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建宏 来源:红色文化网 日期:2013-05-01 点击:
人民政协网
转基因农产品推广:宁保守,勿激进 |
|
|
2010-03-30 |
|
牛建宏
"转基因食品究竟有没有危害,现在还没定论,还是不选购的好,万一有事,就后悔莫及了。"3月26日,正在北京一家超市选购食用油的张先生对记者说。 张先生最后选择了一瓶标示"非转基因"的食用油,在他看来,超市大豆油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大豆加工的。 "转基因是啥东西?"旁边一位也在挑选食用油的大妈好奇地问。"超市既然已经卖了,应该也没啥问题吧。"她说。 "目前很多食用油和豆制品都是转基因食品,但转基因究竟对人体好不好,还不能定论。"张先生说。 但依据张先生的观点:少用为好。他甚至还引用了网络上盛传的一句"雷语":既然虫子都不能吃的东西,人能吃吗? 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特别提到"要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而在去年年底,由华中农业大学负责研制的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获得安全许可,这也是我国颁发的首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 在最近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与房价、物价、医改等热门话题一样,转基因水稻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转基因产品--尤其是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在中国似乎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同时,有关转基因产品的质疑声也接连不断。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此前曾表示,中国批准转基因作物将导致中国粮食主权沦失。因此,该组织紧急提请中国政府须立即冻结所有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审批。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当前转基因技术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转基因水稻技术的商业运作,也可能会增加一些不确定性。因此,国家在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方面,宁可保守,不能激进。 缘何质疑声不断? 尽管有研究者称"转基因大米不仅吃起来安全,对生态环境也是安全的"。但仍难解人们的担忧:安全证书的审批程序如何?实验室只能证明短期安全,长期食用到底对人体有无害处?甚至还有一些网络论坛发起了"反转基因主粮"的签名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就是这样的"质疑者"。他用"悄然"一词来形容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 因为这一过程确实十分隐秘:一家国外通讯社最早发现这个消息时,它被摆放在一家"几乎很少更新"的专业网站上,混杂在"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中,连经常登录的相关人员都没能及时发现。 "转基因稻谷的发源地美国尚未发布安全证书,而我国却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转基因谷类种植的国家,"有关专家"为什么能有那么多的理由来证明"转基因不存在任何风险呢"?"王执礼说。 在王执礼看来,部分转基因食品目前安全不等于将来也安全;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不等于今后的转基因也安全。 王执礼介绍,事实上转基因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从来没有消弭过,去年12月,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认定,种植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这一表态使得法国解除转基因玉米的种植禁令没有时间表。 在王执礼看来,13亿人的餐桌安全,不该是几个"隐身专家"关起门来研究就能随意决定的,尤其是,在事件发生后,某些专家和科研机构的发言人,以人民群众不懂得科学为理由,提出因为是新科技不需要对公众公开。 "这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论争,而是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背景的民族利益和学术良知之争,这势必给我国这个以水稻为主食的国家人民健康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和隐患。"王执礼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番茄、棉花、大豆等转基因作物已经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并且一度在防治病虫害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对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几乎所有国家都采取了谨慎态度。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特别是食品是否安全,大家都很关心。我认为对于转基因技术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有很多种转基因。"在3月5日的全国两会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育种权威袁隆平说。 在袁隆平看来,抗病抗虫的转基因食品,在推广时我们要持慎重态度。他表示愿意吃转基因抗病虫的大米,并号召志愿者特别是年轻人参与试验,为科学献身。 记者了解到,在全国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认知》的提案。 在提案里,致公党中央指出,许多认为安全的药物可能数年后才显示出隐患,如上世纪70年代的"滴滴涕",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健康,而转基因食物从1993年出现到现在仅10余年,并未经过长期的安全性试验,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致公党中央认为,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争执声音一直未曾停止,但又因其产品较少引起急性中毒等恶性事件,社会对其安全性的关注度始终不高,且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对其安全性还未真正知晓,甚至无意识地成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试验品。 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监管力度 "国家在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方面,宁可保守,不能激进。"王执礼说。 王执礼建议,建立转基因食品进入制度严格审查制度和准入制度和市场制度。"建议由国务院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牵头,汇集各方面的人才组成专家评审团,其中应包括农业专家、医学专家、法律专家、环境学专家、食品专家等多学科人才,对转基因稻谷的种植重新进行系统科学的严谨的论证,尤其是要经过大样本的医学实验,进行非常严格的评估。"