哪怕是伪装这种最基本最被动的行军防空措施,那么58师会成为74军在此战中的坚强倚靠而不至于一天就全军溃散了。而在此战中,相比友军57师李翰卿将军奋勇拼杀壮烈殉国,张灵甫表现更是显得毫无亮点。

  大家可以去看看《总统 蒋公思想言论总集》收录的 蒋公在《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三)说明现代战争之特性与今后整军抗战之要旨并宣布第二次长沙会战之赏罚》中公布的奖惩情况,接受嘉奖的是79军的两个先头团和阵亡的李翰卿将军,实在没张灵甫什么事。当然,廖龄奇被枪毙对张灵甫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廖龄奇帮他挡了锅,同时自己当上了58师的师长,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在之后的时间里,张灵甫的军事表现也并不突出。常德会战后, 蒋公在《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二)——对于常德会战之讲评与今后整训反攻之要务》是这么评价74军的51和58师的:

  “在常德外围对抗敌人十三师团全部与其他一个师团共计不下六个联队,经过月余的苦斗,始终与敌周旋到底,并且处处立于主动地位,向敌人断行攻击,这实在是我们革命军抗战史上最辉煌的战绩。”

  可见,张灵甫在常德会战期间也是和友军一起分享了荣誉罢了。要说58师有谁有突出表现的话,反而是172团副团长在战斗中勇敢督战重伤殉国,以及副师长蔡仁杰在1943年12月2-3日带兵奇袭日军侧后是58师的亮点,张灵甫充其量也就是“领导有方”罢了。

  至于长衡会战和雪峰山会战,不好意思,前者大家都知道方先觉被老蒋坑了,援军是越打越远;后者张灵甫压根还在大陆混日子,哪里有他什么事情呢?因此我们不难看出,2015年给张灵甫家属发放抗日纪念章是看在张灵甫参加了抗战一系列的份上,而不是因为他是抗日名将。

  三、张灵甫的军事才能究竟如何

  我们不难看出,张灵甫在抗战期间并没有表现出他的粉丝们期待的军事才能。

  那么他怎么当上蒋家王牌御林军整编74师师长的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在74军抗战期间师级以上干部里,比张灵甫资格老的除了牺牲的,除了被枪毙的廖龄奇,再除去蒙受不白之冤的余程万,几乎都升了一遍官。这回也该轮到被蒋介石视作“天子门生”的张灵甫了,于是张灵甫被提升为整编74师师长。不过在原74军参谋处上校科长吴鸢眼中,张灵甫的才能只适合当营长,团长,当师长甚至军长实在是不合适的。

  当然,结合董其武将军目击到张灵甫在陆大的种种表现,这个评价并不为过。结合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在国民党军的整编师师长以及军长里,比张灵甫水平高,给解放军造成较多麻烦的人多了去了。比如凭险据守临汾的61军军长梁培璜,比如在东北的新1军军长孙立人,71军军长陈明仁;比如“猛如虎,狡如狐”的整编11师师长胡琏,比如在羊山集让刘邓大军倍感头疼的整编66师师长宋瑞珂,比如让一野倍感难对付的整编36师师长钟松...

  就张灵甫的军事水平而言,他在国民党军的中级军官里,可能比颜值,张灵甫可能会因为艺术照名列前茅,但是要是比才干的话,只能说是中人之姿而已。

  直到涟水战役期间,张灵甫才真正获得了一点军事上的声望。但是这个名出得并不是那么轻松的。在张灵甫第一次进攻涟水时,尽管张灵甫手下的整编74师装备好,还在一开始的进攻中占了点便宜,但是,华东野战军11月23日全歼74师突入城内的部队,在次日把74师逼退到了废黄河南岸。74师在整编28师一个旅的增援下继续攻城,但是截止到11月1日,国民党军被歼灭9000余人。张灵甫第二次进攻涟水虽然让华野有关部队倍感艰辛,但最终还是成功撤出了战斗。

