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三农

打印

乡级农民生产合作联社探索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中共兰考县委常委 何慧丽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仪封乡农民生产合作联社,已经于 2008 年 7 月 8 日,在仪封乡汤坟村隆重成立了。该联社由仪封乡 13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他们分别是: 土山小麦专业合作社、三合庄脱毒红薯深加工专业合作社、毛古金穗农副产品合作社、仪封园艺场种植专业合作社、老君营村养鸡专业合作社、张寨丰凯养殖专业合作社、坝头村振仪花生专业合作社、胡寨经济发展合作社、秦寨养殖专业合作社、野庄清江养鸡专业合作社、银生辣椒专业合作社、董庄无公害水果专业合作社、魏寨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等,总户数达 1098 户。 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 2007 年 7 月 1 日生效、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一周年后,开封市成立的第一个乡级农民生产合作联社,这在河南省,甚至中西部农业省份,都是一种较先行的探索。

显然,联社的主体力量——各分社理事长和联社理事们、社员们,是跃跃欲试的,因为他们的设想经过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他们就要在这个新的平台上试展身手了;而联社的倡导者、众多的支持者也将对其发展拭目以待。联社的成立,符合国际合作社七大原则中的第六条原则——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和合作, 专业合作社迟早会走上联合的道路,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联合社,其形成是必然的,是大势所趋。联社的成立,意味着兰考以“合作组织为纲”的乡村建设试验,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层次和阶段。

那么,乡级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的成立,其内在的生命力到底在哪里?她肩负着什么样的历史使命?乡级联社,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一、乡级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的内在生命力及其使命

早在 2004 年,我们就懂得“自下而上”地发育“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自助组织的道理。当时,我们从最基层的村社开始进行农民合作的试验——着力点在村社,着眼点在农民。然而,试验中所反映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在绝大部分村庄平时剩下“ 389961 部队”(即妇女、老人、儿童居多的意思)的状况下,村庄内部有利于农民合作组织成长的各类人才极其有限。 试验中发现:专业合作社有它的好处,就是把从事同一行业的基层农民组织起来了。但是, 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一个新生组织,其活动的开展、有关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得益于人才。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专业合作社都在村庄一级的层面上,农民合作的有效半径,基本上不能超出村社熟人社会。出村的也有,不过较少,管理也松散;相关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甚至营销人才都比较稀缺。规模小,从事领域单一,人才缺,这是现实中的专业合作社的缺点。村社熟人半径中的合作社,不管你怎么地腾挪移转,管事的还是那几个人。在村庄中稍有点见识的人,其判断、决策和管理对于合作社的发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是兼业化小农需要的是多样化、综合型服务,某一专业合作社满足不了农民的多重经济需求。 中国的大部分农民 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农民类似,其最大的特点是小农的兼业化经营。 作为农民生活基本单元的村庄,实质上成了在市场经济链条末端、以“兼业化”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一个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和生活的场所,而不是聚集能力强的扩大再生产的场所。大部分的农户基本上是种点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再栽几亩苹果树、葡萄树之类的经济作物;还要在家里养几头猪、养一些鸡;有的在农忙时候外出打小工赚钱,有的在家里经营点农资、开个日用小卖部什么的。对于一家农户来说,他既想加入水果合作社,还想加入养鸡合作社、养猪合作社,小杂粮合作社、农资合作社之类的。因为农户是兼业化甚至多样化经营,他需要综合性服务,单一的某个专业合作社从事服务领域单一,并不能满足其多重经济要求;也很难以几十户、上百户的规模有效抵挡市场风险。

今日以村社为单位的、仅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再生活的传统村社,很少具备进行合作的资本性力量,尤其是人才和产业资本力量,这就是中国当下的农村国情。搞综合社,在有条件的村庄还可以,在一般化的村庄,由于规模不大,人才缺乏,支付不起运作成本。所以,从实际出发,从乡镇一级的层面上,以专业合作社之间联合的方式,试着在超出村庄的层面上进行人才、市场、产业的整合,也许是一种有效的探索。这一点,引用联社理事长王继伟在联社成立仪式上的发言便可证明一斑:

