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对毛主席哲学著作情有独钟,八十多岁还能全文背诵列宁的文章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学者。他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多方面的丰富知识。说他是共产党内少有的学识渊博者之一,一点也不过分。陈云的学习精神、学习方法,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酷爱学习
1986年4月,陈云曾题写“闻鸡晨舞剑,借萤夜读书”十个字。这十个字,实际上也是陈云自己终生酷爱学习的写照。
陈云因家贫,幼年和少年没有接受多少正规教育,但陈云酷爱学习,刻苦自学。他14岁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时,只有读书这一个爱好。上海是当时中国南方文化中心,而商务印书馆的文化氛围又十分浓厚,这为陈云大量读书创造了客观条件。那时,年轻的陈云除了从很少的薪水中省下一部分钱买书来读、利用书店的便利条件读书外,还借书阅读,后来他又到商务印书馆办的上海图书学校学习。广泛的阅读使他那时便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年轻的陈云关注政治局势,因此阅读了不少政治方面的书籍,由此接触并相信了三民主义。后来,他读了许多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认定马克思主义讲得比三民主义更有道理,便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最后信仰了马克思主义,终生不改。此后,陈云除了仍然学习、掌握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外,始终把自己的学习重点放到马克思主义上。最终,他不仅成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多方面的重要贡献,而且他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在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乃至在人类经济学科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陈云学习马克思主义,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坚定共产主义者的阶段。陈云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通过读书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后,立志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引,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而奋斗,于1925年八九月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云后来写自传时曾写道,那时他的“入党动机显然由于罢工运动和阶级斗争之影响,此时看了《马克思主义浅说》《资本制度浅说》,至于《共产主义ABC》还看不懂。这些书看来它的道理比三民主义更好。”但那时的陈云还没有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陈云在领导工人运动、参加领导基层党组织工作中,感到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有必要,加上中共上海党组织也积极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因此,从那时起,陈云开始系统阅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他主要钻研的一本书是《共产主义ABC》。通过阅读这本书,陈云较为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原理,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思考,使他认识到了无产阶级只有推翻剥削制度,建立新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才能最终解放人类。
那时,上海共产党组织办了一种党内流动培训班,培训党员,主要任务之一是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有教师来培训班辅导。每次党内流动培训班开班,陈云都主动报名参加。从1925年入党开始,到1926年上半年,陈云先后参加了20多次党内流动培训班的学习。在培训班中,陈云在教师辅导下,系统而深入地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马列著作,也学习了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等书。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和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陈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写出了不少有一定深度并能有效指导实际的文章。
第二个阶段,是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阶段。陈云有整块时间集中精力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在1935年以后。这一年的5月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纵队政治委员的陈云,奉中共中央之命,先到上海,后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失联后中共中央的情况。完成这项任务后,陈云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继续留在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不久进入列宁学院中国部学习。陈云在那里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国际共运史、俄国革命史、工会运动、农民运动、政治斗争及武装斗争的策略。他对这次集中学习的时间十分珍视,学习格外刻苦,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当年,与陈云一起在列宁学院中国部学习的,还有陈潭秋、曾山、孔原、滕代远等人。陈云在他们中间以读书最用功著称,因此他的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曾获得学习“突击手”称号。学习结束后,陈云曾受命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讲授党建和工会建设课程。讲课,不仅进一步锤炼了陈云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他的口才,而且促使他进一步学习。这段时间,是陈云学习马克思主义时间、精力最集中,下的苦功最多,学习也更加系统的时期。这段时间的勤奋学习,使陈云更加完整、系统、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三个阶段,是陈云学习马克思主义更加系统化,马克思理论更加丰厚、扎实,并且结合中国革命历史经验,对中国革命问题有深入而正确理解的阶段。1937年11月,陈云到延安,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陈云担任中组部部长。第二年,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学习问题的决议,要求全党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学习竞赛,由此全党掀起学习运动的高潮。酷爱学习的陈云热烈拥护中央这个决定。六届六中全会后,陈云在中央组织部带头学习。他曾在纸上写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陈云确实是按照这十个字做的。在这个时期,他白天处理公务,上山搞生产,晚上刻苦读书,从不间断。在这段时间里,陈云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著作通读多遍,每读一遍,都用心把自己的新体会记在笔记本上。陈云这样反复、刻苦、系统、深入地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使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毛泽东著作的精神实质和立场、观点、方法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更深刻的把握,对中国革命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可以说,这个阶段是陈云学习的高峰时期,是陈云学习最刻苦,收获也最大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大部头著作《资本论》,陈云就是在那个时候通读的。陈云自己说,他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结合中国革命经验教训进行思考,“从思想理论上把王明的一套‘打倒’了”。毛泽东对陈云本人刻苦学习精神更是十分赞赏,曾说:“陈云同志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
