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为何暴涨暴跌?政府该做什么?
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为何暴涨暴跌?政府该做什么?
李昌平
在奥运会前,猪肉价格暴涨,政府急了,拿了很多钱补贴生猪生产。笔者曾经在南方周末上发文《猪肉价格如何宏观调控》,反对政府出手补贴生猪生产。笔者曾在2007年下半年预测奥运会后猪肉价格开始走低,至少跌去30%。2008年,笔者在基层工作的一个朋友在电话中报料:“老李,我一个朋友走南风运,养猪30头,政府为了鼓励他多养猪,给了他180万的补贴”。朋友在电话中非常肯定的说:猪价至少跌去一半。事实正如笔者基层工作的朋友所料,从2008年底开始,猪肉价格逐步走低,到现在一棵白菜和一斤猪肉等值了。如此暴涨暴跌,完全超出了我既往的经验。
今年年初的时候,笔者写文章说,《财政部长要关心母猪了》,并呼吁“政府要准备储备猪肉了”。但是,猪肉暴涨时,政府调控是积极的;猪肉暴跌时,政府调控总是磨磨蹭蹭的。这是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控涨不控跌!
据笔者多年观察,政府其实并不懂农产品价格弹性系数的意义,更不懂农产品价格的变化规律,宏观调控往往做事与愿违的事情。
生猪的价格弹性系数小于0.2,0.2=1/5,即:假如供给和需求的变量之差增1%,价格将下降5%;增10%,价格下降50%。反之亦然。猪肉价格对供需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很多鲜活的农产品都是这样的。
当猪肉价格暴涨时,一般情况下,政府最好不要作为。因为猪肉价格暴涨时,养猪是有利可图的,生猪生产在价格的引导下会自然恢复正常;如果此时政府出手补贴,无论是补贴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导致生猪生产非正常增长,注定数月后肉价会暴跌。在猪肉价格暴涨时,如果政府实在要有所作为的话,顶多可以在恢复母猪基地建设、生猪防疫和品种技术改良上做些事;如果政府手上有猪肉储备,可在节假日时放出少量的储备肉。
当肉价暴跌时,一般是两种情况所致,一是需求锐减,往往是猪传染病和与猪相关的传染病流行所致;二是供给锐增,往往是政府补贴刺激生产后的结果。这个时候,政府所要做的是两件事情,一是消除消费者的恐慌,努力使消费恢复正常;二是适当储备猪肉或增加猪肉出口。
补贴养猪大户、奖励工厂化养猪、奖励养猪大县、垄断性生猪屠宰、像储备粮食一样储备猪肉等等政策,都是不科学的、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和猪肉的价格弹性系数一样,很多大宗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弹性系数都在0.3以下,因此,很少的过剩或短缺(10%),都可能导致很大的价格波动(50%)。政府部门手上有权力,要是不懂这个道理,往往好心办坏事,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例如:当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的时候,大陆政府同意台湾香蕉等水果进入大陆市场销售,海南、广州等地的农民出售香蕉的价格立刻暴跌到0.3元/斤。再如,从1985年以来,大宗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增产减收”成为常态,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控量、增质”,以帮助农民“增价、增收”,可政府老是“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生产(增产),农民在农业领域的收入持续下降,全国各地砍了桃树种李树、砍了李树种梨树……折腾一直没有停止过,越调产量越高,越调越没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农民收入越调越低,甚至经常出现农民将政府主导种植的农产品堆满乡镇政府机关的群体性事件。每每出现这样的事情,政府官员和专家们总是怪农民不懂市场。不是分散的数亿小农不懂市场,是农业进入“增产减少”阶段后,需要有“技术(增质)密集+资金密集+品牌密集+组织密集”的政策,不应该长期坚持“调整结构+增加产量”的农业政策。再如,很多地方经常出现苹果、梨子、橘子等农产品卖2毛钱1斤的事情,政府常常采取的办法是奖励销售大户,这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因为总量没有减少、需求没有增加,价格是不会有明显上升的。正确的做法是:要么政府拿钱,补贴出口和加工,在短期内减少供给;要么政府适当补贴,引导农民将次品销毁,但这要有较高的组织化水平作保证。再如,我们每年都增加粮食补贴,美其名曰是“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其实“种粮补贴”和“生猪补贴”一样,是不可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因为越增加种粮补贴,粮食总量越多,粮食相对价格越低,种粮农民收入就越低。给种粮农民优质良种补贴才可能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再如,欧美国家农业非常发达,但在世贸谈判中,总是因为欧美国家不愿意放弃农产品高补贴政策而不欢而散。因为欧美国家给本国农业企业即使是很少的出口补贴,也可以在短期内导致他国(目标国家)市场的某一产品的供应量大幅增长,可以使他国(特别是落后农业国)的众多生产者(动不动就是数百万人或数千万人或数亿人)因为价格暴跌而蒙受巨大损失;反之,如果占有他国某种农产品市场一定份额之后,突然减少其供应,也可以导致他国市场该种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暴涨,使众多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者)蒙受损失。这种以很少代价导致别国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暴涨暴跌,并趁机控制他国该农产品产业链和市场份额的“市场竞争游戏”,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经常做的。如发达国家控制我国的大豆产业、永久占有我国豆制品市场份额和定价权,就是这样“自由竞争”得逞的。大宗农产品武器化将是未来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某些经济学家主张13亿人的中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粮食短缺,可能是将粮食等农产品等同于一般工业品了,对农产品的特殊性和风险估计不足。如果有一天中国政府接受了这些经济学家的主张,20%的粮食依靠国际市场,那对中国政府就没有安稳日子过了。
在我国,豆制品价格暴涨暴跌常态化了,猪肉价格暴涨暴跌也快常态化了,如果再来几个类似的暴涨暴跌常态化,中国经济和社会是会出麻烦的。政府充分认识农产品的特性,科学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慎重实施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对13亿多中国人很重要!很重要!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朝外北街蓝筹名座E-2-802室(100020)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n/2013-05-02/1116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