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今天是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龙应台在小民崛起中丧失了个人尊严

港台之间文化人是不同的,香港老一辈文化人江湖习气比较浓郁,多数也是从底层打拼出来的,那里的人虽然鱼龙混杂,还是略知民生多艰,有一点家国情怀,至于现在年轻人多有怨言,似和内地不亲密,这和教育有关,他们搞不清斗争对象,被一两个资本家锁在鸽子笼里耗尽一生,最好的解决办法,撤掉边境阻碍,成为自由出入的普通城市即可,越保护越让利,必定怨言越多,普通民众缺乏交流,亦影响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分析能力,这个城市也不用太担心,只要打开“港门”,深圳过去反向投资即可,那么点的地方,只需内地一个村长的能力即可大变样,收租经济不可持续,再续传奇需要民众觉醒,放弃可怜的优越感,才会有新的路子。

台湾的文化人又是另一番景象,普遍的带有“蒋匪遗风”的气质,蒋这个人,一辈子都是封建帝王心态在干事,因此跟着他后面的文化人普遍都觉得自己是“士大夫”,他们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小民崛起,因为小民一崛起,他们就没了尊严。在大陆的文化人都比较低调,因为你随便看看各大平台的内容创作,什么初高中生、农民工、农村妇女、以及非科班出身的自由人,这些人输出的内容,不比教授学者的水平差,因此所谓的专家们战战兢兢,不敢乱发言。不过台湾的文化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仍然喜欢用士大夫的语气来和人讲话,龙应台就是这样的人。

在台湾,对于有点文化素质的人赞扬,就说他有传统的士大夫情怀,比如说龙应台就有传统的士大夫精神,我个人对士大夫情结,一向都没有好感。东林书院里好多士大夫呢,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阻止和他们不一样的士大夫出现,就像李嘉诚的诞生,就是为了不让下一个李嘉诚诞生。

士大夫们口号喊的震天响,东林书院的人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口号讲的好,但是你们的身份是官员、是文人、同时又是生意人,但是你爱国你得交税啊,你们不在乎大国崛起,只想到小民尊严,这个小民指的是你自己吧?老百姓饱一餐、饿一顿的,哪来什么尊严,最后等来清军入关,明末的文化人挤破头又要去清廷任职了,果然大国的崛起并不重要,你们走到哪儿都要有尊严,这就是传统的士大夫情怀吧?

龙应台的身份也是多重的,是官员、是文人、是生意人,她在大陆投资了一些产业,也买了内地不少国债的,从生意人角度来讲,她是很在乎大国崛起的,大国不崛起,国债怎么增值,岂不是风险很大,万一变成老蒋那种金圆券咋办?然而她又是文人,文人不出名的时候,写散文自娱自乐,她的那个小散文还上了内地的语文教材上呢,散文名应该是《目送》吧。就是老是有人提起的那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话看看就行了,我们小民没有必要自我感动,她说的“不必追”,是人家根本就不想和你在一起啊,她有两个儿子,长子安德烈,次子菲利普,人家在欧洲啊,她和德国老公离婚了。她每天打电话给儿子,“早饭吃了没?”“今天刷牙了没?”“今天功课做了没?”儿子被他弄的烦透了,于是她就不打电话了,天天写信,这就有了后来出版的文集《亲爱的安德烈》,成为了无数家长教育孩子的范本。

我想说的是,你可以因为小散文而感动,但不能因为小散文去神话一个人,你的感动恰恰是别人的受伤,就像卢梭把自己亲生儿女全扔进孤儿院了,他的理由是:“孩子是国家的财富,理应由国家抚养!” 然后卢梭写了本育儿笔记,全世界风靡,他育儿育个屁啊,一天也没养过孩子,但是他的育儿笔记成为了中国内地教育培训机构的“传世教育经典”。

