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淮海战役中的粟裕大将

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毛泽东

在战争指导和实践上,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1948930日,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的粟裕第二次来到了曲阜。第一次到曲阜是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部署济南战役。这次是部署即将进行的淮海战役,策划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早在八九月间,粟裕在筹划和指挥济南战役的过程中,就反复考虑济南战役结束后,华野的行动方向问题。一是经徐州以东地区南下,攻占海州、连云港、淮阴、淮安、高邮、宝应地区,削弱、孤立徐州刘峙集团,调敌出援,创造战机,打通苏北和山东的联系,获得华中人力、物力的更大的支援和交通运输的方便,为将来渡江作战创造有利条件。粟裕为这次战役取名为淮海战役。二是经徐州以西重返中原地区,配合刘、邓、陈中原野战军寻战歼敌,将敌人打至长江边各点固守,为我军渡江创造条件。当时参与讨论的多数人倾向于出徐州以东地区,打淮海战役。

济南战役结束的前一天早晨,即924日7时,粟裕给中央军委发电,建议进行淮海战役。粟裕在电报中提出:为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以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时,能得到交通运输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立即进行淮海战役。电报还提出了战役的阶段划分、兵力使用与主要歼击目标:该战役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另加一个纵队),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进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

这是淮海战役的首次提出与设想。有人说,粟裕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在战争指导上,他常常在认识上居于领先地位,在实践上又走在前列。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第二天就复电,同意举行淮海战役。复电中说: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并估计黄百韬兵团即将回到新安镇地区,因此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101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著名的《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确定淮海战役的作战任务主要是歼灭徐州刘峙集团主力一部,开辟苏北战场,使山东和苏北打成一片。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阶段攻歼海州、连云港等地之敌;第三阶段可设想两淮(淮阴、淮安)方面作战。并要求华野采用济南战役攻济打援的兵力部署模式,在战役各个阶段,均以一半兵力担负钳制与打援。这个作战方针与部署,就是史学界常说的小淮海战役

在《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电报中,毛泽东还指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即率部攻击郑(州)徐(州)线,牵制孙元良兵团,以配合华野在徐州方面作战。于是,刘伯承率中野两个纵队在豫西与张淦、黄维作战,把敌人引向桐柏山区;陈毅、邓小平率中野主力于1022日攻克郑州,24日收复开封。经中央军委同意,于30日进至萧县地区,对徐州——宿县、徐州——砀山两线相机行动,配合华野作战。

粟裕分析战场态势,战役的规模比原来设想的要大,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将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这样,两大野战军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体制,才能统一作战指导思想,协调作战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大野战军的整体威力。按照惯例,在一次战役中,几支部队联合作战,一般是主要方向上的指挥员指挥次要方向上的指挥员,兵员多的指挥员指挥兵员少的指挥员。初期参加淮海战役的部队,粟裕率领华野16个纵队(其中有暂归粟裕指挥的中野第十一纵队),陈毅、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4个纵队,配合华野作战,淮海战役总指挥应由粟裕担任。然而,粟裕在中央军委、毛泽作出由谁统一指挥的决定以前,即于1031日向中央军委发出建议电:“……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此时陈毅、邓小平(刘伯承尚在豫西)已经到达郑州前线,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也在关注淮海战役中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的指挥问题。粟裕的电报来得正是时候,毛、周、朱当即研究同意。11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复电指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粟裕后来说:这就从组织领导上明确了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上进行战役协同。这是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决战的一个重要条件。对此,史学家予以高度评价,粟裕曾两次让贤,这次又为顺利解决南线决战的指挥问题作出重大贡献,再次表现了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

11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领导和指挥淮海前线作战和支前工作。

11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野战军歼敌47万,全国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解放军已在全国范围内,在数量上、质量上、技术上都占优势。

华野当前之敌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敌第四十四军已撤离连云港、海州,向驻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靠拢。解放军立即进占海州、连云港。原定攻打海州、连云港计划已无需进行。驻守台儿庄、贾汪地区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即将率部起义,解放军可以顺利通过其防区,威逼徐州,并切断黄百韬兵团向徐州逃跑的退路。