  张灵甫两战涟水,让整编74师元气大伤之余最终只得到了涟水一座空城,并没有达成原本的战略目的。与此同时,他只能看着友军整编第69师戴之奇部被解放军干净利落地吃掉。在莱芜战役之后,张灵甫远远不如以往那么骄狂,他甚至产生了怯战心理,声称“本师装备不适合山地作战”,打报告要求休假离开山东战场。

  张灵甫的最后一战孟良崮战役往往被人成为“中心开花”式的战略构想。其实,这个构想并非他想出来的,而是张灵甫视作“智囊”的李运良提出的建议。但是李运良被张灵甫信任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善于察言观色,口齿伶俐。张灵甫选择这样一个人作为“智囊”实在是让吴鸢一语成谶。李运良坚决主张退守孟良崮,认为有险可守,不像垛庄容易四面受敌。但他没有考虑到孟良崮是个无草无水光秃秃的穷山,正如 蒋公在《仁和墟与孟良崮两次战役之讲评及其教训》中所总结的那样:

  “孟良崮是石山,既没有水源,而且敌人的砲火易增威力,怎么可以选作阵地呢?但是第七十四师各级官长事先疏忽大意,对此不侦察,不研究,所以后来要牺牲在这个阵地上。”

  虽然诸多网友笑话 蒋公是“微操达人”,但是在对孟良崮张灵甫的这一决定评价上,蒋公还是比较客观实际的。总而言之,张灵甫式的“中心开花”本质上是犯下战略战术错误前提下进行的得不到有效后勤支援及人员补充的静态防御,是固守待援的无奈之举。

  张灵甫式的“中心开花”构想到底可行不可行?我们不妨来看看孟良崮战役前后十年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典型战例,比如装备先进的美国人。美军在二战期间有类似“中心开花”的尴尬:

  1945年1月,美军作战经验较为丰富的45步兵师157步兵团协同友军作战,并拿下了两个高地。但是德国党卫军第6山地师的一个团迅速从两翼包抄,将157步兵团驻守在山上的5个连包围。

  157团出动了包括两辆轻型坦克在内的所有机动力量不断地进行解围行动,但是在德军炮兵和山地步兵的密切配合下,解围行动屡屡失败,包围圈内5个连的美军在抵抗了7天之后被德军全歼,仅有2人活着返回美军战线。

  事实也证明,就算装备精良的美军,在张灵甫式的“中心开花”绝境下,也是没辙的。

  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的战争中,除了孟良崮战役本体外,最为著名的张灵甫式的“中心开花”那还得数奠边府战役。奠边府战役可以说是张灵甫式“中心开花”中最为夸张的案例了。

  在奠边府战役初期,法军的兵员素质远超越军,外籍军团中更是有前德国国防军的老兵助阵;法军掌握了制空权,拥有装甲部队,火力也占优。法军因为有“中心开花”钓鱼成功的案例,对越军的狂妄和傲慢更是超越了孟良崮战役前张灵甫的狂傲。可以说双方的力量对比是及其悬殊的。但是战争的结果则出乎意料。

  在中国人民对越军和物质支持和战术指导下,奠边府逐步被越军在陆地上孤立,空中补给线被越军用奇袭机场和加强防空火力的方法逐步断绝,同时集中火力兵力进攻,最终让奠边府成了远东法军有生力量的坟墓。

  纵观现代化战争初长成的20世纪30-50年代的这三十年,包括孟良崮战役在内的种种战例都证明了现代化战争中某些基本原则:

  张灵甫式 “中心开花”的静态防御只是 “等死的靶子”。无论被包围的部队多么强大 , 如果他们得不到后勤和人员上的有效支援和补充 , 其失败将是命中注定的。可见,放眼世界,张灵甫在讲究现代化战争的世界潮流下,是沦为反面典型的失败者。

  四、张灵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客观地来说,

  ◆作为一个人,张灵甫对家庭不负责,生活腐化,无视民众,不仅谈不上优秀,连勉强合格都算不上;

  ◆作为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军人,张灵甫参加了诸多战斗,有一定的功绩,但是远未达到“抗日名将”的程度;

  ◆作为一名手握军队基本战略作战单位—整编师的高级军官,他的军事素养在国军内部并不突出,而放眼世界,他更堪称是现代化战争中背离基本作战原则的反面典型。

  那么就是这样一位各方面都并不突出的“爱妻模范”,为何会成为诸多“果粉”吹捧的对象呢?