王执礼说。 在王执礼看来,凡大面积推广转基因谷类种植决策前,应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集体审议,审议通过者,其准入证书应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小组下专家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并颁发,获准生产走向市场时,要注明为转基因食品,并告知使用时不良因素目前尚不明确,提醒消费者理性选择。 致公党中央建议,要重新高度重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及时对现有法规作出修改、补充和调整,使之在转基因技术及对外贸易上处于主动地位。 致公党中央还建议,我国也应推行相应的强制性标签管理方式。每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时都应同时附上一份详细的资料,标注包括该食品的构成、标记基因、特点及可能的危险性等方面的内容。 记者了解到,中国农业部网站3月15日发布"农业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问答",该问答说,2009年8月17日,农业部依法批准发放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综合评价认为,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和玉米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不过其产业应用尚需时间,因为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据农业部有关人士透露,截至目前,经安委会评审,农业部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棉花外,其余进口作物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农业部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
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应慎行
http://www.rmzxb.com.cn/jjsh/cjzx/t20100330_311425.htm
郑风田
自去年11月底农业部门颁发转基因水稻、玉米生物安全证书之后,有关转基因争议就持续不断,而今年1月31日公布的一号文件提出"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引爆国内对转基因空前的争论,这次两会上转基因也是最热的话题之一,既有数名委员联名提案要求禁止转基因主粮生产,也有委员提出转基因商业化挡不住,3-4年就要上餐桌。针对目前的种种质疑,3月10日农业部召开记者会,对转基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承诺不会太快进行商业化。 为什么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应该慎行? 转基因安全性还存在很大争议,尚无共识,目前全球已推广的转基因品种基本上也不涉及人的口粮。目前全球尚无任何一国敢把主食的转基因进行商业化种植,包括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美国。欧洲最近批准的转基因土豆、玉米等都是用作饲料。印度也刚刚因为国内的抗议声太大而停止了转基因茄子的商业化。而目前已商业化的转基因大豆油中实际上也是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因为转基因部分在豆肤里。所以如果我国贸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进行首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商业化种植,承担的社会压力太大。目前网上有不少网民发声说"不愿意做小白鼠"。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每年我国要消费1.7亿吨大米,涉及到太多人。有位网友讲得好,核技术很好,但如果你往人堆里扔核弹,公众就不干了。转基因技术我们不反对,但你如果非要向十三亿人碗里扔转基因,那就等于扔核弹了,这是公众反对的主要原因。 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潜力远没有宣传的大。以这次批准的"Bt水稻"为例,据说产量可比普通水稻提高大约8%,这个增产效果其实很有限。目前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太高而收购价格太低。稻农们一年忙乎下来,除去成本一亩地能够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就不错了,劳作一年的收入还不比出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所以原来可以种三季稻的,就选择种植一到两季。目前我国水稻不是产量不够,而是供需基本平衡。如果国家真的缺少大米了,农民们如果能够真正地可以从种植水稻中获得好的收益,南方的一季改为两季三季所带来的生产潜力还远未挖掘出来。与这些价格收益带来的潜力相比,目前转基因水稻所带来的10%以下的增产潜力可以忽略不计。 我国目前缺乏独立于农业部门之外的第三方转基因品种审定以及安全试验机构,仅有的一两年观察试验对于健康来讲时间太短。有些科学家甚至在电视台作秀说我吃了转基因大米并没有毒死,这样的表演其实也是误导。因为食品类的作用影响是慢慢积累的,没有一二十年的长期对照观察试验,仅在小白鼠身上做一两年试验就断定转基因有害无害是不负责任的,也是非科学的。 目前我国的转基因品种审批的闸门基本上掌控在一批有利益相关者的手里,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名单一直不敢公之于众,据说三分之二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涉及的很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这是更让人担心的问题。中立者太少或者暗箱作业,对目前这些转基因品种所宣称的好处让人发生质疑,谁来保护消费者而不是纯粹研究者或者生产者的利益是一个大问题。绿色和平质疑"为何不公开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名单"、"环境与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是否参与讨论"等是有道理的。 印度政府近日否决了转基因茄子在印度的商业化种植,印度政府宣布否决转基因茄子种植的是环保部长而不是农业部长,这点也很值得玩味。其实原因很简单,不是印度没有农业部,而是农业部门一般管农业生产,他们的主要关注点应该是增加产量,而环保部门可以作为一个相对中立者对农作物产量的增产技术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会更多地考虑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的健康、环境及多样性的影响。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从品种审定到推广批准基本上都被转基因研究者所把持,缺乏独立的无攸关利益的最后把门者,这种机制缺失应引起我国决策部门的警惕。我国未来的转基因品种审批权应该从农业部门转移到环保部门或者卫生部门去,以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利益。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t/2013-05-01/766.html-红色文化网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