“说句老实话,我们以前的专业合作社,在组织社员进行联合生产这一方面,起的作用不大,有些农民就不愿意合作。在养殖这一块,虽然大家能够合力购买饲料,但是数量很少,没有大的发展,不能与一些大的企业进行联合。在农副产品的产出上,咱这地块面积太小,产量不多,达到标准的成本太高,在市场销售方面有很大困难。从去年开始,经过七个合作社进行了联合购买化肥等的试验,大家总体得到了一些好处。从生产资料的成本来说相对减少了,福利相对增加了,风险相对减少了。我们于是想:如果要得到更大的好处和实惠,我们必须能够有更大的联合。我们要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在大海上航行时经得起波浪的航空母舰。”

这就是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可见,乡级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的成立,是专业合作社在实践中发展的必然产物。

胡寨经济发展合作社作为兰考县甚至河南省较早发展的专业合作社,成员有 108 户,成立于 2005 年 1 月。作为单个、孤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为本村胡萝卜、原木画的发展提供了相对规模化的制度保障,但是仍然由于规模小而难以抵抗市场风险,为农民带来的利益有限。于是,在胡寨经济发展合作社理事长王继伟等人的帮助下, 2007 年 1 月起,相继有董庄、魏寨、坝头、毛古、仪封园艺场、秦寨合作社成立了。从那时到现在,这七个合作社曾经进行过三次成功的联合:一次是联合购买氨基酸有机无机生态肥(莲花宝),使农民在用到放心肥料的同时,每吨节约开支 150 元;一次是七个合作社一起从河南省农业研究所引进红薯新品种 SG-K ,为社员每亩增加收入 600-700 元;一次是联合起来进行小麦良种培育,回收价格高出当地市场的 10% ,每亩增收 70-90 元。在实践中,他们认为如果把仪封乡所有注册的合作社联合起来,组成联社,必然会为社员带来更大、更多的实惠。于是,以王继伟为首的合作社理事长们开始经常在一起商量讨论,认为联合起仪封乡所有的专业合作社,建立起联社这个大的平台,在联合购买上和联合种植、深加工上,共同发展,集思广益,其时机已经成熟。

我们感到,在没有明显产业优势的普通乡村搞农民合作,专业合作社有可能存在的常态是:要么,任由上百户、几十户甚至几户的专业合作社自生自灭;要么,其自身的问题必然要在高一层次上、在发展中,在把百十户整合为成千上万户的规模优势中进行解决和发展。

乡级层面,是因缘于地理区位优势、经济优势,而天然形成的、高于村庄的中观层面。秦时设置百家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一个村庄大概就是百户人家,一般而言,在几个村庄的中心,大约像“亭”这样的地方,往往成了一个“片区”的中心,而大约几个到十余个亭的范围,便构成了乡一级的乡土范围。上述事例,可看到王继伟在操作具体合作事务中,发现了在乡一级建立联合社、整合资源的重要性。如果说村级是新时期农民合作的基本细胞体,而乡一级应该才算是由细胞体构成的一个生命体,或者类似于可以承担某种功能的生命器官。这里是强调了乡级层面的场域的重要性。

在联社成立的过程中,第一次有 13 个注册的专业合作社在一起开会,大家感到很有价值,因为以前他们几乎没有在一起认识和交流的机会(除了王继伟联系的几个合作社经常在一起交流沟通外)。他们即使只在一起开开会,也是一种“联合”式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彼此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各方资源整合。 13 个专业合作社在短短的 10 天之内,不断地进行交流,就有关事项进行措商,尽量在一些原则、内容上达成共识,他们自信地达成如下共识:

联社将成立种植组,在种子、农药、化肥及相关配套技术方面,为 1098 户社员提供优质便宜的服务;成立养殖组,在养猪、养鸡等新品种、防疫、饲料统购方面为全体社员提供优质便宜的服务;成立营销组,为具有一定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副产品进入批发市场、超市和与龙头企业接轨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联社将为各成员社提供一个培训、教育、学习的平台。

