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劳模口述史:党史研究的特色选题

劳模口述史:党史研究的特色选题

——评《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

周俊超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上海,闵行 200241)

图片6.jpg

图片7.jpg

2013年11月,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发起了“宁波籍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资料征集”项目,随后采用服务外包的运作模式,经过公开招标,由宁波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钱茂伟教授领衔承接,带领并指导宁波大学历史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具体实施。截至2016年,项目先后征集并编撰了共计88位宁波籍全国劳模口述史,结集汇编为《火红岁月:甬城全国劳模口述史》(全2册)(宁波出版社2015年)和《时代印象: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全2册)(宁波出版社2017年)两部书稿(下文合称为《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出版。

《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共计160万字,其中,每位劳模单独成篇,篇均约1.8万字,按照获得荣誉称号的年代先后排序。每篇劳模口述史均详细注明了口述者、采访者、转录者和编撰者的姓名,采访时间及地点,配有照片。口述史以劳模人生历程为主线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每篇文后均附有“采访手记”,记录了相对重要的采访细节,以及采访者的心得体会。通读《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笔者认为其颇有特色和价值。

一、《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的特色

(一)全国劳模:口述主体新

口述史作为近年来的学术前沿,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实践上,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口述史文本层出不穷。经初步统计,现有口述史多以重大历史事件或特定人物群体为专题,如“抗日战争口述史”“改革开放口述史”,或“妇女口述史”“晋商口述史”“农民工口述史”等。口述主体涉及广泛,但以劳模为主体者,尚不多见。

在《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问世以前,虽已有为劳模编写口述史的现象,但多以新闻采访、报告文学的形式单独成篇,零星散落地传播,社会影响力较弱。而《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采用单篇成文后再结集汇编的形式,选取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宁波籍全国劳动模范及等同于全国劳模荣誉者(含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等,以下统称“劳模”),主体数量多、时间跨度大、涉及行业广,得以展现劳模群象,为宁波地方史志的研究和劳模精神的总结阐发提供了大量材料。

选题是衡量口述史价值的重要因素,拥有好的选题是口述史成功的关键。《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以全国劳模为选题,凸显新意和价值。全国劳模是在新中国建设的不同时期涌现出的具有先进性的典型代表,以劳模为视角出发即能在一定程度上审视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劳模群体的构成体现着不同的时代主题,其精神体现着不同时代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劳模来自各行各业,既有科研领域的精英人才,更有扎根基层的草根民众。因此,以劳模为主题编撰口述史,既能保存极具价值的史料,也能彰显口述史相对于传统历史学而言更加关注底层民众的优点。

(二)以人为本:口述内容全

《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以劳模生平为线索,内容涵盖人物从出生到当下的完整历程;写法上采用自述体,保留了一定的人物语言特色。这种“以人为本”的采访模式相对于以事业发展为中心,更好地彰显了人物的个性、思想与品质。如宁波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在从事特殊教育中成绩突出当选全国劳模,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却是幼时萌芽[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时代华章: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全2册),宁波:宁波出版社,2017年,第383-404页。]。《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对此作了充分展现,这就比单纯记录其从事特殊教育的经历,更显得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另外,以往对于劳模的采访、宣传和报道为突出其荣誉的获得,通常是写到其评上劳模的时间点便戛然而止。但实际上,劳模们在获得了荣誉称号之后,仍继续发扬优秀品质和先进作风不可不记。如1935年出生的劳模陈芳芳,1959年(24岁)便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将她随后的人生历程完整记录[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火红岁月:甬城全国劳模口述史》(全2册),宁波:宁波出版社,2015年,第1-15页。],才使读者得以感受其不懈进取的一生。

(三)采访手记:真情实感浓

采访者与口述者之间的共鸣问题,在当今口述史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二者在访谈中的互动交往过程,也应在口述史文本中予以积极体现。《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在每篇口述史后采用“采访手记”的形式记录访谈者之间的交往与感受,注重细节描写,体现真情实感。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使劳模形象更加贴近生活,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能使读者跟随采访者的脚步,近距离地体会劳模精神以及访谈中形成的共鸣。如劳模宋世能虽身体不适,仍坚持认真接受第二次采访[同上,第544页。],这便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其“认真处理每桩小事”的严谨精神。这种精神同时也激励着采访者去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此外,由于采访者多数是宁波大学的学生,手记中体现的恰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劳模观”。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传播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一个颇有意义的选题。“采访手记”作为这方面专题材料,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的价值

(一)党史研究的史料价值

劳动模范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各行各业中脱颖而出,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因此劳模口述史颇具党史研究的史料价值。

首先,《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征集的劳模时间跨度大,他们的经历带有浓重的时代色彩,而从不同时期劳模的个人经历中,亦能看出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如贺美丽便谈及了文革期间的工作情况[同上,第206页。];周伟刚叙述了下岗的经历[同上,第687页。];陈华姣的个人发展史便直接是中国乡镇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倒闭的一个经典案例[同上,第508-526页。]。