  ◆他们为什么不会去吹捧不肯喝兵血、自办饼干厂补贴军资的抗日名将王耀武?

  因为王耀武“晚节不保”,不仅被共产党击败之后没有“不成功便成仁”,最后反而成了新中国的一名文史工作者;

  ◆他们为什么不会去吹捧“非法抗日”的吉鸿昌将军?

  因为吉鸿昌将军不仅“通共”,而且是被“果粉”们敬爱的蒋委员长杀害的;

  ◆他们为什么不会去吹捧真真正正参与了淞沪会战,从黄浦江口的尸山血海中幸存下来的郭汝瑰将军?

  因为郭汝瑰将军“太清廉,沙发上还打着补丁,这种人不是共产党谁是共产党?”(杜聿明语),而且最后确实是倒向了人民的一边;

  ◆他们为什么不会去吹捧血战域外为国捐躯的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

  因为戴安澜将军是新中国的烈士,“共匪”褒扬过的,怎么能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来呢……

  最后,他们只好找出颜值还不错,抗战中确实有一些功绩,最后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对抗人民军队最后“杀身成仁”的张灵甫来,然后不切实际的大肆吹捧一番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这类人的思路就是“反共先于事实”,为了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独立思考”,为了反共,夸大事实PS照片又算得了什么呢。

1.webp (16).jpg

  【这一张是ps后的张灵甫照片】

1.webp (17).jpg

  【这一张为没有ps的张灵甫照片】

  话又说回来,张灵甫在国军内部已经算是中上之姿了——

  他至少能够知道自己手下有多少兵,能够不用依赖师徒义兄弟会道门的封建关系就能指挥得动手下的部队;

  他不抽大烟,他的部队虽然摆脱不了买办军阀雇佣兵的本质,给还乡团当后盾残杀解放区军民,但至少还没有像其它一些国军部队那样贩卖大烟、倒卖军火、火并友军、杀害同僚;

  他在整个抗战中确实也算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没有像有些长腿又长寿的飞将军一样临阵脱逃出卖友军,更没有以日军势大等等理由“曲线救国”叛国投降。

  这些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只能算是勉勉强强马马虎虎的行为,在当时已经足够让他跻身国军精英的行列了。

  在评价一个人的历史地位时,我们应当懂得一分为二地看,辩证地看。

  对于经历过抗日战争也经历过解放战争的国军将领们,我们更应该客观地看待他们的功绩和罪行。在过去的某些时间段里,我们只强调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对人民群众犯下的罪行,而忽视了他们卫国御辱的功勋。

  而当代的某些人,则试图用这些人在抗战中立下的功劳,去掩饰这些人逆历史潮流而动镇压革命的污点。

  对于张灵甫这类人来说,我们在评价他时不能因为他曾经是还乡团残害山东人民的帮凶而抹杀了他在抗战中的功劳,但我们更不能因为他参加过抗战,打过日本人,就把他对人民群众的罪行一笔勾销。

  希望大家在了解过去的历史时,切不可抱着“追星”的心态,而是应当静下心来,多读多想,客观看待史实和人物,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1.webp (18).jpg

  【被我华东野战军击毙的张灵甫。图源:新华社】

  【材料三】

  【视频】大揭秘:双雄血战孟良崮

  (此专题片以“揭秘”噱头,其中夹杂拼接了一些不实材料,用以吹嘘张灵甫,特别是捏造他自杀身亡,完全违背历史事实。)

  【材料四】

  国民党中将张灵甫“自杀”真伪揭秘

  (2003年2月)

