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上的毛泽东外交
期刊封面上的毛泽东外交
余卓锋
“2017年11月13日上午,正在越南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一起来到胡志明故居。在高脚屋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阮富仲送了一份国礼——《人民日报》,并向对方介绍了这些报纸的来历。其中,泛黄的报纸共16期,是1955年胡志明主席访华时的报道;留有油墨余香的3期报纸,是今年1月份阮富仲访华时的报道。
“从1955年6月23日到7月9日,胡志明主席在华期间几乎每场活动都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版面真实记录了中越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和培育的传统友谊”。
看到《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4日这则报道,我感慨万千:几十年前的泛黄报纸竟可成为国礼!
只可惜,我没有收藏报纸的习惯,但我却是一个收藏毛泽东封面期刊的痴者。近20年来,我坚持不懈,共收藏到毛泽东封面期刊300多种2000余本。纵观这些毛泽东封面期刊,最早出版的为1937年,盛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故事涵盖毛泽东的一生。
受习总书记的国礼启示,我特意对我所收藏的毛泽东封面期刊进行筛选,发现有三份期刊曾选用过毛泽东接见胡志明的图片作为封面。同时,还发现了曾选用过毛泽东接见外国元首或政要的图片作为封面的期刊共有43本,反映了毛泽东2次出访和15次接见活动。
建国以来,为尽快打开中国外交困局,毛泽东积极加强与外国元首或政要的交往,虽只出国访问过两次,并且两次都是苏联,但接见来访的外国元首和政要无数,甚至有的外国元首或政要多次来华都得到毛泽东的接见。从1949年10月建国起,到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止,我国共与世界上10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特别是在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正式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些成就,凝结着毛泽东与那些交往过的外国元首或政要的友谊,标志着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获得了巨大突破,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这些迎来送往,创造了无数次历史性的一刻。而这些无比重要的瞬间,或被摄影师用精密的镜头,或被画家们用美妙的画笔记录了下来。而这些影像或绘画在当时有很多曾登过报刊,并且有的被选入期刊封面,被广泛报道。期刊封面作为一本期刊的门面和灵魂,所选登的图片一定是对当时最重要事件的反映,更是同类图片中最重要的一幅。可见,这些在期刊封面上所记录的毛泽东外事活动一定是毛泽东所有外事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第一次出访苏联
1950年4月1日,《时代》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在苏联一汽车厂参观的照片。标题为“毛主席在苏联参观斯大林汽车厂的文化宫”。
1950年11月4日,《中国青年》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出访苏联时和斯大林在一起的照片。
1951年2月25日,《新华月报》封面刊登了一幅《伟大的友谊》国画,作者是冯真和李奇。1951年8月25日,《新农村》也选用了此画作为封面。
1954年10月21日,《连环画报》封面同样刊登了一幅名为《伟大的友谊》油画,作者是苏联画家德·纳尔邦姜。内附说明:“1949年12月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去苏联,和苏联签订了具有伟大意义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主席在苏联期间会见了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时,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开始了他对苏联的第一次访问。毛泽东的这次访苏之行,使中苏两国关系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推动和加速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接见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
1955年7月5日,《世界知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到机场迎接胡志明到访的照片。标题为“胡志明主席率领的越南政府代表团抵京。图为胡志明主席和毛泽东主席在机场上”。
1955年8月,《小学教师》选用了另一张毛泽东到机场迎接胡志明到访时的照片作为封面。标题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应邀来我国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到机场迎接”。
1956年8月10日,《时事手册》封面刊登了一幅毛泽东和胡志明坐在一起会谈的油画,作者是任梦璋。标题为“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
1955年6月23日到7月9日,胡志明率领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6月26日上午10时30分抵达北京,毛泽东率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到机场迎接,并一一和胡志明热情地相互握手和拥抱。
胡志明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早在1921年,周恩来与胡志明就结识于法国巴黎,后与周恩来还有过多次接触,共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奔波。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志明于1938年底从莫斯科到达延安,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并肩作战。
1950年1月上旬,胡志明又一次来到中国。同时,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黄明鉴致函周恩来,宣布“承认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互换大使”。当时, 毛泽东和周恩来正在莫斯科访问,知道消息后马上给在国内刘少奇发回急电,同意立即与越南建交。由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
与上述胡志明都是秘密来华不同,1955年胡志明来华的这一次,是第一次公开来访,中国各种宣传媒体都作了大量报道。
接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奥托·格罗提渥
1956年1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闻公报》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亲切握手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主席在1955年12月9日接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时,和格罗提渥总理亲切地握手”。
1955年12月8日至12月18日和12月22日至12月26日,以奥托·格罗提渥总理为首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应我国政府的邀请,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毛泽东接见了他们。访华期间,以奥托·格罗提渥总理为首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和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我国政府代表团还进行了会谈。会谈结果,双方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还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以及关于植物检疫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合作协定。
接见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
1957年5月20日,《侨务报》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到机场迎接伏罗希洛夫,一起向在场群众挥手致意的照片。标题为“伏罗希洛夫主席和毛泽东主席在机场上向欢迎的群众招手”。
1957年10月21日,《时事手册》封面刊登了一张伏罗希洛夫到访中国时和毛泽东在一起的照片。标题为“中苏友谊万岁”。
1957年11月25日,《新中医药》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与伏罗希洛夫坐在一起亲切会谈的照片。标题为“亲密的会见—毛泽东主席和伏罗希洛夫主席在一起(1957年5月北京)”。