联社将在整合各合作社既有优势的基础上,一年内实现小麦、玉米等大综粮食作物的标准化生产,辣椒向 8000 亩左右努力,并实现筹建辣椒食品有限公司。在养猪、养鸡方面,数量上将在一年内增加五成,户数增加 100 户。红薯面积预计达到 2000 亩,并建立自己的粉条加工厂,树立自己的品牌。联社将引导农民以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加入联社,一年内使分社总数达 30 个。

联社成立后,将在政府的引荐下,试着与莲花味精集团进行合作;与沈天明小麦育种基地进行合作。也将会成为政府培训社会主义新农民的一个有效载体。

归纳起来,联社的成立,可以在高出村庄的层面上,加强合作社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强各专业合作社的实力,提高合作系统对外的谈判地位和交易能力,为成员社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联社的成立,必然有利于各专业合作社的人才、技术、市场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市场、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也有利于兼业化小农将农闲和农忙时节充分利用,提高种植和养殖收入的最大化。农民合作联社的成立,又可以规模化的形式,在政府和基层合作社之间搭建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和中介组织。

联社把一个乡里 10 余个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试图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尝试着走出一条把社会和谐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的新农村建设之路,这在河南省、甚至在广大的中西部农村,都是很可贵的试验性行动。其使命,以一言概之,就是在乡级层面上,以其统筹、规模以及综合服务优势,试着解决单个专业合作社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情。其生命力在于:专业合作社在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过程中,有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联合起来,整合、盘活乡村合作资源、以综合化促进农副产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从而希望与市场等系统结成良性关系的内在冲动和种种需求;换言之,有人愿意干,有事可以干,国家法规又允许,所以,她是有生命力的,有前途的。

二、乡级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的可持续发展

有生命力的东西未必会一帆风顺,未必必然存活。应然的东西并不就是实然的东西。乡级 联社作为超越基层专业合作社的高级形态,能否走出“教授卖大米遭遇困境”的无奈?能否破解“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的魔咒,使兼业化小农通过优势互补达到经济收入最大化?能否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的希望之路?

其实,合作社之间进行联合的探索,我们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摸索了。兰考农民合作的试验,作为有理念的有知识分子参与的乡村建设试验,早在 2004 年就开始了。早在 2006 年 7 月 25 日,三义寨乡南马庄村经济发展合作社、城关乡陈寨村经济发展合作社、架子乡贺村经济发展合作社、仪封乡胡寨经济发展合作社就试着成立一个联社,希望在信息共享上、资源整合上进行发展。事实证明当时的行动有点急躁,时机还不成熟。急躁在两方面:一个是这四个合作社相距太远,风土人情及出产大不一样,不具备在一个乡的地理范围内整合的优势;一个是从村直接跨到了县,没有按照村——乡——县的实践逻辑扎实地稳步推进。现在,在发展较多专业合作社的仪封乡成立乡级联社,应该是在试错后实事求是的、螺旋式发展的结果。

在联社通向发展的必然王国之途中,其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如下三个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列如下:

第一、以“农民主体”为原则,形成低成本的、有效的制度设计和管理。

联社的理事们、监事们,联社的社员们,是联社健康发展的主体性力量,“民办、民管、民受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农民主体”的含义。

前几年,我们在村庄内部进行农民经济合作的动员。因为以村庄为边界的农民合作社很少有剩余积累,再加上村庄历史地形成了“以‘公’树德、树权威”的舆论约束,所以,兰考前几年的村庄合作社大部分成为“非物质激励”的组织,合作社带头人大都成为不领工资的奉献者。乡级联社当然是以为基层成员社服务为宗旨的非赢利型经济实体,但需要强调的有三点:

一是她是农民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自主参与的一个经济自助组织,具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行民主管理、共同发展”的特点,遵循“自主、自愿、自办、自管”,“互助、合作、共赢、发展”的原则;     

二是她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是有着独立核算的财务收支业务的,其本身需要在一定经济积累之上的发展,她需要发展的经济基础用以支撑其日常运转;三是她作为“高级社”,是以基层“初级社”为基础的,但它有它的功能定位和结构型式,“初级社”和“高级社”之间是相对独立而互有关联的。所以呢,它并不是“初级社”的简单扩充和放大,而是以做好“初级社”做不成、做不好、做起来不划算的事情,促进初级社的发展。