张震将军说:战场形势的发展,使我们连休息、吃饭的时间都忘记了。11月7日晚上,华野指挥机关转移到临沂以西的码头。粟裕和张震接着白天的话题,又进行了彻夜长谈。粟裕十分兴奋地说:现在东北全境已经解放,解放战争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仗怎么打,怎样能更快地给蒋介石以决定性的打击。他们根据当前敌情和全国战争的形势,分析蒋介石可能采取的方针,我未来应采取几步作战方案和利弊得失。他们认为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必须当机立断抓住战机。虽然夜已很深,寒气袭人,粟裕奋笔疾书,给中央军委、陈邓、华东局、中原局起草电报,字字斟酌,反复修改,定稿时已是日出三竿了。粟裕和张震郑重签上名,让发报员即刻发出。这就是著名的齐辰电。张震后来谈到齐辰电说:在起草这份电报的过程中,我深为粟裕同志的深谋远虑所折服。此电中心问题是分析:将敌人主力抑留在江北逐次歼灭有利,还是将其赶过江南留待将来歼灭有利?如果歼灭黄百韬兵团后挥军南下淮阴、淮安、宝应、高邮地区,则可能把敌人赶过江去;如果西攻徐州,不仅抑留了徐蚌间现有敌军,且调动黄维之十二兵团拼命北上,以解徐州之围。粟司令不仅想到了下一仗下两仗该怎么打,而且想到了我大军渡江后在江南的仗该怎么打,而且想到了全国解放后江南各省的恢复问题。

这是粟裕在淮海战役初期向中央军委提出的第三条重要建议。中央军委于9日深夜复电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把原来以歼灭徐州右翼集团敌军为主的目标,扩大到求歼徐州国民党军主力,把原来仅限于两淮、海州地区的作战,扩大到了徐州、蚌埠地区,也就是史学界所称的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

军情紧急,果断将中央军委确定的淮海战役发起时间提前两日

1030日,中央军委和陈毅、邓小平已复电华野,同意118日晚发起淮海战役。可是116日晚,粟裕却果断地将淮海战役发起时间提前两日,决定在116日夜间打响。当天19时至21时,他将决定上报中央军委和陈毅、邓小平等,同时下令部队执行。有人为粟司令捏一把汗,因为就在不久前,中央军委给中共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饶漱石打来电报,莫明其妙地严厉批评华野前委代理书记粟裕执行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及在军队中开展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失去主动性,落在一切兵团之后。现在粟司令又未经中央军委同意,擅自改动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很可能被认为无组织、无纪律行为而再次受到批评指责。饶漱石找粟裕谈话,希望他坐下来马上给中央军委写个检讨报告。粟裕对中央军委的批评既不申辩也不马上就写,他说:这个检讨报告迟早是要写的,等打完这一仗再说吧。

当时军情紧急,刻不容缓。蒋介石于113日和4日,分别派许朗轩、顾祝同到葫芦岛、徐州具体部署徐蚌会战,决定放弃海州、连云港,固守徐州,集结兵力于津浦路徐蚌段,作攻势防御,以阻我南下攻势,掩护其加强江防及江南后方部署116日,又发现驻守海州的第四十四军有西撤新安镇,并归黄百韬兵团指挥的动向;驻在徐州东北台儿庄、贾汪等地区的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的共产党员何基沣、张克侠发动起义的要求也更趋积极。粟裕深切地感到,时不我待,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宜早不宜迟。粟裕后来说,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的机断专行,为争取战争的胜利所必须,个人得失,都顾不得去想了。

11月7日晚,中央军委复电:完全同意鱼(6日)戌电所述攻击部署,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其意见每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

中央军委的来电,肯定了粟裕的做法,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指挥大规模战役的一贯作风和统帅气度。

将淮海战役提前两天打响,实践证明是非常正确、非常英明的。它打乱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徐蚌会战部署,创造了分割包围黄百韬兵团的有利战机。在这两天时间里,在敌人毫无觉察的情况下,何基沣、张克侠率1个军部3个半师23万余人起义,徐州东北大门洞开,华野右路大军3个纵队迅速通过起义部队防区,切断了黄百韬兵团西撤徐州的通道。在这两天时间里,华野第一、第六、第九和鲁中南4个纵队,从海州、连云港方向转兵西进,对西撤的黄百韬兵团从后面紧追不舍。华野第四、第八纵队,沿陇海铁路北侧追击,直插运河东岸,与黄百韬兵团的先头部队展开激烈的拼杀。在这两天时间里,苏中第十一纵队、江淮军区两个旅沿运河西岸北进,挡住了黄百韬兵团左翼掩护部队第六十三军的去路。在这两天时间里,由贾汪、台儿庄地区南下的华野第七、第十、第十三3个纵队,同宿迁、睢宁北进的第二、第十二、中野第十一3个纵队,南北对进,直接威胁徐州,切断了徐州之敌与黄百韬兵团的联系。在这两天时间里,华野各部队不但歼灭黄百韬兵团1个军、2个师,黄百韬的兵团部和其余的4个军12万多人,被团团包围在以碾庄为中心的纵横只有10余公里的狭小地区。黄百韬兵团已四面楚歌活捉黄百韬,全歼黄兵团!