1957年11月,《民族画报》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伏罗希洛夫与乐团成员合影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与伏罗希洛夫在北京观看苏联哈萨克斯坦国立库尔曼喀则民间乐队演出后与团员合影”。
1957年4月15日,伏罗希洛夫率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抵达北京。5月6日晨4时,伏罗希洛夫及其随行人员前往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访问,后于5月24日又回到北京。 5月26日,伏罗希洛夫离开北京回国。访华期间,伏罗希洛夫受到我国高规格的热情接待。首先在机场上,中国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毛泽东陪同伏罗希洛夫检阅了陆海空三军仪仗队。4月16日,伏罗希洛夫在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的陪同下,出席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4月1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盛大国宴,欢迎伏罗希洛夫一行。4月18日,首都10万群众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举行集会,欢迎伏罗希洛夫等苏联客人。此后,伏罗希洛夫又先后到访上海、杭州、广州、武汉等地,每到一地都出现“万人空巷”的动人场面,有的甚至数十万群众夹道欢迎。伏罗希洛夫在华的3周时间里,除早饭外,几乎每顿饭都有中国副总理以上的领导陪同。5月25日晚,毛泽东还特别邀请了伏罗希洛夫到他家里共进晚餐。
参加建国八周年庆典和接见多国元首与政要
1957年10月20日,《世界知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多国元首及政要坐在天安门城楼上谈笑言欢的照片。标题为“毛主席陪同贵宾们在天安门上看国庆狂欢夜景”。
1957年10月31日,《新闻摄影》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阿里斯托夫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标题为“毛主席与阿里斯托夫在天安门检阅台上”。
1957年10月1日北京举行了盛大阅兵和五十万人大游行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周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一些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外国元首和政要,在天安门检阅台上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和群众游行队伍。这些外国元首和政要主要有: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兼总理 卡达尔、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兼党中央书记阿里斯托夫、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国民议会主席斯坦鲍利奇等。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之间的友谊。
赴苏联参加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大会
1957年11月30日,《新闻摄影》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站在飞机舷梯上向送行人员挥手致意的照片。标题为“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毛泽东离京赴苏”。
1957年12月6日,《广州工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在宣言上签字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主席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宣言上签字”。
1957年12月11日,《解放军战士》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亲切握手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主席11月4日拜会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
1957年12月22日,《旅行家》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与伏罗希洛夫两人四手紧握在一起的照片。标题为“苏联伏罗希洛夫主席和毛泽东主席热烈握手”。
1957年,苏联《星火画报》第19期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会见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罗夫的照片。
1958年1月1日,苏联《苏中友好》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出席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典的照片。标题为“赫鲁晓夫、萨瓦茨基、毛泽东、苏斯洛夫、宋庆龄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
1958年1月11日,《大众电影》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赫鲁晓夫、贝尔加宁一同出席红场阅兵的照片。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并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典。这是毛泽东第二次出访苏联。代表团主要成员有宋庆龄、邓小平、彭德怀、陈伯达、胡乔木、李先念、乌兰夫等。11月14日,毛泽东先后拜会了伏罗希罗夫主席、赫鲁晓夫总书记。11月16日,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讲了话。同时,毛泽东还出席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及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分别签署了《莫斯科宣言》和《和平宣言》。
第二次接见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
1958年8月20日,《世界知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亲切握手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同志和赫鲁晓夫同志在会谈公报上签字后,热烈握手祝贺”。
1958年8月25日,《新中医药》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一起的照片。标题为“中苏两国的和平政策得到了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1958年7月31日,赫鲁晓夫的专机秘密地抵达北京南苑机场,毛泽东亲自带领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前往机场迎接。在稍事休息后,赫鲁晓夫就赶往中南海和毛泽东举行会谈。之后,双方又在8月1日、2日、3日在中南海游泳池旁、颐年堂和勤政殿举行了几次会谈,主要讨论了国际形势、原子武器等问题。毛泽东在会谈中提出要发表会谈消息和公报,赫鲁晓夫认为他此次是秘密访问,不宜对外发表消息和公报,但毛泽东劝说道,秘密来可以公开走嘛。赫鲁晓夫最终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
《会谈公报》强调了中苏双方对国际形势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但没有提及此前在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诚然,此时中苏两国在某些项目合作上已经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痕。
接见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工农革命政府总理明尼赫
1959年5月20日,《世界知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周恩来、陈毅与来访我国的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工农革命政府总理明尼赫·费伦茨一行的大合照。标题为“毛泽东主席5月6日接见了以明尼赫为首的匈牙利党政代表团”。
1959年4月,明尼赫率领匈牙利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
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的第三次接见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
1959年10月8日,苏联《苏中友好》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在北京机场迎接赫鲁晓夫到访的照片。标题为:“苏联政党代表团团长、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谢·赫鲁晓夫于9月30日到达北京”。
1959年10月16日,《上海教育》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和赫鲁晓夫以及其他国家元首和政要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的照片。