  鞠九江 盛 楠

  55年前,在惊心动魄的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王牌”整编七十四师,其中将师长张灵甫命归黄泉。然而对张灵甫的死,国民党涂脂抹粉为“自杀”。张灵甫果真自杀身亡?过去曾受命为张灵甫验尸的原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陶勇司令员的保健医生盛政权,在缅怀陶勇逝世35周年、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5周年之际,详细披露了55年前孟良崮战役结束当日,他对张灵甫验尸的真实内情。

1.webp (19).jpg

  【盛政权】

  盛政权,今年76岁,祖籍江苏启东新港镇,现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是一位享受地市级待遇的离休干部。他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春至1949年6月任陶勇保健医生,并随军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1952年10月他赴朝作战,1963年被授予“少校主治军医”军衔,离休前任如皋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最近他在笔者独家采访时,愤然抨击了国民党美化张灵甫的“自杀”之说。

  “张灵甫自杀了?”

  1947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的直接指挥下,以第一、四、六、八、九纵队向盘踞在山东蒙阴东南孟良崮山区美械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七十四师发起猛烈进攻。激战至16日,国民党军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全歼,其中将师长张灵甫也一命呜呼。

  “运输师长张灵甫,工作热情又积极,运武器送弹药,慰问我参战野战军……蒋介石的‘大红人’,你替狗卖命见阎王……”5月16日,时值黄昏,解放军战士扛着战利品,押着俘虏,哼着小调一队一队走下山来。

  此时,在孟良崮战役的告捷声中,设在山下的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指挥所频频接到战斗前沿打来的电话:“张灵甫自杀,张灵甫自杀了!”指挥所里人头攒动,指战人员奔走相告,拍手称快。被陶勇称为“小白脸”的盛政权也情不自禁地狂呼着:“噢——,打胜仗了,张灵甫自杀了!”

  “是自杀吗?”待战斗前沿报捷电话又一次打来时,陶勇紧锁双眉,操着浓重的安徽霍丘口音大声询问。

  “报告司令员,是俘虏兵讲的?”电话那头未敢作出肯定性答复。

  “混蛋,怎么搞的?”陶勇火气爆爆地将电话一撂训斥着。

  指挥所一下子静了下来。陶勇一支接一支抽着“前门”牌香烟,室内烟雾腾腾。

  盛政权跟随陶勇当保健医生多年,他知道首长的脾气,心情好时,幽默风趣,爱下棋遛马,待人也温和;心情不好时,耷拉着脸,爱骂人训人。

  司令员发火了,大家谁也不敢吭声,但心里总在咕噜着:“仗打赢了,张灵甫也死了,首长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备马,寻找张灵甫尸体!”

  夜幕渐渐降临,又暗又湿的司令部指挥所闷得让人直发慌。陶司令来回踱着步,数十双眼睛盯着他来回转动,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室内空气几乎凝成了一团。

  “警卫员,备马!”陶司令将手中的半截烟揿灭,粗声粗气命令着:“去600米高地,寻找张灵甫尸体!”

  “是,集合!”警卫班长立正行了个军礼。瞬间,警卫班20多人齐刷刷地立成一队。

  “马夫老吴,医生‘小白脸’(盛政权皮肤较白)随队出发,再在当地找个熟悉地形的向导!”陶司令又下了一道命令。盛政权左背急救包、右挎药包,随队消失在夜幕中。

  从山下的第四纵队司令部指挥所至孟良崮600米高地,直线距离约8公里。雷雨过后,天空依然乌云密布,夜色朦朦胧胧。漫山遍野的山坡上一片恐惧,到处都是弹坑、死尸死马,有的尸体已腐烂发臭,阵阵臭味袭来,直让人呕心作吐。陶勇骑一匹枣红马走在队伍中间,他的前后是全副武装的警卫战士,左右是两名随身警卫。老吴牵着马,盛政权走在队伍最后面。

  山路崎岖曲折,举步难行,有的地段几乎要匍匐前进。人在尸体群中行走,稍不慎就踩着人头手臂,让人心里毛悚悚的。行至半山腰,因马受惊,陶司令员不慎从马背上摔下来,盛政权和警卫扶着他走一段路仍不能骑马,陶司令即弃马随队一起步行上山,老吴牵着马跟在队伍后面。