陈云不仅自己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还对中组部的干部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机关干部每人每周要看几十页书,每星期六用半天时间进行学习讨论。他还在中央组织部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亲自担任组长,与大家共同研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政治经济学》《哲学概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马列著作,还请延安知名理论家来讲课。陈云办的这个学习小组坚持时间长,学习效果好,被评为中央机关的模范学习小组。1940年3月20日,党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肯定了陈云领导的中组部学习小组的经验,并且指出:“凡环境许可的地方,可依类编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每月开讨论会两次。”毛泽东还带头学习陈云组织学习小组的经验,于1941年9月26日在党中央机关组织了一个中央高级学习组,自己亲任组长,王稼祥为副组长。后来,中共中央还组织了一个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毛泽东担任组长,陈云参加这个研究会后,毛泽东提名陈云担任该会副组长。
第四个阶段是在“文革”中,陈云通过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而对一些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1969年下半年,陈云突然接到通知,让他“疏散”到江西省“蹲点”。对此陈云有思想准备。他的打算是:利用这段“蹲点”时间,再次集中时间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自己订了一个严格的学习计划,因此,在离京前,陈云带上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资本论》《列宁全集》《列宁选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唯一带上的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是《鲁迅全集》,因为陈云酷爱读鲁迅的著作,带上鲁迅著作,是为了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间隙读一点儿鲁迅的书作为调剂。此次系统自学,陈云用功颇深。在近三年的时间里,陈云住的屋子外边“文革”时期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屋子里边的陈云则端坐桌边一丝不苟地读书。他不仅用铅笔在马克思主义原著上画上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而且坚持记笔记,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陈云这段时间对学习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子女去看望他时,他谈得最多的是学习,也要求子女学好理论,特别是学好哲学。他和子女通信,写的最多的也是学习,并且对他们的学习提出具体指导,要求他们不仅要读马列经典,还要订阅《参考消息》《人民日报》,以便于了解国际形势和中央的政策。听说子女读书有进步,他分外高兴。
在江西的日子,陈云是带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重要问题的思考,为了寻找正确答案而系统学习的,因此,他这一阶段的学习更加深入,对许多重要问题的思考也更加深刻。1977年9月28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一周年,陈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一文,其中就包含着他在江西刻苦读马列著作时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思想作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问题的思索成果。他在文章中说:“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正是通过在江西深入研读马列著作并结合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陈云才写出如此深刻的文章,并成为中国实现重大历史转折的重要文献。
◆1977年9月28日,陈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成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仍然保持自己酷爱学习的习惯,他此时更加关注对许多新学科的了解,努力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
陈云离休后,仍然保持热爱学习的习惯,不仅经常研读马列重要著作,而且一直保持每天必看《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和一早一晚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习惯。晚年,陈云患有眼病,自己阅读书刊困难了,就请身边工作人员念。薄一波生前曾评价陈云:一生勤奋学习、尊重实际。这个话是客观的。陈云的一生确实是酷爱学习的一生,终生学习的一生。
学习有道
陈云在长期自学中,正确掌握了学习规律,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他学习效率高,理解深,理论水平提升快。陈云渊博学识的积累,与他正确掌握学习规律并有一套科学学习方法分不开。
一、学有重点。陈云学习,并不是一下子读很多方面的书籍,读书也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学习的重点。他学习的重点,是哲学。对陈云学习情况了解非常多的陈云长子陈元说过,父亲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情有独钟,把“学好哲学,终身受用”作为学习的总则。他认为学哲学就是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他有一句口头禅,哲学学得不好,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陈云不仅刻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书籍,还花了相当大的功夫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延安,他认真研读了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著作。陈云在研读多遍《论持久战》后,不仅从心里佩服毛泽东军事、政治都行,而且从这篇著作中体会到了辩证法。陈云撰写的理论文章和发表的演讲中,就充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这就是陈云通过学哲学,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结果。经过对马克思哲学著作和毛泽东哲学著作的深入研读,陈云体会到一个核心点:实事求是。对于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陈云进行了深入思索,最后形成了15个字的体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他曾说,这15个字,前9个字是唯物论,后6个字是辩证法。陈云在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就是运用自己深刻体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提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陈云不仅自己努力学哲学,还倡导共产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哲学。陈云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尤其要学习哲学,这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具体的革命工作和防止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的基础条件。陈云在1987年7月写的《身负重任与学习哲学》一文中说:“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陈云希望中央能够带头学好哲学,组织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的同志都来学习哲学,并把这个学习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