1959年10月20日,《世界知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主席和赫鲁晓夫主席在天安门上”。
1959年10月20日,《大众摄影》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一起步入天安门主席台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主席和赫鲁晓夫同志步入天安门检阅台”。
1959年11月5日,《新闻摄影》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一起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同志”。
1959年11月10日,《红领巾》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坐在一起会谈的照片。标题为“赫鲁晓夫和毛主席”。
应毛泽东邀请,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一行到达北京进行友好访问,并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观礼。是日,毛泽东亲自到北京机场迎接。这是赫鲁晓夫第三次访华,也是最后一次。此时,中苏关系裂痕越来越深,赫鲁晓夫刚刚在美国和美国总统举行完“戴维营会谈”而来,名义上是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实际上是想向中国领导人兜售“戴维营精神”,并试图劝说毛泽东按照他的外交理念行事,双方之间的争吵在所难免。此后不久,中苏两党之间爆发了大论战,两国最终分道扬镳,走上了对抗道路。
接见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
1961年5月10日,《世界知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接见梭发那·富马亲王时亲切握手的照片。标题为“毛主席和梭发那·富马亲王亲切握手”。
应周恩来总理邀请,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和老挝爱国战线党主席苏发努冯亲王于1961年4月22日抵达我国进行访问。期间,两国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接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
1961年6月25日,《世界知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主席率中国代表团与苏加诺总统率印度尼西亚代表团在一起会谈时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接见苏加诺总统”。
1961年6月13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应邀到我国进行访问。期间,苏加诺总统和毛泽东主席进行亲切会见,并和刘少奇、周恩来进行了友好会谈。两国政府间互换了两国友好条约批准书,并联合发表了《新闻公报》。
接见尼泊国王尔马亨德拉
1961年10月25日,《世界知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主席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亲切握手的照片。标题为“毛主席接见尼泊尔马亨德拉国王和王后”。
1961年10月,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应邀访问中国,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10月5日,刘少奇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中尼边界条约》是继《中缅边界条约》之后,我国同邻国缔结的第二个边界条约,使两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获得了永久的全面的解决。
接见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主席艾地
1965年8月25日,《世界知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接见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主席艾地时亲切握手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主席会见艾地主席”。
艾地曾于1957、1959、1961、1963和1965年五度率团访问中国,这是第三次。此次访问,主要探讨了加强中尼两党之间关系的可行性,
接见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
1966年5月25日,《世界知识》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谢胡、卡博在一起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同志和谢胡同志(右)、卡博同志(左)在一起”。1966年6月1日,《支部生活》(云南)封面;1966年8月,《侨务报》封面同样刊登了此照片。
1966年6月,《大众电影》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和谢胡亲切握手的照片。标题为“毛泽东同志和穆罕默德·谢胡同志亲切握手”。
1966年4月26日至5月11日,应我国政府邀请,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率该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我国。毛泽东会见了他们一行,并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同时,谢胡一行还参观访问了北京、上海、哈尔滨、昆明和杭州等城市。
接见埃塞俄比亚海尔·塞拉西一世
1971年12月,《人民画报》封面刊登了一张毛泽东接见埃塞俄比亚帝国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的照片,标题为“毛主席会见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陛下”。
1971年10月5日,海尔·塞拉西乘专机抵达广州,次日转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0月7日下午3时30分,周恩来与海尔·塞拉西在钓鱼台国宾馆18楼举行了亲切的会谈。中埃两国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贸易协定。中国政府无私慷慨地向埃塞俄比亚提供公路、打井、供电、竹编等13个经援项目,并决定派出医疗队赴埃塞俄比亚。10月8日傍晚6时,毛泽东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海尔·塞拉西。这次会见意义非同寻常,为海内外瞩目。这也是“九一三”林彪事件后,毛泽东首次公开露面。
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2年3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四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的相关照片,其中左上角的一张为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时相互握手的场景。
2012年2月,美国驻华大使馆为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其馆主办的《新交流》专门出版了一期特刊,封面仍然为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时相互握手的照片。标题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抵达北京。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此刻,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尼克松一行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并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
接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
1974年,香港《万花筒》第十六期封面刊登了一幅毛泽东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在一起的铅笔画。标题为“毛泽东主席与马科斯夫人”。
1974年9月,伊梅尔达·马科斯第一次访华,第一站是北京,先会见了周恩来总理,并于9月27日飞往湖南长沙会见了毛泽东。毛泽东向伊梅尔达·马科斯介绍了中国“文革”的情况和中国的历史。伊梅尔达·马科斯也向毛泽东介绍了菲律宾的情况,谈到双方合作的领域。当时,伊梅尔达·马科斯还应毛泽东即兴要求,用中文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伊梅尔达·马科斯在同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会谈中没有谈到建交的先决条件。伊梅尔达·马科斯在会见周总理时表示:如果你们想同菲律宾建交,她回去后可以向总统提出建议。不到一年,两国就建立了外交关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8-06-14/5090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