有人说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似乎悟透了人生,这样对我的评价是完全不对的。有人问我,“你一个月收入多少啊?” 我答:“不到10万!” 对方追问:“不到10万是多少,说个具体的数字!” 我只好如实相告:“3500”,对方又问:“只有3500,你咋还这样高兴呢?” 我回答道“我没有办法啊!” 这就是我的内心平静,对物质没有欲望的原因所在,因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我要是能月赚10万,我就会写“人的一生应该敢于追求财富”的散文了。龙应台教育孩子成不成功不知道,反正卖书给家长倒赚了不少钱。

传统的文化人,稍微出一点名,就喜欢教育人,她写育儿书,写自己的离婚书出来卖,无可厚非,单身的女人也要生活嘛!到了后来她要指点江山了,再后来就是被马英九邀请,出任了文化部的部长,然后开始写伤痕文学胡扯了,比如《大江大海》,她开始搞历史虚无主义,把长春围城的责任全甩给一方,对老蒋部队的相关恶行只字不提。她这是什么心态呢,就是无根的心态,1949年她跑到台湾去了,龙应台应该好好问问他国军军官的父亲,是什么原因,老百姓把你们赶到这个岛上来了,原因很简单,你们这些人不但不让小民崛起,也让大国失去了尊严。

有人说,龙应台的时评文章不错啊,比如批判官员搞形式主义和腐败,难道她批评的不对么?她批评的对,但是她当了岛上文化部部长的时候,要求安排三个大办公室给她,理由是方便他休息。内地原文化部长有个人叫王蒙的,做电视节目的时候,嘲笑农民,说当年知青下乡,政府要求他们教农民写诗,他大笑,农民要会写诗干啥,要培养李白么?他觉得很荒唐。我对龙应台的点评很委婉,因为这是知识分子的集体的毛病,并不是她一个,什么集体毛病呢?就是看不起老百姓,但是又以代表老百姓的名义,来纵谈天下政治。

龙应台早期的文章没啥问题,顶多是为了生活,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不见得文章有多好,这我很有共鸣,比如我300个字就能道破一件事情的本质,但我非要凑成2000字,因为平台规定,大约2000字,平台才会在你文章中插2个广告,字少了不给你插广告,它插了广告之后,要是能有5000人阅读,我还能得10块钱呢!我常常因水文字而内疚,感觉对不起大家,但我没有办法啊!

龙应台后来慢慢变的蛮夷化了,估计是德国老公传染的,比如推行性职业合法化,甚至要求官办,搞国有企业妓院,然后又鼓吹吸毒合法化,她说,“我没有办法让你戒毒,但是我可以保证你用的是干净的针头,并且有人看着你,不让你过量致死。” 那一段时期,这些鬼玩意被大陆二狗子引用过来,天天也是鼓吹这两样合法化,这不都是欧洲那一套做法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蛮夷光屁股走!我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男人可以娶外国女人,但是中国女人最好不要嫁给蛮夷,那低智商真的传染力太强了。

龙应台人设的全面崩塌,那是她彻底成为了反动派,比如删除台湾教材里面关于大陆的内容,甚至删减中国古诗词、增加日文古诗词,她把日本当成了祖国,台湾学生对于大陆的了解越来越少。但是她又不敢反动的彻底,还偷偷搞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香港身份证,方便她来内地讲学挣钱,她如此摇摆,在内地能挣到钱么,我认为是挣不到的,因为像我这样月薪3500的小民都崛起了,我能一眼看穿所有文化人,也包括龙应台这样的言行不一的本质,小民崛起是很可怕的,它会让这些士大夫挣钱越来越难,因此她很气愤,喊出了一句这样的话,“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

我们小民千万别上当,她不会给尊严给我们的,她目的就是让我们降低智商,不让小民崛起,这是蒋匪遗风地方的文化人集体特征,不仅仅是龙应台,还有搞国学的,搞中医的,搞成功学的,那家伙,又摇头又鼓掌的,听懂掌声,一股浓浓的传销风,卖课讲学赚钱都不丢人,但出来骗就不对了,骗也能容忍,结果成为反动派了,还要挣卖国钱,那就要受到我等小民的唾弃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25-03-29/9323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6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5-03-30 关键字:文化  理论园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