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文化特色小镇的生产动力
文化特色小镇的生产动力
周 兵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重点。做好特色小镇培育发展的工作,就要认真分析其文化生产动力,才能确保文化特色资源的优势得到发挥,潜力得到释放。文化底蕴、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品牌、依法治文等因素作为文化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其生产动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小镇发展的诸多方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为文化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广阔市场空间。扩展和提升文化特色小镇的生产动力,推动文化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是经济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挖掘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文化特色小镇的内核。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整体开发利用还很不够,很多地方存在文化资源闲置的情况,这就给发展文化特色小镇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应重视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整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等,为文化特色小镇发展拓展发展空间。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要根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彰显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历史留下一些令人惊叹不已的遗迹,也留下许多文化名人的足迹。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化特色小镇要积极发挥优势,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探索符合自身经济发展规律的新模式。同时注入文化功能意识,积极运用“文化+”的动力和路径推动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中起到的引领风尚、凝聚力量的独特作用。将特色文化元素注入文化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全过程,挖掘特色小镇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品质,提升人文气息,凸显文化产业的鲜明特色,实现特色小镇的文化功能“聚而合”、文化形态“精而美”、文化产业“特而强”,必然会加快其产业结构调整,增强镇域发展的综合能力,带动相关事业快速发展。
推进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文化特色小镇的生产动力源泉,只有持续创新的思维引领和理念坚持,才能确保文化特色小镇发展充满活力,才会形成“千镇呈千面,镇镇皆特色”的蓬勃发展局面。发展文化特色小镇,不但要充分发挥现有的特色条件,更应该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特色方向。提升小镇文化创新水平,注重在发展全过程中将文化基因准确植入、深度融合,尤其是在小镇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方面要全盘谋划、突出特色,发挥文化创意和设施建设对文化特色小镇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2015年4月出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要求“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这为浙江文化特色小镇的规划、创建提供了政策规范,对全国其他省和地区也有借鉴的作用。只有将文化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才会形成现代化的文化创意及内容设计,这样既保留了小镇原有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又衍生出现代城镇的时尚特点和流行思潮。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化特色小镇要牢牢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着力点、切入点,推进特色文化小镇发展的文化创新。
提高文化服务。提升文化特色小镇的文化服务水平,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在提高文化服务上取得新突破,优化文化发展环境,为文化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当前,文化特色小镇发展还存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不高、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差距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推动特色文化活动和优质文化资源向特色小镇倾斜,加强小镇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资金引导扶持力度。首先,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化活动中心、体育馆、文化礼堂、公共数字文化推广工程等基础文化服务设施。其次,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多渠道投资特色小镇图书馆、文化馆特色分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活动中心等相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第三,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养各类文艺骨干,提升小镇居民文化素养。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好经验。英国著名的约克小镇,不但保留着约克大教堂、克利福德塔、中世纪城墙以及谢姆伯街等历史遗迹,而且有着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各种公共设施、商业娱乐设施、文化设施、市政配套与社区配套互补,功能齐全,具备宜游、宜居、宜养等多重功能,成为文化特色小镇的典范。
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品牌已成为一个地区的名片和标签。打造文化品牌对提升文化特色小镇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当文化品牌影响力达到一定强度并被公众广泛接受时,其品牌的价值就会辐射到相关的各个产业,带来“光环效应”,形成小镇发展的整体推进合力。文化特色小镇培育的关键是要发掘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将企业的发展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发展。立足小镇文化积淀和产业特色,创建文化主题特色小镇,在小镇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等功能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扩大产业规模。浙江省龙泉市的青瓷小镇,就是以原有的龙泉瓷厂旧址为核心,深入挖掘龙泉青瓷的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多种资源,建设了披云青瓷文化园、龙泉古窑青瓷博物馆、青瓷研究所等游览观光景点,定位于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寓教于乐,打造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小镇,成为当地发展的一张名片。搭建文化艺术展示表演平台,为小镇提供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积极在小镇开展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和文化展会,打造文艺演出交流的产业链,提升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加强依法治文。文化特色小镇发展离不开依法治文的良好环境。这就需要坚持繁荣与管理并重,规范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活动、服务、产品,建立完善有序的市场秩序。虽然当前依法治文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立法复杂程度高、缺乏专门人才等问题,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7年3月1日的正式施行,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公共文化保障措施、相关法律责任角度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这为依法治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确保了文化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各级主管部门要做好文化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的考核工作,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行全程监督、实时管理、动态评价,切实把法治元素融入小镇群众的日常生活,寓教于乐、寓法于情。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来推动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强基础、补“短板”,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群众》2017年第11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7-06-07/4452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