  在向导的指点下,队伍抄小道赶到600米高地。光秃秃的孟良崮山顶躺满了横七竖八的敌军尸体。随从人员迅速行动,搜寻张灵甫尸体。约一刻钟后,一警卫人员在一只炸毁的发报机旁发现一具身穿将官制服且面部朝上的尸体,当他取下其胸章时止不住大叫起来:“找到了,找到了!”他随即将写着“中将张灵甫”的胸章交给了陶司令。

  已骑上马背的陶勇悠闲地点了一支烟,他看过胸章后风趣地说:“张师长,你醒醒,我陶勇看你来了!”

  “小白脸,为张灵甫验尸!”

  张灵甫尸体找到了,大家轻松地喘了口气。

  “小白脸,为张灵甫验尸!”马背上的陶司令语调铿锵激昂,声震山谷,打破了万籁俱寂的黑夜。

  验尸,是盛政权担任保健医生以来第一次接受此项任务,而面前的死者又是国民党赫赫有名的中将师长,他不免有点紧张。

  “小白脸,能为张灵甫验尸是你的‘荣耀’!”陶司令的心情渐渐好起来,他逗乐后又补上一句:“责任重大,验尸结果要向世人公开哟,不可马虎!”

  “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盛政权坚定了信心,操一口江苏启东口音回答着。

  四名警卫员协助验尸,四把手电筒将尸体周围照得通亮。张灵甫尸体躺在山坡上(头朝山头,脚向山下)。他身着一套美式将官制服,头戴大沿帽,身材魁梧,四方脸,浓眉毛,面色如土,硬梆梆的尸体活像一条大鲨鱼一动不动地躺着。

  盛政权一丝不苟地进行着验尸。他首先检查头部,发现除左面颊擦去一块皮外,其他无伤痕。他解开张灵甫胸前纽扣,发现其前胸有两个枪眼,子弹是直穿心脏从后背飞出的,躯体倒在血泊里。他反复检查枪伤,判断两枪眼均是200米以外远距离射击的致命贯通枪伤。枪眼口径较小,符合我军战士使用的美制“加拿大”冲锋枪口径。按惯例,国民党高级将领自杀,一般都惯于用手枪打太阳穴,而张灵甫头部无枪伤;退一步分析,就是张灵甫当胸开枪,也难以连发两枪形成两个枪眼,况且衣服上没有火药燃焦的痕迹,故排除了自杀。验尸结论为:张灵甫系被我纵击毙身亡。

  盛政权将验尸结果报告给陶司令,并详细说明其理由。陶司令满意地点点头:“我说他不会自杀的,他想突围逃命,才落得这个可悲的下场,该死,他该死!”

  “报告司令员,发现一本军官证和一张照片!”验尸后一警卫人员从张灵甫内衣口袋搜出两份遗物。

  陶司令接过一看,军官证外部血迹斑斑,但夹在里面的张灵甫照片完好无损,他幽默地说:“军官证上交,这照片嘛,‘小白脸’验尸有功,就留着‘纪念’吧!”

  盛政权细看照片,这是一张一寸的张灵甫免冠照片,照片虽有点模糊,但仍能看出张灵甫颇有一番将军风度。他将照片包好放入急救包内。

  当晚9时许,原班人马顺利返回四纵队指挥所,陶勇即将验尸结果电话上报军区司令员陈毅同志,得到陈毅的认可。

  夜深人静,乌云渐渐消退,月亮露出笑脸。“老梅,来盘围棋!”陶勇兴奋之意涌上眉梢,与参谋长梅嘉生连下几盘围棋至深夜。

  数日后,延安的《解放日报》报道了张灵甫被我纵击毙的消息,从而纠正了张灵甫自杀的错误说法。

  “自杀,这纯属无稽之谈!”