根据这三个特点,我们考虑到如下低成本的制度设计和有效管理办法:

1 、管理机构的设置

在联社的初级阶段,凡加入的基层社理事长均天然地成为联社的联络人,从这些联络人中,民主选举出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推举出会计、出纳等工作人员。这样尽可能地从管理者的产生这一环节上体现“民办、民管”原则。从理事会成员内部,产生出“种植部”、“养殖部”、“市场营销部”主要负责人及其成员。初期运转过程尽量体现低成本运作的特点,一些具体事务的操作采取理事会、监事会一起开“两席”会议,以“一事一议”的办法,对具体问题,进行群策群议,分工解决。尽可能节约办公成本和做事成本。

联社的管理机构设理事会 8 人,其中理事长 1 人,副理事长 1 人,理事 6 人;监事会 3 人;会计 1 人,出纳 1 人。

联社采取二级运作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联社有联社与下属成员社二级经济实体,联社各成员社联络人的入股股份由联社进行统一管理与使用;各成员社管理各自社员的入股股份及其使用。

2 、利益分配机制

既然联社的经济含义是以农副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式实现分散的小农户与高度组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那么,联社是一个为成员社创造利润的非赢利实体,她应该是有财富积累的。联社创造的利润来自市场上对其在乡级层面上将农副产品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报酬。联社所创利润,其分配原则暂按“四三三”分配:即按交易量向成员社返还利润的 40% ;按入股向成员社返还利润的 30% ;剩下 30% 做管理费、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的成本。

这里特意强调对联社管理者、干事者的利益保障问题。利润分配的问题,要能够保障联社运转开来,又要能够做到尽可能地“公”。这要有保稳机制,还得要有激励机制,要让做事的人有干劲,愿意干,使其本身的价值从物质利益上能够体现出来,也要让联社外面的合作社乐意向联社靠近,以加入到联社里来为光荣。所以,联社在运行过程中,应该既体现合作联社分配机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3 、以文艺活动和培训教育的定期开展,培植合作联社的内生性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

四年前,我们率先在村庄内搞农民经济合作社的时候,发现村民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的巯离和乡村文化的缺失这两大问题,这成为农民在经济上难以合作的不利影响因素。为此我们不得不综合地对待农民经济合作的问题:在发育农民经济合作社的同时,发育促进村庄社会和谐的老龄协会、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秧歌队、腰鼓队和盘鼓队等文艺合作组织;同时,我们请了无数的专家、学者、技术能手,到合作社对社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内容包括合作社法规、电脑操作、养猪养鸡技术、无公害粮食种植、加工技术等。四年下来,我们发现,老龄协会的开展,乡村文艺队的组建,虽然花钱不多,风险也不大,但确实在加强农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认同感、信任感,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村民的社会福利性感受方面,作用非常大,这大大促进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联社的成立,其生存和发展除了决定于与经济利益相关的制度设置之外,从长远和根子上看,决定于乡村的有利于合作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生量如何。因此,联社有必要以各成员社文艺队为基础,培植反映联社价值文化的文艺形态,以此作为联社的文化象征符号。同时,有必要学南阳社旗小杂粮合作联社的经验,建立适合联社发展需要的培训机制,利用“双周课堂”、“乡土课堂”等形式,学习合作社法规、运作方法、合作业务、各种种植、养殖、加工技术知识,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等等。

社员们在学习中,交流中,必然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互助合作的自组织能力,学会在法律的框架下,在纵向合作、横向合作等各种互助合作层面上进行探索的道理和操作技术,学会开发自身各种潜力,把自己培养成适合联社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新农民。

总之,以文艺活动和培训教育的定期开展,培植合作联社的内生性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逐渐探索出联社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梯队建设,这是联社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二,以“党政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方式,为联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1、关于党政主导。