到晚年,陈云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仍然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学好哲学。他谈自己一生学哲学的收获,为身边工作人员学哲学指路子,教方法。可以说,陈云终身学习中,始终把学哲学作为自己的学习重点,从来没有改变过。
二、多方学习。陈云的重要学习经验是采取谦逊态度,从多方面学习,包括向他人学习,从实践中学习。陈云一生都是这样做的。陈云一生,除了读小学外,几乎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他全靠自学,而他的自学就建立在虚心的基础上。不管是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只要有学问,甚至在学习方面有一孔之见,他就虚心求教。可以说,陈云一生都采取孔夫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泛师论”态度。陈云虚心向毛泽东学习,几十年坚持认真研读毛泽东著作。陈云向专家学者学习,在延安时期,他曾把艾思奇等一批学有所成者请到中组部学习小组去讲课。陈云向同志、包括比自己职务低的同志学习,他办学习小组,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多听别人的学习体会。陈云主张,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就要向他学习。1948年,在东北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陈云曾要求共产党员虚心向旧企业中的人员学习知识和技能。这一年的8月,他在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干革命是内行,但办工厂是外行,这需要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20世纪50年代初期,陈云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向政务院的部长、副部长们提出一个要求:学习资本主义工业和手工业中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还要领导本部门的干部学习。
陈云还特别注重从实践中学习。他于1942年3月发表的《到什么地方去学习》一文,就特别强调要到实际工作中学习,理论结合实践。
◆《陈云文选》(第一版)1-3卷。
三、持之以恒。陈云在延安担任中组部部长时,经常向中组部的干部们讲一个词——“进长期大学”,就是坚持自学。他说:你现在二十几岁,活到六十几岁,还有四十年,学成之后,是头号“博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还说,学习随时可以进行,只要身边带上两本书。陈云的一生就是这样做的。他只要有一点时间,就拿起书来读,真正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在危机四伏的上海,在艰苦行军的长征路上,在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工作中,陈云总是随身携带几本书,有空就看。几十年下来,他的阅读量之大已经无法计算。陈云说过,学习要与懒惰做斗争;要反对“自高自大”“自称高明”“自我满足”和不愿学习或者对学习没有信心的倾向。这些话是对他自己学习经验实实在在的概括。
四、重点精读。陈云主张读书要有重点。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他都作为自己的重点书目,反复阅读,深刻体会。而对于马克思主义书籍,除了通读外,陈云选择其中经典著作作为学习重点,反复研读。陈云不止一次通读《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以及斯大林的著作,而对于其中的许多重要著作,他则长期、反复研读,这样做的结果,使他对这些重要著作不仅理解极深,而且能背诵著作中的主要内容。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时隔十多年,仍然能讲出各主要段落所包含的基本观点。1989年春夏之交,他在会见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时,不仅把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包含的基本观点完整讲述出来,甚至达到几乎全文背诵的程度。要知道,那时的陈云已经八十多岁了。
五、循序渐进。陈云认为学习应根据“各人的程度不同,环境不同,读书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像我们这样没有什么底子,各种知识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实实做小学生。要将现有的主要教科书一本一本地读,既不是弛怠,也不用着急,一步一步来。可以每个星期读三四十页,每字每句都要读懂,不懂的就要认真请教”。陈云读书,从不随便乱读,更没有读了一半就放下的情况。他读书有选择,选定的书,就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每读一本书,他都用心反复细读,联系实际认真思考,还要写读书笔记,记下自己的体会。这样,他读书记忆深,理解深,积累知识反而又快又扎实。陈云所以成为共产党内学问很高的领导人,与他这种读书方法有极大关系。1939年,他在《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中介绍这些经验时写道:学习要做笔记,要一边聚精会神读书,一边认认真真思索,一句一句地弄通,不要一知半解,要达到融会贯通。
六、制定计划读书。陈云读书,总是根据自己的工作、休息时间,安排科学的读书计划。定了计划,就严格按计划实行,雷打不动。“文化大革命”中,陈云挨批挨整,虽然没有被打倒,还可以出席中央高层组织的游园活动,还可以上天安门,但已经不让他工作了。陈云对自己的处境十分清楚,他对家人说:看来中央不会再让我工作了。我准备集中时间看书。他自己订了一个五年计划,集中读马列的书和毛泽东的著作。定了计划后,他就照着去做,果然完成了自己所订的读书计划。后来,陈云曾对邓小平说起这件事,邓小平说,这也是一种胜利。
七、学以致用。陈云曾对身边工作人员曾宪林说过这样的话:“学好哲学对工作、生活都是很有用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好的方面坏的方面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才会少犯错误。”陈云的这些话,强调的就是读书要独立思考,学以致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是陈云指导工作的原则,也是他读书的重要经验。他读书,从来不把书中所说当作教条到处套用,而是结合实际,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领会书中阐述的基本原理,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去解决现实问题。
陈云读书,是为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陈云强调的重点是先读懂书,然后再联系实际。他说:如果书还没有读懂,就急于去“联系实际”,会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读懂就是消化。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会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具体经验提高到一般理论,再拿这种一般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陈云按照这个认识,运用学到的理论解决重大问题,提出许多正确的观点、主张。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做出我军不能在南满全部撤光而应坚守临江的决策,就是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四保临江”之役,使我军对国民党军队形成前后牵制之势,最终争取到了军事主动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云不仅提出了注重综合平衡等一系列经济理论观点,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领导之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个设想不仅在当时为中国搞活经济指出了正确方向,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理论素养。改革开放之后,陈云认真思考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的“笼”“鸟”关系说(即,搞活经济是对的,但必须在计划的指导下搞活。这就像鸟一样,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合适的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总要有个“笼子”),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2-04-24/7504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