其次,2018年是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宁波在这40年中无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宁波地方党史也颇有意义。《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中选取的劳模大多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便为研究宁波改革开放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如陈金娣面对改革开放后国家取消鸭蛋计划收购、凭票供应的措施,蛋价采取开放政策后开始走上“农工商一体化”道路[同上,第457-459页。];竺强国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多种经营,科学种地提高产量[同上,第472-478页。]。此外,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内容中还体现了社会观念的变化。如清洁工俞连富刚上岗的时候被分到清肥班推粪车,居民则需要倒马桶,他讲到宁波人重规矩,历来倒马桶都是女人干的事,大男人拎马桶是要被人耻笑的,但现在已经没有男人不能倒马桶这一说法了[同上,第433-434页。];贺美丽提到“以前的人没有私心,现在的人想收入高一点,工作轻松点”[同上,第211页。];而在青年任祖伊身上体现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渴望“跳出农门”的现象[同上,第219页。]。

再者,劳模是所在行业的先进代表,很多劳模的个人经历中体现着某个行业的时代变迁。如张锁珍始终坚守在“引航员”岗位上,其工作经历便能够折射出宁波港几十年的变迁[同上,第488-505页。];何性善将镇海中学建设成为浙江省名校的过程也伴随着宁波市教育体制和政策的变动[同上,第546-560页。];童国民见证了宁波慈溪供水系统的成长等[同上,第582-593页。]。

(二)发掘弘扬劳模精神的教育素材

劳模多数来自基层,劳模精神一定程度上也最接地气,他们质朴语言中传递出的小生活中的大道理超越时代,“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无论何时提及,都充满着“正能量”,能在社会上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

如张云德说:“我之所以能评上劳模,就是踏踏实实地为厂里工作很多年。每天起早摸黑,星期天还要去厂里加班,也没有奖金,这是过去的一些贡献”,“上班的时候,中午饭在厂里吃的,也没有午休。经常11点半吃饭的时候,还在厂里巡视,鞋也磨坏好几双了。为国家工作,我就没有考虑到个人利益”。[同上,第418-419页。]宁波第二百货商店的周宁芝会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商品知识、陈列艺术、销售技巧、服务要点,努力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服务技能,甚至还会在没事的时候以顾客的身份去各个商店和一些服务行业观察其他营业员的服务技巧和语言技巧。[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时代华章: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全2册),宁波:宁波出版社,2017年,第54页。]可见坚持做好本职工作,便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张云德还说:“本来评上全国劳模,政府的政策对我们是有照顾的,但我们想着还有比我们更困难的人需要帮助,所以就没要。我们就一直住在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面。”[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火红岁月:甬城全国劳模口述史》(全2册),宁波:宁波出版社,2015年,第424页。]甘于舍弃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值得学习。

另一方面,对劳模精神的发掘应注重新时代特色。劳模沃海波便认为“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应该融入更多的内涵。我们提倡那种奋不顾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但我们更需要学会用知识和智慧去解决问题”[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时代华章: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全2册),宁波:宁波出版社,2017年,第380—381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到了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相比于过去一味强调“吃苦”“牺牲”,为事业献身;新时代提倡的是既要爱事业,也要爱惜自己。如人民教师殷志毅,52岁时积劳成疾、突然中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殷老师本人便不以此为荣,在病情缓和之后,开始注重身体锻炼并钻研养生,还出版了《巧用食物治病防病》(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一书,在新领域“发挥余热”。[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火红岁月:甬城全国劳模口述史》(全2册),宁波:宁波出版社,2015年,第241-260页。]社区书记俞复玲,精妙地总结了个人发展与服务他人的统一关系:“展示自己还是从帮助他人开始的,在助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时代华章: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全2册),宁波:宁波出版社,2017年,第523页。]类似这种劳模们用日常的经历、平白的叙述,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读之犹如和风细雨滋润着心田,新时代我们应当从劳模身上发掘的也正是这种创造美好生活的实干经验和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人民不仅应当学会如何谋幸福,也应懂得及时感受幸福。

三、不足之处

《宁波全国劳模口述史》亦有美中不足之处,首先,如能在每篇之前加上口述者小传,并注明其具体何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可使读者快速了解每位劳模的基本情况,提升阅读体验。其次,既然作为劳模口述史的汇编,所有单篇口述史应在形式上尽量保持一致,目前有些口述史之前加有引言,有的却没有。再者,个别口述史在整理成文时,于口述内容的归类和标题的添加上有失妥当。总之,此书开辟了全国劳模口述史采访之路,希望有全国各地有更多的劳模口述史出现。

[周俊超(1989- ),男,河南开封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口述史学,博士生导师:邬国义教授。联系电话:15821133997,电子邮箱:zhoujunchao1989@foxmail.com。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许倩(1991- ),女,河南焦作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7-12-08/4764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12-09 关键字:文化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