粟裕后来谈起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的决策,着重强调兵贵神速,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他说:如果再晚4个小时,让黄百韬窜入徐州,那仗就不好打了。

进攻黄百韬:先剥黄兵团的皮,再抽黄兵团的筋,后捣黄兵团的心。

粟裕指挥华野各部队的迅速进击和何基沣、张克侠的起义,引起了南京国民党统帅部和徐州剿总的强烈震动,他们惊呼:没料到共军行动如此神速!

为了挽救黄百韬,蒋介石匆忙调兵遣将,集中7个兵团共80万兵力,企图迅速击破运河以西之共军,救出黄百韬兵团,在徐蚌段实施攻势防御,摆开与我军作战的架势。

蒋介石的脉搏,粟裕在两天前就把到了。他在118日7时给军委、陈邓等的电报《对敌可能采取方针估计与对策》中说:蒋介石有采取以现在江北之部队再加由葫芦岛退下之部队,继续在江北与我周旋,以争取时间,加强沿江及江南华南防御,使我在江北仍有大量歼敌的机会。如能在江北大量歼敌,则造成今后渡江的更有利条件……”

此电发出的第二天,即119日深夜,中央军委复电: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如何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粟裕早有考虑,并及时调整了作战部署,他要先吃掉黄百韬兵团,再吃掉其他6个兵团,让国民党80万军队一个也过不了长江。

为了尽快吃掉黄百韬兵团,粟裕根据战场态势,及时调整了作战部署,用6个纵队包围黄百韬兵团,用7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用攻济打援的战法,在吃掉黄百韬兵团时,争取消灭一部分援敌。粟裕把指挥重心首先放在围歼黄百韬兵团上。

歼灭黄百韬兵团是淮海战役首战,战斗极为残酷激烈。开始的前3天,进展不太顺利,许多阵地要经过反复争夺,包围圈虽然日见缩小,但华野部队伤亡也不小。

经过冷静的具体分析,粟裕找到了战斗进展不快的原因:(1)敌人地堡、交通壕结合,不易爆破,再加连续反击;(2)敌人收缩一团,分割不易;(3)指挥不一,动作不协同,炮火无统一指挥。1114日晚9时,他召集担任主攻的6个纵队首长开会,调整部署,改进战法,明确指挥关系。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围歼黄百韬兵团是一个大仗、硬仗。黄兵团拥有5个军的兵力,战斗力中等偏上。现在黄百韬兵团已由运动之敌变为驻守之敌,我军仍然像打运动之敌那样猛冲猛打,在已有野战工事的敌军火力杀伤下,我军每攻一村,势必要费时费力,伤亡较大,进展不快。所以,我军的战法必须由运动战转为村落阵地攻坚战,改急袭为强攻,利用暗夜挖交通壕迫近接敌,逐村逐堡攻击;要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要集中炮火,组成数个榴弹炮、野炮、山炮群,对敌炮兵进行压制射击;特纵坦克大队参战。用战士们的话说:先剥黄兵团的皮,再抽黄兵团的筋,后捣黄兵团的心。在指挥关系上,粟裕决定,由主攻济南城的山东兵团谭震林、王建安(许世友因病休养)统一指挥围歼黄百韬兵团的6个纵队。

随后,粟裕遵照毛泽东的电报指示,把指挥重心转向对徐州东援之敌的阻击作战上,华野指挥所西移到苏北兵团处双沟附近。华野在粟裕的指挥下,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以顽强的阻击和反击,死死地顶住了敌军。邱清泉、李弥兵团集中了最精锐的第五、第八、第九、第七十4个军的部队,动用几百门重炮和数十辆坦克,并以空军支援,强攻了3天,前进不到10公里。15日,粟裕到双沟的当天,顾祝同到徐州督战,刘峙决定使用总预备队第七十四军,抢占位于徐东战场南端的潘塘,然后从潘塘顺双沟公路迂回攻击大许家,在华野阻击部队侧背猛戳一刀,以打开正面攻不动的僵局。

