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戈里:教科书里缺失的中国革命史真相:红军为什么能绝境逆袭?
大家好,我是乌鸦。
关注乌鸦B站账号和视频的朋友们可能还有印象,2020年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期间,我们请到了著名军史研究学者、长篇纪实文学《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再版)作者高戈里老师,为大家呈现了多期精彩内容。
高戈里老师在节目后却注意到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问题。
他谈到,他发现在视频中,几次出现满屏的“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一类弹幕。
“这就奇了怪了!”
因为,“我讲的事,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史实;我讲的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可为什么观众这么生疏呢?
进一步观察发现,有些弹幕反复提出,要高戈里老师“多讲讲历史教科书没有的”。
这就更加奇怪!
因为“教育法规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是唯一正确的历史观,这是列宁说的”。
那么原因有四种可能:听课走神,授课乏味,课本抽象,课本缺失。
高戈里老师找来了2007年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翻看,发现居然真的是“最不可能”的“课本缺失”!
高戈里老师将其中危害甚大的典型缺失归纳为缺失“五史一观”:
1、缺失展示土地革命社会根源的基本史实
2、缺失展示红军逆势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史实
3、缺失展示国民党抗战丧师失地制度性根源的基本史实
4、缺失展示解放战争摧枯拉朽战斗力之源的基本史实
5、缺失揭露“联合国军”虚伪本质的重要史实
6、缺失对唯物史观的正确阐释
高戈里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历史教科书缺失“五史一观”开门揖盗的史学教育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尽快认真解决,我们将失却解读中国革命史的话语权,危殆几代人的历史教育,并最终撼动新中国的历史根基。
今天给大家带来第二讲:历史教科书缺失展示红军逆势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史实。
1
上一讲讲到了为什么要搞土地革命,这一讲的重心则是怎样搞土地革命。
2007年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讲述土地革命,突出的是“根据地”,分别介绍了创建根据地、巩固根据地、扩大根据地、保卫根据地几项内容。
但实际上,关于土地革命,更深层的问题是: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在白色政权之间得以生存?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回答是: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毛泽东这一主张,一度受到共产国际的质疑。
其中,1928年6月,在莫斯科近郊五一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共产国际的领袖布哈林这样说过:
“新生的中国红军只能在分散和游击中生存,今天在这里吃鸡,明天到那里吃鸡,以免把一个地方的母鸡给吃光了。”
当然了这是俄罗斯式的幽默。实际上他是讲的大部队的给养问题。
当时中共中央,特别是海归派的中央领导,基于以往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示,曾多次给朱毛红军发指示,要求红军分散,不要集中。
到了1929年2月 “二月来信”,甚至叫朱毛脱离红军到中央来,部队分成分队,散到各地。
当时中央“海归派”,反对建立并壮大(毛泽东提出概念的)“正式红军”。他们有如下几个理由:
第一,认为目前不是革命高潮,红军集中在一处是会失败的;
第二,分散便于给养和持久;
第三,应该先建立苏维埃政权,然后方能有红军的组织。
1928年8、9月间的中央来信
他们这个思路,基本是参照这个苏俄十月革命的道路。
对此,毛泽东1928年10月5日的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做出了回应。
文中提出了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五个条件:
客观条件:
1.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
2.人民群众在北伐时期曾经广泛发动起来过的地区。
3.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
主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错误。
两项“主观条件”合起来说,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前面说到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注意,军队必须要冠有“人民”这个定语。
接着在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给中央的报告,名为《井冈山的斗争》(收入毛选),文中表示:
“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井冈山建军方针这“两靠”——一个是靠党的领导,一个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毛泽东不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问题导向出来的,基于的是各项现实背景。
背景一:大革命失败的最主要教训,是党没有掌握军队,尤其是不能掌握士兵。
背景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部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是国民党军队起义过来的,沿袭了一些旧军队的旧习惯。
比如说官兵对立,军官吃小灶,三金五皮(镜、戒、表,皮带、绑腿、靴、鞭、包) ,打骂士兵;又比如说雇佣制、薪饷制。
当时的薪饷制到什么程度呢?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部队采取募兵制,招兵买马,我给你发薪饷,你给我卖命。
这种办法呢,当时我军也沿袭了一些。
比如1928年2月中央专门有一个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兵士运动计划》,明确提出兵士月饷“现洋20元”。
提出以后,有些地方党组织就反对了,比如说广东,称这“是不可能的空想”。
1928年6月18日《广东省委常委扩大会兵士运动决议案》
但有些地方就实行了,比如说百色起义,1930年1月还专门有一份报告谈到了这个制度的实行,第一个月就发下了20块钱。
1930年1月《陈导民关于百色起义经过及红七军组织状况等问题给中央的报告》
背景三: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从5000余人锐减到七八百人,并不断有大量的开小差、离队的现象。
背景四:在北伐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些方法——宣传教育,振臂一呼,共产党员模范带头、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已经不怎么管用,光靠这些抓不住士兵。
北伐军中从事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在南昌合影