  七十四师的全军覆灭及张灵甫的死亡震撼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内部。蒋介石痛心疾首,气急败坏,惊呼“真是空前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为稳定军心,振兴士气,国民党对张灵甫大加颂扬,撒起弥天大谎。此后不久,我军在缴获国民党的大批文件中有多处美化张灵甫的描述:“灵甫见大势难支,乃召集各部长官至山岩指挥所当众宣示:‘战局已无可挽救,自身决心一死报国,成我军人气节。’然后率部属从容步出指挥所,举枪高呼‘中华民国万岁,蒋主席万岁!’声震山谷,旋即入内,自杀成仁……”云云。

  蒋介石在悼七十四师文中说:七十四师“饮水断绝,粮弹绝尽,全师孤立,四面受敌,即在阵地相率自戮者计有师长张灵甫等高级将领20余人,悲惨壮烈!”

  “自杀,这纯属无稽之谈!”当盛政权听到这些文字描述时,他即以现场验尸者的身份进行了愤然抨击:“歪曲历史,颠倒黑白,一派胡言!”

  全国解放后,上海、北京等地党史军史研究部门及辞书出版单位曾来信,向盛政权了解他为张灵甫验尸的有关情况,盛政权如实反映为张灵甫验尸的真实情况,揭露国民党的“自杀”谎言,从而确保了党史军史及辞书出版对这段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材料五】

  孟良崮战役:老英模揭开击毙张灵甫之谜

  (2004年10月)

  孟宪国 薛思荣 侯中兴

1.webp (20).jpg

  【2004年9月葛兆田老人在山东宁阳玉皇山】

  1947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我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由顾祝同任总司令坐镇指挥,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法,气势汹汹地向我山东根据地扑来。陈毅司令员率领我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忽打忽停,寻机歼敌,但因敌军高度集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便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

  敌军司令顾祝同见我军东撤,即令各部“跟踪进剿”,并特命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和83师,进军沂水。于是,我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

  “他打我,我不打他?蒋介石打我,我也敢开枪!”

  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在湘西会战中,又因战功卓著而荣获自由勋章,因此深受蒋介石青睐。在江西高安战役中张灵甫一条腿被炸断,送往香港治疗后安上了橡皮假腿。此人仗着蒋介石的器重,骄横异常,出发前口吐狂言:“把陈毅赶进东海里喂鱼去!”

  华东野战军领导全面分析了敌我态势后认为,我主力正位于坦埠及其两侧地区,可出奇不意集结数倍于敌的兵力加以围歼,完全可打有把握之仗。5月1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领导指挥第1、第8纵队利用地形掩护,穿插揳入74师纵深,割断了74师与其他蒋军的联系。经过了一天的激战,到15日拂晓,第1、第6、第8纵队分别攻占了垛庄和万泉山,完全截断了74师的退路,将其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

  得知74师被围,蒋介石急令各部齐头并进,拼死也要解张灵甫之围。陈毅命令各阻击部队坚决挡住援敌,同时根据战场情况,重新调整部署,1纵从西,4纵从北,6纵从南,8纵从东,9纵从东北,5个纵队同时对74师发起了总攻。敌人负隅顽抗。双方展开了争夺战,战况非常激烈。我华东野战军23师夺取万泉山后,立即向74师中心阵地猛扑。副师长戴文贤从师警卫排和部分连队中,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突击小组。时任23师69团1营2连班长的葛兆田有幸入选,并担任主攻。每个突击小组7人,轮番冲锋,猛攻张灵甫的指挥部。不料,前几个小组都失败了。葛兆田一挽袖子,跟着副连长冲了上去。

  张灵甫的指挥部是在一座山崖根儿里,前面用石头垒了道石墙以防流弹。等葛兆田冲上来,只剩下他、副连长和一名战士。葛兆田持枪高喊:“1营在东,2营在西,3营堵正面,告诉他们缴枪不杀,谁动打死谁!”这时听见敌军指挥部里有人喊:“别开枪,我们投降!”一群官兵随即从指挥部里走了出来。走在最前头的一个军官见只有3名解放军战士,端起冲锋枪就扫。这时副连长受了重伤。葛兆田一下子火了,也抱起冲锋枪“嘟嘟嘟”一梭子。这名军官和一串敌军士兵应声倒地,余下的敌人赶紧高喊:“别打别打,我们真投降!”葛兆田厉声命令:“一个一个地出来,把枪扔在门口!”待敌人全部走出后他数了数,一共83人。这时,葛兆田走过去看那个被打死的军官,身材高大,肩上有两颗将星,胸前还缀满了勋章。当山风掀起他的裤管时,葛兆田发现他的一条腿是橡皮假腿。当时葛兆田也闹不清他是谁,心想反正这个官儿小不了。

