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总书记语重千钧:红色的共和国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

总书记语重千钧:红色的共和国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

3月4日下午,北京友谊宾馆,桃花、杏花、海棠花、迎春花争相吐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

现场,8位委员发言。有几位不约而同将“人民”二字写入了发言题目,讲述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

“艺术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人民创作”“集聚人民的智慧”……这是他们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在讲台上言传身教、在工作实践中感受最深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听了这些发言,从“人民”——这位“历史的创造者”讲起,再一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了解百姓生活状况,解疑释惑,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会场上,回忆一部部经典之作,黄土地上的乡音乡情扑面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

要解决现实问题,病急乱投医、崇洋媚外是不行的。要把中国的事情搞清楚,把好脉,不接地气不行啊!中国身体怎么样?是什么体质?心里要透亮透亮的。

一席话拨动了委员们的心弦,掌声如雷。

一位委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总书记的这句话:

“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近年来红色影片热映,成为电影市场上的新风向。电影《血战湘江》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有委员向总书记讲述了电影《血战湘江》的幕后故事:

“放映后,学生们自发起立默哀、鞠躬;战士们激动地跑到台上去,‘如果祖国有需要,马上就去上战场’……一幕幕感人至深。”

这位委员的声音有些哽咽。

习近平总书记凝神静听。闽西子弟冲锋战场的故事,总书记非常了解。此刻他的深情回忆,把大家拉回了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那段历史。会场格外安静。总书记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啊!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文化艺术、社会科学,更需要灵魂。灵魂凝铸于历史。”

这时候,有的委员认真记录;有的抬起头,望着总书记,眼睛里有光芒。

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重若千钧,在激起共鸣的同时,也让在座委员在心灵上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中国革命史既是一部建党史、建军史、建国史,也是一部充满硝烟的战争史。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

革命初期,“藏山穴二十余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映照着共产党人甘愿为之献身的不变信仰;长征路上,“半截皮带”见证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抗日战场上,勇往直前的不屈身影,折射着中国人民“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家国情怀……时代或许有异,挑战或许不同,但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坚定的志向,却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值得我们不断回望。

有人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共和国是红色的”,可现在的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缺少生与死的磨练,再加上思想文化多元多样,“红色”本身的价值内涵正在遭受来自多方面的侵蚀。

君不见,当前舆论场中,解构之风时常泛起,戏谑调侃英雄、虚无矮化崇高仍有一定市场;网上网下“八卦”纷飞,明星私事“娱乐至死”;荧屏不少雷剧烂作,宫斗权谋“槽点满满”。以至于在不少人观念当中,“红色”似乎成了某种虚飘的存在,党史、国史因“离人太远”而成为某种文艺创作不愿触及的内容。怎样深入挖掘红色传统,生动展示红色基因,恐怕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总书记的提醒,饱含着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寄托着对现实的深入思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将更多关注和心血投注于此,努力于历史褶皱中发掘那些击中人心、触发共鸣的历史、人物与细节,于风雷激荡中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我们的文艺创作就一定能精品迭出、筑起“高峰”。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文艺工作者惟有秉持不变的初心适应巨变的时代,才能描绘出中国色彩、讲述好中国故事,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9-03-07/5541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3-08 关键字:文化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