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吴铭:浅谈毛泽东主义与传统文化之关系

浅谈毛泽东主义与传统文化之关系

  

  这里提“毛泽东主义”而没有用“毛泽东思想”概念,原因是,我觉得,毛泽东主义,除毛泽东思想之外,还包括主席本人对待阶级立场、道德品格、革命作风等内容。虽然这些内容在毛泽东思想中也包括,但是,经这些年的淡化,这些宝贵的内容已经被许多人遗忘了。毛泽东主义,还应当包括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践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在这个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团体,包括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诞生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条战线的具体革命精神,所形成的社会风尚,所取得的革命建设伟大成就,以及对全世界、对后世的持久、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提到毛泽东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能很多同志会把毛泽东主义当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一些传统文化专家(别有用心的传统文化学者除外),也开始用毛泽东著作及其他口号、歌曲、命令、指示、言论和具体的政策(这些当属于广义上的主席的著作),注解其所研究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及相关历史,初步形成“百家注毛、毛注百家”的学术潮流。这样以来,在这些传统文化学者中,就出现这种现象:儒家看主席,觉得主席得了孔孟之道的真传;道家则觉得主席是自觉的老庄弟子;法家觉得主席得了法家衣钵;墨家觉得主席身上有墨子之风;佛家觉得主席是佛陀转世;穆斯林人甚至基督徒也觉得主席亲切温和,不似外人……。总之,各派各家都可以认为,如果用他们的家学规范来衡量主席,那主席毫无疑问是他们家的成就极突出的衣钵传人!我觉得,可能过不了多久,中国或者全世界会出现“百家崇毛”的现象,就是争着把毛主席当作他们的新偶像,以壮大其势力影响。

  这些传统文化的不同领域专业学者对毛主席的认识对不对?我觉得这些认识都有其道理,说明这些从不同专业方向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都是真正的学者,具备了认识真理的眼光和追求真理的理想,是严肃的、认真的。应当向这些新型学者(不一定非要是大学教授、非要有什么头衔)表示崇高的敬意。

  但是,我觉得,这些有着不同家学渊源的学者的认识,仍有些片面、主观,恐怕多多少少要受其家学的影响。他们对主席的观察,不能突破其家学的局限,恐怕还是有“盲人摸象”的片面性,进而不能全面地、深入地认识毛泽东主义。

  我觉得,毛主席,应该不能再算成是中华传统论中某一家的弟子,也不能算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弟子,尽管毛泽东主义对于拯救、发展传统文化发挥了挽狂澜、扶大厦的作用。这个可能让各派传统文化学者不高兴。毛泽东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三块里程碑。我觉得,毛主席只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弟子。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主席是中华文化的新的开山鼻祖,毛泽东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新高峰、新丰碑、新标志、新代表,毛主席是新时代、新文化、新思想、新风尚的开创者。

  正因为毛泽东主义坚持阶级分析法,坚持阶级斗争理论,所以,毛泽东主义是世界性的,是有感召力的,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而所谓传统文化,是民族性的,至多也仅是地域性的,是为中国“画地为牢”,是“固步自封”,其感召力极为有限,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的指导意义同样有限。把毛泽东主义当作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对毛泽东主义的矮化、歪曲。

  毛泽东主义当然吸取了中国各派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营养,剔除其糟粕,完善了其不系统、不突出的地方。这些都正确。我觉得,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毛泽东主义强调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观念,坚定地相信人民群众,坚持人民史观,而阶级斗争观念是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或者虽然有但却未突出、非主流、不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讲,说毛泽东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任何一家,虽都有一些道理,但却都不正确。说毛泽东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的发展,也不正确。因为,整个传统文化中,阶级斗争理论都不是系统的、都未成为社会主流的,根本没有成为一种方法论,甚至被某些学派完全忽视。毛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围绕解决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继续革命等重大历史课题,创造了以阶级分析法、阶级斗争理论为核心的崭新的思想文化体系,这是个为劳苦大众服务的革命的思想文化体系。中华传统文化,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各派思想上,虽然具备一些毛泽东主义的某些要素、内容,但却远远不够突出、不够完备、未成体系。尤其是传统文化及各派思想中,均没有明确的阶级斗争观念,基本没有人民史观。

  在坚持毛泽东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第三块里程碑的同时,必须把毛泽东主义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的开创者,必须把毛泽东主义与传统文化作一区分。

  那么,为什么非要把毛泽东思想或者毛泽东主义改造成传统文化的发展呢?我觉得其目的有二:一是割断毛泽东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联系,消除作为毛泽东主义灵魂的阶级斗争理论,同时,为中国的发展划一个界限;二是试图用所谓传统文化消解、取代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主义者的视线,从阶级斗争,转到传统文化上。

  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希望传统文化学者警惕,自己的研究违反自己的初衷,而被某种势力用作清算毛泽东思想、矮化毛泽东主义的工具,从而走上反毛泽东主义的错误道路而不自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8-01-12/4824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1-13 关键字:文化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