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文化自信,须破除三种虚无主义
树立文化自信,须破除三种虚无主义
张允熠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例如:“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又如:“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再如:“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思想十分重要。他认为,“三个自信”应以文化自信为根基,离开了这个根基,其他的自信就无从确立。换言之可以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形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本质内涵。
文化自信不仅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反复提及,而且还被写进了新修订的党章,从而使“三个自信”正式跃为“四个自信”的系统表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成果。由“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其思想脉络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文化观。
这种文化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也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观。它有着切实的、具体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三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构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中包括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因此,我们讲文化自信,既不能单纯讲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也不能仅仅讲对当代文化的自信,而是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又要对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革命文化充满自信,还要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充满自信。这三种文化形态在历史进程中先后相依、顺次递进,在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征途中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在历史和逻辑一致的角度上,它们不可分割、三位一体,用任何一方拒斥另一方都是错误的。
由此可知,我们赖以自信的文化,显然是一种鲜活的、充满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伟大文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而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实行新的文化创造、实现新的文化进步中,文化自信无疑是一种强大的推进力量,即“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之所以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乃在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所以说它“更基本”;文化实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任何硬实力都无法取代的,所以说它“更深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能一时会被异族侵略或占领,但只要民族文化存在,民族的根就在,民族的实体就不会灭亡,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天终将到来,所以说它“更持久”。
文化自信之所以是“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承载着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了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担当着民族复兴大任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柱的使命,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发挥着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必然会进一步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就此而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进而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文化自信之所以是“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还在于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是抵制和破除虚无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所谓虚无主义,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否定中国5000年的历史和优秀传统,否定近现代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诋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光辉业绩,其目的在于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精神支柱。
虚无主义名曰“虚无”,实则是对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和民族英雄持百般丑化的立场。相反,它却对西方文化持美化、过度赞誉的态度,甚至不仅不虚无,而且主张“以夷变夏”“全盘西化”。时下,虚无主义者采用各种手段,炮制了许多所谓“史料”,刻意抹黑中国文化、历史和民族英雄,在个别媒体尤其是在网络上蓄意制造观点混乱,挑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的底线,对思想文化发展和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文化自信的对立面是文化不自信,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就是这种不自信的极端表现形式。要树立文化自信心,就必须破除文化虚无主义;要破除文化虚无主义,就要在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办好中国事情,把文化自信切实转化为坚强的理想和信念,使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一种强大的软实力。这应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8-08-22/5208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