  正在这时,副师长戴文贤率领后续部队冲了上来,一见躺在地上的敌军官,问道:“这个军官是谁打死的?”葛兆田还以为要受表扬,便得意地回答说:“我打死的。”不料,戴副师长发了火:“你为什么打死他?我要处分你!”葛兆田也来了犟脾气,一拧脖子说:“他打我,我不打他?蒋介石打我,我也敢开枪!”戴副师长也不好再说什么,对他说:“那好,你先把俘虏押下去吧!”

  张灵甫的卫兵说:“你打死的那个有橡皮假腿的就是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74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陈毅司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战后,葛兆田听说国民党军74师师长张灵甫没有被活捉,而且他还知道了张灵甫有一条腿是橡皮假腿,是在江西高安战役中被炸断的。葛兆田这时猛然想起,他打死的那个有橡皮假腿的敌军官是不是就是张灵甫?但他又想起了戴副师长的话,怕受处分,再加上战事紧张,顾不及多想,所以就把这个疑团藏在了心底。

  在葛兆田抓获的俘虏中有一个叫朱凡友的,是张灵甫的卫兵。孟良崮战役后朱凡友当即参加了解放军,和葛兆田成了亲密战友。两人同在一个班,一同打到上海,打过鸭绿江,最后一同驻防内长山要塞区。闲时一说起孟良崮战役来,朱凡友就说:“那时你真厉害,一打枪吓得我们都麻了腿儿。”葛兆田说:“谁叫你们不投降!”朱凡友对他说:“那天你打死的那个有橡皮假腿的就是张灵甫,怎么不向上级反映一下?”葛兆田听了,才知道自己果真打死了张灵甫,藏在心中多年的谜团终于揭开了,但是心中仍想不明白,当时为何戴副师长说:“你为什么打死他?我要处分你!”于是,张灵甫被击毙的真相深藏在老人的记忆里。

  对于张灵甫的死,当年国民党方面为了稳定军心,曾大张旗鼓地宣扬张灵甫是“杀身成仁,为党尽忠”,说什么“灵甫见大势难支,乃召集各部长官至山岩指挥所当众宣誓,决心以死报国,然后率部从容步出指挥所,自杀成仁”。蒋介石更在其《痛悼74师檄文》中说该师“饮水断绝,粮弹绝尽,全师孤立,四面受敌,即在阵地相率自戮者计有师长张灵甫等高级将领20余人,悲壮惨烈”。

  陈毅元帅曾亲手为他颁发过奖章

  1956年,已是副排级干部的葛兆田不要组织照顾,志愿带领全家人从部队返回家乡参加农业生产,担任民兵连长达26年之久。1980年,葛兆田看到村北的玉皇山荒凉一片,寸草不生,很是可惜,就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公职,搬上了玉皇山搞绿化。经过20多个春秋,葛兆田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毅力,栽植大小树木10万余株,育成山林近20公顷。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了“花果山”。老人因此也被评为“绿化标兵”。

  如今,葛兆田老人已是82岁的高龄了,定居在山东省宁阳县东庄乡葛家庄。老人现在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回首往事,老人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老人是1944年参的军,先后在八路军铁路中队、鲁中军区、华东野战军8纵23师69团1营2连和志愿军26军服过役。老人一生经历大小战斗30余次,3次负伤,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并被评为“战斗模范”、“纪律模范”、“劳动模范”和“党员模范”。陈毅元帅曾亲自为他颁发了奖章。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0-10-31/6580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11-01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