背景五:毛泽东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秋收起义失败以后,部队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他一路上就不断找干部战士谈话。
其一,毛泽东请教了武昌警卫团的排长韩伟,问叶挺部队的党组织是怎样建立的。
韩伟说:党支部建在团一级,团以下没有了。
问:部队有没有士兵党员?答:有,全团一共有18名士兵党员。
又问:你们互相之间认识不认识啊?答:不认识。
开国中将韩伟
其二,毛泽东发现,一团一连基本上没有开小差的,跟别的连队大不一样。
他就问一连的党代表何挺颖。何挺颖说是充分发挥了该连党员,特别是战士党员的作用。
这个对主席启发就很大。他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后,三湾整编的方案就逐渐地酝酿成了。
2
1927年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在毛泽东驻地(协盛和杂货铺,店伙计李立是中共党员)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扩大到连一级 ,开了一个通宵,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三湾整编方案。
三湾整编方案的内容包括这几个部分:
(一)整编部队
部队由师缩编成团,不愿干的去留自由,发给路费。
(二)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组织,包括前敌委员会
第一项工作是增补前委,特别是补选了一名士兵到前委,参加领导工作。
第二项是建立党代表制度,任命了13名党代表,并且给党代表布置了四项工作任务:一是领导连队党支部,二是领导连队士兵委员会,三是负责民运、发动群众,四是配合军事主官指挥作战。
第三项尤为重要,是“支部建在连上”。
关于这项工作的作用,罗荣桓同志在1957年9月有一个回忆。
他说,在1928年,井冈山的部队八月失败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带领31团的三营
下山去接应从湘南返回来的朱德带的28团,结果部队出去没多久就遇到敌人袭击
,部队就打散了;打散后第二天早晨一清查人数,发现只少了一个担架兵,结果他们回到井冈山的时候,发现这个担架兵已经回到井冈山上了。
罗荣桓《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
还有一个故事是宋任穷回忆的。
抗战初期搞国共合作,宋任穷奉命去拜访国民党第31集团军的总司令汤恩伯。汤恩伯闲谈当中就提了个问题。
他说有一点我一直不了解,你们八路军为什么打仗总打不散,打散了也能收拢回来?我们的部队就做不到。
宋任穷就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呐,我们每个连队都有共产党的支部,汤司令要是学的话,我们派人到你的部队,也在每个连队建立一个共产党的支部,保险你打散了还能收拢。
大家都哈哈一笑。
开国上将宋任穷
这个东西国民党它是不理解的。
第四项工作,是积极审慎地发展士兵党员。第一批发展了6个,其中3人牺牲1人脱离革命,还有两人,后来一个是开国上将(陈士榘),一个是开国中将(赖毅)。
陈士榘上将
赖毅中将
(三)建立士兵委员会,施行民主制度
士兵委员会当时主要是两项,一个是政治民主,一个是经济民主。
政治民主,包括:官兵一致,废除繁缛礼节;禁止打骂士兵,士兵有话语权,参与部队的管理,有监督军官的权力。
经济民主,包括:官兵平等,实行军事共产主义;废除薪饷制,然后分伙食尾子;账务公开。
宋任穷的回忆
(之后,又发展为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我们军队这套党领导下的民主制度的建设,它是在三湾改编中创立的,是在古田会议上确立的。古田会议之前,经过了一个曲折;古田会议之后,一度受过干扰。但根基未动。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这里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那么这条生命线的方针是什么?
毛泽东1948年1月30日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中指出:
“军队内部政治工作方针,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的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三大目的。”
那么井冈山创立的军队的民主制度,可以归纳包括以下内涵:
一、首要前提是坚持党的集中领导。
没有这个那就是一盘散沙,就是极端民主化。
二、政治目标是前述的政治工作“三大目的”。
这是要调动全体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调动少数人的。
三、制度内容是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这个是发展到解放战争以后提出来的。
四、组织载体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士兵委员会,特别是士兵委员会。
五、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古田会议决议》手抄本
说到民主集中制,这就要说到,我们党的民主、毛泽东创立的民主制度,跟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个区别我归纳为三大本质特征:
第一,最重要的民主权利是民众的生存权;
第二,最实在的民主载体是士兵委员会;
第三,最科学的民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3
那么最后我们还是要讲到,历史教科书在该问题上缺失重大史实以后,是如何开门揖盗的。
我们先来看07版的历史教科书。它没有三湾改编,没有古田会议决议;而是大篇幅地写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这个临时政府成立不成立,其实并不影响革命进程,但是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就不一样了。
2019年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对这个问题是有了修补,但三湾改编还是缺失。
那么,这个基本史实缺失以后,会带来一系列危害。
我只讲“两失”。
第一是对内会迷失建党建军的方向,第二是对外会遗失反霸斗争的制度自信。
对内之“失”,这里讲一个故事。
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重上井冈山的时候,对随行人员有一个考问。
1965年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图源:华声论坛)
他问道:“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是什么?”
大家异口同声:艰苦奋斗。
毛主席笑了,说你们再想想,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面,还差两点,要从制度方面想。
汪东兴一拍脑袋:“支部建在连上。”
汪东兴和毛泽东
毛主席继续说道:“在井冈山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
井冈山斗争时期士兵委员会旧址(图源:解放军画报)
如果把这个丢了,我们就脱离了群众,我们就迷失了建党建军的方向。
而对外之“失”,大家都知道反共反华势力,它对我们党的污蔑,很重要一条是说我们“不民主”,是“集权统治”,是“威权政治”,社会上也有人把偏离井冈山道路的一些行为,栽赃、归咎到共产党的旗帜上,于是呢,就丧失了制度自信。
实际上,我们的制度自信,正是我前面讲到的(人民民主的)三大本质特征。这三大本质特征,是远远超越了西式民主的,这就是我们的制度自信——试问还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士兵敢给军官提意见?
人民军队开展军事民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2-09-26/7773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