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中国不高兴》:传统与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化

摘自:《中国不高兴》

    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体系的大厦颓然倒地,鼠奔狐窜,我记得头些时看一篇谈19世纪末泰国脱离中华体系、扎英国怀里的文章,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传统决堤般流失,多少精金美玉失而不可复得,西方什么样的瘪三都来大摇大摆地登门入室。弱国不单没有外交,也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没有艺术,甚至没有男人。20世纪末以来保守主义情绪潜滋暗长乃至起家树誉,无论哪种版本,的确都有可同情之处。应该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就算水分很大),毕竟为重新看待自己、看待西方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敢定睛看看过去,才敢放开胆子想想中国和人类的未来。

    回首整个20世纪,我们大部分时间混得跟无照摊贩似的,东投西靠,哪儿有现在这条件?现在想想林琴南、胡先啸他们对西化发了点牢骚,其实也不算怎么过分,竟被仁人志士围殴痛歼。我怀疑英文法文中是否有“遗老遗少”这样的词汇,我想即便有,也没有现代汉语中那种活人穿寿衣的感觉。这是失败者的命运,不怪抱朴守拙的一方,也不怪激进奋发的一方。今天看到一些人宽袍大袖粉墨登场,无论是祭孔还是什么“汉服”运动,觉得好玩之余,也未尝不感到一分欣慰,因为中国总算有了摆弄这些的国势了。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事情还有另外一方面。这100多年的现代化的确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强加给我们的,为此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同时,也要承认,光靠传统我们走不出近代大危机,还要靠现代化。你喜欢柏油马路也好,不喜欢柏油马路也好,那是必由之路,花蹊柳径是走不出去的。数理化谁爱学啊,但你得揣上它,这样才走遍天下都不怕。另外,我们也要承认,现代化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种内在于我们的东西,它符合人类绝大多数包括中国人对舒适、清洁、快乐、富裕、健康、长寿、便捷这类古老而恒久的价值追求。坦率地说,没有西方扩张,我们或迟或早也要走上这条路。头些日子翻阅《厕所的历史》,非常有趣。按照当时西方游记的说法,清代的北京是一座臭烘烘的城市(巴黎、伦敦也好闻不了多少),抽水马桶以及城市排污系统的普及,欧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确是得益于工业文明的欧风美雨,虽然鸦片炮舰也是那阵风雨送来的。西方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在这方面的贡献是了不起的。因为了不起,他就唯我独尊,就多吃多占,就欺压其他民族和文化,这样就引起后者的反抗。这反抗包括了学术、文化上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这批判的基本立场和大方向是对的:自由落体运动放之四海皆准,但你西方的社会人文经验包办不了全世界的事,还差得远呢,别太膨胀了!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如果因为批判“西方中心论”而不分青红皂白,把科学、理性也一网打尽,那你是走不了太远的。毛泽东早说过,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很多事情的确需要两头想,多想俩来回。

    关于西方知识体系中的科学技术跟中国传统知识中相关部分(以及世界其他各处的所谓“民族科学”或地方性知识)的关系,我曾跟友人讨论过中西医的例子。友人认为中医的思想方法属于整体论,应高于尚处在原子论的西医。我理解他的出发点,但觉得这样的说法失之偏颇轻率。其实世界各民族前现代阶段的知识,都有整体论的倾向。西方的医学知识走出这种整体论,应该说一种提高和进步。偶尔读到上世纪60年代出的《医学常识问答》。问:民间“十滴血一滴精”说法有没有科学根据?答:没有,因为根据化验,精液的成分基本为水,余下为少量蛋白质之类,因此“纵欲伤身”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那时的西医的确停留在原子论的初级阶段。但今天的西医已经不这么看问题了,它找出了精液与免疫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房事过度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这样的西医知识,便与瑞大叔、西门庆这路人活不长的民间经验握手言和,尽弃前嫌了,而且是在一个更高或更深的认识层次上。关于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说法,似是而非。这个现象今天与其说是医学认识上的事实,不如说是医疗体制上的事实。一个患者左手发麻,西医会让他查神经,查颈椎,查心脏,查脑血管,而不会攥着他的手不放——会攥着他的钱包不放。心脏虚弱,西医也会把原因找到两三尺之下的腿部肌肉。由于分析多了,分析深了,知识就从经验上的简单相关升级到复杂的因果联系。原子主义或许仍是今天西医的现状,但肯定不是它的趋势,它的趋势是从原子论走向更高的整体论。相比之下,中医的“整体论”因为没有经过一个非整体论的过程,基本还在《金匮要略》那儿原地踏步,屈指一算已踏了近两千年了。“文化保守主义”老前辈陈寅恪说中医“有可验之功,无可通之理”,应是平允之论。物理学进步了,化学进步了,生物学进步了,但都没有深化中医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它还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那一套。由于“理”停滞不前,它在某些“功”上相对于西医的优势迟早也会丧失。

    总之,应该对中国与西方、对传统与现代化做重新思考,但一定要守住“实事求是”命门,不要把这100多年辛辛苦苦取得的进步都思考没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3-05-02/971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传统  现代化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