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国有企业到底是怎样垮台的?
国有企业到底是怎样垮台的?
作者: 老田
日期: 2004-08-29 19:29
国有企业到底是怎样垮台的?
作者:老田
对于经过“非毛化宣传”的中国人的来说,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能成立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作为一个很深刻的常识,任何产业的发展和兴旺,都是资源流入增加的结果,而不是相反。
最近20多年来的国企衰败,乃至整个民族产业的衰败,就是资源流入国企减少的必然后果。与此同理,所谓的“三农问题”,也不过流入农村地区的资源减少的一个必然后果。认识了产业兴衰与资源分配与流动的关系,再来考察资源增加或者减少是如何发生的,就比较容易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了。
一、 国企资源流入减少的第一个重大原因政治需要
毛泽东去世之后,原来的国家动员型高积累体系所依赖的政治基础不再存在,因此缓和当前社会分配关系的紧张,以争取舆论和民心成为一个政治需要。1979年陈云和李先念联合给邓小平写信,说是要降低积累率。这个战略性政策的调整过程,实际上是要减少增进未来利益的资源分配,改善当前的社会分配紧张关系。这个过程是以给农产品涨价和工人加薪为起点的,1979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达22%,然后工厂工人的工资级别和奖金开支都急剧上升。这个过程本身是以财政支出中间减少对国企的投入为代价的。
接着,给老干部补发薪水,大量修造楼堂馆所的开支急剧上升,财政收入部分从国企提取的剩余在持续增加,而回馈却急剧下降,这个过程到1980年代中期之后,终于发展到把国企作为“政治提款机”使用的后果。1983年推行“拨改贷”,实际上就是这一矛盾发展到无法兼容企业资金需要的地步了,政治资金需要压倒了企业资金需要。
这样国企的剩余就大量流出,而政治资金需要有增无已,成为国企血液流失的主渠道。
二、 精英阶层的消费意愿与产品升级黄代对国企的影响
国企剩余适应政治需要而大量流出,缺乏回馈,与此同时,八十年代市场产品寿命却急剧缩短,国企显然缺乏进行技术装备升级以适应市场需要的资源份额,产品逐渐落后于市场需要乃是必然的结果。
国企技术装备水平的迅速过时,伴随的是海外技术装备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的急剧上升过程。这些产品最开始是通过合法的或者非法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然后又随着外资的流入在中国本土生产。今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企业,例如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他们不仅具有市场垄断地位,而且可以方便地从中国市场上攫取垄断利润,实际上是挤占了民族企业或者是国企的利润空间,在这些企业垄断利润的实现过程中间,就攫取了中国社会可用以支持企业发展的大部分剩余和资源。而且这些合资企业是享受政府低税收优惠政策来与国企竞争的,而维持中国政府运转和政治需要的资金却主要是从国企提取的。
结果国企就在失去自身剩余支配权的情况下,继续失去了市场份额,受到政治和市场体系的双重打击,国企逐步丧失足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源。
三、 企业发展前景黯淡引发管理层行为短期化
由于国企受到政治和市场的双重夹击,流入企业的资源日渐减少,未来的破败前景就不可避免,这一前景迅速被企业管理层把握到。结果由于对企业未来失去稳定预期,管理层与企业共命运的意愿迅速下降,行为短期化的诉求迅速上升,并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潮流。
企业管理层在毛泽东时代,要受到严格的财经纪律的约束,“化公为私”的渠道开始并不是很畅通,最初企业高层与企业利益不一致的表现,主要是职业地位和技术方面的外流,例如所谓的“星期六工程师”等等。
等到邓小平极力主张的、以“放权让利”为特色的企业改革深化之后,企业资产和利益流失的口子就全面打开了,国有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流失,除了与企业管理层的短期化需要相适应之外,还与企业官员与政府官员合谋共利同盟的日益成长水平相适应,最后是企业与政府官员高度合谋的条件下,在非常低的法律风险下加速流失的。
正是这个普遍的行为短期化的基本条件一直在作用,所以所有的企业改革,实际上都不可避免地要失败。同时,从主流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都看到了企业管理层行为短期化的后果,都对企业未来完全丧失信心,结果从根本上摧毁了国企的内部认同和管理基础。
四、 宏观失控和产品实现成本上升的结果
由于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经济的宏观管理完全失控,产业政策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调节能力,结果使得大量投资集中于产品加工装配的末端,形成产业分布上的“边缘化现象”。1980年代短期内大量引进的汽车和家电生产线,分布在全国的每一个城市,结果使得投资规模严重超越市场容量,结果使得国内产品实现条件急剧恶化,使得企业在产品实现上的成本开支日渐增加,这又引发了工业在净产值上的边缘化现象。
在中国大量引进生产线的同时,实际上摧毁了中国自主技术的发展空间,加深了中国装备对海外的依赖,中国企业以垄断高价大量国外设备,不仅供给海外论断企业以巨额利润,同时却加重了自身的财务负担(例如折旧数量急剧上升),实际上是海外的垄断利润表现为中国企业的赢利能力下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最终产品,其核心部件和高利润都通过进口输送给海外的论断企业了,这是中国企业净产值率下降的最重要原因。
由于中国企业规模小,多数依赖商业中介与最终消费者的渠道,使得企业对于垄断流通渠道的商业企业的谈判能力下降,这使得商业侵蚀工业利润成为可能,这也是工业边缘化的原因之一。在资源有限的中国现实中间,第三产业的兴旺是以工业得不到适当的资源份额为前提的,美轮美奂的商业大厦是建设在破败的工厂基础上的。
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大量剩余根据政治需要流入财政渠道之后,自身的资金需要不得不依赖金融机构解决,大量的资金需要和有限的资金供给之间的不平衡,正是金融机构的优势地位的强大基础,金融业侵蚀工业利润也是最重要的工业边缘化原因。在金融产业的兴旺和漂亮银行大厦的背后,只剩下更加破败的工厂了。
个人网页:xuezhe/laotian
二○○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子夜光 写到:
>
> 支持“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交给全国人民去讨论,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内。”的呼声!展开全国大讨论,给人民以应有的发言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3-05-02/1076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