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这张“全家福”缘何少了毛主席的身影?

这张“全家福”缘何少了毛主席的身影?

下载 (2).jpg

“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谁把我的信带给他,把他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这段杨开慧写于1927年与毛泽东分离后的话语,透露出她对毛泽东的爱恋及思念,此时距离她牺牲仅有10个月。

当这份手稿在杨开慧故居被发现时,毛泽东已离开人世,终究没能收到爱妻的家信。现在,作为全新亮相的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新增补的史料之一,这段文摘刻于铜板,陈列于展示墙上。

下载 (1).jpg

文摘下方另一份泛黄的书信,是杨开慧1929年写给堂弟杨开明的《给一弟的信》手稿复制件,信中她得知朱德夫人被国民党残忍杀害后,希望能够托孤。但这份“遗嘱样的信”同样直到1982年才重见天日。

两封未寄出的家信,字里行间立体饱满地呈现出杨开慧作为革命者、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在生命中最后三年的内心世界。

此外,陈列馆还保存着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照片,这是杨开慧1924年在沪期间,和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的合照,也是这个家庭唯一留存的全家福。大家可能感到好奇,明明是全家福,照片中为什么却少了毛泽东的身影?其实,当时一家四口都在现场。但由于中共中央有严格的纪律规定,所以毛泽东当时即使身在现场,也最终没有入镜,这也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下载.jpg

1920年冬天,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婚后二人互敬互爱,甜甜蜜蜜。1924年,年仅31岁的毛泽东来到上海,除了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负责组织部工作,还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任秘书处文书科代理主任和组织部秘书等职。1927年,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

这一次毛泽东走后几乎一整年杳无音信,终于在1928年10月,杨开慧收到了毛泽东用暗语写的一封信。这让杨开慧激动万分,丈夫他还活着!她百感交集地写下了《偶感》一诗,“兹人不得见,惆怅已无时”,深切地表达了她对毛泽东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这封信之后,杨开慧再也没有收到毛泽东的任何信件。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万般无奈下,杨开慧只能用写日记的方式,排遣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助,但又怕日记落入敌人手里,只能每次写完就藏到卧室后墙的砖缝里,这一藏,就是52年。可惜当这些手稿被世人发现时,毛泽东已经离开人世,他终究没能收到爱妻这份沉甸甸的思念。

1930年11月,杨开慧壮烈牺牲,12月,毛泽东从报纸上惊悉杨开慧殉难的噩耗,肝肠寸断,仰天长叹:“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57年,毛泽东写下脍炙人口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将杨开慧比作“骄杨”并解释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思念达到了更深、更广的境界。

当时他们谁也没想到,1927年的这次分别竟成永诀。他们一家想要合照一张真正全家福的心愿,后来再也没有能实现。

岁月流逝,斯人已去,这些未曾被寄出的信件,这张“不完美的完美全家福”,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代代相传;革命家庭为了革命牺牲一切的精神,激励着更多人在新时代建设的道路上永远奋斗。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0-12-29/6687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12-29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