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光:金融海啸的文化反思与中国方案
来源:21世纪网
《大转型》的当代启示
《21世纪》:最近一些学者主张对金融海啸进行人文反思,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反思,如何看待这种反思?
王绍光:这种反思很必要、很及时。我最近经常提到卡尔•波兰尼《大转型》一书对当代的启示。这不是本新书,出版于1944年。同一年,哈耶克出版了他那本《通向奴役之路》。哈耶克认为市场秩序是自发的,是出于个体的人的天性所要求的,因而是自然的永恒。自然、自发的市场秩序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造成分散自发的个体经济行为具有充分的创造性,同时又导致这些具有创造性的个体活动在总体结果上的有效性与和谐性。既然市场如此美妙,政府当然不应干预自由市场,而应让市场机制自己去运作,尊重市场价格机制、减少政府价格规管、缩减政府支出。在他看来,政府干预范围的扩大就是“通向奴役之路”。而波兰尼认为“一个自我调节的市场概念,意味着一个十足的乌托邦。在不消除社会的人性和自然本质的情况下,从时间上来说,这种制度根本就无法存在;它在物质上会毁灭人类并把人类的环境变为一片荒野”。他警告我们,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是虚拟商品,而不是真实商品,因为商品必须是生产出来供销售的东西,而劳动只是人类活动的别称,土地是大自然的别称,货币仅仅是购买力的一个象征。将劳动商品化的危险在于,它将剥去人类社会制度的保护性外壳,人类可能会作为剧烈社会混乱的牺牲品而灭亡。土地商品化的危险在于,人类赖以生存生态环境受破坏,河流遭污染,食品和原材料的生产能力万劫不复。货币商品化的危险在于,对生产性企业而言,资金的短缺和泛滥都是灾难性的,就好像原始社会的洪水和旱灾一样。
谈到波兰尼对当代的启示,半年前,我主要强调绝不能把活生生的人当做“生产要素”、当做“商品”看待。几个月前,联系有关土地流转的讨论,我强调考虑土地问题不能只从效率(集中土地使用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现代性(城市化)这两个角度看,还要思考土地流转对人类安全和社会公平的潜在后果。最近金融海啸一来,部分在东南沿海打工的新移民要回乡,这时人们才发现,有那么一块土地与没有是非常不同的。
事实上,2004年农业新政措施出来之后,已经有很多在城市打工的新移民回乡要求保住他们名下的土地,并有一部分新移民回乡创业,成为制造加工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的先头部队。最近对湖南、湖北、江西这些省份的调查都发现,前一段时间这些省份还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如果一部分移民回流的话,对本省有好处,因为,这些新移民在沿海地区打工期间,不但学到了新技术,还带回来新观念。当然突如其来的大规模回流对他们是很大的压力。湖北的情况是,回流移民路过武汉,并没有在武汉停留下来,在武汉找工作的人数并没有大幅增加。为什么呢,因为回流移民都回家了,休息到春节以后再说。假设他们在家乡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他们在农村无立锥之地,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如果是那样的话,金融海啸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马上会转化为全国性的危机。
移民回流这种现象还可能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这些回乡的人带了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生活方式、可能还有一点资金回到本地。这样的话,也许有利于整个经济的转型。当然最终到底怎么样,还要看这次金融海啸最后的实际结果如何。东莞这些年一直想把一些企业转移出去,金融海啸可以使之不经意的达到这个目标。
四万亿的未来
《21世纪》:如此看来,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也存在地区差异,各省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也因此不能整齐划一?也就是说,由中央出一条措施来解决各地的经济刺激问题,是不现实的?
王绍光:的确如此。中国的体制是统分结合的,统的方面比不少单一制更单一制,分
的方面比大多数联邦制还联邦制。今年全国整体经济月增长率呈倒U形,沿海一些省份的增长也呈倒U形,但中西部、东北地区各省的增长并不一定都是倒U形,有些省份是持续上升的。既然金融海啸对各省的影响不同,它们各自应对的方式当然也不应该整齐划一,要允许各地进行不同的探索,不能出台一个完全统一的政策。
不过,还得注重统分结合。现在中央讲要用四万亿刺激经济,人们马上就能看到各地热闹非凡的现象,各省出台的刺激方案加在一起远不止四万亿,没准有二十万亿。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需要中央去控制总量、控制资金投入的方向。
《21世纪》:西方人对我们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理解不同,四万亿到底是增量还是固有投资的加总?
王绍光:国家发改委最初拿出来的经济刺激方案只有三百亿,显然力度不够。现在宣布拿出四万亿刺激方案,这只是一个大数;四万亿不够的话,我想还会出台六万亿的方案。这个四万亿到底怎么回事很多人还没想透彻。我的理解是增量,即在原有的投资计划以外,再增加四万亿,因为本来中国一年的投资都不止四万亿,何况是两年。有人以为四万亿是两年的全部投资,这是错误的。在四万亿中,约1.2万亿是中央财政支出。这1.2万亿也是在原有中央财政支出计划的基础上,再追加1.2万亿。比如今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已经追加了一千亿,这是真金白银,是在原有基础上在增加的。
《21世纪》:四万亿具体如何分配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王绍光: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跑部钱进”等等,据说发改委的门都被挤破了。听说有个省的领导正在国外访问,也急匆匆赶回来,要向中央争取更多的投入。难怪不少人担心,这四万亿会变成“唐僧肉”。我们在这一点上其实跟美国一样,美国七千亿美元计划出来以后,那儿的财政部也挤满了要钱的说客。
面对这种局面怎么办?我有一个简单的建议,四万亿的分配主要按照十一五规划办事,把其中主要项目提前一年或两年就行了。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第一,有效性:十一五规划十分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用加快实现十一五计划的方式刺激经济,就不会影响原定的增长方式转换,避免新一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或者产能盲目扩张。
第二,权威性:十一五规划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花四万亿也罢,六万亿也罢,都是人民的钱,现在要加大投入、刺激经济,但违反十一五规划的话,必须得到全国人大的批准。
第三,公共性:如按十一五规划办事,可以避免各地、各部委、各种其它势力“跑部钱进”、讨价还价。这样可以避免少数有权、有钱、有关系的人把四万亿当作唐僧肉来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3-05-02/12703.html-红色文化网