与此同时,粟裕也看中了潘塘,它是徐州机场的门户,陇海铁路、徐淮公路两条交通干线的咽喉,是徐州国民党军的唯一交通命脉。粟裕命令苏北兵团的第二、第十二纵队,在双沟西面的房村,迎头痛击国民党第七十四军,直趋潘塘,形成了对徐州及其援军的侧击之势,迫使邱、李两兵团西顾徐州,不敢放胆东援了。

1116日,华野6个纵队,在谭震林、王建安的统一指挥下,按照粟裕制定的战法,向黄百韬兵团发起总攻击。

战斗到22日晚上,就全部彻底干净地消灭黄百韬的兵团部和第二十五军、第六十四军残部,黄百韬在逃窜时毙命,第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被俘。淮海战役首战告捷。

粟裕后来说:蒋介石有一个怪脾气,你要他一点,他连半点也不给你。如果你拿下了他的大的呢,他连小的也不要了。是的,蒋介石为了保住第四十四军,在该军从海州、连云港西撤时,他让黄百韬在新安镇等了两天,结果黄百韬兵团陷入重围。为了救黄百韬兵团,他又把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黄维等几个兵团集中在徐州地区作战。粟裕早在118日给中央军委的齐辰电中就估计到了,并做好了对策,要拿这个大的

准确判断逃跑方向,全歼杜聿明集团

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是中野围歼黄维兵团,华野不担任主攻,粟裕为什么最紧张?

粟裕后来说,华野第二阶段作战任务的变换,并不意味着任务的减轻。那时的淮海战场上,蒋介石的总兵力还有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黄维、李延年、刘汝明6个兵团,18个军,加杜聿明的剿总,总兵力尚有50多万,分别集中在江苏徐州、安徽蒙城和蚌埠3个地区。3个战场一盘棋,怎样处理好主战场与钳制、阻击战场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吃掉这三部分敌人,是关系到整个淮海战役能否全胜的关键问题。

黄百韬兵团被歼后,粟裕调整了华野的部署,将中野第十一纵归还中原野战军建制,调华野第七、第十三纵和特纵一部集结于宿县以南,准备参加对黄维的作战行动。华野指挥所率第十纵队南下至时村以西地区,做预备队。以韦国清、吉洛(姬鹏飞)指挥第二、第六、第十三纵阻击蚌埠地区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保证中野的侧翼安全。在北线,由谭震林、王建安指挥7个纵队监视徐州近郊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坚决阻其南窜,以确保南线战场我军的胜利。粟裕在第二阶段的战斗中,指挥华野一肩挑三担,能不紧张吗?

黄维兵团比黄百韬兵团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1125日被中野部队包围后,刘、陈、邓估计要3天才可以全歼。粟裕根据歼灭黄百韬兵团的经验,认为3天消灭它是不可能的。但时间也不允许再拖长。再拖长了,让杜聿明的30万人马从徐州地区跑出来,与黄维会合,仗就不好打了。粟裕与陈士榘、张震商量后,于121日打电话给总前委,并介绍用近迫作业打黄百韬的战法。刘、陈、邓决定,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调整部署,改进战法,立即使用华野之七纵、十三纵(预备队)加入进攻,其战法仍采用碾庄经验

1210日,陈毅打电话给粟裕,说歼灭黄维兵团可能还要7至10天。粟裕感到,中野、华野在南北相距不到60公里的地区内,分别围住了敌军的两个重兵集团,北援之敌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相距只有15公里,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带领装甲部队已到蚌埠,蒋介石还想从武汉白崇禧兵团调兵增援徐州。如相持日久,可能对我军不利。粟裕接陈毅电话的当日,打电报给刘、陈、邓并中央军委、华东局,建议再由此间抽出一部分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然后再集中华野解决杜、邱、李兵团。总前委同意并报中央军委,批准了粟裕的建议。华野在已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第七、第十三和特纵一部的基础上,再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率第三纵、第十一纵、鲁中南纵队和特纵一部,前往双堆集地区参战。5天以后,1215日,黄维兵团12万人全部被歼。