农民自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联社是政府贯彻落实惠及农民政策和项目的主要载体之一。 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经济机制,从制度上来说,不应该是“公司+农户”型的,而应该是公司、批发市场、超市等市场主体,加合作联社或上规模的合作社,再加农户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往往为了利益最大化而有损于农民利益。而联社由于拥有规模而具有的市场谈判权,会使利益向广大的农民生产方倾斜。所以联社的努力,是新农村建设中有利于农民的经济机制探索的一个方向。此外,农民合作联社的成立,又可以规模化的形式,在政府和基层合作社之间搭建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和中介组织,保障政府有关政策措施贯彻执行到位,并及时向政府有效反馈广大合作社和社员的意见和要求。

因此,党和政府作为社会公器,有必要在扶持农民合作联社上下功夫。党政部门对龙头企业的态度和政策,也应该用到联社上面。各级党政部门对龙头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等重点支持的政策,也应该适用于联社,甚至应多多向联社倾斜。河南省最近有个文件,要求5年之内有3成农民入合作社,要有一些规模性的产业品牌出来。政府有这个目标,就得出台一些有利于目标实现的优惠条件,包括相关法规、金融、政策、财政和培训等方面多种形式的扶持和优惠。

我曾去美国五大州考察过美国各类合作社状况。美国联邦和州政府 在为合作社提供注册、免税、项目资金和贷款等方面对合作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用。东亚小农国家和地区,合作社能够组织起来的第一推动力是来自政府的引导。日韩台农协体系的形成与运作,都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既有政府强力引导,也有农民参与,从而取得一定实效。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经验,可以作为联社可持续发展的借鉴。

联社成立之日,县供销社主要负责人也来了,谈到 兰考县供销社作为县里农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中流通领域的主体,愿意作为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的一个引领者,在使兰考县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孔书记也来了,认为兰考县工商联与“农联”也密切相关,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农业局、工商局等领导都认为有责任支持和关注联社的发展。可见,县乡党政各部门均希望能够起到承担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于联社的作用。

2 、关于全社会参与。

五年前,我们的知识分子、大学生,配合起来在村子里做农民合作,农民合作的事业这几年已经被政府认可,已经为法律的制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被基层的农民认可。所以,其实我们是推动了历史进步的。那时候发动的村级专业社,现在变为乡级联社;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当初的几个人、几十人,少数几个阶层的人,到现在党政主导下的几百人、很多机构和群体的力量都来参与。可见,全社会参与的广度会扩大,力度会增强。

在联社成立的时候,河南省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驻兰考办事处负责人前来参会。该公司已在兰考经营三年了,有很好的经营理念,比如向农民赊销无公害化肥,待农民收获粮食了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农民定购粮食,但是,苦于难以找到合适的有规模的农民经济主体进行有效合作。联社应该说可以以大合作、综合合作、多层次合作的方式与各种类似“莲花味精”这样的涉农企业进行低成本的项目洽谈与合作。

联社成立仪式现场和研讨会现场,都有大学、党校的教授、专家、以及高校三农社团的大学生们。兰考县团县委书记也前来表示祝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也发来了贺信。这些不同群体的力量会自始至终地关注和支持兰考农民合作事业和联社的发展,为联社的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智力支持、行动支持。

联社这个“婴儿” 出生以后,需要阳光、空气,需要食物,需要呵护和关爱,才能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地成长。任何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除了内因外,都是需要外因的,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有内在生命力的趋动,外部的环境又有所改善,那么,它会一步步地成长、成熟的;当然,肯定少不了“跌跤”、甚至掉到“陷井”里,那也没有什么,爬起来,总结教训,继续走就是了。

有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全社会参与,联社自然就有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希望在外部环境渐好的状况下,联社的同志们明白自己的优势、找准角色定位,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进行“三做”,即乡一级层面上有关种植业方面的种子、农药、化肥的统筹;有关养殖业方面的品种、防疫和饲料统筹;有关农副产品的规模性、标准化进入市场的统筹。这样,我们的联社就会越走越好,越走越快,越走越稳;就能为兰考、为开封、为河南、为中国的农民致富之路、社会和谐之路,探索出一条好路子。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n/2013-05-02/960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农业合作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