在围歼黄维兵团的过程中,粟裕度过极度紧张的七天七夜。那是在黄维兵团已被围住,杜聿明兵团未被围死的时候,中央军委指示华野全力歼灭李延年、刘汝明部。只要在宿县以东地区迅速歼灭李延年部,再将刘汝明部驱至蚌埠,黄维兵团就孤立了。尔后,中野和华野密切配合,再打一个歼灭黄百韬兵团那样的大仗,取得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粟裕看了中央军委的这个指令极度紧张,他对张震说:围歼黄维的战斗不可能迅速结束,北线7个纵队又难以围歼杜聿明。杜聿明和黄维相距只有五六十公里。黄维被围攻,情况紧急时,杜聿明可能倾全力南援,如果让他们打通联系,将给全局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势必影响歼灭蒋军主力于长江以北的战略意图。张震说,粟司令日夜守候在指挥所里,密切注视战局的发展,设想临机处置的方案,调整部署,及时转用兵力,度过了极度紧张的七天七夜。在蒋介石再三督促下,李延年北援到浍河曹老集、周家口时,被华野第六纵队堵住,血战5个昼夜,不但未能取得进展,反而遭重创。于是,他对蒋介石耍起了滑头,采取了宝塔式的进攻阵势,越往前投入的兵力越少。而且我军一动,他就后缩,结果没打上。1215日,黄维兵团被歼,李延年退回蚌埠。粟裕说:幸亏没打上,当杜聿明突围时我们才得以从南线抽调3个纵队,与北线的7个纵队,加上刚刚南下的渤海纵队,共11个纵队,一起参加兜围。在使用兵力上已经达到极限了。

粟裕曾这样说:我在解放战争的战役指挥中有三个最紧张的战役:宿北、豫东和淮海。而淮海战役中最紧张的是第二阶段。我曾经连续七昼夜没有睡觉,后来发作了美尼尔氏综合征,带病指挥。战役结束后,这个病大发作起来了,连七届二中全会也没有参加。

在第二阶段作战中,徐州杜聿明集团一直是粟裕最为关注的。黄维被围后,他分析杜聿明集团下一步行动有两种可能:一是固守徐州,一是突围。蒋介石后方已无机动兵力,固守待援可能性不大。突围的方向有三:一是沿陇海铁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南京)沪。三是沿津浦铁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粟裕分析,第三种可能性最大。这一带地形开阔,道路平坦,便于大兵团行动,同时可与尚在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相呼应,南北对进。粟裕后来说,虽然要遭到我两大野战军的强大打击,但是,敌人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走这一条路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兵力部署上,粟裕把重点放在敌人向西南逃窜这一方向上。

开始,中央军委是同意粟裕的判断和部署的。但不久又来电,指出徐州蒋军逃跑的方向以两淮或连云港方向为最大,指令华野必须马上有所准备务使敌人不能向这两个方向逃跑

粟裕说,这个电报使他左右为难。他再次对敌人突围的方向进行分析:走两淮,优点是可以避开我主力,但这一路河川纵横,要经过水网地带,不利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而且都是我老根据地,将陷入我地方军和民兵包围之中。向东走连云港,优点是可以迅速摆脱被歼命运,但要迅速解决3个兵团的船只和码头是非常困难的,如遭我尾击则会陷入背海作战的境地,有被全歼危险。粟裕虽然认为敌人不会由这两个方向逃窜,但中央军委明确指示,万一敌人真的从这两个方向逃跑,自己部署失当,个人贻误战机且不说,势必将影响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相信这个判断吧,如果杜聿明向西南走,与李、刘兵团相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兵团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一举两得,那就成问题了。经过再三分析比较,粟裕确认徐州之敌走两淮和连云港可能性很小。于是,他下定决心,把华野在北线的7个纵队部署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两侧,把注意的重心放在西南方向。

事实证明,粟裕的决心是下对了。1130日晚上,各条渠道的情报向粟裕飞来:敌人已撤出徐州,向西南方向逃窜。粟裕立即作出歼敌的部署,一面向中央军委和刘、陈、邓报告,一面下令华野11个纵队采取多路多层尾追、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击相结合的战法,于124日,全面兜住杜聿明集团30万人马于陈官庄地区。两天之后,全部歼灭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孙元良兵团。

194912日,粟裕在蔡凹签发作战命令: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11016时,全歼杜聿明集团。至此,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2-12-06/7900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12-07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